孔 露,任 颖,邢春娥
(川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学前教育系,四川 广元 628017)
随着“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实施,我国学前教育事业迎来大发展的良好局面。但是,在此背景下我国幼儿园教师队伍质量参差不齐,导致“虐童事件”时有发生。如何提高幼儿园教师的培养质量,避免“虐童事件”的再次发生?幼儿园教师的师德建设无疑是首要的选择。因此,作为专业培养幼儿园教师的幼专高校,应将学生的师德养成教育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上,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有学者认为,高校应该设置专门的师德显性课程,突出师范特色;加强隐性课程渗透,营造浓厚的师范性校园文化氛围[1]。针对新形势下幼儿园教师师德存在的问题,传统的理论说教、大话套话,空洞而枯燥乏味,基本无法满足当前重建幼儿园教师师德的需要。也有研究提出,借助影视的艺术魅力,通过把教育影视作品与师德理论相整合,充分发挥教育影视作品的师德教育功能,将有助于重建新时期幼儿园教师的师德[2]。2012年,国家教育部在颁布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明确强调:幼儿园教师应秉承以“师德为先”的基本理念。师德,即教师的职业道德,是幼儿园教师最基本、最重要的职业准则和规范。《专业标准》中将“专业的理念与师德”划分为四个具体的维度:一是幼儿园教师对职业的理解和认识;二是对幼儿的态度和行为;三是对幼儿保育和教育的态度与行为;四是个人的修养与行为。《专业标准》中对幼儿园教师师德的细化和要求是本课题深入思考的视角和保障。
川北幼专努力践行“学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教师以教书育人为取向、学生以学会做人为目标”的教育理念,实行校、系、班三级管理体制,注重群团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学生“四自”作用;开展爱心培育、行为养成、素质提升三项计划。学前教育系着力培养熟练掌握学前教育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能在学前教育机构从事保育、教育和研究工作,具有“大爱品格、优雅气质、奉献精神、卓越能力”的幼儿园教师或幼教机构服务人员。本课题研究与学校及学前教育系的人才培养理念与目标基本一致,通过课题深入实践研究,有利于进一步突出学校内涵发展导向,不断提高人才培养工作水平。
为了便于搜集和统计数据,本次调查采用网络问卷。以川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系在校三年制专科生为例,权限设置为“答题者只能在同一手机或电脑上作答1次”,设计一周(2018-10-11至2018-10-17)为问卷答题时段,共收集问卷1336份,回收率为85.48%。由于没有找到符合调查需求的既定问卷,本次调查在梳理了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自行编制了“幼专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爱心培育现状调查问卷”,问卷由基本信息和现状调查两大部分共计38个题项(35个客观题和3个主观题)构成,其中,现状调查部分主要包括对个人的爱、对集体的爱、对自然的爱和对职业的爱四个维度。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一个连生他养他的父母都不爱的人,怎么能指望他真心真意地关心他人、关心集体、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呢?”因此,对父母之爱是培养学生爱他人的前提和基础。调查发现,独生子女学生有378人,占28.29%。独生子女学生很容易受家庭环境的影响养成不好的习惯和品质,她们往往总是希望从他人那里得到爱,不想也不懂得如何去爱他人[3]。爱人者,人恒爱之。只有具备了深刻的对他人的爱,才能真正学会关心、理解、尊重、合作;在爱的氛围中,人的想象力丰富,思维也能达到较高水平,情绪和谐,并激发人的其他才能的发挥[4]。因此,培养幼专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他人的爱是形成个体自身道德素质所必须的。
从表1可以看出,学生能够做到关心父母和爱父母。但是对父母表达爱的方式比较内隐,比如做家务(86.38%)、送小礼物(52.54%),而给父母捶背、捏肩、洗脚的为43.71%,直接对父母说出爱的仅有21.26%。几乎全部(99.48%)的学生表示放假在家会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以表孝心。但是,当问及是否记得父母的生日时,有23.35%的学生表示不清楚父母生日的具体时间,表明了学生对父母的爱缺乏细腻性,也体现出了中国父母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无微不至,只求付出不求回报的伟大形象,侧面上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家庭爱心教育的缺乏和不足。
表1 爱父母的情况调查
父母是学生生命中的重要他人,爱父母是每一个生命的基本属性。为了进一步调查学生爱他人的现实状况,我们又对学生爱同学、爱老师和爱陌生人的表现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如表2),现在的青年学生受到了功利主义思想的影响,爱心存在一定向利性。面对同学生病,95.73%的学生表示要给予尽可能的帮助。但当关系到重大利益时,很多学生的爱心就大打折扣。比如,当问及是否愿意拿出助学金给需要帮助的同学时,有近三分之一(32.56%)的学生表示了犹豫或者拒绝。爱老师是学生基本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要求。调查发现,学生能做到尊师重教,94.31%的学生会在教师节的时候给老师表达节日的祝福和问候。但是,学生爱教师的情感逐渐趋于理性。对37题主观题质性分析发现,面对公开辱骂老师的恶劣行为,很多学生不仅只是表示愤慨,还发出了更加理性的声音,“是不正确的,应该相互了解。”“不管怎么样都不能公开辱骂班主任。若是真的班主任没交代清楚,可以单独和班主任沟通。”“我觉得首先学生和老师都可能有不对的地方,对于该学生导致班级工作任务延误,老师可以先了解情况再对该同学做出相应的教育。该同学若对老师的教育不能接受,可以当面和老师沟通,不可以在微信群等其他社交软件辱骂班主任,这是不对的。”……
表2 爱他人(同学、老师)的情况调查
表2 爱他人(同学、老师)的情况调查(续)
班集体是学生学习、生活和成长的重要场所。良好的集体总是充满着爱,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关系融洽,这里有相互尊重、理解、关怀、爱护,可以不断地满足学生们对于爱的需求[3]。调查发现(如表3),84.73%的学生会为班级同学加油助威,表明学生具有很强的集体意识和集体荣誉感,但是仍然有15.27%的学生不去或者迫于班级纪律的压力选择现场观看,这些学生的集体感有待加强。祖国是我们每个人灵魂的归属,国家和社会是一个大集体,爱国是每个人的本分,也是爱集体情感的集中体现。随着近年来国家综合国力的显著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不断加强,学生爱国主义主题教育活动取得良好成效。调查显示(如表3),98.65%的学生在观看了爱国主义题材的纪录片或影视片后,基本都会表示为祖国骄傲和自豪;99.33%的学生认为听到国歌或者看到升国旗就很激动,说明学生有极强的国家荣誉感和归属感。这也能解释为什么当下爱国题材的影视片票房和收视率那么高,因为它激起了每个人内心深处那份原始的爱国情怀。另外,学生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公德意识。对36题主观题分析发现,学生认为:“在我看来,霸座行为是不遵守规则的表现。应该进一步加强公民的思想道德修养,同时给予相应的处罚。”“这是人的道德准则出现了偏差,带有强词夺理,这种行为不值得提倡,应严厉禁止。”“这些霸座的人的自我修养,道德素质不高。公共约束能力差,不按规则做事。”……学生对“霸座”行为表达了一致的态度,反对恶意破坏社会规则的不耻行为,坚持要维护社会秩序,遵守社会公德。
表3 爱集体情况调查
爱自然主要包括爱植物和爱动物。爱护自然不仅体现了保护环境、尊重自然的生态意识,更是一种博爱、仁爱、大爱精神的体现。本次问卷通过考察学生对小动物的态度来了解学生对大自然的同情、怜悯和敬畏之情,进而表明学生爱自然的现状。结果显示(如表4),幼专学前专业学生有爱花草树木、爱小动物的细腻情感,有91.4%的学生面对饥饿的小动物会给予帮助。这是身为未来幼儿园教师必备的素质,要有一颗儿童般的爱心和好奇之心。这次调查有女生1288人,占96.41%,从性别的角度分析也能一定程度上说明爱小动物是绝大部分女学生的真实表现。有97.38%的学生对虐待小动物的行为表示出了极大的愤怒,再次证明了调查对象对生命的敬重和热爱;而仍然有35名(2.62%)的学生表示出了默然和支持,虽然比例比较小,但仍然要引起我们的重视。身为未来的幼儿教师,这种态度是可悲的,更是可怕的。
表4 爱自然情况调查
他人之爱、集体之爱、自然之爱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爱心培育的基石,而专业之爱是学生爱心培育的归宿。专业之爱主要从作为准教师的学生的专业理念与师德维度去考察。专业理念与师德是教师专业素养的核心,主要包括教师对专业的认同、喜爱和归属,对工作的状态、意义和价值,对学生的爱与责任等问题。它直接表明教师对所从事工作的积极状态和敬业程度,是激发教师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内在品质,也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根本动力[5]。调查发现(如表5),57.18%的学生在填报志愿之前对学前教育专业不了解,41.24%的学生非自主选择学前教育专业。可以表明,入学前有很大一部学生对专业一无所知,然后又误打误撞地来到了学前教育系学习,对这些学生来讲,爱专业就无从谈起。那么这些学生经过学校系统的教育是否已经了解并且热爱学前教育专业了呢?
表5 专业了解情况调查
进一步调查得知,如表6所示,有90.05%学生认为教小朋友也需要高素质的专业教师,有99.47%的学生明确表示,幼儿园教师会对孩子的一生产生影响。表明了学生基本上具备了科学的教师观和教育观,对自己的专业形成了很强的认同感。为了深入了解学生对幼儿的态度和行为,我们设计了2道客观题和1道主观题。结果显示,84.06%的学生会像妈妈一样关心和爱孩子;面对经常尿裤子的孩子,72.53%和94.76%的学生表示会“帮他脱下脏裤子并洗干净屁股,找干净的裤子给他换上”和“找家长了解孩子总尿裤子的原因,帮助孩子慢慢矫正”。表明学生经过专业理论课的学习和熏陶,已经具备了幼儿园教师专业的基本素养,基本能够达到学前教育系所倡导的要做一位有“细心、耐心、爱心、责任心、平常心”的好老师的标准和要求。对37题的答案进行梳理发现,面对入园焦虑幼儿,学生基本表示出了要用爱心和耐心去帮助孩子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如学生说:“孩子在幼儿园都是要一个过程的,慢慢的就会好了。孩子也不会哭了,对此我们应该对孩子要有爱心、耐心、细心和童心。”“要更加耐心的安慰孩子,毕竟孩子对自己父母有依赖性,突然离开父母,对于他们来说是非常可怕的。这个时候要忍住自己的脾气,温柔对待他们,让孩子们有妈妈的感觉。”“我的看法是我们老师需要调节自己的情绪,自己要充满正能量、充满爱心地去对待孩子,我们需要更多的耐心、爱心、责任心。”……
表6 爱职业的情况调查
本研究主要从“爱他人”、“爱集体”、“爱自然”、“爱职业”四个维度来调查研究幼专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爱心培育的现状。从调查中发现: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爱心培育效果良好,绝大部分学生已经具备了大爱情怀和专业素养。但是仍然有些情况值得我们关注:有部分学生爱心具有很强的功利性和选择性,要特别关注具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心态学生的冷漠和逃避;有部分学生的爱心缺乏持久性,要注意培养学生“专业之爱”的坚韧和持久。另外,爱心是一种情感,具有内隐性。成年学生已经形成了固有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通过简单的问卷和访谈调查很难精确把握学生的爱心培育情况,这也是本次调研的局限性。因此,接下来课题组更要侧重在行为当中考察学生爱心培养情况,以学生日常生活、实习实训甚至毕业后的岗位表现为参考依据,更加全面、细致、动态剖析学生爱心培育水平,为学前教育系更好地开展爱心培育工程提供有力的支撑。
1.坚持立德树人,建构学生爱心培育育人格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爱心培育的提出是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集中体现。学前教育系注重科学架构,顶层设计,打造全过程全方位爱心培育育人格局。如图1所示,我们将爱心培育工程分解为两大内涵和四大层次,进而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培养学生的“爱”的品质。四大层次包括:爱的理论认知、爱的情感体验、爱的实践行为和爱的反思超越。两大内涵包括:大爱情怀和师爱品格。大爱情怀是指爱他人、爱物、爱家国,主要通过开展专题讲座、班团活动、征文比赛、志愿服务、主题辩论等多种多样的活动来实现。师爱品格是指仁慈之爱、理智之爱和教育之爱,主要通过专业课程、事迹报告、宣誓仪式、专业实践、毕业设计等途径来达到预期目的。经过不断实施和提炼,以期形成“1234”(即1条主线、2大内涵、3阶递进、4个层次)爱心培育育人体系。
图1 爱心培育育人体系
2.注重以文化人,营造学生爱心培育良好环境
根据学校办学定位,确立“学高身正,志远行端”校训准则,形成“以教明德,以文化人”的幼专文化,精心打造“墙壁会说话,花草也含情”的人文环境。教师尊重、悦纳学生是做好爱心教育工作的前提。师爱是一种高于友爱、异于母爱的最伟大最纯洁的爱。没有师爱,就没有教育。多一份尊重,多一份宽容,多一份理解,善待学生、关爱学生,创造和谐、民主、平等的良好精神环境氛围。主动顺应“互联网+”,升级改版系部网站,开辟数据新媒体、建立系部微信、微博,推动爱心培育工作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展示系部改革发展新动态,使用主题专栏、黑板报、LED数字显示屏等展示核心价值观、我是幼儿园教师、明日之星、爱国主义等主题,不断拓宽爱心培育工作新方式。[6]
3.加强教书育人,用好学生爱心培育主要渠道
任课教师要严格按照“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标准要求自己,坚持把爱心培育工作落实到教学活动中,更好担当起培养学生有爱心、养成学生好行为、提升学生高素质的重要责任。课程教学是实施爱心培育的核心路径和主干渠道。各学科教师重视发挥课堂爱心培育功能,理科讲透科学精神和科学理性,文科教学增进学生文化自信,公共基础课与专业课程同向同行;把基本原理变成身边道理,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一是优化人才培养方案,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将“爱心培育”的理念融入到各个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大纲、教学计划等里面去,切实形成教育合力,共育有“爱心”的优秀人才;二是精心组织开展爱心课程,加强日常课程爱心教育的渗透,编写与完善“爱心培育”读本等系列教材,充分发挥《学前教育学》、《教师职业道德与教育政策法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等日常课程的教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