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我的村子

2019-03-25 05:36张颖梅
大众摄影 2019年3期
关键词:雾凇廊坊村子

张颖梅

我从小生长在姥姥家——河北省文安县吴石槽村,村子地势低凹,当年白洋淀叫西淀,而我们村子和周边那一大片都叫东淀,村外沟渠纵横,村子三面环河。夏天,我二姐会偷着带我去游泳,回到家以后,我妈拿指甲在我腿上一划,有一道白,就知道是游泳去了,得挨一顿揍。冬天呢,我家是非农户,蔬菜不够吃,我妈就背着一个筐去买莲藕,跟背柴火似的背回来,两头都小心地用塑料布堵上,快过年的时候给我们炸藕荷吃。我们家院里还有几棵大枣树,吃不了的做成枣干,能吃到第二年打枣儿的季节……儿时在村里的生活,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1988年搬离那个村子的时候,我们姐弟四个还有我爸都没有回家,是我妈和我姥爷收拾了家里的东西,找了一辆卡车把东西搬到了县城。那时,我爸就问我们谁愿意回村里把老屋的里里外外、角角落落都拍下照片来留念?我们都没有人应声。没想到这一走,我和村子的关系一下断掉了。随着我长大、工作、成家立业,我走得越来越远,乡村留给我的那些印象反而越来越深。

父亲从我小时候就喜欢老物件,受他影响,我自己对文史也很感兴趣,2006年底廊坊博物馆成立,我就从廊坊市属的商业企业调动到了博物馆。一进博物馆,所有人都要背讲解词,馆长鼓励大家跨部门做事,我虽然在办公室工作,但也要会讲解。馆长还要求我们研究自己喜欢的题目,你喜欢瓷器,你就自己学,然后给大家讲,大课题讲不了,就讲小课题。文博工作让我了解到,历史是通过一些可能很平凡的物品体现的。

我和館里同事聊天的时候,一说起农村我就总有话题。有一天他就说:“张姐你这么喜欢农村,就来我们东张务买一个房子呗,正好我知道有个空房”。我俩当天就开着车直奔东张务,车一开上村口河边的那条小路,我就觉得太美了!一条路,一条河,比我想象中的村子还要好,这就是我想要的样子!我很快就和房主签了合同,我在村子里有家了。

简单地装修之后,我成了这个村子的一员。从那以后,我就在村里拿着相机随处拍照。开始的时候,我拍村口的村牌,原来是铁的,现在换成木制的了。我拍东张务的河边落日,拍河边的林荫小路,拍村里有着200多年历史的老树,拍村边池塘里的荷花和睡莲。后来,我又去找了村里的老中医、民间文学作家李树清。他给我讲东张务村的历史、讲村子里的人文故事、讲村子里的名人。随着我对这个村子的了解,我拍到的和我想要拍的东西也越来越多。

自打我在村里安了一个家,街坊们也习惯了我给他们照相。现在,我随意推开一户农家的门,经常会听到的一句话是:“我知道你,……”在东张务村拍照其实是有些讲究的。去村里时我不化妆、不喷香水、不带首饰、不穿时装。尤其冬天,一件长款羽绒服又防风保暖又接地气。推哪家的门,人家都是笑脸相迎,我觉得我己经融入了这个村,推开谁家的门我都不会发憷,这个感觉让我特别满足。

说起摄影,大概十五、六年前,有一次我在电视上看见对解海龙老师拍摄希望工程的报道,突然很受触动:原来照相还能帮助别人改变生活和命运。2010年,我大姐见我喜欢,就借给我一台数码单反相机。有一个冬天,我跟闰蜜去吉林看雾凇,在雾凇岛碰到了好多的摄影团队,这阵势,我在廊坊从没有遇到过。在雾凇岛的那几天,热心的摄影人对我进行简单地指点,让我有种茅塞顿开的感觉。回来后,我一心想学好摄影,一遍又一遍地看说明书,在网上搜廊坊的摄影协会和团队。后来我干脆开车直奔北京,参加了北京一个摄影网的活动。学摄影的这几年,我给自己定义为无知无畏型。慢慢地,我能得个奖了,这种被认可的感觉真好!

2014年,朋友介绍我参加了北京摄影函授学院的省级提高班。那段时间的每个周末,我都去北京听课。再后来,我又参加了北京摄影函授学院的第三期图片编辑班,几天的课结束后,我感觉自己不再盲目地拍了,我会边拍边想要怎么样拍。再看到别人拍得特别美的照片,也不会觉得自己不如人家。现在,我带着故土般的情怀拍摄这个村子的大街小巷、瓦舍人家,有一天,我会给我们村做一个相册。

猜你喜欢
雾凇廊坊村子
这个村子不简单 人均收入十万元
廊坊专场(二)
如果一头牛回到村子——《走进画里的牛》创作谈
刘老汉的烦恼
雾凇奇观
蒸蒸日上的廊坊百冠
望娘滩
雾凇岛
美哉,兴凯湖雾凇
Dynamic City, Langfang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