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凱 陈鹏
[摘 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教育得到了迅速发展,作为科研的主力军,高校的研究项目逐渐增加,资金投入也越来越多,但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仍存在一些问题。基于此,在“放管服”政策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完善科研经费管理体制的对策,旨在提高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水平,促进科技创新。
[关键词]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制度;放管服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9.06.013
[中图分类号]G64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19)06-00-02
1 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特点
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具有以下特点。①复杂性。随着教育的快速发展,高校承担的科研任务越来越多,参与科研的人员也越来越多。目前,科研项目类型有很多,如国家级科研项目、社会科研项目和地方科研项目,从而给研究经费管理带来了困难,而且很难采用统一的方式进行管理,给财务管理带来了巨大的挑战。②差异性。由于研究资金来源的复杂性和管理的复杂性,从而要求大学在科研基金管理中对不同的研究资金来源进行差别管理。
2 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 科研业务部门之间的协作性差
与科学研究相关的部门包括科技部、财务部和人事部。科学部是高校科学研究的主管部门,财务部负责研究项目收入和支出的日常审查和管理。目前,大多数高校使用的办公系统都不相同,各部门间的办公系统也不相通,未能实现数据共享,从而会出现“信息孤岛”现象。由于科研部和财务部难以进行协调,科研人员必须在各部门间来回奔走,导致科研工作效率低下,既增加了出错的概率,又浪费了科研人员及相关部门的时间。
2.2 科研经费管理制度不健全
目前,虽然我国的科研项目逐年增加,科研投入也有所增加,但是尚未建立完善的资金管理制度。大多数高校都是直接由财务处管理经费或直接参照国家的财务管理制度进行管理,从而导致科研经费管理过于死板,对于资金的控制力也很差。此外,很多高校不能根据实际的科研情况对经费进行合理使用和调度,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科研的进度。
2.3 科研经费监管制度不完善
目前,高校科研基金管理系统缺乏专项审计方法,难以准确估算基金预算,再加上对研究经费缺乏有效监督,研究人员很难控制资金使用的准确性和合理性。同时,大多数学院和大学只重视事后审核,却忽视了事前和事中审核,未能及时监控预算的执行情况。此外,在国家和政府的层面上,科研经费未得到足够重视,还未成立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的相关审计部门。
2.4 科研人员的预算和管理意识薄弱
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关键是预算,但很多高校并没有关注预算工作,项目负责人也不能及时发现相关财务问题。同时,科研人员对高校研究经费管理尚缺乏深入理解,没有关注如何提升研究经费的利用率,从而不利于顺利开展科研工作。
3 “放管服”政策概述
3.1 “放管服”改革的背景
随着科研改革政策的出台,科研经费的使用管理权逐步下放,增加了科研单位的自主权,深化了科研改革。为规范科研项目资金管理,国务院于2014年发布了“关于完善和加强中央金融研究项目和基金管理的意见”(国发[2014]11号)。2015年,在促进权力下放和权力下放管理过渡的全国视频会议上首次提出了“分配服务”政策。2016年,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指出,应在科研领域推进“放管服”改革,包括分散预算调整权、简化预算编制、增加业绩比例和加强盈余资金使用管理,提高了高校和科研人员的自主权。为了进一步激发科技创新活力,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央金融研究项目资金管理的规定”(以下简称“意见”),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提出务实、有效的政策措施,全面部署深化科技领域的“配送服务”改革。
3.2 “放管服”的内涵
“放管服”指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从最初的行政体制改革到科研领域改革,“放管服”改革逐步实施。在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方面,“推”是指通过简单的管理赋予权力,赋予研究者更多的自主权,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激发科研人员的创造力;“管理”是通过改革科研管理模式,充分释放科研人员的创新活力;“服务”意味着通过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来优化服务并为研究人员提供良好的研究环境。
“放管服”改革要求高校下放权力并将权力全部委托给研发团队,简化服务流程,依托互联网推动高校在网上办理相关事务,提高办事效率;加强监督,优化服务,创新监管方式,管理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坚持以人为本,提高服务质量。其中,“配放管服”改革的核心是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活力,采取有效的激励措施,完善科研绩效激励机制。“放管服”改革反映了科研人员的劳动价值,提高了科研人员的物质和心理满足感,创造了良好的研究环境。
3.3 “放管服”的主要内容
3.3.1 预算编制
《意见》指出在项目总预算不变的情况下,直接费用,测试和处理费,燃料费,出版物、文件、信息传播、知识产权费,其他费用预算的材料费,可由项目承担单位自行調剂;会议费、差旅费、国际合作费、交换费、人工费、专家咨询费和设备费预算可能会减少,也可能不会增加。根据高校科研活动的特点,若科研经费预算总额没有变化,可下放科研经费中部分子项目的经费预算调剂权,直接下放给所属高校,由高校自主进行科研经费的预算和调剂。在研究经费预算中,科学研究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旅行费用、会议费用、国际合作费用和交换费用等,简化了审批流程,使预算编制更容易。
3.3.2 经费管理
在高校科研经费中,除了实验材料费和设备费外,还包括间接费用、劳务费、差旅费等,高校应采取一定的措施加强经费管理。在间接费用方面,提高科研经费中间接费用的比例上限,在比例范围内对间接费用进行统筹安排,将研究人员的研究贡献与绩效联系起来,以激励研究人员开展工作。在劳务费方面,规范劳务费开支范围和标准,劳务费子项目的预算不再设置比例限制,参与高校科研项目的相关研究人员均可发放劳务费,发放标准既可依据科研人员在项目中承担的具体任务确定,也可以参考当地科研和技术服务人员的平均行业工资水平来确定。在差旅费方面,完善差旅费管理办法,根据教学、科研和日常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研究制定适合高校发展的旅行费用管理办法,提高差旅费管理水平。另外,高校可自主确定举办会议的数量、时间以及费用的具体开支等。最后,在余额基金方面,改善剩余余额基金的保留方式。在项目研究期间,年末科研经费如果出现结余、资金不收回,高校可以结转到下一年继续使用。在项目完成并通过审核验收后,资金有剩余为结余资金,结余资金可留在项目的承担单位,按照规定,高校应在未来两年内对其他科研活动的支出进行总体安排;两年期满后,未动用的剩余结转资金将由相关部门按要求收回。项目承办单位的信用等级不合格或项目未通过审核验收,余额资金可能不予保留。
3.3.3 服务方式
对于高校科研人员而言,科研经费相关事务常常出现两个问题,即“签字难”和“报账难”。从项目建立到完成,项目需要经过多个审批程序,包括项目审批、报销审批和完成审批。鉴于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特殊性,大学财政部门制定了科研基金报销制度,以满足科研实际需要。同时,大多数高校可以依托高科技的数字化校园平台等网络系统,建立科研经费内部管理信息共享平台,在项目负责人、研究部门和财务部门之间实现信息共享。网上签批是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即多部门的审批人通过信息共享平台审核相关资料后,通过网络签署审批意见并签章。科研人员可通过共享平台进行项目申报、经费使用查询和结题申报等,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有效节省了科研人员的时间和精力,提高了高校科的研管理水平。
3.4 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建议
3.4.1 充分解读“放管服”政策
高校应认真梳理与科研经费管理相关的“放管服”政策,明确“配送服务”政策的适用范围,明确政策实施的边缘优势,在允许范围内实施研究经费的“配送服务”政策。同时,高校应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深入分析自身在哪方面应加强规范管理,在哪方面拥有经费管理的自主权,可以借鉴哪些创新服务方式。
3.4.2 加强多部门协同管理
为了彻底贯彻“分配服务”政策,高校领导应给予高度重视。科研处、财务处、人事处等部门应联合办公,明确各部门在政策落实中应承担的职责,在政策制定、制度执行等方面加强沟通、协同管理,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甚至可考虑和年度绩效考核挂钩,避免各部门“各自为政”
3.4.3 完善“放管服”管理体系
高校科研基金的“分配服务”政策分散了资金的自主权。首先,高校应对其他高校进行全面研究,并根据研究经费的管理状况找出存在的问题,并借鉴其他大学的先进管理经验,制定符合自身的内部控制制度。其次,高校科研處还要同财务处、人事处等协同合作,制定相应的措施。最后,高校可以探索建立由基金绩效管理系统、评估系统和内部审计系统组成的多元基金监管体系。
4 结 语
研究经费是高校加强科技创新发展的重要保证。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在“分销服务”的背景下,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应该加强管理和整合,通过创新服务模式充分发挥“配送服务”政策的激励作用,激发科研人员的积极性,提高高校科研经费的管理水平,促进形成完善的运行机制。
主要参考文献
[1]张惠惠.“放管服”下高校科研经费管理问题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7(27).
[2]邱延敏.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问题及制度完善对策[J].会计实务,2015(19).
[3]曾强安.“放管服”政策下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对策[J].高校财务,2018(10).
[4]栗永锋.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研究[J].经济师,20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