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互联网+政务服务”体系建设研究

2019-03-25 08:01汪晓胜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9年3期
关键词:互联网+政务服务政务服务互联网

汪晓胜

摘要:随着“互联网+”蓬勃发展,政务服务方式也随着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发生改变,“互联网+政务服务”应运而生,乃大势所趋。如何提升“互联网+政务服务”能力,优化其体系建设是安徽省各级政府亟待研究重要课题。该文基于安徽省“互联网+政务服务”体系建设现状深入研究的基础上,着重分析尚存问题,并提出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体系建设的相应对策,以期为各级政府决策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关键词:互联网+政务服务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9)03-0270-02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于2016年发布了工作指导意见,并于2017年印发技术体系建设指南,作为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的关键之举,提高政府公信力,减少制度性交易成本。省政府制定了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方案,明确重点任务分工,强化组织领导,加强监督考核,加大培训力度,统筹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安徽省还存在如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缺乏统一规划、政务数据中心尚未建立、线上线下政务服务融合不够等突出问题,统筹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任务重、时间紧、难度大,实现国家提出的“一号申请、一窗受理、一网通办”的目标十分艰巨。面对当前严峻形势,需要以新视角、新思维探寻破解之策。

1 安徽省“互联网+政务服务”体系建设的主要问题

1.1 省级“互联网+政务服务”水平同比较为落后

从总体来看,我省“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水平,不论从横向与其他省份对比,还是与纵向与市级政府相比,都处在较为落后的位置。一是从国办发布的监测结果来看,我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覆盖层级仅为1级,入住省级部门数仅为35家,但全国总共有23个省市覆盖层级3级以上,入住部门数基本在50家以上,其中浙江省、广东省、四川省、贵州省和宁夏回族自治区覆盖5级。二是从国办布置的重点任务来看,国务院办公厅为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在政务服务事项目录、绩效考核机制建设方面布置了11项任务,我省有6项尚未完成。三是从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建设层面来看,国家明确指出我省提供多平台、多入口提供不同程度的政务服务,导致用户无所适从。四是从省政府目标管理考核来看,省级“互联网+政务服务”水平比市级政府落后,各市通过加强数据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深化社管平台、政府权力清单运行平台应用,“互联网+政务服务”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1.2 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缺乏政务大数据支撑

要将“互联网+”深入融合进政务服务领域,核心是打破信息孤单实现部门之间数据共享,和提高办事群众的认可度和便捷度。但是,从安徽省目前情况看,由于缺少强有力的互联互通制度保障和符合时代需要的体系架构,导致信息共享推进缓慢。从省级政务大数据中心角度出发,首先安徽省政务信息资源管理办法已经发布,但人口、法人、自然资源和地理空间、电子证照等基础数据库还在工作计划阶段;二是基础数据库还是处在部门单独建设阶段,没有整合,如省工商局,已申请1800万资金,落实国家部门要求,单部门推进法人库建设。三是从我省政府权力清单运行平台建设实践来看,由于缺乏政务大数据的支撑,要实现全省政府权力事项的统一公开、统一申报、统一反馈,难度较大。

1.3 基于省级层面统筹推进力度急需加强

国家“互联网+政务服务”技术体系建设指南明确提出,由省级政府统筹建成“互联网+政务服务”技术和服务体系。“互联网+政府服务”作为一个跨行业,部门,层次和地区的复杂巨型系统项目,需要着重解决三个问题。 首先,能否真正造福企业和人民的关键在于政府各部门是否愿意深化改革,能否正确对待权力。二是在服务流程上,能不能实现三个“凡是”。三是按照时间节点要求,能不能解决信息孤岛、数据壁垒问题,建成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以上问题都需要政府不断深化改革,协调解决各方利益,才能扎实推进各项工作。从我省实际来看,省发展改革委、省编办等部门作为牵头单位,协调各部门的力度不够;省政府办公厅作为牵头单位,协调力度较大,但也存在工作推进机制、人才资金需要加强等问题,整体推进力度仍然不够。

1.4 线上线下政务服务融合不够

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需要以互联网思维来改变我们提供政务服务的模式。一是多数政府部门在“互联网+政务服务”行动中,缺乏问题导向、用户思维,依然停留在以“政府为中心”的层面,谋划部门政府权力网上运行,而不是以“用户为中心”,打造综合窗口,优化政务服务流程。二是各部门政务服务没有整合,我省目前有省政府网站、电子政务服务大厅、省政务服务中心网站、省政府各部门网站等对外提供服务,让用户无所适从。三是线上和线下政务服务脱节,实体政务大厅与网上服务平台融合不够,无法一体化对外提供服务。

2 原因分析

探究存在上述问题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的深层次的原因。

2.1 对“互联网+政务服务”的理解不深刻

国家大力推行“互联网+政府服务”,主要是因为希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信息的合理使用,促进政府治理的现代化,促进政府数据资源的有效配置,实现政府部门之间的信息集成和共享,实现业务流程的优化和协调。 因此,政府的数据资源管理可以说是最重要的。“互联网+政府服务”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从多方面统筹规划,进行顶层设计,才能从本质上推动“互联网+政务服务”的发展。

2.2 对政务大数据中心建设难度准备不足

从安徽省政府信息资源的实际来看,对政务大数据中心建设准备普遍不够。首先,各部门不愿意分享。一些政府部门将他们掌握和掌握的数据作为自身利益和权力的一部分,甚至将私有财产视为不愿意分享開放性。很难在不同部门之间甚至在同一部门的不同机构实现数据共享。其次,各部门不敢分享,主要是因为仍然缺乏严格规范数据共享的法律法规,担心政府信息共享会引发信息安全问题。由于担心数据泄漏和失控,他们害怕开放信息共享,不敢与他人共享自己的数据资源。目前对于机密文件以外的政府数据是否应该共享或开放没有统一的规定,导致过度保密。三是各部门不会共享,政府数据共享是一个高度专业化的工作,需要分级分类、收放结合、科学把握。第四,监督评估体系尚未建立,数据共享没有严格的约束。

3 关于加快推进我省“互联网+政务服务”若干建议

3.1 坚持“信息共享”,推进政务大数据中心建设

建设政务大数据中心,是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的基础。一是不断完善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规章制度,在已印发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暂行办法的基础上,制定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实施细则、加强政务信息资源管理的意见、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管理办法等,从制度上推进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二是加快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政务云、五大基础库、各类重要信息系统及信息资源库等基础设施建设,出台我省整合政务信息系统实施方案,进一步完善电子政务基础设施建设。三是落实监督考核机制。及时与省综合考核领导小组办公室沟通,落实政务省政府各部门政务信息资源共享考核机制,推进各部门政务信息资源目录制定等工作,加快推动省级层面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实现全省跨部门、跨地区的政务信息资源共享。

3.2 坚持“标准服务”,简化优化政务服务流程

严格按照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方案的要求,加快对政务服务事项的梳理。一是做到不同层级相同政务服务事项基本要素统一,逐步做到“同一事项、同一标准、同一编码”。二是出台政务服务事项核对倒逼机制,凡是能通过网络核验的信息,不得要求其他单位重复提供,建立健全各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机制,实现公共数据资源横向(不同部门)、纵向(上下级)之间的共享,线上开展对政务服务事项相关信息的核验。三是要加快建设基于省级统筹的“政务服务数据资源库”,推动电子证照的推广应用,并坚持可以通过网络共享重用的材料,企业和公众无须提交重复文件。四是对于涉及多个部门的政务服务事项,要以服务对象为中心,优化事项网上办理流程,实行一口受理、网上运转、并行办理、限时办结,做到凡是能实现网上办理的事项,不得要求必须到现场办理。

3.3 坚持“共建共享”,加快推进省电子政务灾备中心建设

加强数据中心资源整合利用,统筹跨区域电子政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互联互通,探索跨区域共建共享机制和模式,引导数据中心向大规模、一体化、绿色化、智能化方向布局发展,形成与“互联网+政务服务”发展匹配的云计算应用服务能力。一是加强政务云平台建设。集中建设省级政务云平台,为省政府各部门业务提供基础服务,制定政策,引导各部门将各项逐步迁入“政务云”,形成物理上的数据集中。二是通过灾备中心建设,实现重要业务系统的应用级灾备,进一步推进省级重要政务信息资源集中。三是完善我省政务信息灾备体系。通过灾备系统建设,实现全省16个市的重要业务数据的集中灾备,在保障全省政务信息安全的同时,同时为下一步政务大数据应用奠定基础。

3.4 坚持“深度融合”,推動实体大厅和网上政务服务平台一体化发展

坚持“线上线下”政务服务一体化发展。一是推动全部政务服务事项进驻实体政务大厅,深化行政许可权相对集中改革,实现实体政务大厅“一次告知、综合受理、分类审批、统一出件”的服务模式,全面提升实体政务大厅服务能力。二是以提升群众满意度为宗旨,以提升政务服务质量为线索,依托省网上政务服务平台,通过对政务服务流程的优化再造,将实体服务大厅的服务事项迁移到互联网上,实现线上线下的深度融合、合一通办,逐步形成线上为主、线下为辅的政务服务新模式,全面推进政务服务“一网一门一次”办理。三是在强化“政务服务网+两微一端(微信、微博、政务移动客户端)”渠道整合的同时,将服务渠道延伸至重点社会化交易平台等,进一步提高政务服务的网络可见性,让政务服务覆盖面更广,传播效率更高。

【通联编辑:代影】

猜你喜欢
互联网+政务服务政务服务互联网
“互联网+ 政务”:电子政务发展新模式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