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师范生创新教育问题的思考

2019-03-25 08:01张洪波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9年3期
关键词:创新能力培养师范院校创新教育

张洪波

摘要:在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背景下,高等师范院校应更加重视师范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该文通过对创新教育的意义和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从如何树立创新教育理念,如何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以及优化教学改革等几方面对师范院校大学生创新教育培养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创新教育;创新能力培养;师范院校;师范生;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9)03-0139-02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deepening the reform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normal universities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innovative spirit and ability.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significance and problems of innovative education,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on 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education for normal students from the aspects of establishing innovative education concept, strengthening practical teaching links and optimizing teaching reform.

Key words: Innovative education; 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ability; normal colleges; normal students; teaching reform

创新教育就是以培养人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为价值取向的教育。自党的十八以来,党和国家把创新教育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深化高等院校的创新教育改革,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需要,是发展素质教育的需要。本文针对师范大学生在创新能力培养问题开展分析研究,期望能对师范生创新能力培养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1创新教育的意义

创新教育着重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指不同于一般人的思路见解,敢于运用已经学到的知识、技能和方法提出新见解,解决新问题,发明新东西或在原有发明的基础上进行改造升级,并能获得一定效益的行为。从本质上说,创新精神带动创新能力的发展,创新能力的提高促进创新型人才的辈出。创新教育不仅关系学生个人的未来发展,还关系着国家的未来发展。所以高等院校应深化创新教育改革,高等师范院校以培养人师为己任,加强创新教育更有着重要的意义。

1.1 国家建设发展的需要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生是国家未来建设的生力军,是我国科学研究和高技术领域创新的主要力量。师范生作为当代大学生的一员,不仅担负成为国家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责任,更有培育祖国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义务。师范生的创新教育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动国家创新社会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

1.2 师范院校发展的需要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环境下,全国各类高校都经历了扩招的发展阶段。学校的办学规模在扩大,招生人数在增加,但隨之暴露的问题也增多了,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缺乏,实际动手能力差,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出现找工作难的问题。师范院校的发展同样如此。学生就业率不高,就会影响学校招生。如果学校招生都存在问题,何谈学校的建设发展?所以对于师范院校来说,学校要发展,学校要建设,就必须实施创新教育,深化创新教育改革,培养勇于挑战敢于担当的创新型人才。这才是师范院校发展的根本途径。

1.3 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

创新教育本质上是对人的教育,是培养有创新精神的人。随着国家科技的进步,综合国力的增强,大学生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希望招募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大学生,尤其是科研机构和科技创新企业。在用人单位的面试过程中,都会对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实践能力进行测试和考察。因此,师范院校必须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通过创新教育使学生在思想道德、科学文化、身体素质、审美情趣和实践能力等各个方面都达到较高水平,才能保证学生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实现自我价值。加强创新教育,是提升大学生自身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

2 目前师范院校创新教育出现的问题

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需要反复实践和检验。相对西方发达国家而言,我国的创新教育起步较晚,理论上还没有形成较为完善的教育体系,教育实践也还处于摸索阶段。因此,高校的创新教育不可避免地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2.1 思想上不够重视

目前,大多数人对于创新教育的理解存在偏差。学校领导认为师范院校培养学生的目标应该是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在学校教育中,应该以专业知识教育为主,所以在制定教学计划时为理论课程分配较多学时,而实践课程的学习时间较少。学生也对创新教育的理解存在误区,认为创新创业教育就是教学生毕业后如何自己开公司创业的,而师范院校学生毕业后大多数是去择业而不是去创业,所以认为进行创新教育对自己意义不大,也就对创新教育课程学习兴趣不高,上课积极性差,流于形式。基于这些认识上的误差,使得很多师范院校对创新教育重视程度不够,有的学校都没有开设创新教育课程,有的学校虽然开设了创新教育课程,但也只是摆设而已。学校对创新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没有相应的宣传活动,学生积极性不高,创新教育在师范院校很难大面积开展。

2.2 創新创业课程体系不完善

目前,很多师范院校为相应教育部号召,都开设了创新教育课程。授课任务往往由辅导员来承担,授课内容也只是以理论知识为主,授课形式单一。这种形式的创新教育作用是十分有限的,学生的创新能力不会得到显著提高。创新教育的实质是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要贯彻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不可能期待通过一门课程或一次活动达到培养出创新人才的目的。所以,学校应该在制定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时侧重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制定更加完善的教学计划,增强课程的实践性和关联性。让学生在课堂中得到实际的动手锻炼,再辅以相应的创新教育活动,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

2.3 教师资源缺乏

要搞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离不开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创新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进行创新教育最好采取以经验为引导体验式的教学方式。该教学方式比单纯的理论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更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因此创新教育更需要社会实践经验丰富的人来进行授课教育。但近年来师范院校面临着师资引进困难,走入高校的老师大多都拥有高学历,但社会实践经验缺乏。究其原因:第一,师范院校和国家重点综合性院校对比,师范院校明显处于劣势。第二,师范院校不能提供高薪待遇,一些高级人才不愿留在高校。第三,师范院校在科研平台建设等方面不能提供较好的条件,不能吸引高级创新人才的加入。师范院校缺乏创新型教师人才也造成制约师范院校创新教育发展的瓶颈。

3 师范院校推进创新教育的探讨

创新教育对于师范院校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必将面临很多问题和挑战。当前很多师范院校结合自身学校特点和实际条件制定了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有效措施,提供学生更多发展的空间和舞台。下面以我校的创新教育情况为例,介绍推进师范院校创新教育的几点措施。

3.1树立创新教育理念,强化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意识

将创新教育贯穿高校教育的全过程,不是一门课或某一阶段,而是要把这一理念落实到学校教学的全过程和各个环节中。首先学校领导要重视创新教育,为创新教育培养提供更合理的政策支持,其次学校教师也要树立创新教育的教学理念,将创新思维融入日常的教学活动,启发学生思考,锻炼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在制订学生考核标准时,也要将创新能力纳入学生的成绩考核中去,让学生也树立良好的创新能力培养意识。

3.2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培养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学校应重视实践教学环节,改变“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学校可以探索多种渠道。比如加强校企合作,探索企业培养人才的新模式,将企业的实际应用需求与学校的教学内容紧密联系,使学生学有所用,学有所长。也可以鼓励学生参与到教师的科研项目中去,既锻炼了学生实际动手能力,也锻炼了学生科学创新能力,为学生以后升入更高一级的学府进行科研活动打下基础。其次也可以鼓励学生参与各类的学科竞赛活动。目前,国内已经形成一批具有鲜明特色、专业优势明显的科技竞赛,如“机器人大赛”“电子电工设计竞赛”“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等,每年都会选拔出很多有创意的作品和有创新思维的学生。学生通过参加科技竞赛,既锻炼了自身的实践操作能力,也开阔了眼界,提高了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

3.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第一,学校要加大创新人才的引进力度,在人才落地政策上给予支持,制定合理的创新人才考核制度,确保引入高水平的创新型师资力量。第二,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师资源,鼓励具有特长的老师组建创新教育团队,鼓励老师多组织创新教育活动。对创新活动的有效组织者和带领创新团队取得优异成绩的指导教师要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并把这些成果和老师的职称晋升和年终考核挂钩,鼓励老师带领学生共同开创创新教育,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发展。

4总结

师范院校的大学生创新教育还处于一个发展阶段,完善师范学院创新教育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学校要积极寻求政府和社会的支持和帮助,吸取其他高等院校的办学经验,加强自身的办学基础,突出创新教育特色,振兴高等师范教育,为国家建设培育更多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N].人民日报,2010-0-29.

[2]刘娇.关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反思与建议[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8(09):164-165.

[3]马亚丽,周文娟.大学生动态创业生态系统建设路径[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8(19):100-101.

[4]李长熙,张伟伟,李建楠.工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平台构建与实践[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04):97-99.

[5]曹瑞明,冉清文.关于深化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思考[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6,35(01):104-108.

[6]谭红,吴男.关于高校深化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思考[J].文教资料,2018(04):159-160.

【通联编辑:王力】

猜你喜欢
创新能力培养师范院校创新教育
研究生创新培养的“步态追踪”模式
小学数学创新教育开展研究
浅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师范院校毕业生就业观念对就业选取的影响
新课标背景下师范院校文学理论教学反思
浅析师范院校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的构建
应用转型期师范院校大学生的心理调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