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颖 杨立娜
河北省唐山市人民医院(063000)
盆腔炎是妇科常见疾病,保守药物治疗周期较长,需患者科学、合理的自我行为管理[1]。为了强化患者对盆腔炎的认识,并转化为自我行为意识,医护人员的监督指导对病情预后起着正向促进作用[2]。由于传统宣传主要是知识的灌输,而患者认知较为薄弱时往往得不到良好效果[3-4]。流程化健康宣教策略是一种系统化、框架化的干预手段,医护人员从顶层设计视角出发,以循证护理为依托,结合多年照护经验和患者的真实状况,拟定规范化的宣教策略[5],帮助患者构建完善和全面的认知框架,提升患者的依从性[6]。目前宣教策略在国内尚未得到全面推广,相关研究缺乏数据支撑。本文探讨流程化健康宣教策略应用于盆腔炎患者成效,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选择2016年7月—2017年6月本院收诊的盆腔炎患者。纳入标准:①心脏、肾脏及肺脏等实质性器官无明显疾患;②无先天性疾病;③至少有1名家属陪护,且患者及家属精神状况正常,具备基本沟通与交流能力;④无腹部手术史;⑤无自身免疫系统疾病;⑥无胆总管囊肿术禁忌证;⑦对本研究内容知悉并签订同意书。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对照组:实施传统健康宣教策略。向患者讲授有关疾病发生、发展、进展及治疗相知识,安抚患者及家属调整心态面对疾病,在膳食管理方面指导家属准备饮食,指导患者及早活动。观察组:实施流程化健康宣教策略。①组建干预小组,在知名数据库检索相关文献参考干预措施,根据患者的具体生理和心理状况,结合循证护理证据,拟订流程化健康宣教策略。②家属固有认知纠正,患者入院后护士以图片、视频和口述方式,向家属讲述疾病知识和治疗流程,指导正确照护行为,现场示范方式引导家属做好术中配合。③情绪管理,营造安静、舒适的病房环境,患者通过绘画笑脸改善负面情绪。指导患者腹部呼吸训练,并邀请既往成功治疗患者,分享经验提高患者信心及疾病管理的依从性。④术后拟订照护目标,根据患者生理状况拟订个体化生活照护策略,包括童趣化音乐,每日绘画,设定目标并督导家属及患者完成,及时予以精神赞赏,消除患者负面心态,强化参与积极性。⑤构建系统化社会支持模式,与患者开展多次交流、沟通,让家属给予患者精神安抚及陪护,强化患者治疗的主动性及积极性。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在干预前及干预后第2周末对两组患者进行测评。比较两组家属掌握疾病知识合格率及护理服务满意度。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观察组干预后SAS和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干预后,观察组家属对疾病知识掌握合格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2 两组干预前后情绪状态评分比较(分,
表3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家属掌握疾病知识合格率比较[例(%)]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例)
盆腔炎患者长期受到躯体病痛困扰,易出现负性情感;另外医患之间的认知差异影响患者对积极行为目标的执行力度[9]。所以,应根据盆腔炎患者的生理特征,拟定基于不同阶段的目标管理方案,做好个性化管理,保证患者在健康管理进程中有更多的个人介护,提升个人参与度,最终帮助患者为自身提供科学、合理的临床照护及情感慰藉。流程化健康宣教模式将各项护理流程融于知识宣教中,对患者开展个性化健康指导,拟订规范化、流程化健康宣教方案,并根据预定的宣教流程落实宣教内容[10]。
本研究观察组经过干预后SAS和SDS评分更低,表明流程化健康宣教策略能更好地改善患者的负面情感。传统健康宣教模式缺乏对患者个性化和有效评估,形式单一和无趣易使患者产生抵触情绪,不利于患者及家属内化相关疾病知识,甚至造成健康宣教无效[11]。流程化健康宣教更契合患者和家属照护诉求,提高宣教的有效性。家属作为患者最坚实的后盾,只有保证家属能内化及掌握足够知识,才能构建良好的家属-患者和护士-家属的交流渠道,帮助患者家属建立正确的认知期待,主动参与到患者治疗及康复管理中,减轻患者心理负荷,改善其生理应激[12]。流程化健康宣教策略下,护士根据循证护理措施,结合既往照护要点,为患者提供积极的临床护理举措,使患者及家属主动从容地应对疾病,改善其负面情绪[13]。本文观察组家属掌握知识合格率更高,表明流程化健康宣教能完善家属参与疾病管理的内在认知体系,配合护士为患者提供诊疗照护,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参与疾病管理适应性[14]。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再次证实流程化健康宣教策略能提高患者及家属对护理的认可度,拉近护患关系,为患者住院诊疗营造良好温馨的照护氛围[15]。
流程化健康宣教策略应用于盆腔炎患者,能使患者的心理状态趋于稳定,提高家属对疾病的知晓率及临床护理服务的认可度和满意度,可最终提高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