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质体多柔比星治疗淋巴瘤的疗效以及安全性分析

2019-03-25 02:42:42肖春燕郭冰凌梁喜平
医药前沿 2019年3期
关键词:比星蒽环类脂质体

肖春燕 郭冰凌 梁喜平

(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重庆市肿瘤研究所/重庆市肿瘤医院血液肿瘤科 重庆 400030)

淋巴瘤在临床十分常见,为起源于淋巴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目前临床对本病发病原因尚不完全明确,但认为与病毒感染、基因突变、化学药物等因素相关,临床表现主要为慢性进行性无痛性淋巴结肿大,部分患者可伴盗汗、发热等症状[1]。本病可对机体免疫系统造成严重影响,且随病情进一步发展,肿瘤会逐渐扩大,并向周边发生转移,甚至危及生命。对淋巴瘤患者及时采取合理手段治疗对延缓病情进展、提升生存率有重要意义。蒽环类药物为临床治疗淋巴瘤的常用药物,效果理想,但长时间使用会产生较多毒副作用,存在一定局限性[2]。近年来关于脂质体多柔比星治疗淋巴瘤逐渐成为临床热门研究,本研究将脂质体多柔比星用于淋巴瘤治疗中,取得较好效果。报道见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数据收集时间在2014年3月—2015年4月,期间我院共收治47例淋巴瘤患者,男21例,女26例,年龄32~75岁,平均(53.46±1.78)岁,合并基础疾病:合并冠心病4例,合并高血压7例。

1.2 纳入、排除标准

纳入:经病理活检均确诊为淋巴瘤;患者及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同意书。排除:合并肝肾等功能疾病者;意识障碍、神志障碍者;精神疾病者;治疗依从性较差者;临床资料不完整者;不能接受随访者;对研究使用药物过敏者。

1.3 方法

所有患者均应用脂质体多柔比星治疗,剂量20mg/m2+葡萄糖溶液250ml,稀释后行静滴,滴注时间30分钟。静滴前30分钟可给予地塞米松5~10mh,行静滴,可有效预防过敏,用药期间对患者血压、HR水平等体征进行密切监测,每4W重复用药1次,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适当增减药物剂量。

1.4 观察指标

以WHO实体瘤疗效标准对患者进行评价,疗效判定标准[3]:完全缓解:治疗后病灶彻底消失,病情基本稳定,未出现新病灶;部分缓解:治疗后病灶缩小>50%;且维持时间>1个月;稳定:治疗后病灶缩小在49%~30%之间,未出现新病灶;进展:治疗后病灶无明显缩小,或增大>20%,可见新病灶。统计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对患者进行为期3年的随访,对其生存率进行统计。

2.结果

2.1 患者近期疗效分析

本组患者经治疗后,完全缓解17例(36.17%),部分缓解20例(42.55%),稳定7例(14.89%),进展3例(6.38%),疾病缓解率为78.72%(37/47)。

2.2 患者不良反应分析

本组患者治疗期间出现骨髓抑制不良反应最多,出现率为57.45%,心电图异常率、胃肠道反应率、肝损害率分别为48.94%、40.43%、27.66%,见表。

表 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率分析

2.3 患者生存率分析

对47例患者进行为期3年的随访发现,随访1年发现7例患者出现死亡,1年生存率为85.11%(40/47),随访2年共出现12例死亡,2年生存率为74.47%(35/47),随访3年共出现21例死亡,3年生存率为55.32%(26/47)。

3.讨论

蒽环类药物为临床治疗淋巴瘤的常用药物,其效果显著,但长时间使用会引发较多不良反应,降低患者治疗依从性、生存质量,对治疗效果造成一定影响,存在使用局限性。脂质体为蒽环类药物抗肿瘤载体,其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在临床首次应用,因药效持久、免疫原性较低、毒副作用少、疗效显著等优点逐渐用于淋巴瘤治疗中。脂质体表面围绕高分子聚乙二醇,其聚合物表面亲水性较好,脂质体衍生物可对机体血浆蛋白吸附进行有效抑制,可减弱网状内皮系统吸收及吞噬作用,可不受免疫系统影响,促使药物在机体循环时释放及维持时间延长[4]。PEG可有效保护蒽环类脂质体,降低心肌细胞吸收作用,减少药物对心脏产生的窦性心律失常、心功能异常等不良反应,利于减轻患者痛苦,提升治疗依从性[5]。

贾燕华[6]研究表明,脂质体用于淋巴瘤患者治疗中具有药效持久、毒副反应少等特点,可有效提升疾病缓解率与患者生存率。脂质体多柔比星可有效对脂质体实施保护作用,避免其受到单核巨噬细胞识别,有效延长药物在机体血循环内的时间,近年来逐渐用于淋巴瘤早期挽救化疗中[7]。本药具有以下优点:(1)在机体血液内循环时间较长,PEG对脂质体修饰后,可减少其代谢、排泄,促使药物清除速率延缓,进而起到延长药物作用的时间。(2)本药具有肿瘤靶向性,脂质体可穿肿瘤新生血管进入肿瘤组织内,发挥靶向治疗作用。(3)脂质体包括可有效减轻药物对机体正常组织的损害,进而减少不良反应,安全性较好,利于提升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生存质量。既往有关于脂质体多柔比星治疗淋巴瘤的报道指出,该药对淋巴瘤效果理想,不良反应较少,在治疗期间容易出现乏力、贫血等轻微不良反应,安全性相对较高。本次研究中,患者使用脂质体多柔比星治疗后,其疾病缓解率高达78.72%,期间出现骨髓抑制、心电图异常、胃肠道反应、肝损害不良反应率分别为57.45%、48.94%、40.43%、27.66%,患者3年生存率为55.32%。

综上所述,对淋巴瘤患者应用脂质体多柔比星治疗效果理想,患者疾病缓解率、3年生存率较高,治疗期间出现不良反应较少,利于提升治疗依从性与临床疗效,值得临床应用。

猜你喜欢
比星蒽环类脂质体
蒽环类药物相关心律失常研究进展
PEG6000修饰的流感疫苗脂质体的制备和稳定性
基于静息态fMRI探究蒽环类系统性治疗后乳腺癌幸存者大脑局部一致性异常
超滤法测定甘草次酸脂质体包封率
中成药(2018年2期)2018-05-09 07:20:08
TPGS修饰青蒿琥酯脂质体的制备及其体外抗肿瘤活性
中成药(2017年3期)2017-05-17 06:08:52
蛋氨酸脑啡肽与多柔比星联用对神经母细胞瘤SH-SY5Y的生长抑制及凋亡作用研究
NT-proBNP和超声心动图监测蒽环类药物早期心脏毒性的临床意义
盐酸表柔比星迟发外渗引起局部皮肤坏死的护理
西南军医(2014年4期)2014-01-19 13:54:29
离子对脂质体囊泡的影响
表柔比星-镁体系与DNA相互作用初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