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庭跃
在当前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依然存在很多问题,部分教师还是习惯于占据着数学课堂的主导权,采用“灌输式”“题海战术”的模式来对待学生,导致学生对于学习数学知识存在一定的抵触、厌学心理,针对以上问题,小学数学教师可以通过运用信息技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结合小学生的真实学习需求、兴趣爱好来设定多媒体教学方案,增强数学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师生之间共同构建高效、和谐的数学课堂,让学生在学到数学知识的同时,培养自身优秀的空间想象能力、逻辑能力、抽象能力等,为日后的数学学习奠定稳固的基础。
一、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小学生的学习能力、理解能力比较差,缺乏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很多数学知识点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才能够掌握,所以小学数学教师要善于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空间想象能力,注重對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锻炼,比如,在学习“圆柱体”的时候,教师可以先想学生提出问题:如果把一个圆柱体从中间的位置切开,那么这个切开的圆柱体侧面会是何种形状?对于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会回答出不同的答案,有的学生说是长方形,还是有的学生说是圆柱形、梯形、正方形、四方形等,因为学生的认知能力是不同的,所以给出的答案也是不同的,经过学生的热烈讨论之后,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展示圆柱体的切开过程,这时候学生可以清晰地看到圆柱体从中间切开之后属于长方形,通过动画、图象、文字的结合,把数学理论知识形象、生动地展现给学生,在此过程中能够逐渐提升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二、做到化繁为简、变难为易
小学数学知识相较于其它学科知识来讲,知识点较为抽象、复杂,很多数学知识学生难以理解与接受,针对以上问题,小学数学教师要善于利用信息技术,做到化繁为简、变难为易,比如,在学习“圆的面积”的时候,为了让学生更为深刻理解、掌握圆面积的计算公式,教师可以利用动画课件来展示知识点,把圆分成相等的12分,然后把这12份拼接为近似的长方形,这样学生在脑海中就可以清晰地展现圆转变为长方形的过程。在多媒体演示结束之后,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通过自主动手操作来分割圆,再次加以巩固、复习。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师需要选择一些和学生真实生活息息相关的数学素材,这样学生更加容易理解与接受,同时也能够让学生意识到学习数学知识的实用性与趣味性,做到由此及彼、学以致用,提升数学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
三、多媒体与传统教学的结合
很多小学数学教师意识到了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数学教学的便利性,便无节制地运用信息技术,但是信息技术仅仅属于一项辅助教学工具,过度的使用会出现适得其反的情况,不仅无法发挥出信息技术的优势,还会让小学生产生视觉疲劳的情况,针对以上问题,教师要善于科学、合理地运用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中注重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把学生作为数学课堂的主体对象,实现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的有机结合,以此来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比如,在学习“鸡兔同笼”数学问题的时候,教师可以先用多媒体技术把这道数学题目用图画的形式展现出来,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然后再把关注重点放在学生身上,教师不要直接给出数学答案,而是要让学生自主探究数学答案,当学生得出正确的答案之后,教师要鼓励、表扬学生,提高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自信心。最后,教师再用多媒体动画的形式把数学解题步骤展现出来,帮助学生再次巩固此类型的数学题目;在学习了“分数的意义”之后,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展示一段动画,动画中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了三份,但是需要分给四个人,教师在播放完动画之后提出问题:如何分配大家才能够都满意?这样学生就不会把所有地注意力都在多媒体课件上,而是数学问题思考中,同时拥有一个思考、过渡的时间,无形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
总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学数学教师需要把信息技术作为一项辅助教学工具,善于把数学知识形象、生动地展现出来,以此来增强数学课堂的趣味性,循序渐进地引导小学生理解、掌握数学知识,最大程度地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