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成 岳永梅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具有浓厚的兴趣会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态度。心理研究表明,当学生对学习对象有兴趣时,大脑中有关学习神经的细胞处于高度兴奋状态,而无关的则处于抑制状态。对某一学科产生强烈而持久兴趣的学生,会自觉克服学习中种种困难,排除干扰,解决当前所面临的问题。在一节《氯及其化合物》的复习课中,我尝试着让易记易理解的诗歌以及如梦如幻的实验走进课堂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优美的诗歌,增强化学课堂的趣味性
心理学指出,青少年的求知欲如不激发,将难以维持长久。因此一节课不可能全是“高潮”,應该有缓急节奏。结合教学内容,有机地穿插介绍新科技、新成就、化学家趣事,顺口溜等,既可调节节奏,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打下基础。
【教学条件支持】
PPT课件和四套仪器(右图):三颈瓶内部装20mL市售84消毒液(液内放一红色纸条);塑料小试管内盛3mL浓盐酸;左右两侧管分别放干燥红纸条和湿润红纸条;中部管套大气球(内装氢氧化钠固体颗粒)。
【复习过程】
设问: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氯及其化合物这一专题包含哪些知识呢?
学生:(七嘴八舌,无条理)
教师:(出示投影片)
浓盐酸黑热制氯,
氯水可逆生二酸,
加酸加碱移动反,
氧化漂白次氯酸。
学生:深情朗读,喜欢诗句的心情不言而喻。
教师:请同学们在笔记本上写出一二句涉及的反应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
师生活动:注意第一句中的黑是指MnO2,热是指反应条件,第二句中的“逆”指的是可逆反应。
教师: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到底,最终会达到平衡,第三句说的是平衡移动,具体是如何影响的呢?
学生:在氯水中加酸使Cl2+H2O H++Cl-+HClO平衡向逆方向移动,抑制氯气与水的反应;在氯水中加碱,会中和生成物中的两种酸,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即加酸或加碱会使氯气与水的可逆反应平衡移动方向正好相反。
二、魔幻般的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创新性
创新实验引入化学课堂,通过观察梦幻般的化学实验现象,会表现出兴奋、向往、惊喜、渴求等多种情感,急切地要想知道为什么?这就满足了学生的猎奇心理,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和思维的灵动性。
教师:同学们,我们每组都有一套实验装置,观察装置的特点,预测实验目的和现象,如何使反应发生呢?
学生:三颈瓶溶液中的红纸颜色变浅,说明次氯酸钠水解生成了少量的次氯酸,能漂白红纸但比较慢,如果向溶液中加入盐酸,会生成大量次氯酸,会使褪色速率加快。
学生操作:将三颈瓶向右侧倾斜,将试管中的浓盐酸缓慢与“84”消毒液混合。
教师:请同学们说出依次看到的现象。
学生:溶液中的红纸迅速褪色,三颈瓶内有黄绿色气体产生,湿润的红纸颜色变浅,干燥红纸颜色几乎不变,气球膨胀,氢氧化钠颗粒掉入溶溶液中,微微震荡,气球胀止,黄绿色变浅,气球逐渐变瘪。
教师:这些现象得出哪些结论呢?
……
教师:下面,我们对氯及其化合物的框架性知识进行总结:
氟氯溴碘,得一圆满。
前后置换,淀粉变蓝。
三、理论联系实际,提升学生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
根据学生求知、求趣、求新等心理特点,精心组织和设计化学课堂讲授内容和实验内容,把课本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例如,洁厕灵为什么不能与84消毒液混合使用;实验室制取氯气时,为了防止环境污染,多余的氯气通常用什么溶液吸收;自来水常用Cl2消毒,实验室用这种自来水配制哪些溶液会产生明显药品变质问题;漂白液和漂粉精既可用于漂白又可用于消毒,为什么隔绝空气密封保存等等。生活中化学知识无处不在,这不仅能加深对所学基本原理的理解,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化学视角看生活,从生活视角看化学,提升学生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化学对社会的贡献,更好地认识化学学习的功能和价值。
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教师精心设计一个个如魔如幻的简单实验,精心设计化学学科知识诗歌,让自己的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学生在乐趣中获得知识和巩固知识,同时,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手动脑能力获得提升,长期的教学实践证明“化学如诗,实验似幻”的教学方法产生了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