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始县2019年小麦赤霉病专业化统防统治示范与成效

2019-03-23 09:36张先华
农家致富顾问·下半月 2019年12期
关键词:小麦赤霉病成效

张先华

摘 要 本文介绍了固始县2019 年小麦赤霉病统防统治示范情况及主要工作措施,取得了很好的防治效果和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关键词 小麦赤霉病;统防统治,成效

小麦赤霉病是危害我县小麦的重大病害,近些年来,重发频率高,危害重,产量损失大。2019年我县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对我县0.7万hm2优质小麦示范基地统一进行了小麦赤霉病统防统治示范,取得了显著成效。

1 小麦赤霉病发生防治情况

固始县2018-19年全县小麦播种面积3.9万hm2,主要品种有豫麦18-99,豫农949、郑麦9023、偃展4110、西农979、扬麦13、扬麦15等为主,主栽品种对小麦赤霉病等病害总体抗性较差。根据4月上旬调查,稻桩带菌率2.7%,菌源十分丰富;4月20日至23日和28-30日,我县连续出现阴雨、大雾天气,对小麦赤霉病发生十分有利。由于今年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宣传到位,防治及时,总体看较去年和近些年明显偏轻。根据5月10-14普查,平均病穗率3.5%,以我县南部稻茬麦发生较重,平均病穗率5.2%,最高32.7%,北部主麦区发生稍轻,平均病穗率2.8%,最高13.6%,总体看较去年和近些年明显偏轻,全县共发生1.52万hm2,预防面积达5.28万hm2次,其中统防统治面积1.47万亩次[1]。

2 主要工作措施

2.1 高度重视,认真组织

我县是小麦赤霉病等病虫害的高发区,如控制不力,后果将不堪设想,因此,县委、县政府对小麦病虫害防治十分重视,并召开了专题会议,及时对小麦病虫害监测与防治工作进行了统一部署。各乡镇也迅速行动,根据小麦病情、虫情发生情况,提出了切实可行的组织、技术措施,并认真抓好关键环节、关键措施的落实。同时,各级政府和业务部门都层层落实岗位责任制,将防治任务分解到乡到村,落实人,对组织不力,工作失误,造成重大危害的,将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2.2 积极筹措资金,切实加强小麦赤霉病统防统治示范项目的组织实施

成立了项目领导小组,制定了实施方案,共筹措资金408万元,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实施,对0.7万hm2小麦赤霉病统防统治所需的药物和飞防组织进行了二次招标采购,第一次从4月13日开始统一防治,日出动植保无人机100余架,至18日已完成,。第二期从4月25日开始防治,4月30前结束[2]。

2.3 加强监测,掌握动态

县农业农村局组织植保技术人员、县乡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对当地小麦赤霉病等病虫害的发生情况进行了全面普查,查清病虫发生种类、区域和面积,及时准确发布病虫情报,明确监测防治工作的重点区域,做到有的放矢。病虫害重发区确保每个乡镇有1-2名专业技术人员,以准确掌握病虫害发生动态,及

时发布防治警报,为科学、适时防治提供最佳时机,确保防治质量。

2.4 强化宣传培训,加强技术指导

针对我县小麦赤霉病等病虫害发生的实际情况及危害减产的典型事例,抓住防治前的有利时间,采用电视、广播、报纸、印发资料等有效形式广泛开展宣传活动,真正把小麦赤霉病的发生规律、防治的关键时期和科学的防病治虫技术培训到千家万户。同时组织县乡农技人员80多人包村联户,深入到田间地头,扎实开展“面对面,零距离”的技术指导和技术服务,确保了防治效果[3]。

3 实施效果

3.1 经济效益

根据省厅和县农业农村局组织的专家组对项目进行的防治效果和测产调查,统防统治区防效达84.7%,较非统防区高8.3个百分点,统防统治区平均亩产达355.3公斤,较非项目区增产33.7公斤,增产率10.5%,每公斤按2.2元计,每亩增收74.14元。同时由于项目实施按技术部门指导统一防治,实行科学用药,每亩较农民自防节约用药20%,每亩节约用药及防治用工成本9.5元。每亩增产节支83.64元。全县新增经济效益836.4万元。

3.2 社会效益:今年我县植保社会化服务项目的实施,带动了全县植保社会化组织的发展,新增劳动力就业550人。同时,由于防治手段加强,病虫害危害減轻,化学农药使用量减少,使生产出的农产品更加优质、安全,极大地提高了我县小麦品质,增强了全县农产品的国内外市场竞争力,社会效益显著[4]。

3.2 生态效益

该项目的实施,提高了病虫害防治技术到位率,使防治的时效性增强,防治手段加强,防治效果提高,控制面积扩大,使用农药更加科学合理。项目区比农户自防区用药减少20%,,大大减少了化学农药对空气、土壤、水域等环境的污染,对保护项目区农村生态环境和促进农业有害生物的可持续治理具有显著的生态效益[5]。

4 结束语

小麦赤霉病是世界性的麦类病害之一.河南省是我国小麦的重要产地,近年来小麦赤霉病的加重对小麦的生产构成了较大的威胁.综述了近年来河南省小麦赤霉病发生流行的特点与规律,分析了小麦品种抗性、菌源数量、气候条件、栽培条件等赤霉病发病的成因,指出了今后的流行趋势及应对措施.浅析了当前河南省对小麦赤霉病研究的不足并对未来进行了展望。

参考文献

[1]赵鹏.小麦赤霉病的发生情况和防治对策[J].种子科技.2019(04),117

[2]黄冲,等。2018年我国小麦赤霉病重发特点及原因分析[J].植物保护.2019(02),160-163

[3]于思勤,等。河南省小麦赤霉病发生规律与综合防治关键技术[J].中国植保导刊.2019(02),53-60

[4]程志伟.小麦赤霉病防治误区及综合防控技术[J].种业导刊.2017(03),24-25

[5]金艳,等.河南省小麦赤霉病的发生情况分析与防治对策[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06),1-4

猜你喜欢
小麦赤霉病成效
小麦赤霉病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睢宁县小麦赤霉病流行原因分析及防治策略探讨
2016年阜阳市小麦赤霉病的发生特点及重发原因分析
“激健”与多菌灵·三唑酮混配减量防治小麦赤霉病药效试验
不同抗性小麦品种对药剂防治赤霉病效果的影响
羁押必要性审查的实践应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