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前,在新课程改革的教学背景下,核心素养是其中重要的组成内容。本文从核心素养理念的角度出发,对音乐核心素养的本质特征进行了简要的概述,并且提出了核心素养理念下高中音乐鉴赏教学的有效策略,希望能够提高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音乐鉴赏;教学
一、 引言
核心素养,其含义主要是指学生所具备的能够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基本品格和能力水平。因此,在核心素养的理念下,每个学科均有着对应的、独特的学科素养,显然,学科素养就是指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获得与该学科相适应的能力水平和基本素质。在高中音乐鉴赏教学过程中,如何采取科学的、合理的教学方式促使学生在音乐鉴赏教学过程中能够获得扎实的音乐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这是值得所有高中音乐教师思考与探索的重要课题。
二、 音乐核心素养的本质特征概述
(一) 充分体现音乐的审美价值
现阶段,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音乐教育已经属于艺术教学的范畴之内。在高中音乐课堂中,教师实施音乐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让学生可以积极参与到音乐活动中,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美、创造美以及感受美等方面的能力水平,并且能够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带来显著的影响,促使学生朝着和谐、健康的方向发展。因此,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的各项教育活动均是紧紧围绕着该教育理念而展开的,这也自然而然地成为了衡量高中音乐鉴赏教学质量水平高低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指标之一。通过实施高中音乐鉴赏教学,可以使得学生的审美价值得到充分的锻炼和培养,同时,音乐审美价值则在审美能力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换言之,为了促使学生的音乐审美价值可以得到完全的体现,最为重要的途径在于有效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水平,这也是培养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关键内容之一。通过对当前高中音乐鉴赏教学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可知,如果学生的音乐视野非常广泛,学生能够具备不同音乐风格的表现能力水平,熟练掌握乐器使用方法以及具备良好的演奏技能,这也就意味着学生具备较高的音乐审美能力水平。
(二) 充分体现音乐文化的价值
音乐之所以能够源远流长,并且能够得到较好的传播,这与音乐中所有内涵的文化价值是密不可分的。音乐中所包含的各种元素能够充分地表达出人们的实际感受和想法,这是其他学科或者活动所不能比拟的,这是音乐最为鲜明和独特的功能。当前,随着网络信息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传播媒介日益趋于丰富化和多样化,人们获取信息的速度越来越迅速,途径越来越多。所以,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人们对音乐的依赖程度也越来越高,人们可以在享受音乐的过程中去感受到音乐的强大魅力,并且得到相应的启示和教育,这是音乐反映出来的传承作用。人们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等素养。
三、 核心素养理念下高中音乐鉴赏教学的有效策略研究
(一) 明确音乐鉴赏教学过程中的教学目标
教师在开展高中音乐鉴赏教学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前提在于科学地、合理地制定整堂课程的教学目标,这是教学活动开展的核心所在。教师只有充分保障教学目标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才能够有效提升整个音乐鉴赏教学课堂的有效性。当前,在核心素养的教学理念下,教师所制定的教学目标必须要保证理论与实践紧密相结合,知识与能力两者要有机统一起来,让学生不仅能够熟练地、充分地掌握音乐基础知识,而且学会如何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能够运用到实践中,从而提高学生的学科能力水平。因此,为了有效激发学生对音乐鉴赏课程的兴趣,促使学生可以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实践中来,教师必须要意识到教学手段的重要性,通过营造轻松的、活跃的课堂氛围,使得学生能够在获得良好的课堂体验的同时,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并提升自身的音乐能力水平。除此之外,在教学手段中,过程与方法是核心内容,在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充分体现知识内容的重点和难点所在。在设计教学内容的过程中,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必须要充分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保证教学内容层次的清晰性,从而使得学生的核心素养可以在课堂中得到真正的、完全的体现。在音乐鉴赏课堂中,让学生可以深刻感受到音乐作品的内涵所在,促使学生音乐鉴赏能力以及审美能力的有效提升,从而实现预期的审美效果。总而言之,只有明确科学的、合理的音乐教学目标,才能够保障整个音乐教学过程稳定的、有序的进行,促使音乐鉴赏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得到充分的锻炼和培养。
(二) 积极探索和利用创新的教学模式
现阶段,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将核心素养有效融入各个学科教学中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标准之一。教师不断创新和探索高中音乐鉴赏教学模式成为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教师在开展音乐鉴赏教学实践过程中,必须要积极地转变传统的、守旧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加强自身理论知识的学习以促进自身专业教学能力水平的有效提升,不断探索和利用创新式的教学模式。例如,当教师在组织学生鉴赏《黄河大合唱》这一作品时,教师可以巧妙地运用郎朗在黄河边激情演奏的钢琴协奏曲《黄河》来创设合适的情境,引导学生情不自禁地投入到相应的情境中,深刻感受和体会黄河的震撼力,让学生能够产生一定的共鸣,然后再开始引出大型声乐作品《黄河大合唱》,通过这种创新式的教学模式可以收获意想不到的效果。《黄河大合唱》由八个章节所构成,在一节课程时间内无法欣赏全部的章节。因此,教师可以选取其中非常著名的第二章节《黄河颂》以及第七章节《保卫黄河》这两个章节带领学生进行鉴赏。在教学中,教师可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或钢琴伴奏等辅助教学资源的优势,通过直观的画面、谱例及音响来提高学生的审美感知。最后,让学生全体起立,并在教师的激情指挥下演唱《保卫黄河》(齐唱与轮唱),音乐课在高潮的歌声中结束。
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音乐鉴赏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通过正确的引导,通过创设轻松的、活泼的教学课堂,有效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水平,促进其音乐素养的有效提升,充分体现音乐教育的价值所在。
参考文献:
[1]侯德萍.对高中音乐鉴赏教学的思考[J].新课程(下),2017(11):132.
[2]吴玛丽.高中音乐鉴赏教学方法有效性提高策略探析[J].音樂大观,2014(9):102.
[3]朱丽华.高中音乐鉴赏教学方法与策略探讨[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4):133-134.
作者简介:
李华,福建省三明市,将乐县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