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数学好玩》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中的重要内容,旨在让学生在综合与实践活动中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增强学生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教师要借助每次数学实践活动,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关键词:小学数学;综合应用;活动经验;建模
一、 在综合与实践活动中积累学生模型建构经验
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还不完善,他们对一些比较复杂的知识还需要借助具体的形象事物来帮助自己理解、记忆,在“综合与实践”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观察、比较、分析,借由形象事物来理解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试着总结一般规律,概括众多数学现象的本质属性,积累学生的模型建构经验。
比如“密铺”活动,教师就要为学生提供多种多样的形状,让学生猜一猜哪些形状可以实现密铺,并动手验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与初步的空间观念,引导学生积累相关的活动经验。首先,教师利用多媒体向学生介绍游戏“俄罗斯方块”的玩法,让学生观察老师如何操作才能得分,让学生对之前学过的平移和旋转的知识进行回顾。再为学生营造问题情境:老师家最近装修,地上和墙面上都要铺上瓷砖,同学们想看看吗?(展示图片),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片,都发现了哪些图形,这些图形是怎样拼在一起的?学生回答:有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它们都是一个挨着一个紧紧地贴在一起。教师由此引出“密铺”的学习主题,并继续出示图片,第一幅图形间有很大的空隙,第二幅图形都重叠在一起,第三、四幅是正方形、三角形的密铺图,让学生找出其中的密铺图,引导学生回答什么是密铺,密铺的特点是什么,最终得出结论:图形之间没有空隙也不重叠就是密铺。当学生了解了密铺的概念,教师就进一步提出“活动任务”:三角形和四边形能不能密铺?可以给学生一些提示,引导学生制定初步的活动方案,用课件出示教材中该板块下“设计方案”中的内容,让学生按照活动方案,将剪好的三角形和四边形动手摆一摆,拼一拼,并与其他同学分享自己的拼接成果,最终达成共识,三角形和四边形都可以密铺。这一动手操作的过程能够帮助学生更深一层的理解密铺图形的特点,还可以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当学生纷纷得出答案之后,教师要再次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探讨正五边形和圆能密铺吗?学生小组讨论得出这两种图形都不能实现密铺。“那是为什么呢?”学生答:“圆的边不是直的,它也没有角。”“那五边形有角,也有直边,为什么也不能呢?”学生经过讨论得出图形能否密铺与图形的角有关,所有密铺图案中,拼接点处几个角的度数之和都是360°。这个观察、比较、计算最后得出结论的过程,也是学生逐步从众多的数学现象中抽象、总结出知识的本质属性的过程,通过观察学生发现了密铺图形角的特点,也发展了学生的观察力,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模型的经验。
二、 在综合与实践活动中积累学生综合应用经验
“综合与实践”板块最主要的教学目的在于给予学生更多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感受数学知识的实用性,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与应用能力。因而教师要把握好每一次“综合与实践”教学活动,帮助学生理解综合应用经验。
比如“班级旧物市场”活动,通过营造真实的物品买卖市场环境,让学生在真实环境中利用学过的运算知識和有关人民币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知识应用能力,从而积累综合应用经验。首先,教师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希望小学的图片,让学生对希望小学和那里小朋友的生活学习状况有所了解,提问:“同学们想不想尽自己的力量帮助希望小学的小朋友呢?那让我们把准备好的旧物卖掉,将得来的钱捐献给那些小朋友好吗?”学生们纷纷表现出强烈的参与兴趣。在实际开展活动之前,教师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如何布置场地、想交换哪些物品、如何交换等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活动中各分工人员的不同职责和工作方法。学生在小组内自由选出了小组长、售货员、记账员、广告宣传员等,还给自己的小商铺起了名字。他们将自己想要交换的物品放在一起,依据自己对物品的喜爱程度、这些物品原本的价值以及新旧程度等商量好了定价。教师出示笑笑和淘气的对话,帮助学生再回忆一下学过的乘除运算等知识,当一切准备就绪之后,热闹的交换活动就开始啦。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活动,自己也要参与进来,对学生的活动进行及时的引导。班里的同学可以分成两大批,第一批学生作为售货组,第二批学生作为顾客,让他们进行自由的交换买卖。10分钟之后,两批学生互换。在物品交换过程中,有些学生在应该找给对方多少钱,我应该付多少钱等问题上存在困惑,教师要及时对学生进行点拨引导,帮助学生回顾已学的运算知识,鼓励学生自己计算出正确答案。在轮流充当了几次售货员和顾客之后,我们的旧物市场活动也接近了尾声。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此次班级活动进行回顾与总结,出示“想一想”中的两个问题,让学生分享一下自己在活动中都运用到了哪些数学知识,有什么收获。如果再举办这样的活动,还有什么地方我们能够做得更好。学生们在这次活动中意犹未尽,对老师提的问题也七嘴八舌地回答,有的学生回答:“我们运用了加减乘除,我知道了在物品买卖中要等价交换。”有的学生回答:“我可以正确的找钱、付钱,以后再和爸爸妈妈出去买东西的时候,我也能自己去结账啦。”还有的学生回答:“从活动中我能够感受到数学知识与我们生活之间的联系,原来我们学的数学知识这么有用啊。”在这次“班级旧物市场”活动中,教师为学生营造平时生活中常见的购物场景,很好的拉近了数学与生活的距离。学生与同学之间积极展开合作,他们向“顾客”介绍自己的商品,“顾客”甚至还会与“商家”讨价还价,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与交际能力,同时学生会认真思考问题,会利用所学知识计算售价并给“顾客”找零,能够在实践活动中巩固学生的所学知识,并提高学生正确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帮助学生积累活动经验。同时在这次为希望小学献爱心活动中,学生热爱公益、乐于助人的品德也会得到一定的培养。
三、 在综合与实践活动中积累学生实验操作经验
在“综合与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充分的参与进来,让语言、思维与操作相结合,能够帮助学生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发展创新意识,增强学生的实验操作经验。
比如在“滴水实验”活动中,教师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分析问题,经历具体的数学实验帮助学生了解一个滴水的水龙头滴水会浪费多少水的办法,让学生初步感受研究问题的基本方法,帮助学生积累实验操作的经验。首先,教师先利用多媒体播放出滴水的声音,让学生回答听声音联想到了什么?学生回答“一滴水落了下来”,由此引入活动“一滴水”的主题。其次,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在生活中肯定都见过水龙头滴水,那同学们知不知道一分钟的时间会滴多少克的水呢?”让学生们带着问题两两一组进行实验,实验道具分别有空塑料瓶、天平、水和一个杯底扎了小洞的纸杯。将纸杯中盛满水,一个学生举着纸杯,让纸杯从小洞中滴出的水正好滴进空塑料瓶中,另一名学生看着表卡好一分钟的时间,等到时间后,用天平称出滴出的水的重量。学生实验完毕之后,教师继续提问:“如果我们家中的水龙头在没拧紧的情况下滴水速度和我们刚刚实验中的速度是一致的,那么我们可以算出1个小时、1天、1个月和1年我们会浪费多少水吗?”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教师要适时地引导学生搞清楚这些问题,需要知道每两个时间单位间的进率。让学生拿起计算器计算,并记录好结果,通过实验与计算,学生会意识到平时看似不起眼的一滴水,时间长了那也是庞大的数量。这时学生也许还是对计算出来的数量没有直观的概念,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我们一个人除了正常的饮食外,每天还需要喝水1400g,那我们刚刚计算出的一个没拧紧的水龙头1年漏掉的水可以供一个人喝几天呢?我们学校一共有100个水龙头,要是每个都没有拧紧的话,1年漏掉的水可以供一个人喝几天呢?同学们用计算机算出结果,他们都感到非常惊讶,还会有学生感叹如果全国的水龙头都不拧紧的话,那得浪费掉多少水啊!这时教师再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一些我国缺水地区的图片,让学生看一看那些因缺水而开裂的土地、看一看那些因缺水而生活难以继续的人们,及时进行节约用水的思想教育。在这次“滴水实验”活动中,学生之间合作实验,可提高学生团结互助意识,更重要的是,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实验之中,在实验中观察、分析、计算、思考,锻炼了动手操作能力、計算能力,能够有效帮助学生积累实验操作的经验,等到再遇到以少推多的问题时,学生就可以快速找出解决方案。
四、 结语
总之,综合与实践活动是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教师要充分给予学生参与实践的机会,并对学生加以适当适时的引导点拨,帮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数学的乐趣,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
参考文献:
[1]朱国晖,郑芳.小学数学教学中实践与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27).
[2]张丹.数学实践活动与儿童核心素养发展关系思考[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7(12).
[3]黄红梅.如何引导小学生积累数学学习经验[J].西部素质教育,2018(7).
作者简介:
洪莉莉,福建省晋江市,福建省晋江市金井镇毓英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