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思维导图能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在高三的区域地理复习中,通过运用思维导图,既可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水平与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也能使学生更好地记忆、理解和运用地理学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关键词:思维导图;区域地理;复习运用
自2016年广东省使用全国卷后,发现全国卷跟广东卷有较大区别,全国卷的考点相对集中,对知识点考察难度加大,更加重视学生运用地理规律原理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在高三备考中大部分学生只能将地理知识简单重复堆放在一起,不懂得分辨运用。思维导图能将学生的知识结构联系起来,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和迁移联系能力,特别是在区域地理中运用“区域特征综合分析方法”,在高三复习中运用思维导图作为复习的途径。可以运用此方法反复训练队区域地理特征进行综合分析,更加牢固建立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运用原理和规律为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提出决策。
一、 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是英国著名脑思维学者托尼布赞所创造的一种新的思维模式,该模式能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利用文本、图形等方式,直观表达复杂的知识点,其应用领域十分广泛。
二、 思维导图在区域地理复习中的实践
(一) 区域地理与思维导图间的联系
区域地理各自然要素在地理学习中是相互联系的。自然要素如:纬度、海陆、气候、地形、水文、植被;社会经济因素如:交通、城市、市场、劳动力、政策等,建立区域各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是可以加强联系,帮助学生更有效复习。通过简单的线条文字,把区域地理的主要框架搭建起来。在区域地理的复习中,很多同学之所以感觉知识杂乱无章,头绪繁多,就是因为没有理清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把这些知识杂乱记忆在头脑中,但是没有没有形成知识网络,没有建立知识模型。
(二) 思维导图在区域地理备考中的用途
在2016年的全国卷考试中,区域地理占据了重要的分值,是学生最重要的学习内容之一。地理学科具有区域性和综合性的特点,尤其是区域地理,掌握了一个学习方法,其他的基本是触类旁通,所以在平时的课堂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不断的讲解分析,提高学生思辨能力。
在每一节课的教学中采用思维导图梳理区域地理知识点,体现不同地区各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明显感觉这样的教学方式的转变,使整个课堂脉络比以往清晰,主线分明,教师也上得轻松自如。
(三) 思维导图复习实践运用
高三复习时间紧,任务重,面对庞大的知识体系,按照传统的方法,主要是对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进行简单的罗列,没有深入展开分析,对学生的能力提高帮助不大,更多的只局限在对区域具体知识点的掌握上,缺少知识的整合与相互联系,缺少思维方法的训练。而构建思维导图,建立地理事物间的相互联系,就能帮助学生系统掌握这部分知识。下图是以区域地理《黄土高原》为例进行思维导图构建。
下思维导图的构建,理清了我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了解水土流失所造成的后果,也能引导学生思考水土流失的防治措施。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会从简单向复杂转化,由零散向系统转化,更好提升整体的认知能力和应用能力。教会学生分析一个区域之后,其他的区域也能按照这种模式进行分析。
三、 在区域地理复习课运用思维导图的教学模式
在复习课教学实践中,运用思维导图实施“探究-思辨”模式,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通过绘制,能知识脉络会有更深入的理解。
(一) 学生自主绘制思维导图
在高三阶段,教师给出复习内容和相关资料,学生结合学过知识,自主复习,小组讨论,查找相关资料,动手绘制相关思维导图。教师在一旁给予指导,肯定同学的成果。对于做得好的小组进行表扬,同时拓宽同学的思路。
(二) 小组合作,绘制思维导图
在绘制思维导图过程中,更需要学生相互直接的交流,针对学生有争议的部分,教师再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組,小组讨论交流,反复论证,针对有疑问部分可以请求老师帮助,形成小组的最终讨论结果。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提高学生相互协作的能力,碰撞出思维的火花。
(三) 及时归纳总结,适时问题拓展
小组讨论结束之后,不同小组之间可以进行交流学习。同时选择相关的练习让学生运用思维导图进行分析,既能使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得到满足,也能巩固知识。
思维导图教学模式的实施,改变了高三复习的重复性和无效性,抛开以往反复做题的模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运用思维导图开展区域主题式探究活动,能够改变传统的不合理的某些学习和教学习惯,培养学生良好思维品质,达成地理探究思维的形成。
参考文献:
[1]陆明.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的研究[J].江苏省洪泽县第二中学.
[2]耿夫相.思维导图在“区域主题探究教学策略”中的运用[J].浙江省绍兴鲁迅中学.
作者简介:郑榜娜,广东省深圳市,深圳第二外国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