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金山湾区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对粤港澳大湾区高校人才培育的启示

2019-03-23 06:15陈媛
创新与创业教育 2019年2期
关键词:旧金山湾湾区粤港澳

陈媛

旧金山湾区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对粤港澳大湾区高校人才培育的启示

陈媛

(广州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广东广州,510006)

创新创业人才是粤港澳大湾区未来建成世界级湾区的核心推动力,旧金山湾区高校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面具有丰硕的成果,其发展路径和经验可作为推进粤港澳大湾区人才培育工作的有力借鉴。通过梳理旧金山湾区具有代表性的高校个案,分析传统名校与新型高校人才培育的特点,提炼出它们在创新精神培育、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构建、创新创业服务链条部署和全球合作这四个维度塑造的“旧金山样本”。参照“旧金山样本”的四个维度,粤港澳湾区高校应发挥岭南文化的底蕴优势,弘扬粤商精神,培育“湾区意识”;优化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实现内涵式发展;建构一流的创新创业服务链条;通过多个层面的跨地域、多主体、跨校的广泛合作,形成合力,拓展三地学生的创业空间,通过资源整合加快创新资源的流动,使创新创业人才成为湾区发展的智慧动能。

粤港澳大湾区;旧金山湾区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一、创新创业人才是粤港澳大湾区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推动力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出台,明确了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在我国未来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地位,粤港澳大湾区不仅将建设成为一个充满活力的城市群,而且将逐步成长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形成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的示范区,为大湾区人民营造一个宜居宜业宜游的生活圈。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根本指向是要实现“湾区经济体”宏大而长远的经济效应,促进国家创新科技力量和经济实力的跨越式发展。高素质人才作为科技创新的主体,必然是实现粤港澳大湾区宏伟目标的关键。

粤港澳大湾区紧跟在世界著名的三大湾区—旧金山湾区、纽约湾区、东京湾区之后,力争建设成为第四个世界级湾区[1]。在世界三大湾区中,旧金山湾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高新科技研发中心和高校创新人才培育中心,具有雄厚的资源和丰富的发展经验[2]。粤港澳湾区要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目标与旧金山湾区具有一致性,虽然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基础与具有160多年历史的旧金山湾区相比,在文化土壤、产业优势、教育基础等方面有较大差距,但是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和人才培育是两个湾区发展的共同特点,旧金山湾区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创新创业人才培育提供了宝贵的学习样本。

二、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育“旧金山样本”的经验和启示

旧金山湾区经历了160多年的发展历史,成为全球的创业圣地和高新科技发源地,拥有全球多家知名企业。其中,位于旧金山湾区南湾的硅谷聚集了全球最多的独角兽公司和科技精英人才,其重量级创业孵化器和全球第一的投资机构PNP(Plug and Play)通过雄厚的资本运作将美国的科技产业投放到广阔的应用领域,支持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科技创新和创业孵化,并开展从企业到高校再到城市的合作创新项目。旧金山湾区所形成的雄厚的科技创新力的背后,是湾区多所顶尖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和新型的精英教育大学人才培育的结果[3],它们为湾区科技的创新迭代和经济繁荣孕育了源源不断的智慧动力。

(一) “旧金山样本”提供的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特色

旧金山湾区的代表性大学可划分为两类:一类是代表性的传统名校如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和圣荷西大学;另一类是新型的精英教育大学,如密涅瓦大学和奇点大学,两种类型高校在高等教育实践中形成了富有特色和成效的创新创业人才培育体系。

1. 传统名校以“优质的教研加协同创新体系”成为湾区发展的持久动力

斯坦福大学的发展历史彰显其务实的创业的精神,以“实用教育”为办校理念,构建了独具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实施系统[4]。主要特色有三点:一是通过建立全方位、全覆盖的“双创”教育体系,将“实用教育”的理念渗透到教学、科研、实践和学生职业发展的各个层面,实现创新研究与创业实践的相互促进。二是开展“工业联盟计划”,成立产业合作办公室、技术许可办公室、技术创业中心、创业研究中心、创新中心等辅助平台[5],通过平台助力顶尖科研人才和创业实践人才的培养。三是培育浓郁的校园创新创业文化,斯坦福大学商学院创新中心有70个学生组织,普及性的学生创新活动在多个层面激发了学生的创意创新思维,在校学生的创业比例非常高,朋辈力量的作用促进了创业社区学生的智慧碰撞,使创新创业活动成为学生校园文化的传统。

加州大学在创新创业人才培育上以灵活的校企协同机制为特色,学校紧扣专业特点与政府和企业共建研发平台。如加州大学实施的《联合实施工业会员计划》,构建了以科学的管理机制、成熟的技术转让制度、高素质的专职科研队伍和雄厚的创新基金为统一的层次丰富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6]。除此之外,加州大学的各个分校也发挥其各自的优势推进育人工作,如加州大学的戴维斯分校作为全球排名前四位的具有农业特色的高校,以国际合作为契机,充分运用政府资金、基金会和企业资源,打造高水平的科研团队,培育科研领军人物,在食品化学和农业水资源有效利用的领域遥遥领先国际水平。加州大学的旧金山分校作为加州大学内唯一一所专注于健康与生命科学的校区,与生物产业公司、科研机构强强联手,经过多年的沉淀和发展,在湾区形成了生物技术公司和制药公司的创新集群[7]。圣荷西州立大学作为教学研究型高校,以高水平的师资团队和授课质量著称,通过打造硅谷的国际化战略模式来推动创新人才发展。学校一方面为知名企业提供员工和技术培训,成为硅谷各大公司培训员工的主要基地;另一方面在产学研板块引入社会导师,如聘请公司工程师为计算机科学、工程教育等专业的学生授课,促使人力资源在学校与高新企业之间高效流动,进而使圣荷西州立大学成为本科教学技术水平高,教学质量优,优势学科众多的标杆高校[8]。

可见,旧金山湾区的传统名校主要以优质的教学、研究和协同创新体系推进学生创新创业素质的培养。

2. 新型教育形态的大学以独树一帜的精英培育模式推进顶尖人才发展

在传统的教育形态之外,旧金山湾区建有一批颠覆传统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高校,如密涅瓦大学和奇点大学。

密涅瓦大学面向全球招收最优秀的学生,目标是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全球视野的领导者、创新者、思考者和世界公民。密涅瓦大学以“全球沉浸式学习”为特色,学生在四年里会在全球七个城市进行学习。学校通过精确选拔学生、高强度训练、大量自学与小班讨论等方式提升学生的个人能力和团队能力,个人能力注重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塑造,团队能力注重有效沟通和有效互动的培养,学校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提供顶级的服务资源,塑造全球化人才[9]。

奇点大学是以培养未来世界领导人为理念的创业型大学,不设立学分和学位,课程由前沿讲座、实地考察、针对改善人类生存问题的创意激发和项目设计组成,以实验室为核心平台,对接众多的合作机构和企业家,学校提供充分的风险资金,为学生创意项目落地提供了宽裕的资金环境和智力支持的平台[10]。

可见,新型教育形态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突破了教学的空间限制,针对学生的能力结构设计灵活多样的培养模式,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的领袖型创新创业人才。

(二)“旧金山样本”对粤港澳湾区高校“双创”人才培养四个维度的启示

第一,在创新精神培养维度上,旧金山湾区高校在自由、包容、追求创新的湾区文化中培育学生求真务实、敢于创新,积极创业的精神,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关注人类发展的共同问题的意识,学生对创新精神和文化有高度的认同感,对通过科技创新和变革来提升人们的生活水平有高度的使命感。创新精神的熏陶与人才培养软硬件的融合,使旧金山湾区学生的发展具备了良好的成长土壤,学生把创新创业作为实现个人理想的重要途径,为湾区的蓬勃发展蓄能。

第二,在产学研协同创新维度上,旧金山湾区高校的创新人才培养集合学科特点和产业优势,形成了个性化的产学研培养体系,成就基础教学与研发紧密结合、创新创业教育扎实、实用研究占主体、创业孵化积极落地的四大特色,高校创新人才所带来的创新知识流动在校内外的融通效率高,使湾区的创新力量高度密集,具有强劲的发展后劲。

第三,在创新创业服务链条维度上,旧金山湾区高校形成了包括创新创业俱乐部(社团)、资金投入、智力支持、项目试行、成果落地、法律咨询的服务链条,与企业、政府、技术园区、投资方形成了高效运转的协同创新系统。一方面,高校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了丰富的应用场景,激发学生参与创新创业的积极性[11];另一方面,高校为学生科研项目的成果转化搭建平台,提供成本风险控制的咨询服务和设有合理的退出机制,通过完整的创新创业服务链条的支撑来满足学生项目落地的需要。

第四,在合作维度上,旧金山湾区高校将人才标准锚定于培养国际化的创新人才,通过与国际知名企业、国际顶尖高校、国际科研团队、风险投资企业、金融机构等的合作,在人才培养、师资团队建设、授课模式、创新实践等方面搭建高水准的合作平台,使学生具备参与国际高水平人才竞争的能力。同时,高校的国际合作促进了国际化创新创业人才的流动,在湾区形成了创新人才与创新项目互相促进的效应,使湾区成为全球创新创业生态的风向标。

三、粤港澳大湾区高校的路径探索

借鉴旧金山湾区高校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经验,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可在相应的四个维度上提升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质量。

结合本土文化塑造湾区意识。粤港澳湾区高校的创新人才培养要紧扣岭南文化特色,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弘扬粤港澳地区历史悠久的粤商精神,在创新人才培养上形成“湾区意识”[12],高校应创造性地以岭南文化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的创新创业文化建设,在高校创新人才培养中宣扬岭南精神,引导高校学生深入学习湾区发展纲要,提升学生对湾区产业结构和发展趋势的研究能力和问题意识,逐步构建发展粤港澳大湾区的“湾区意识”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

优化产学研协同创新的人才培养体系。粤港澳湾区高校要对标世界湾区的优秀高校,在世界经济发展和人工智能高速发展的浪潮中,立足湾区的教育资源和产业优势开发人力资源。当下,粤港澳大湾区的顶尖高校较少,广东地区的大部分高校仍未进入“双一流”高校行列,绝大部分高校以教学为主,创新研究的动力不足。从旧金山湾区高校注重基础教学的经验可见,粤港澳湾区高校应避免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化和功利化倾向,探索内涵式的创新教育道路,包括:第一,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升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水平,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顺应金融和风险投资的快速发展,提升学生在创新活动中对风险投资和资金管理的水平。第三,要加强教学型体系向研究型体系侧重的改革,提高对实用型研究的投入,注重MBA、EMBA的专业建设和高水平商业管理人才的培养。第四,要适应科技浪潮和大数据时代变革对知识传播方式改变的需求,利用高新科技教学手段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打造一流的创新创业服务链。粤港澳湾区高校应在人才创新创业方面提供更为周全和专业的服务体系,在校内,可从三个层面着手:第一,推行企业导师和校内导师的双导师制,指导学生的“双创”实践,为校园社团和创业俱乐部提供校园支持,为校友和创业学生提供职业生涯规划服务等。第二,通过开设高品质的创新创业训练营,为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搭建训练平台。第三,通过构建完善的线上线下校园服务,为学生提供科研创新和创业实践各个环节的在线课程、技术指导、资金支持和咨询服务。校园之外,学校应加强与政府、高技术园区、孵化器等的合作,提高创新创业的产业契合度,支持创新创业项目的孵化落地,提高创新企业的生存率和发展潜力。

开展全球合作以激发创新能量。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吸引了国际知名企业和风投机构的关注,如全球顶级投资孵化器PNP与科技巨头思科达成合作,共同推进“产、学、研、商、居”为一体的思科(广州)智慧城建设。开展全球合作将为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创新人才的培养注入资金、智力支持、人才驱动和创新项目,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高校人才培养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13]。粤港澳高校应注重三个联合:一是与国际知名高校联合研发新技术,开展创新人才的学术交流和高水准的人才培养项目;二是加强粤港澳地区高校之间的联合,互通有无,扬长补短,形成合力拓展三地学生的创新创业空间;三是与国内外知名企业、金融机构、风投基金等合作,使协同创新要素得以较大程度的发挥。通过多个层面的跨地域、跨校、跨主体的合作,高校能够拓展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的广度和 深度。

粤港澳大湾区在国家的战略部署下,将为粤港澳高校的人才培养提供众多的发展机会。对标旧金山湾区高校的人才培养,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在人才培养模式、师资力量、科研实力、创新创业服务、国际影响力等方面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粤港澳湾区高校在借鉴“旧金山样本”的同时应结合自身的优势和特点,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机遇和挑战中,担当人才培养的重任,推进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为湾区发展输送更多的人才。

[1] 丁旭光.借鉴旧金山湾区创新经验,构建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共同体[J].探求,2017(6):27-30.

[2] 鲁志国,潘凤闫,振坤.全球湾区经济比较与综合评价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5(5):112-116.

[3] 刘志刚.大众化教育、精英教育与研究型大学[J].中国高教研究,2006(5):4-6.

[4] 别敦荣,张征.斯坦福大学的教育理念及其启示[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1(4):85-90

[5] 赵惠莉,顾坤华.创业型大学视域下的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研究[J].南通职业大学学报,2011(4):40-43.

[6] 董美玲.加州大学的产学研合作创新[J].中国高校科技,2011(9):77-80.

[7] 江育恒,赵文华.研究型大学在区域创新集群中的作用研究:以美国五大生物医药集聚区为例[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9):102-108.

[8] 胡解旺.美国地方普通大学的特色之路——以圣荷西州立大学等高校为例[J].当代教育论坛,2013(1):42-46.

[9] 陈乐.密涅瓦大学:引领未来高等教育?[J].比较教育研究,2016(10):59-64.

[10] 方宇宁.“十周拯救世界” ——从美国奇点大学的创新教育模式谈起[J].世界科学,2012(9):39-41.

[11] 张华,李洪波,杨启志,等.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环境因素研究[J].价值工程,2017(15):163-165.

[12] 李宗桂.创新岭南文化凝聚粤港澳新合力[N].南方日报,2018-11-17(02).

[13] 甘韵仪,番宣.思科打造(广州)智慧城市样板[N].羊城晚报,2018-04-25(A09).

2018-06-09;

2019-02-11

陈媛(1981—),女,广东新会人,广州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学工办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联系邮箱:106757177@qq.com

G647

A

1674-893X(2019)02−0113−04

[编辑:游玉佩]

猜你喜欢
旧金山湾湾区粤港澳
湾区一起潮:时代中国深耕湾区22载 与湾区共成长
擎动湾区制高点,耦合前海价值圈!
李万雄:湾区引擎,空港之芯
广州南拓 发现湾区新机遇
论《牡丹亭》的情味
——并与《罗密欧与朱丽叶》比较
编读往来
首届粤港澳大湾区工艺美术博览会开幕
摁下粤港澳大湾区“加速键”
马光远 下一个30年看粤港澳大湾区
Uber内客服通话功能正在旧金山湾区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