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视阈下社会参与高校创业教育的路径研究

2019-03-23 06:15郭志平丁艳峰
创新与创业教育 2019年2期
关键词:区域经济大学生

郭志平,丁艳峰

区域经济视阈下社会参与高校创业教育的路径研究

郭志平,丁艳峰

(浙江海洋大学招生就业指导处,浙江舟山,316000)

区域经济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创新创业人才的支持和保障,与高校的创业教育也有着内在的关联性。在区域经济视阈下高校创业教育需要社会的参与,这是因为高校创业教育的目的是回应社会需要,高校创业教育的开展需要社会的支持,高校创业教育的调整需要社会的引导,高校创业教育的效果需要社会来检验。在区域经济视阈下社会参与高校创业教育的具体路径为:政府要积极引领高校创业教育,企业要积极助力高校创业教育,社会要积极营造创业教育氛围,同时也要利用校友资源开展创业教育。

区域经济;高校创业教育;社会参与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区域经济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最具活力的亮点。在区域经济健康发展过程中,以合作创新和支持创新为主要内容的区域创新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不竭的动力。而在区域创新实践中,域内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在塑造创新创业人才方面提供了有效的智力和人才支持。基于此,开展区域经济视阈下社会参与高校创业教育的路径研究,对构建区域特色鲜明的高校创业教育体系,促进区域经济良性运行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区域经济发展与高校创业教育的关联探索

区域经济是指在社会经济活动中,一些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联系比较频繁的地区由于受劳动地域分工的影响而逐渐形成的各具特色的经济区域,它具有综合性、地域性、创新性的特征,对国民经济有着重要的影响。作为国民经济的缩影,良性的区域经济发展态势需要域内产业的不断创新与优化升级予以支持,而产业的持续创新与优化升级则需要具有创新创业精神的高素质人才予以保障。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承担创培养新创业高素质人才的重任理所应当地落在了高校身上。特别是在2015年5月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和2017年5月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决议中将每年4月21日指定为“世界创意和创新日”之后,“创新创业教育已普遍成为高校关注的话题和教育改革实践的重点”[1]。

历史地看,创业教育在国外早就已经广泛开展。1998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1 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与行动世界宣言》的文件中指出,“必须将创业技能和创业精神作为高等教育的基本目标”,同时认为创业教育是与学术教育、职业教育同等重要的“第三本护照”。针对什么是创业教育,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广义上的创业教育是“指培养具有开创性的个人”;而狭义上的创业教育是指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思维、创业技能等各种创业综合素质,并最终使被教育者具有一定的创业能力的教育。其实,创业教育本质上是一种实用教育。在国家与民族发展进程中,创业实践活动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在经济活动中,创业型人才因最活跃、最具创造力而在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有着特殊的作用。因此,各个高校培养的创新创业型人才在区域社会和经济发展中具有稀缺性。

可以说,“能否培养区域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创新型人才,已成为衡量地方高校教育质量高低的主要标准”。[2]同时,高校创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的关联性与融合程度,也成为决定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生存与发展成败的关键所在。

二、开展高校创业教育实践需要社会参与

如前所述,为区域经济发展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与创造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高校的重要任务。但是做好大学生创业教育绝非高校“一家之力”,它需要高校与当地政府、企业等多种社会力量同力合作[3],形成社会参与广、开放程度深的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以此全面推进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和创业活动。

第一,高校创业教育的目的是回应社会需要。

教育宗旨是以社会需求为出发点,高校以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来回应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以获得持久的发展动力。区域经济的发展代表了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它既需要高校的支持,也对高校的发展提出自己的要求。同时,由于每一个高校都置身于一定的区域经济社会环境之中,服务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是新时代赋予高校的重要使命。为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各高校在开展创业教育活动时需主动融入区域大环境中,通过引导和教育学生积极开展创业实践直接参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来更好地回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第二,高校创业教育的开展需要社会的支持。

与其他教育实践活动相比,创业教育是一门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更直接、更密切的实践性学科。创业教育对经济社会长期健康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只有办好创业教育,才可能培养出优秀的创新创业者,创业实践才能获得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持。但是,高校开展创业教育不能脱离社会闭门造车,也不能千篇一律,必须走区域特色鲜明与高校个性突出的发展之路。同时,在创业场地与设备供给、创业融资与实践平台建设创业技能培训、政策咨询与服务、创业资源提供等软硬件方面,高校都很难提供齐全的建设与环境,必须充分借鉴区域经济与社会力量的支持和参与,有效弥补高校创业教育资源与力量的不足。

第三,高校创业教育的调整需要社会的引导。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是创新创业的主体,是大学生创业实践的重要阵地。创业人才在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规模与数量将直接影响区域经济能否健康、快速、有序地发展。而高校在开展创业人才教育与培养过程中充分将自身打造成为创业知识产生、研究、传播、整合与转化的基地,把大学生塑造成为掌握创新创业素质的重要生力军。因此,区域经济的创新性发展影响着高校创业教育知识结构的调整与完善。在区域经济发展中,产业结构的调整、技术水平的优化和地方政策的制定都影响着高校创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课程建设、教学模式等。高校创业教育应该注重培养与区域经济相适应的人才,在教育思想、教学方式、教学内容的不断改革,努力寻找高校与区域经济融合点,实现区域经济与高校创业教育的协调、互动和可持续发展。

第四,高校创业教育的效果需要社会来检验。

实际上,同高校大规模的毕业生人数相比,实际创业的是少数人。但是对每个学生来说,具备创新创业素质是今后工作的需要。然而,创业又是一项实践性非常强的活动,它需要时间和知识的准备。创业者能否成功创业,除了需要具备相关创业能力,还需要到经济社会环境中去检验。因此,高校通过创业教育和实践,充分挖掘和锻炼学生创业潜力,点燃他们的创业的热情,激发他们创业的兴趣,引导他们付诸实践。然而,创业教育不仅仅是校园教育,更多的应该是把校园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最主要的是把这些教育“所得”放到社会中来检验。否则创业教育就会变成一种“时髦”很快就会过去,达不到教育的效果。

三、区域经济视阈下社会参与高校创业教育的路径探索

当前,全国上下掀起了创新创业的高潮,这不仅为我国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而且也使培养创新创业高素质人才成为一种社会共识与责任。因此,在区域经济视阈下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参与大学生创业教育,共同发挥作用,既是高校应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创业教育发展的必然。

第一,政府要积极引领高校创业教育。

我国市场经济属于政府主导型,国家在市场经济活动中政府居于引导者和监督者的地位。随着高校创业教育的深入,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劳动就业部门和市场监管部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例如政策扶持、财税减免、创业培训、设立平台等,支持和鼓励大学生通过创业活动参与市场经济活动,引领实现高校创业教育的价值的实现。但是,从大学生创业实际效果来看,由于部分政策制定时缺乏一定的区域经济社会实践考察,导致政策内容“千篇一律”。然而,只有因地落实的优惠政策才能真正激发大学生开展创业活动的热情,从而真正激发区域经济的活力。因此,地方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强对高校创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指导,推动高校所授创业课程与实践环节相结合;要定期组织高校创业教师开展理论和实践的培训,引导高校构建一支既有理论水平又具有一定实践经验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同时,政府机构还要利用自身优势,为学校搭建创业教育平台,破除高校在创业教育中的资源“瓶颈”。此外,针对区域内企业和个人的创业活动,地方政府结合区域经济发展实际一方面要加大创业行为的帮扶力度,降低创业行为准入机制,另一方面要加大创业政策的执行和监督力度,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切实可行的制度保障,引领高校创业教育走与区域经济融合式发展之路。

第二,企业要积极助力高校创业教育。

企业是创新创业活动的主体,是大学生创业实践的主要阵地,在人力资源、资金优势与技术储备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但是从企业参与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情况来看,两者的结合程度仍然有待加强,高校所在地域企业的丰富资源尚未被充分利用。实际上,企业可以通过“股份制”的形式吸收大学生优秀创业项目加盟其生产,还可以通过设立创业基金、加强创业风险投资等形式扶持和培育有良好发展前景的大学生创业项目。同时,基于企业在人才储备、经营管理和技术研发等方面的优势,可以通过选派管理骨干和技术精英到高校担任大学创业校外兼职导师,主动参与高校创业型人才的培养。这样既有利于解决大学生创业的资金困难,又有利于优化高校创业教育的师资结构。高校还可以通过在企业内建立创业实习基地,向有意向的创业大学生提供实习与实训的机会,锻炼与提升大学生企业经营管理能力和创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还可以双方合作建立科技孵化平台促进大学生创新成果转化,鼓励大学生积极开展科技创业。此外,企业还可以通过自身的用人机制及时向高校反馈人才培养的具体需求,参与高校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与修订,共同助力与高校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

第三,社会要积极营造创业教育氛围。

不言而喻,区域经济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撑。伴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快速发展,高校创业教育“单打独斗”的局面正在好转。但是,同高校内热火朝天开展创业教育的氛围不同,社会层面创业教育的浓厚氛围还未形成[4]。高校营造浓厚的创业教育文化氛围固然重要,但是在区域经济社会环境中,也要积极营造具有区域特色的创业文化,充分发挥其凝聚、导向、激励与约束的功能,对大学生创业教育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同时,也可以通过利用网络、电视、广播、报纸等媒介大力宣传开展创业教育的意义,及时发布当地的创业项目、政策、资金、资源等信息,不仅让学生在校内接收创新创业文化的熏陶,而且也让学生生活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通过耳闻目睹培养创新创业意识。此外,还可以采取通过成立创业教育联盟、组织创业成功者论坛、挖掘和宣传地方创业典型与素材、举办具有地方特色的创业文化活动等推动社会形成浓厚的创新创业文化氛围。

第四,要利用校友资源开展创业教育。

对于高校来说,校友资源是一种特殊的资源。其特殊性表现在:校友过去是学校开展教育的对象,而现在由着与母校有着特殊的情感,他们愿意尽力帮助和支持学校发展。对于高校所在区域来说,学校校友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或许他们对此地因为有着共同学习和生活经历而感到亲切和熟悉,或许他们扎根此地而为此地的经济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因此,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充分利用校友资源开展高校创业教育都有着非常大的优势。在开展创业教育过程中,校友们所具有的丰富的创业知识和实践经验是在校大学生的宝贵财富。从校友身上,大学生不仅感受到成功的激励,也能从中汲取失败的教训,帮助他们提高对创业行为与实践的理性认识。同时,学校还可以邀请优秀校友直接参与学校创业教育课程和相关活动,与学生面对面给予真切的创业指导,这对于提高学校创业教育水平和学生创业实践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 王庆欢.创业教育,应该是一种怎样的教育[N].光明日报, 2017-08-12(07).

[2] 马晓春.构建面向区域经济的地方高校创业教育体系研究[J].河南社会科学,2012(2):29.

[3] 黄兆信,施永川.浙江省大学生创业教育现状研究[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3):83-86.

[4] 洪少春.大学生创业支持体系中地方政府主体职能研究[J].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5):17-19.

2018-09-01;

2018-12-18

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11年度高等教育研究课题“区域经济背景下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社会参与研究”(KT2011123)

郭志平(1972—),男,浙江龙泉人,浙江海洋大学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丁艳峰(1984—),男,浙江新昌人,浙江海洋大学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联系邮箱:278324401@qq.com

G647

A

1674-893X(2019)02−0085−03

[编辑:游玉佩]

猜你喜欢
区域经济大学生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分割区域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大学生之歌
区域发展篇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区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