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 宁,牛燕云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山西 太原 030027)
全国共有大学博物馆300余家,大学博物馆主要定位功能是为大学的教学、科研服务,其次是为社会公众服务。这样的定位使大学博物馆较少得到社会公众的认知,也不能得到国家认可,因此失去了国家行业主管部门给予正规博物馆的政策待遇和经费支持。同时,因为博物馆在大学不像图书馆、实训室被确定为大学的“标准配置”,没有纳入大学的建设体系、管理体制和经费渠道,所以过去40年尤其是近20年,我国大学教育的发展从规模和深度上虽然都有了极大发展,尤其硬件建设方面整体已经处于世界前列,但大学博物馆的发展一直滞后。当然,还有学校领导是否重视以及认知是否到位的问题。这些因素制约了我国大学博物馆的发展。在当代中国博物馆事业大发展中,社会公众没有明显感觉到大学博物馆的影响、作用和地位。特别是在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大发展的数十年中,高等职业院校已占据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国联证券曾在研报中测算,至2020年,职业教育市场规模将从2015年的4535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6000亿元以上,巨大的投入为职业教育特色博物馆的建设奠定了基础。
在国家大力支持行业企业联合办学的趋势下,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与太原市轨道交通发展有限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并在人才培养方案制订、订单招生、实训室建设、师资建设、员工培训、科研项目建设、教师招聘、员工招聘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成绩。特别是双方联合签订了共建太原轨道交通培训中心框架协议,初步议定了企业提供真实实训设备或实境化培训平台,学院提供场地、配套设施以及部分实训设备。培训基地占地总面积为6000多平米,总投入共计7000万元,基地集“人才培养、职工培训、技能鉴定、技术服务、技能大赛”五位一体,可作为学生实习实训、员工培训、职业技能鉴定、技能竞赛、教师实践、城轨科普、科研等功能的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城市轨道交通培训基地。其中,对共同开展城市轨道交通科普,推动城市轨道交通事业的发展,提高市民提升对城市轨道交通等技术的认知提出了明确建议。
作为太原轨道交通公司的战略合作院校,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的创新发展理念具有自己的风格。设立城市轨道交通职业教育博物馆的宗旨是:坚持以“彰显太原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努力把城市轨道交通博物馆打造成为立足太原、面向全国国际合作的一流职业高等学校博物馆。
(一)收存太原轨道交通相关资料与文化遗产。通过展示博物馆收集并保存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变化中的宝贵文化遗产,搭建城市轨道交通、研究和交流的平台,引导全社会了解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历史和变化,探讨城市轨道交通与科技进步的关系,探讨城市轨道交通与经济发展的法律。城市轨道交通博物馆的建设,可以为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科学理论、规范发展积累宝贵的经验和共享资源,为相关研究提供保障和支持。
(二)传播城市轨道交通文化。高职院校文化教育的实施有赖于在大学文化的土壤中吸收先进文化。城市轨道交通专题博物馆是一个集中的文化教育实体,也是高职院校专业发展水平的具体化。目前,全国首批双高计划职院中,只有少数几所设有纪念馆和博物馆。现有的专题博物馆规模虽小,但足以对这些学校的育人、扩大影响、促进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三)打造学校“文化名片”。教育品牌的物化有助于学校品牌形象的树立,对学校的风貌和符号有着特殊的意义。例如,牛津大学自然历史博物馆、哈佛大学图书馆、洪堡大学的名人墙、北京大学的红楼、清华大学的梅贻等,所有这些非凡的“符号”都将成为人们思考和追求的符号。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依托区域经济的发展,建起了特色博物馆,将城市轨道交通与职业教育有机结合,提炼高职院校的品牌特色,精心打造高职院校“文化名片”,向社会宣传和展示高职院校内部信息,形成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新视角。从某种意义上说,城市轨道交通博物馆的建设对现在和将来都是有利的。
城市轨道交通是以轨道运输为主要技术特征的交通方式,与国家铁路不同,城市轨道交通在城市内公共客运交通中起到骨干作用。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结构呈现多样性,包括城市轨道交通、轻轨、单轨、现代有轨电车、磁悬浮交通、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等。如图1所示,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知识主要在供货商、运营商、专业机构、教育机构和社会公众之间传授。
图1 城市轨道交通知识流程图
近年来,随着中国高速铁路的不断发展,国铁和城轨在技术上持续融合,这为轨道交通发展开拓更广阔的天地。城市轨道交通企业是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的主体,不同时期承担不同的角色。在线路开通前,是建设方;开始载客后,是运营方;设备故障时,又是维修方。
大学及研究所提供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相关专业的高等教育,开展基础理论研究,掌握相关专业原理,与城市轨道交通企业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在理解行业需求的基础上,进行城市轨道交通各专业的创新应用探索。
高职院校是城市轨道交通行业教育培训的中坚力量,提供行业相关专业的职业教育,注重实际操作和流程规范,往往是城市轨道交通企业委托定向培养的人才基地。
社会公众是城市轨道交通的受益者和参与方,也是城市轨道交通科普的对象。城市轨道交通企业主要向广大乘客普及轨道交通运输常识,大学及研究所主要普及轨道交通基本原理、发展历史及行业趋势,高职院校主要普及轨道交通专业特点和操作规范。城市轨道交通科普需要多方参与,运营、科研、教育配合联动,从而达到保障公众安全文明出行,逐步培养公众对行业的兴趣,帮助运营企业选拔补充专业人才的目的。
作为重要科普渠道之一的博物馆,当然也是必不可少的。2014年10月28日,国内首个城市轨道交通博物馆——上海城轨博物馆试运营,面积达5000平方米,馆内陈列的电动列车模拟驾驶器向人们展示列车运行的相关操作与突发事件的处置方法,可在馆内组装虚拟列车部件,解密列车内部的精密构造,以及身临其境地观察城轨隧道断面,从而让社会公众更好地了解轨道交通。
1.建设专业化的城市轨道交通专题博物馆。城市轨道交通是集多专业、多工种于一身的复杂系统,为了保证列车运行安全、准点,在集中调度、统一指挥的原则下,土建、车辆、供电、通信、信号、综合监控、机电设备及消防系统等多专业、多工种需配合工作,围绕安全行车进行时效性极强的有序联动。为了尽可能保证还原文化的逼真性,让社会公众更好地了解城市轨道交通的工作情况,规避乘坐轨道交通的安全风险和隐患,降低轨道交通日常运营损耗,很有必要实施全行业科普。包括对城市轨道交通进行科学研究和考证,以及展示相关文物标本,并提供与复制品、仿制品、替代品相匹配的说明文字、声音、图像和其他通信数据、模型、图片和文件。
城市轨道交通博物馆的规划、设计、施工、资料收集和整理也非常专业。因此,必须始终坚持科研先行,充分发挥科研在高职院校中的主导作用。深入开展与城市轨道交通相关的一系列研究,以高水平的科研成果进行顶层设计,并进行严谨的考证,以专业标准指导博物馆建设全过程,为博物馆馆藏展示提供科学依据。
2.建职业教育型博物馆。高职院校是实施职业教育的专业机构,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专门的博物馆,它应符合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职业教育的本质是传统的手工艺人导向体系,即人的设计、生产和商品交换体系,其主体是手工艺人。因此,城市轨道交通博物馆的内涵建设势在必行。它是以不同时期的技术创新和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变化为基础的,真正再现轨道交通运行过程,即将进入工作场所的学生可以在模拟场景中独立体验工作和生产过程。
3“.三馆一体”,整体推进,三馆分别为:图书馆、实体博物馆、网上博物馆
(1)图书馆。图书馆将为实体博物馆和在线博物馆提供蓝本,这也是与博物馆建设“共生”的成果。因此,在博物馆建设的过程中,这项工作是一项基础性的、创造性的工作。借此机会,搜集整理城市轨道交通百科全书的历史,形成系列的读者群。在收集整理文物的过程中,依托其他社会组织,考虑到专业科学的系统、科学和历史原则,构建了该系列的知识框架。
(2)实体博物馆。实体博物馆是专业博物馆社会价值的根本体现。只有实体概念的博物馆,才能将实物与文字描述统一起来,才能真正呈现职业的浓缩。这样的“图像越接近物体,它就越逼真,质量就越高,社会价值就越大。”当然,现代社会博物馆的文物概念已经突破了传统的立体物概念。二维空间中大量的有形或无形的物体,如原始照片、图片、复制品、模型、无形或有形的物体,都可以作为博物馆的收藏品。在适当的地方,博物馆可以将现代科技手段如现代声、光、电、网络等结合起来,以立体、艺术的方式呈现城市轨道相关实体文物的标本内涵。
(3)网上博物馆。网上博物馆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起来的虚拟、压缩的专业博物馆。通过对现有文字、实物、图片、图像等信息的采集、处理和管理,实现了信息存储的数字化、信息存储的自由化、操作的计算机化、传输的网络化、资源共享和结构的连接。与实体博物馆相比,网上博物馆投资少、见效快。结合图书博物馆、实体博物馆和网上博物馆的基本资源,进一步强化城市轨道交通博物馆的基本功能,大大提高了专业博物馆在宣传、教育、科研等方面的综合效应。
城市轨道交通博物馆的运营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太原地铁博物馆的概念源于文化+地产+商业的整合管理与孵化。具体而言,有三点:首先,博物馆是品牌文化引擎和跨境一体化机构。更多与城市轨道交通相关的跨境、整合和授权应在城市轨道交通博物馆独有的文化空间内进行。第二,城市轨道交通博物馆可以孵化更多的场景、内容和产品,以满足“城市轨道交通+物业”的文化主题,从而不断思考未来城市轨道交通所需要的物业。第三,文化认可的商业运营继续改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供给侧和产品侧,使城市轨道交通系统逐渐从市民心中的交通方式转变为生活目的地。基于上述理念,在新媒体时代,企业与公众之间的传播模式已经由渠道化转向场景化,传播者对内容覆盖的追求也被受众的共鸣和重印率所取代。
1.准确定位青少年,突破传统显示模式。随着大规模建设和大规模网络运营时代的到来,太原城市轨道交通博物馆的规划、设计、施工、运营与市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只有真正了解城市轨道交通,才能真正理解和支持城市轨道交通。这种认识和认同的建立,不仅来自于乘客的日常出行体验,更需要积极向乘客讲述和展示城市轨道交通的未知知识和故事。城市轨道博物馆以青少年为核心观众群,为青少年设计展览项目。它不仅可以利用最流行的数字技术、游戏动画和视觉时尚来呈现展览项目,还可以将它们融入到“儿童兴趣”中,考虑到低龄观众的喜好,满足以家庭为单位的观众群体的需求,与不同年龄层的人建立良好的兴趣联系。太原轨道交通博物馆可以突破传统博物馆的静态展览模式,通过数字化手段对概念和技术内容进行重组和展示,并将3D仿真、人体图像识别、人体感官交互、实时数据传输等先进设备和技术应用于科普体验展。
2.设置精彩的主题。拟定以“趣对未来”为主题,以科普、互动体验为特色,太原城市轨道交通博物馆计划将开放的主题定为“对未来的兴趣”。“趣”不仅体现了博物馆的展览特色,还可以分为“行走”和“取”两个词。其中,“行走”表达的是欢迎市民走进博物馆,走近城市轨道,走近科学;“行走”表达的是市民从博物馆获取知识、故事和快乐的愿望。让博物馆变得有趣,只是一个起点。可以举办如“招募小博物馆解说员”“博物馆音乐会”“博物馆乐高班”等系列亲子文化活动,在观众的日常参与中体现了“关注未来”的主题。
3.完善城市轨道交通的内涵,重构多元化的轨道交通知识体系。为方便观众快速了解各展区的活动线路,了解各展区的内容,所有展区均可按参观顺序设置为多个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太原城市轨道博物馆可分为不同的主题展区,引导游客参观世界城市轨道、中国城市轨道与太原城市轨道的发展历史、城市轨道规划、设计与施工过程、城市轨道运营安全经验和城市轨道企业文化。
城市轨道交通博物馆的建设既能满足城市轨道交通专业校内外就业服务的需求,又能向社会开放,还可以作为中小学生进行科研活动的场所。以城市轨道交通教育和学生需求为基础,选择合适的策略和路径,开发和利用场馆资源。
1.建设职业教育和课外活动教学基地。城市轨道交通博物馆教育功能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是实现城市轨道交通人才素质教育、实践培训与培养的有效途径。从专业角度看,城市轨道交通博物馆本身也是一本生动的教材,可以作为学生专业学习和城市轨道交通实践训练的辅助课堂。这样,城市轨道交通体验式教学就被植入了职业教育课堂。受城市轨道交通文化的影响,博物馆中的城市轨道交通展览能反映城市轨道交通在太原乃至全国全世界的整体发展,帮助学生跳出课堂学习,了解真实职场环境中城市轨道交通的特点和要求,从而增强学生的职业归属感,培养学生的工作能力。
2.建设城市轨道交通文化辐射中心。城市轨道交通是城市轨道交通文化的发祥地。因此,建设城市轨道交通博物馆,在实物和场景中展示各种城市轨道交通技术产品,是城市轨道交通文化教育培训和终身教育的中心。以博物馆为平台、城市轨道交通为媒介,通过互动向人们传播城市轨道交通文化,实现全民共享,让更多的人了解城市轨道交通技术原理。
3.建设城市轨道交通科研培训中心。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建设实体、图书、网络“三馆合一”的城市轨道交通博物馆,可以实现数字化处理和管理,实现国内外数字档案、信息、资料的集成,开拓研究视野,加强交流和学习,促进城市轨道交通和城市轨道交通的教育和研究,为全国轨道交通研究爱好者创造便利条件。
对于职业高等学校来说,建设专题博物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作。从程序的设计以及会场的建设、开发、实施、管理运作除了要依靠学校一定的人力物力支援,还需要广泛地吸收政府、企业、社会资源为了顺利推进领域间、部门之间的合作,建议成立专门机构组织,统一部署、科学规划,分阶段制定项目。为达到设计中预期的功能和效果,建议采取分阶段开发、分阶段开放的战略,努力建设国内一流的专门化、服务型、共用型城市轨道交通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