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河市第六小学 许利芳
我喜欢看孩子们玩耍,这是走进孩子们心灵的最好方式。为了更加深入地了解孩子们,我总是会早一些到学校,看那些可爱的孩子们做游戏。在游戏中,他们毫无戒备,放下面具,展现出其童年时代最本真的一面。
一天中午,当我走到一年级一班教室时,发现门口有一些小小的骚动,似乎是一群孩子在争执。我赶紧走上前去,只见小博正趴在地上,啃着另外一个同学的鞋子。孩子们中间传过来一阵阵窃笑声:“快看,神经病——”小博受到了讥笑,非常气愤,一边跳一边甩着膀子驳斥道:“我不是神经病!”顺手从地上捡起一块小石子,在教室外面的墙上用力划着……
我走上前去,对小博说:“把石子给我。”他自顾自地在那划,也不理我,我去他手里拿,他却抓得更紧了。我在心里思忖了一下,蹲下来问他:“今天是有同学欺负你了吗?”他的手停了一下,看了我一眼,又接着在墙上一边划一边低着头说:“今天小亮踢我了。”我说:“那你就要跟老师说呀!”他说:“小亮是午托班的同学。”我说:“哦,原来是在午托班发生的事呀。如果是午托班的小朋友,你就要跟午托班的老师说,如果是在学校,你就要跟学校的老师说。你不能闷在心里,这样会不舒服的呀。踢到哪了?我看看,现在还疼吗?让老师给你揉揉。”说着我亲昵地摸了摸他的脑袋,小博的情绪缓解了些,轻轻地说:“现在不疼了。”我也微笑着说:“可是咱们教室的墙有点疼了哦。”说完我把手伸向他,他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把小石头交给了我,并用手掌使劲地擦掉刚才在墙上留下的印记。我拍着他的肩,给了他一个点赞的动作,说:“小博真懂话,能主动把划在墙上的印记给擦掉。以后遇到事情一定要跟老师说,要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如果把气撒在别的小朋友身上可就不好了,知道了吗?”他低下头说:“知道了。”我又转过头对其他同学说:“以后同学遇到问题,要找老师解决,不能说别人神经病了。”围观的同学点点头,就拉着小博出去玩了。
小博的班主任到校以后,我向其说了这件事的始末,并详细了解孩子的情况,包括他的家庭情况及其生活经历。小博小时候因为手疾右手小拇指做过一次手术,虽然痊愈,但还是不愿意好好写字。其父母心疼孩子,也舍不得批评,久而久之,小博的字不但写得慢,还不好看。这就导致小博跟不上课,经常被同学们瞧不起。听到这里,我心里暗自捏了一把汗,七、八岁的孩子正处于模仿阶段,很容易感知到老师对某个同学喜欢与否。老师有可能对这个学习不好的孩子流露出某种不满,被同学们巧妙地捕捉到,才会有了今天的“群嘲”事件;或者是老师没有对学生间的歧视等现象予以及时制止和正确的引导。这些都可能导致弱势学生成为校园欺凌的对象,如果任其发展,不管不顾,弱势的学生会越来越自卑,极有可能会选择不合适的方式发泄自己的情绪,必须要把这种苗头遏制在萌芽之中。我跟班主任老师分析了其中的利害关系,就解决问题的方法达成一致性的意见:
其一,对小博同学积极关注,让他每天都能得到老师恰如其分的肯定。
任何一个孩子都不会一无是处,只要老师用心捕捉,就能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在我的启发下,老师找到了小博的很多优点:虽然课上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但最起码能达到十几分钟;虽然字写得慢,但是依然一笔一划在写;数学思维比较敏捷,喜欢动脑思考问题;比较爱护班级的卫生……
其二,通过“身临其境”,让学生在游戏中感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讲一个故事,以情境引出教育。
师:“有一位同学,名字叫杜子腾,同学们见了他都捂着肚子说肚子疼……”老师话还没有说完,孩子们就哄堂大笑。老师示意学生安静下来,接着说:“那么老师的问题来了,在你们笑的时候有没有想过杜子腾同学的感受呢?他会是什么样子的?谁来演一演?”
孩子们一下子安静下来,有几个同学上台表演,说出了杜子腾同学的感受。
老师接着引导学生:“我们身边有很多同学因为外号而不开心。有没有同学给你取过什么外号,你又是怎样的感受呢?”
学生们各抒己见,课堂气氛变得凝重起来。
老师提醒学生,遇到问题要换位思考。换位思考的方法:第一步,假如我是他,会怎么样?第二步:假如我是他,会怎么想?第三步:现在我该怎么做?
其三,“尊重卡”留言。
每天发给每位学生一张“尊重卡”,在“尊重卡”上写上你最想说的话,送给你认为最尊重同学的学生。每周一评,尊重卡位列前十名的学生被评为“和谐天使”,通过消耗自己手中的“尊重卡”来换取不同的礼品。
这个活动极大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班的学生慢慢学会了如何与同学相处,不仅没有给同学起绰号的现象,而且班级的氛围非常融洽,孩子们之间跳跃着和谐的音符,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促进了班级文化的发展。
试想如果一开始任由事态发展,同学们把小博当成一个神经病相处,不断地耻笑,他心里愤怒的情绪无法缓解,将会对其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或转移到同学身上,跟同学产生矛盾;或转移到老师身上,捣乱课堂纪律,跟老师顶嘴。孩子出现反常现象的时候,老师要明白,孩子们遇到困难并不知道如何解决,老师的细心观察和精心陪伴至关重要。一个有爱心的老师会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并能站在学生的角度解决问题。只有解开牵绊学生心灵的枷锁,才能释放出一个个可爱的灵魂。
“我不是神经病!”这个孩子的声音一直警醒着我,我也经常把这个故事讲给老师们听。希望每位老师都能蹲下身来,用心对待自己的学生,切莫让学生“被神经病”,切莫让这些涉事未深的心灵蒙上“校园欺凌”的阴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