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颖异
四年前,我大专毕业,来到北京找工作。
北京人才济济,我这个专科生在北京奔波了一个月,才在一所私立中学找到份行政工作。所谓的行政工作,其实就是给老师排排课程表。有时候,某个老师临时有事情来不了,及时联系其他的老师顶替。
薪水只够活命的。但是,我很珍惜这份工作,好歹可以让自己在北京待下来。
这所学校里的一些老师是名校毕业的,例如杜若就来自复旦大学。
杜若人很不错,精明、有能力,心眼也好,但就是喜欢发牢骚,还喜欢顶撞人。同是外出打工人,彼此之间应该宽容才对,谁也不是完美的人,我并没因为她的坏脾气而疏远她,反而与她相处得很好。
杜若在学校待了一个学期,然后去了一家外企。外企的工作強度很大,杜若又是个事事喜欢占高枝的人。初到单位,一些老同事故意为难她,她满肚子怨气没处发,就在周末时,跑到我这里发牢骚。
我也帮不上什么忙,但是,听着杜若把牢骚发完,然后安慰她一番,她就感觉特别舒心。
我在学校做行政工作,经常接触老师的个人资料,所以,我知道杜若的生日。
杜若离开学校不久的一天,我带去一个蛋糕给她过生日,在一个小饭馆里。我不好意思地说:“我的工资不高,今天你过生日,我也不能请你去大饭店里吃好的。”
杜若眼泪一下子流了出来:“别这么说,我很感激你,除了我父母外,你是第一个能这么惦记我生日的人。”
我到北京的第二年,杜若被提升为公司人力资源部经理,她把我招聘过去做行政助理,每个月的工资五千多元。
行政助理的职责,就是干些给公司买办公用品、统一收发快件、调度单位的小车和货车等杂事。这些工作难度不大,只要用心去做就行,我很快就能胜任这个工作。
杜若平时边工作边学习,通过雅思考试后,她去澳大利亚留学,虽然她身处国外,但我们还是经常通过QQ、电子信箱联系。
我在单位能力不算很出色的,但是,我的人缘算是最好的。
库房主管赵大姐跳槽后,我一直与她保持联系。赵大姐的母亲来北京看病住院期间,我利用晚上以及周末的时候,前去帮助赵大姐护理她母亲,把赵大姐感动得眼泪汪汪的。
去年下半年,受经济危机影响,我所在公司的效益不好,开始普遍降薪,我的工资降到两千多元,赵大姐知道后,很是为我发愁。
两个月后的一天晚上,赵大姐给我打电话:“我们公司的人力资源部经理跳槽了,我向老总推荐了你。”我一听吓了一跳:“你有没有弄错?我从来没当过人力资源部经理,以前干的尽是跑腿的差事。”赵大姐说道:“我和老总说,你工作认真,人品好,做人实在,又有在人力资源部工作的经验。老总基本同意接收你,你明天过来一趟吧,我们老总要见见你。”
第二天,我请假去赵大姐的公司。老总很热情:“我们的赵主管极力推荐你,我们也比较喜欢用自己员工推荐的人才,因为推荐者对被推荐者的能力、人品都比较了解,我相信赵主管没有看错你。”
就这样,我当上这家大公司的人力资源部经理,月工资涨到八千多元,是我在北京第一份工作月薪的五倍。
我报名参加一个人力资源师的培训班,周末的时间去充电,边干边学习,工作中遇到难题,就请教培训班的老师。两个多月后,我就能胜任这个职位的工作了。
我作为一个专科生,在人才济济的大都市,在竞争激烈的职场上,能够大踏步地前进,与那些老朋友的帮助密不可分。
不要忘记老朋友,不要忘记给旧杯子里添热茶。因为旧杯子里的热茶既能温暖别人,更能温暖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