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传统文化融入职业生涯思政教育的必要性

2019-03-22 22:07:12赵田田詹凯茜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19年3期
关键词:职业生涯思政传统

赵田田,詹凯茜

(上海杉达学院 胜祥商学院,上海 201209)

课程思政是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一项重大的教学改革课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同时大学生职业生涯课程具有丰富的课程思政资源,两者相互结合可以使得教学内容更加丰富与鲜活。

1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传统文化是一种民族文化,由文明演化而汇集成。反映着民族特质和风貌,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世界各地,各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文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越来越重视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把弘扬传统文化作为重要抓手。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是大学生成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中可以深入挖掘和阐述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时代价值,融入爱国主义精神,引导大学生精神成人,确立远大理想,成为对国家有用之人[2]。

加强传统文化和历史知识的大众化教育可以提高全民历史意识,也能够弘扬传统文化精髓,这是现代化教育中重要的、不可推卸的责任。

2 职业生涯思政教育的现状

1957年,美国学者舒伯在其著作《职业生涯心理学》中首次提出了“职业生涯”的概念[3]。职业生涯理论的发展,标志着职业生涯教育开始形成。

2.1 发达国家职业生涯教育概况

(1)在美国,人们从上幼儿园开始一直到高中毕业都接受职业生涯教育,既要掌握学术知识又要学会职业道德,学习团队工作、解决问题,去学习终身受益的技能。

(2)在英国,职业生涯教育在政府政策的影响下,一直明确地分为两个部分:成人与青少年(13~19岁)。职业生涯教育内容包括4个方面:自我意识的发展,职业机会意识的增进,决策技能的发展,从学生到就业的转变的学习[4]。

(3)欧盟各国的职业生涯教育尤其在义务教育阶段规定十分具体。比如,在课程设置方面,德国13~15岁的学生平均每周要有5~7个课时的职业生涯辅导课程时间[5]。在葡萄牙,九年级的学生(14岁)每周有一节50min的职业生涯辅导课,15岁时学生还需接受技术和职业课程;学生跟随工人师傅学徒,观察他们的工作过程,并尝试着完成部分工作任务等[5]。

从以上可以看出,无论美国的职业道德要求,还是英国职业机会意识的增进,还是欧盟各国的情景模拟观察体验学习,都是连续性教育,这样可以让学生从小就有相应的自我分析、自我定位和自我认知,在每个阶段尤其在即将进入社会的高等教育阶段学习时有更清晰的专业目标、职业目标、知识摄取及工作定位。

2.2 我国职业生涯思政教育概况

近年来,我国越来越重视职业生涯教育,尤其是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但在职业生涯思政教育方面,存在着一些不足。

2.2.1 对职业思政教育重视度不够

重视大学生专业知识学习,轻视或忽视职业发展教育等。在教育内容上,不能很好地结合“新常态”下国家、社会、高校和大学生的需要,适时完善和补充新的职业发展教育内容,存在着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和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相脱节的现象。

2.2.2 学生择业观念不明确

一般情况下,受人们观念、意愿、动机、需求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世界各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社会就业问题[4]。大学生必须首先了解社会诉求,按照社会诉求培养、提高和锻炼自己,从而让社会接纳自己。大学生对社会诉求理解得越透彻,综合素质越高,就越能满足这种诉求,越能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4]。

2.2.3 学生服务意识淡薄

每年国家都会下发“三支一扶”、大学生征兵、西部志愿者等通知,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中央关于做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服务基层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但这项工作开展得不是很顺利,尤其是征兵工作,虽然国家的配套政策非常优惠,高校相关部门和教师的宣传动员工作也很到位,但调查下来有很多学生因为害怕吃苦、怕累、怕受伤,没有从大局出发。

2.2.4 学校职业生涯思政教育实践性不强

这与我国整体的职业生涯教育体系缺乏连贯性有关。就业应该是经过长期性积累和探索再做出的选择,这样才能使学生工作后有更长远的目标和探索兴趣,同时对于企业单位乃至地区的稳定性发展产生良好的影响。职业生涯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理论课程,应该有更多实践性和针对性的探索。

3 传统文化融入职业生涯思政教育的必要性

3.1 优秀传统文化本身的重要性

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的宝贵财富,是凝聚全国人民的精神支柱,也是人民智慧的结晶。传统文化是在一定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它既是一个民族在历史舞台上的体现,同时也保留了各个民族独特的形态,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特定的精神地位[6]。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重要的精神内涵。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从国家、社会、个人层面倡导公民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7]。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8]。

3.2 学校就业指导扩大学生认识格局的需要

网络的快速发展,信息的迅速畅通,让地球在某种意义上真正成了一个“村子”,这也使得“村民们”可以足不出户便“日行千万里”。这在一定程度上让“村民们”尤其是成长于网络时代的大学生们沉迷于网络,仅靠网络信息“知天下”。

但不少年轻人在网络上对娱乐新闻的关注多于对国家时事政治的关注;对娱乐明星的了解多于对诺贝尔获奖者的了解;对明星开演唱会的信息比对港珠澳大桥如何创建、何时开通掌握得更清晰透彻……

毛泽东主席说:“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如果我们当代年轻人的关注点如此聚焦于娱乐,何以担当“少年强则国强”的重任,何以做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何以为国家之栋梁!

我们在平日的职业生涯教育课堂上要常播放弘扬爱国主义的视频,教育当代大学生继承和发扬奋发进取的不懈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力拼搏。

3.3 学生进入职场立足社会的需要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大学生认识自我、定位自我有着重要的教育指导作用,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等对于培养学生自立自强、吃苦耐劳的精神有着积极作用。此外,传统文化中还包含着很多精神层次提高的知识,可以结合各学校、各院系的特色特点及培养方案的需要,对中华传统文化融入职业生涯思政教育进行多方位、全方面地探索。

有多方调查研究显示:现代大学生普遍追求个性化,一些年轻人以自我为中心;在家庭中依赖性强,但同时又存在反依赖的矛盾心理;想要学习,但无论在学校还是面对社会,都有种无所适从、不知如何学习的矛盾性。

深化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加强传统文化知识的渗透,开展富有特色的传统文化活动,充分利用课堂和网络平台进行宣传和教育,能够帮助大学生树立良好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促使学生在进行职业选择时有更开阔的视野和格局。

猜你喜欢
职业生涯思政传统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2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中老年保健(2021年3期)2021-08-22 06:52:22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活力(2021年6期)2021-08-05 07:24:10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思政课“需求侧”
当代陕西(2019年15期)2019-09-02 01:51:54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当代陕西(2019年9期)2019-05-20 09:47:22
员工职业生涯管理及实施
老传统当传承
传媒评论(2018年8期)2018-11-10 05:22:12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中国三峡(2017年9期)2017-12-19 13:27:25
幼儿师范学校职业生涯教育的初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