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小云
(福建省漳州市幼儿园,福建漳州 363000)
“区域活动”以其自主、宽松、愉悦的学习、游戏形式,深受孩子们的喜爱,是去“小学化”的重要活动形式。区域活动的价值已被越来越多的幼儿园所重视,许多幼儿园在区域活动时间安排、空间设置、材料的投放上都有了较大的进步,但总体而言,区域活动的有效性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影响区域活动有效性的原因很多,如区域空间的设置是否科学、区域规则的制定是否合理、区域材料的提供是否适宜、教师的指导是否恰当、同伴的互动是否良好等。但作为具有自主选择、自由探索、自主学习的区域活动,幼儿是在与环境、材料的互动中获得发展的。因此,能否为幼儿创设宽松、愉悦、支持、鼓励的心理环境(即教师的指导)及丰富的物质材料就显得尤为重要。但在现实区域活动中,材料的提供及教师的指导常存在以下不足,影响了区域活动的有效性。
由于受到时间、精力以及教师的思想认识、工作态度、专业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常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一是材料更新不及时。有些材料两三个月甚至整个学期都没有更换,孩子失去了操作的兴趣;二是材料缺乏层次性。材料未能满足不同能力、水平、兴趣的幼儿的需求;三是材料丰富性不够。有些区域的材料很少,孩子长时间操作一两种玩具,失去了活动的兴趣,可又不允许换区,孩子只能无奈地消磨时间;四是材料的开放性不够。有些材料玩法单一,幼儿无法创造性地操作、探索。五是作业式材料偏多,游戏性材料偏少。如在数学区里有一一对应、数与量的对应、数的计算等作业式材料。
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指导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关系到幼儿的活动体验与质量。纵观区域活动,教师的指导常存在以下不足:一是活动开始前,教师的引入不到位,没能充分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更多的是一些活动规则的强调,尤其是对于新投放的材料,教师有“放手让孩子自由探索”的想法,担心过分的讲解会影响幼儿的探究与创造;二是在活动过程中,由于幼儿人数多,教师的指导常存在“走马观花”的现象,没能真正深入观察、了解幼儿的实际需要。还有的是存在“放羊式”的现象,当孩子出现纠纷或是玩得一团糟的时候,教师才出现;三是在活动评价环节,教师更多的是针对幼儿有没有遵守规则、有没有按要求进行操作,有没有形成漂亮的作品等进行评价,而对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积极探究、创新玩法、同伴合作、相互学习等表现关注较少。
2.1.1 提供丰富多样的材料
蒙台梭利强调儿童的内在力量、主观能动性;要求环境要适合儿童的内在需要和兴趣,认为儿童不是消极被动地接受外界刺激,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内部结构、变化和发展。因此,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发展水平、兴趣爱好的丰富的区域材料,能充分调动幼儿的潜在力量、唤起幼儿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幼儿认真、投入地参与活动,从而获得更快、更好的发展。因此,教师应努力为幼儿提供丰富的区域材料,满足幼儿的不同需要,促进幼儿多方面的发展。例如,“睡莲开花”的科学小实验,可提供牛皮纸、皱纹纸、复印纸、蜡光纸、报纸、吹塑纸、面巾纸等不同材料,让幼儿观察、探索不同的纸张由于其吸水性不同,“开花”的时间就不同。
2.1.2 提供多层次的材料
不同的幼儿,由于受家庭教育、个性特点、性别特点等因素的影响,发展水平、兴趣爱好不尽相同,因此教师应根据同一目标提供难易不同的材料,既满足能力强的幼儿的需要,又能满足能力弱的幼儿的需要,使每一个幼儿都能在原有水平上获得发展。例如,“钓鱼”材料:可用磁铁、回形针或铁丝做鱼钩,且有的鱼钩开口大有的鱼钩开口小,有的“鱼嘴”大、有的“鱼嘴”小或有的鱼钩线长、有的鱼钩线短,甚至是旋转的“鱼”等来提供难易不同、多样性的钓鱼材料,满足不同幼儿的需要。
2.1.3 提供操作性、游戏性、可变性强的材料
具有操作性、游戏性、可变性强的材料,幼儿能在不断摆弄、反复操作中积极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创新创造,从而获得发展。例如,根据大班幼儿具有较强的竞争意识的特点,可提供一些具有竞赛性的棋类游戏材料,如将10以内的加减运算题,设置在“夺红旗”的棋盘中,每计算正确一题,可前进2步,计算错误则后退2步,看谁最先到达终点,夺到红旗,谁就胜利。这样的棋类游戏,孩子在与同伴的互动中兴趣盎然、百玩不厌,在反复的游戏中不知不觉地练习了加减运算,不仅提高运算能力,还提高了思维能力,并体验到游戏的乐趣。因此,教师在提供材料时,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思维特点、兴趣爱好,提供操作性、游戏性、可变性强的材料,尽量减少作业式的材料(如把许多加减运算题简单地罗列在作业纸上,让孩子把得数直接填在括号里,这种缺乏互动的、枯燥的材料,孩子往往玩一次就不想再玩了)。
区域活动虽然是幼儿自由、自主的学习、游戏活动,但并不等于可以完全脱离教师的指导。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指导时机、指导策略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幼儿的活动质量。不当的指导,容易导致干扰、限制幼儿的活动,而恰当的指导能有效促进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帮助幼儿突破瓶颈、解决问题、获得成功体验、增强自信……因此,区域活动中,教师应注重指导的适宜性及有效性。
2.3.1 科学安排“引入”环节
在区域活动中,我们常常看到有些孩子很茫然,不知要玩什么;有些孩子一会儿玩这个、一会儿玩那个,专注性不够;有些孩子偏区严重;有些孩子规则意识差;有些孩子不愿与同伴交流……面对这些现象,区域活动前的引入环节就显得十分的重要,它能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帮助幼儿有目的地选择区域内容;引导幼儿在活动过程中主动操作、认真观察、积极探索;鼓励幼儿克服困难、创新玩法;引导同伴间更好地合作、交流、学习……因此,教师应重视“引入”环节的作用,可根据上次区域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新的要求,或是上次区域活动中幼儿好的表现等进行鼓励引导,树立榜样;对新提供的材料着重进行介绍,激发兴趣,鼓励尝试多种玩法等,从而提高区域活动的有效性等。
2.3.2 及时提供活动过程指导
由于幼儿的发展水平、能力经验、行为习惯、兴趣爱好等不尽相同,区域活动中,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例如,数学区某幼儿不知道该按什么规律排序;科学区某幼儿反复操作也没能使电珠发亮;美工区某幼儿折纸时有一步骤不会折;建构区的幼儿未能很好地合作建构;娃娃家的幼儿争抢角色……面对这些问题,教师的细心观察、指导时机的把握、指导策略的运用就显得非常重要。例如,折纸示意图中有一个步骤是口袋式折法,一幼儿反复折叠后,并未顺利完成,正当他感到气馁的时候,老师及时走到他身旁,引导他仔细观察示意图,并示范讲解其中的要领,再让他尝试折叠,结果他很快就折出来了,脸上露出了成功和喜悦的笑容。当然,并不是所有的问题一出现时,老师就迅速出现在孩子面前,直接告诉他们应该如何解决,而是应该留有幼儿自行解决的时间和机会,当孩子真的难于解决时,教师才适时地指导。
2.3.3 对活动进行及时、科学的“评价”科学的评价
对活动进行及时、科学的“评价”科学的评价能有效帮助幼儿提高认识、树立信心、完善自我、超越自我,从而获得更快更好的发展。因此,教师应重视区域活动的评价环节,对于在活动过程中主动学习、认真思考、积极探索、合作分享、互相学习、创新玩法、遵守规则、爱护玩具等良好行为表现,给予积极的肯定和鼓励,使幼儿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激发再次参与活动的愿望,同时也为其他幼儿树立良好榜样。此外,区域活动的评价还应巧妙地总结活动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既能帮助幼儿提高认识、修正自我,又避免打击幼儿的积极性,使区域活动朝着越来越好的方向发展。
综上所述,要提高区域活动的有效性,除了为幼儿提供丰富的物质环境,还应努力为幼儿创设良好的人文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