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丽
(唐山师范学院,河北唐山 063000)
在以往生产力水平较低的社会背景下,社会大众将目光聚焦于生产力水平的提升上,在我国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同时,社会环境也遭到了一定的破坏。人类生存于一定的环境中,环境的好坏与人类的生活质量息息相关。著名环境艺术理论家多伯曾经说道:“环境艺术作为一种艺术,它比建筑艺术更巨大,比规划更广泛,比工程更富有感情。”高校是人才培养的平台和载体,为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科的人才培养方向集中于应用型人才,需要具有扎实理论基础的、专业知识面广、较强的实践能力、综合素质高的特点。与单纯的艺术作品不同的是,环境艺术设计的实践性更强,要从人类生活实际出发以达到设计作品与人类生活的相协调。
环境艺术设计归根结底是艺术生活的结合,是功能与形式的总体性协调,旨在通过对物质条件的塑造与人文精神的追求来创造适合人类生存的环境。常言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任何知识只有落到实践上才算是构建了学习闭环。
开展实践教学对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职业前景大有裨益。随着竞争的加剧以及全球化趋势的加强,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走出国门,在全球市场上与各国企业角逐。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优秀的企业已经认识到社会正在从“物本时代”向“人本时代”过渡,并逐渐朝向“能本时代”迈进,对于环境艺术设计类学生而言更是如此,艺术是相通的、无国界的,西方同样也有丰富的艺术资源以及艺术瑰宝,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我们在汲取西方设计艺术养分的同时,也需要与世界各国展开各种技术上和经济上的合作。要提高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争夺国外业务,就必须夯实自身的实践能力。
目前,我国高校在推进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实践教学过程中,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就成,但教育路漫漫,对于教育工作而言,只有“更好”,探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途径仍然是一项值得思考的话题。
专业定位就像一艘船上的舵,指引着人才培养方向和课程的设置。目前我国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课程设置多为基础课程+专业课程+方向课程。在具体定位时,可以从以下角度思考。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需要多种知识的支撑,需要融合专业技术与经济管理方法。随着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需求增大,许多学校盲目开设了这一专业,在课程设置上未经过深思熟虑,往往是借鉴国内其他高校开设的课程来设计自己的课程,失去了自身的特色,且受教育时间的限制,多数高校仅注重理论知识的讲授,未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并未形成有效的融合机制。
在竞争日趋激烈的21世纪,企业面临着更大的挑战,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意识到人才的重要性,目前我国环境艺术设计从业人员,学历层次有偏低的现象,很多新兴的环境艺术设计理念未得到普及。其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员应当具备的职业道德表现在很多方面,如诚信、责任心、宽阔的胸怀等,这些品质是在帮助学生在实践工作中取得傲人成绩的一对翅膀。随着对企业是否应当承担社会责任的争论,企业伦理问题很快引起了人们的重视。为了积极响应社会需求,高校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的培养需要重视美学与伦理。
由于每个学生的认知水平、成长环境存在着差异,因此,每个学生对自身的发展要求也迥然不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的毕业去向大概有如下两种:就业、继续深造。对于毕业后直接就业的学生来说,就业难将是长期存在的问题。其原因尽管很复杂,但关键是学院化培养或圈养与学生的实践能力薄弱的问题,表现为毕业生缺乏对企业文化的了解,上岗适应慢,敬业精神等人文素质薄弱。对于毕业后想要继续深造的学生而言,高校应当努力为其提供充足的学习资源和学习空间。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本科教育,应强调以通识教育为基础的深厚的学科理论基础,宽广的专业知识面或专业方向,以及较强的创新应用能力,具有良好的知识、能力和态度,使其能够在科技发展迅速、互相联系日益紧密的当今社会,提高就业竞争力。
经过几年的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培养目标正走向成熟,但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教学改革非一日之功,面对当前种业发展的新形势和应用型高校的建设,迫切要求高校单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高校在进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时,应当注重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并将其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凸显高校人才培养特色。在四年的在校教育中,应当划定特定时间进行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活动可安排在第五或第六学期。可定期组织学生到一线工作岗位参观、学习,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直观认识。学校可与相关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各种各样的实习基地,让学生能够尽可能多地体验到相关职业的操作方式。学校与企业加强合作,对学生的实践能力的提升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由于企业的本质(获取利益最大化)非常直接,使得学生在企业中见习的时候,必须运用、结合所学的所有知识,去处理专业内相关的实际问题,而且相对学校来说,在企业中节奏快,工作强度大,处处都是实践,对其实践能力提升极大。另外,学校与各种各样的社区合作,开展各类实践运动,学生负责组织、协调、管理、知识培训、技巧讲解……既能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又能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教师作为深入教学过程的一线人员,其思想素质与能力水平对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质量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受传统教育观念的桎梏,一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仅仅把书本内容传递给学生,忽视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作为引导学生学习的指明灯,教师应当变革传统的教学观念,推进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为此,高校应当鼓励在职教师积极进修,保证教师能够与一线生产人员有较多的交流学习机会,了解种子行业发展态势,扩展教师知识面,将知识运用于实际的课堂教学。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高校人才培养确立了明确的方向。当然,只有正确的目标才能引领正确的方向。高校在设立人才培养目标时,应当立足于市场需求,保证人才具备基础的理论知识与相应的实践能力。高校应当坚持职业本位的思想,重点培养人才的实践动手能力。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注重职业能力培养与职业道德培养。充分认识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特点,抓住市场契机发展专业,实现市场需求与人才培养的统一。
以试卷分数论高低是一种相对科学的评价方式,但是也体现出一定的弊端。学生通常需要在校进行为期四年的学习,掌握基本的专业知识,可以运用相应的软件进行实际操作,可对经济指标进行评价,教师根据学生在这些方面的表现对学生做出评价。这种评价方式缺乏对学生的实践能力的考核。学校应多设置实践类型的课程,如为期两周的相关企业就业实习、校内实践项目……学校多设置课下实践课程,结合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为学生的全面发展保驾护航。
教学是双向的过程,同样需要学生认真对待,做出改变。高校不是完美的象牙塔,而是训练营。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大学阶段将是其受教育的最后一个环节,此后,他们将走向社会。如果说理论知识是从业的门槛,那么实践能力则决定了学生能够达到的高度,在大学较为轻松的环境下,许多学生放松了对自身的要求,认为学好理论知识、能拿奖学金就是“好学生”,这种观念无可厚非,但已与社会需求脱轨。为此,要让学生接触市场,了解市场的需求,经济学理论基础便是“需求决定供给”,当学生意识到市场对其实践能力的需求时,学生才会有动力加强自身的实践能力。为此,可以在环境艺术设计课程体系中应安排多种形式的市场调研课程,开阔学生的眼界。如邀请相关从业人员到学校进行演讲,为学生讲明大致的市场状况,了解市场上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就业现状。
大学生思维活跃,比起单调乏味的理论知识,丰富多彩的实践性作业将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在实践过程中,学生主动探索,面对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学生也将自己想方设法予以解决,这样将使学生逐渐养成自主探索、亲身实践、合作交流、勇于创新的习惯。并且,学生在完成实践性作业的过程中可以更加深入地体会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系,逐渐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摆脱“艺术气息”给学生带来的面对问题不够严谨的弱点。如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对设计工作中常用的材料做充分的市场调查,了解材料运用的一般规律以及材料的价格、规格、色彩等基本信息。在此基础上,选取学生感兴趣的材料,自己动手实验,尝试应用装饰材料。
社会是在不断发展的,但课程体系的改革与调整是一个永恒的课题。当前市场的人才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素质要求也有了很大提高,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应当积极响应这些需求。希望该文提出的几项措施能够在实践中得到运用,改善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培养现状,提升该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为新时代的发展输送更多的高素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