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葵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重庆 400000)
高校学科竞赛是在紧密结合高校课堂教学和专业知识的基础上,以竞赛的方法,激发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独立工作的能力,通过实践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增强学生学习自信心的系列化活动。学科竞赛可以实现学生知识面的有效扩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真正实现应用型高素质技能性人才的培养。
全国旅游院校导游服务技能大赛,是全面展示、提高高校导游人才培养的重要平台,大赛的比赛规则、比赛内容、评判标准都源自第一线的实践,是导游岗位所需的最重要的知识和技能的体现, 赛事旨在促进导游人才供给侧和旅游产业需求侧相适应, 提高旅游院校导游专业教学水平,培育技术过硬、素质全面、符合时代要求的导游人才。
大赛设普通话讲解服务和英语讲解服务两个赛项,每个赛项均设一、二、三等奖。大赛分为综合知识理论考核、导游讲解和才艺展示三个环节,所占比例各为30%、60%和10%。 全国导游服务技能大赛需要学生具备丰富的旅游基础知识,扎实的导游专业知识,熟练的导游技能操作和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能力素质,培养“多元能力型”的导游人才,增强导游人才培养与旅游产业需求的匹配度至关重要。
全国导游服务技能大赛评判标准更重视对导游相关知识深入理解、系统整理和实践运用的过程,考核的参赛学生的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团队协作精神、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等综合能力, 任何方面的偏颇都将导致参赛选手的淘汰。
参加全国导游服务技能大赛是一项持久战, 需要各项制度和资源的保障, 其中指导教师团队是最重要的资源保障。 指导教师需要参与准备阶段、选拔阶段、初期训练、中期强化、赛前集训和比赛现场调控等各阶段的全程指导培训,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变化多等特点,要求指导教师团队必须是一支精诚团结、专业知识过硬、极富指导经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针对大赛对导游人才“多元化能力” 培养的新要求,在旅游管理专业导游人才培养方案基础上,我们创新提出了“3C”聚合模式。 “3C(cultivation)”即是指导游人才基本素质培养、导游人才专业技能培养、导游人才关键能力培养,导游人才基本素质培养是基础,导游人才专业技能培养是重点, 导游人才关键能力培养是突破。 “3C”聚合模式按照从基础到高层的不同培养层次序列,通过对导游人才基本素质、专业技能和关键能力三大层次的微聚合培养和大聚合巩固, 实现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
在现有的课程体系基础上, 我们认为将涉及旅行社导游方向的课程按照全国导游服务技能大赛的赛项和评判考核标准作适度调整优化,充分贯彻“依品行树人,靠技能立业”的思想。
我们建议可以将旅行社导游方向课程分为导游知识储备课程(如导游基础知识、导游政策法规、旅游资源学、重庆历史与文化等)、导游技能提升课程(如导游业务、旅游线路设计、旅行社经营管理等)、导游实践实训课程和导游素质教育课程四个板块。 从“人体结构”角度,我们可将导游知识储备课程比作成人体大脑,导游技能课程比作人体心脏,这是最重要的两部分,缺一不可;将导游素质教育课程比作是人体的躯干,是立足之本; 导游实践实训课程比作人体的经脉, 将人体大脑、心脏、躯干有机相连,并提供血脉滋养,让各个部分能有效运作。
针对大赛对课堂教学的新要求,《导游业务》《导游基础知识》《导游政策法规》 等主要课程全面实施了课程教学改革。课程教学改革以“四个衔接”为原则,即教学内容与大赛内容相衔接、 教学内容与岗位实际工作任务相衔接、教学内容与国家相关职业标准相衔接、教学内容与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相衔接,对导游相关知识、技能、素质等按照工作过程进行重新整合与编排,设计了符合导游岗位用人需求的课程内容, 使学生通过一项工作任务的实施将其相关的知识和技能进行训练,突出导游服务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的培养。 同时在《导游业务》课程的教学改革中,积极推进了微课、慕课的建设,将教学内容与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融为一体,改变了传统课程教学的时空局限性, 培养了学生信息化环境下的自主学习能力,极大提高了学习效率,也为评估学生的实践教学效果提供一种可描述、可观察、可操作、可测量的手段方法。
指导教师团队年富力强,分工明确,充分利用“双师型”优势,结合教师特长和不同的专业背景,在理论知识准备、导游词撰写、模拟讲解、才艺表演设计、形象气质打造、后勤保障等各方面分工协作,同为该院学生取得优异的成绩提供了可靠的保障。另一方面,指导教师通过大赛平台、拓展了眼界,加强了与其他高校学习交流,积极尝试将大赛资源、大赛经验和大赛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
全国导游服务技能大赛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办赛原则, 为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赛选手搭建了追求公平竞争、和谐发展的平台。 该院在选手的选拔制度、培训机制、奖励机制等各方面也秉承“公平公正、开放透明”的原则,形成了“积极参赛、和谐发展”的浓郁竞赛文化。 学生以参赛获奖为荣,为取得优异的比赛成绩,认真准备,刻苦训练,不断夯实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带动了良好学风的形成。
研究的实施为学生铺筑了扎实的导游知识功底,构建了良好的导游能力平台, 为学生考取全国导游资格证提供了有力保证。 学生参加了全国导游资格考试的积极性和过关率逐年提升。近五年来,该院学生考取全国导游资格证平均过级率在50%以上, 远远高于全市30%的水平,在同类高校中,过级率位居前列。
近年来, 学生在多项导游大赛中取得非常优异的成绩: 学院已连续参加了2012、2014、2016、2018年共四届全国旅游院校导游服务技能大赛, 共取得团体一等奖4 项,个人一等奖6 项、二等奖11 项、三等奖3项、最佳才艺展示奖1 项,获奖率100%,16 名教师被评为优秀指导教师,所获成绩在重庆市遥遥领先,也走在了西部地区高校的前列。 在重庆市第六届导游服务技能大赛暨第二届全国导游大赛选拔赛决赛中, 该院学生与众多行业选手同场竞技,取得二等奖2 项、三等奖1 项、最佳才艺奖1 项,使我院再次成为获奖最多的重庆市高校。
“以赛促教、教赛融合”的导游人才培养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的就业能力, 培养了一批批优秀导游员。 根据近年来毕业生跟踪调查显示, 各大旅行社、旅游景区对该院培养的导游人才评价很高,称职率达98.5%,优良率达72.1%。实践证明,参加过导游大赛的学生特别是其中成绩突出的选手, 毕业时有更多的强大企业和事业单位抢着纳入旗下, 大部分同学在毕业后很快成为旅行社导游行业的佼佼者。
在培养导游人才长期探索与实践中, 通过不断磨合,打造了一支精诚团结的稳定的专业教师队伍,他们不但具有扎实的课堂教学能力, 同时还收获了诸多导游大赛指导经验。在教师队伍中,有8 名教师都有全国导游资格证,拥有丰富的带团经历及行业经验,6 名教师长期担任重庆市导游资格证口试评委、 重庆旅游培训中心培训讲师。 近年来教师参与行业培训近50 余次,参与行业指导和课题论证10 余次,发表相关论文10 余篇, 获得相关教学、竞赛奖励5 次。
实践证明,依据“以赛促教、教赛融合”的理念,充分利用竞赛的资源和成果,改革导游人才培养模式、优化导游课程体系、推动课程教学改革、培养双师型教师团队,带动教学学风的建设,最终达到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导游人才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