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创客平台的搭建实践

2019-10-11 08:28:06张鉴隆田晶秦禹郭武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19年17期

张鉴隆,田晶,秦禹,郭武

(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广州 510663)

当前,国家重点实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发展战略,高校为了不断推进和完善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积极探索并努力开展各种各样的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动手及创新能力,进而使学生养成遇事多思考,做事多创新的良好习惯,锻炼和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力和创业力,进而提升学校整体的人才培养质量, 为学生今后离校参加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科技需要创新才能进步, 制造类专业是建立在坚实理论基础之上的工程技术性专业, 肩负着为中国制造业培养具备创新创业能力的专业技术人才的责任和使命;通过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制造类专业的学生掌握前沿性专业知识、视野开阔、知识广博、德才兼备,具有不断超越自我、超越权威的创新精神和持续超前的学习能力以及不断实践的精神。

1 高职制造类专业人才创新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要全面的提高制造类专业学生的创新与创业的能力,仅靠专业教育是不够,还需加大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教育力度。我国民办高职院校一直在夹缝中生存,虽几经改革, 但民办高职教育的发展成效还有等待加强,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在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上也还存在不足的方面。

在创新教育模式单一, 仍然处于尚未完全成型的阶段,促进大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机制尚不健全,创新教育的学科体系及课程设置不完善, 创新教育在民办高校容易流于形式,普遍停留在“下任务、喊口号”的层面,无法寻求实质性的突破口;创新是一项比较综合性的活动,若创新教育仅停留在专业内部,依托各专业本身的知识与技能、结合专业本身的特点来开展,就难于展开综合性的创新设计活动;在创新活动过程中,大多数创新设计仍停留在想法和方案层面, 需要平台来将这些方案加于体现并验证, 只有当创新设计得到了实现, 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继续从事创新活动的兴趣与爱好。

2 搭建“专业联动、创客引领”的创客平台培养创新能力

制造类专业群开设有工业设计、机电一体化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数控技术等制造类通用型专业,各专业所培养的专业技能恰恰切合产品创新设计与实现的各个模块,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在该类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上,大致形成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做法。

2.1 结合双创教育,落实创新思维与设计方法的基础培养

顺应全国创新创业教育的潮流, 在双创课程体系中开设《创新创业通识》和《机械创新设计》两门以创新为专题的课程。通过《创新创业通识》的讲授,先从整体上给学生传授一些通用的创新思维和方法;通过《机械创新设计》 使得学生在学习专业基础课程后学会如何运用专业知识进行产品创新设计。

2.2 跨专业联动,协作进行创新设计

结合制造类各专业的专业特点, 挖掘各专业的优势,通力协作,优势互补,跨专业联合组建团队共同进行创新设计活动。跨专业联合组建创客团队,有利于更好地将创客项目从想法变成方案, 从方案变成模型或样机。在创客团队的组建过程中,充分考虑制造类各个专业的特点和优势, 在进行创客活动时进行合理的分工:工业设计专业的同学主要进行产品功能设计、产品造型设计等, 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同学主要进行产品功能开发与实现、样机制作等,模具设计与数控技术专业的同学主要进行产品结构设计、样机加工等。

2.3 搭建创客平台,力促创新方案落地变现实

在原有的机械加工、 电子制作、3D 打印等实训设备和条件,进行优化与整合,搭建成创客制作中心。 吸纳各专业优秀学子进入平台进行创客活动, 在创新方案研发落地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引进企业力量共建创客平台,主要体现在:企业投入部分设备促使创客活动顺利开展, 企业工程师以创客导师的身份直接参与创客活动, 企业给创客团队提供一些真实项目。

2.4 加强创新积淀、培育与转化

在创客活动中涌现出来的优秀团队、优秀成果,平台给予大力支持,鼓励参加各种级别的创新设计比赛、创新项目申报、外观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申报,通过成果来增强学生从事创客活动的信心, 同时也引领更多的同学能积极参与到创客平台中去, 使得创新教育能更为广泛地落实。

3 平台运作所取得的成效

在双创教育的大环境下,通过《创新创业通识》和《机械创新设计》课程的开设,使得现代制造学院各专业的学生在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有了较大的提高,在产品创新设计的方法和技能上也得到了较好的训练,主动参与院级赛事“现代杯”创新设计大赛和校级赛事“金点子”大赛的比例越来越高,从事创新活动的兴趣和积极被较好地调动起来。

搭建的创客平台给各专业优秀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开展创客活动的空间, 打破专业界限的创新与协作,使得创新设计方案的实现率有了较大的提升,涌现出越来越多的创新设计作品模型或样机; 通过跨专业的合作,也使得不同专业的学生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发现自己的不足,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善于交流合作的素质,有利于提高优秀学子的综合素质。 见图1、图2、图3。

图1 创客中心工作场景

图2 智能门锁改造项目

图3 铁塔3D 打印项目

自推广该人才培养模式以来,学生创新成果的获得率也显著地提高,期间,省级及以上创新设计类比赛获奖43 项,校级学生创新科研项目获批立项14 项,省级大学生培育项目获批立项4 项,共获得项目资助12 万元,获得外观设计专利42 项,获得实用新型专利18 项。

4 结语

经过多年的探索,形成的“专业联动、创客引领”,搭建跨专业创客平台来培养制造类人才的创新能力的做法, 较好地提升了专业群各专业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创新能力,取得了较好的人才培养成效,适合于在相关专业进行应用与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