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转型策略探究

2019-03-22 17:13:30郜云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19年17期

郜云

(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广西南宁 530007)

大数据时代已来临, 数据作为重要资产正在改变传统社会管理的思维模式和运作方式。 面对这样的趋势,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也应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转变工作思路,运用一切可能的方法挖掘大数据的价值,为学生管理工作提供支持, 以促使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转型的实现。

1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发展现状

1.1 忽视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和自我约束能力的培养

大学教育阶段是学生完善自我人格, 养成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良好习惯的重要时期,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学校有意识地引导和培养。 但目前大部分学校管理层在工作中只在制定规章制度约束学生和采取强制方式检查监督学生生活,让其达到“机器人”般整齐划一的管理效果上做文章,而不考虑如何让学生自我约束、自我监督、自我管理。这不仅使高校管理工作者与学生的关系十分紧张,学生逆反,还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个性及思维发展,导致学生身心健康受到影响。

1.2 对学生整体的关注不够

高校在开展学生管理工作时往往只注重如何通过手段去控制学生而未充分考虑到如何关爱、 尊重和服务好学生,如何满足他们合理需求。“一切为了学生”成了一句空话。 这种不正确的管理理念自然导致了学生管理工作实效不显的结果。

1.3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不够

学生的求知欲、学习积极性、责任感、义务感、荣誉感、 自信心等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全面发展具重要意义, 而这正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内容和目标之一,也是实现对学生高效管理的基础。忽略了这一环节, 在学生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最终很难达到理想的管理效果。

2 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转型策略

2.1 提升高校管理层的管理能力以及数据分析能力

在大数据的背景下, 社会各方面工作都可通过大数据调查研究来降低复杂程度, 尤其是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来说,合理利用大数据及相关技术,不仅能解决过去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管理人员能力不足,对学生情况缺乏了解等问题, 还能进一步提高管理工作效率。 在高校管理工作中对大数据及相关技术的利用有个必要前提, 就是管理人员对大数据的熟悉及对新兴科技手段的熟悉运用。只有这样,利用大数据背景管理才能成为可行之策。所以,对高校管理层数据分析运用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成了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转型过程中要迈出的第一步。在对管理人员培训过程中,首先是让管理人员了解熟悉大数据概念及在现代社会中为管理工作所带来的便利。从定义上说,大数据是指无法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用常规软件工具捕捉、 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是需要实行新处理模式,以便产生更强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及流程优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通俗来讲,大数据就是海量的信息资源。 大数据本身具备四个基本特征:数据规模大、数据流转速度极快、数据类型丰富多样及价值密度低。这四种特征正是其对当前社会各行业重大意义的根基。利用大数据背景, 不仅可对消费者进行精准营销和服务,还可利用大数据实现服务转型,使大中小型企业及各机构适应互联网时代社会发展的特点。 具体化到高校中, 大数据及相关技术对当前学生管理工作重构起到了重要作用。利用大数据,高校能实现对学生管理工作意义的研究和重新定义, 能创新和改变学生管理工作的决策方式, 能预测学生管理工作的发展方向及具体状况,同时还能创新高校学生思想教育教学模式。高校管理层在了解这些知识的基础上, 还要掌握利用网络及现实数据对学生生活状况、心理发展、学习情况等预测及了解的方法, 使管理层真正学会利用大数据分析的能力去简化工作流程, 增强管理工作对学生群体的适用性。除此之外,对管理层培训还包括管理能力的提高。只有双管齐下,才能让高校管理层适应现代社会的大数据背景,促进学生管理工作的成功转型。

2.2 创新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形式和方法

在高校中, 学生管理的相关工作不仅包括对学生日常学习的管理, 还包括学生宿舍生活状况及假期安全、心理健康等多方面,涵盖了学生从高校入学到离校的整个过程。 因此, 学生管理工作显得琐碎且难以集中。在大数据背景下,利用学生基本数据能实现对学生管理工作流程和内容简化, 同时也能实现其工作形式多样化。由于互联网的普及和相关技术的发展,学生在校园内的大部分活动都能在互联网上留有痕迹, 这就为学校提供了丰富的基础数据研究利用。 在对这些学生活动数据的研究分析后,学校可针对不同学生群体,不同管理目的及不同活动场所来确定工作开展的方式。条件允许时,管理工作甚至可脱离管理者的实际参与,利用一些网络应用和平台来开展,大大提高了管理工作的效率,也简化了学校管理机构和人员设置。如在高校新生入学时利用往届学生数据, 分析学生入学时手续办理的方式倾向及在住宿方面可能遇到的问题,还包括对新生的课程设置等,让高校在新生入学前,对管理工作的协调及人员安排做出调整, 减少在新生入学阶段,管理人员工作量和压力,同时也提高了管理工作效率,让新生迅速适应高校生活。而对大数据的利用除了表现在具体工作开展的安排方面, 还体现在对网络应用的利用上, 这也成了当前高校开展学生管理工作的新形式[2]。如学生学费可通过网络转账、学校官网、微信公众号平台自助等方式缴纳, 高校可减少人力及资金等方面的不必要消耗。对学生住宿、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不拘泥于传统的一对一,一对多的询问方式,而是借助网络聊天工具在微信、QQ 等群组中通过问卷调查来进行总体了解。 高校还可利用往届学生数据预测学生可能遇到的生活学习问题, 安排相关人员负责常见问题的预防沟通,了解解决。通过对大数据和高科技及互联网的有效利用,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能实现多种形式。多种途径的开展和进行,让管理工作的整体效率大幅提升,优化学生管理工作的整体模式和体系。

2.3 构建学生管理工作以及思想教育工作的多元化评价体系

在传统学生管理工作评价过程中, 涉及的工作琐碎繁杂,回收学生意见较麻烦,所以大部分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评价方式和内容设置都有明显的简单化倾向,不能对学校一段时间内管理工作的实效做出切实评价,根据评价管理工作的改革和完善更无从谈起。而高校对学生的思政教育作为学生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 更缺乏一个能将其教学过程具体情况及教学效果量化标准化的体系模板,使得评价工作难有效果。这样的评价方式和体系使高校管理工作, 不仅无法借鉴到之前的经验,对前路也缺乏清晰预测。现代社会的大数据背景及互联网发展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评价中存在的这些问题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方式和手段。 通过互联网及各网络应用, 学校对学生学习和生活情况基本掌握。 这样,针对这些数据的分析,就可研究制定出一套适用于高校当前状况, 且能对高校后续工作改进有所助益的评价体系和标准。同时,这些科技手段也可帮助高校更快速地吸纳和回收学生对管理工作的评价和意见。 实际上,在互联网普及后,高校在教师教学评价体系中就已引入了这样的方式, 学期末学生对教师进行评价通过学校官方网站内的评价系统完成。 这样不仅节约了学生时间,方便了学生操作,同时也让学校更快更高效地收到学生反馈, 以此对下一学期的教学进行改进。所以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评价环节中,也可参考这种方式,利用网上评价来迅速得到学生反馈,推动学校管理工作进一步转型和改革。 除适当改变评价的方式,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评价的内容也应向更细化、具体化的方向发展, 针对大数据下学生重点关注的方面及学生常出现问题进行重点调查, 这样学校才能根据数据调查结果进行分析,不断改进原有问题,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服务。

3 结语

社会经济的发展进步, 推动现代社会迈入大数据时代。 高校作为思想活跃、知识密集度高、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广泛的集中地,必然也要在大数据时代影响下,实现高校学生管理方式的成功转型, 使其管理工作更符合大数据时代要求。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对促使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管理人员、 管理形式及评价模式逐渐实现了转型, 使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更加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