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的构建探析

2019-03-22 17:13:30张敏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19年17期

张敏

(西北大学现代学院,陕西西安 710100)

互联网几乎成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场域,在互联网当中,人们不仅能够进行休闲娱乐的放松活动,还能够完成一些日常的工作内容。现在很多大学生都借助互联网的助益在进行创新创业, 进一步加强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引导是非常必要的。

1 目前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情况存在的问题

1.1 缺乏有效引导

大学生群体一直是我国创新创业的主力军, 他们拥有蓬勃的朝气,而且思维模式非常具有创新性,能够寻找到市场当中还需要进一步发展的产业, 很多大学生也能够在传统领域当中发现创新点。 引领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无疑可以为经济发展注入更多的活力,也能够让社会各行各业得到有效的创新发展。 因此在大学里,对于针对大学生群体的创新创业教育,教育工作者们已经进行了许多探索,也总结了很多经验。但是创新创业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工作, 单一的讲解创新创业知识是远远不够的, 因此目前大学内部的创新创业教育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说大学创新创业教育普遍缺少明确的方向, 有的课程只是简单地普及创业的概念以及所需要的资源,没有进行系统性的讲解,对大学生进行创业创新的帮助十分有限。 创新创业教育不仅是为了帮助大学生完成创新创业活动, 更重要的是培育大学生敢于创新创业的精神和品格。 而目前的教育模式普遍没有建立起健全的学科机制, 在课程设置方面也不够合理, 因此对于帮助大学生创新创业来说,能够起到的作用还较低。

1.2 创新创业与职业规划划分不明

许多创新创业教育依然过于注重给当今的学生群体提供职业规划辅助, 没有突出强调如何去激励学生进行自主的创新创业。 部分大学会以各种活动来帮助学生了解创新创业知识, 这些活动吸引了很多大学生的兴趣,每次活动的开展气氛也都非常热烈,但是大学生能够从活动当中学到的关于创新创业的知识, 以及从活动中获得的个人创新创业能力提升都是比较有限的, 很多大学生只是在活动当中积累了与其他有志于创新创业的同龄人的友谊, 真正积累的创新创业能力并不高。

1.3 大学生创新创业知识比较匮乏

大学生群体作为创新创业的主力军, 如果这部分群体能够获得更多的创新创业知识, 无疑就可以充分运用知识来指导自己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 并且能够在未来进行的创新创业当中有更好的实际表现。 而目前很多大学生群体对创新创业的知识还处在相对匮乏的阶段,据了解,部分大学生认为创新创业能够给个人带来的最大收益是经济上的高收入, 以及时间支配上的更多自由, 而没有明确认识到创新创业对于整个国家和社会将会起到的积极作用, 也无法认识到一旦投身于创新创业的行列当中自己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感。 同时部分同学也并不了解进行创新创业最重要的能力是哪些, 许多大学生笼统地认为创新创业必须有一定的资金积累, 同时掌握一定的市场经营管理知识才可以。 这样停留在浅层次的认知无疑会给大学生真正进行创新创业埋下隐患, 如果没有对创新创业的充分理性认识, 也没有掌握足够的技能来帮助自己应对创新创业过程中的困难, 就盲目地投身到创新创业的行列,很容易导致大学生群体创新创业活动的失败。

2 如何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

2.1 帮助大学生树立创新观念

当前创新创业活动不仅深受广大学生群体的欢迎,也受到了政府的政策支持和保障,相关部门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来帮助大学生群体进行创新创业。在这样的有利条件下,大学生群体进行创新创业更加的便捷而且有了更多的保障。

为了更好地帮助大学生群体进行创新创业, 首先就需要帮助这部分群体树立科学的创新理念。 创新创业就需要大胆突破陈规, 在现有的社会现实情况当中敏锐地发现可以进行创新的地方, 而培养出这种洞察力是需要一定过程的。 目前部分投身于创新创业的大学生仍然缺少创新观念, 很多时候不能放开手脚进行创新创业活动,无法突破现有规则的制约,也就无法在创新创业活动当中取得良好的效果。 也有部分大学生希望借助教师或者权威的帮助来完成创新创业, 自己的积极性不够高, 遇到困难创新创业的热情便急剧冷却,或者是以懈怠的态度来进行创新创业,同样无法取得想要的成功。 这些现象都是亟须改变的。

2.2 帮助大学生树立创新创业自信

信心是指导个人行为的重要精神动力, 如果在思想意识层面没有足够的定力, 在进行创新创业过程中面对一些实际困难, 大学生群体就会倾向于产生放弃的想法。而且大学生一般没有经过社会的历练,承受压力的能力比较有限, 而创新创业过程需要面临许多未知的风险,如果没有足够的信念作为支撑,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往往就会以失败告终。 因此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应该充分帮助大学生树立起信心。 互联网时代,每个个体之间的连接更加紧密, 信息沟通的成本大幅度降低, 这些有利因素无疑给创新创业带来了许多有利契机。教师应该积极帮助大学生了解市场动向,并且克服在创新创业当中产生的不良情绪, 让大学生能够在校园里就积累足够的信心去应对创新创业过程中不断出现的挑战。

2.3 帮助学生进行模拟创新创业

据了解,有部分高校推出了模拟创新创业计划,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起了网络学习平台, 不仅给想要创新创业的学生提供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服务, 也为这些同学提供了进行创新创业实践的机会。 有的学生通过校内的创新创业平台,与市场当中的经营者进行合作,既积累了创新创业经验也获得了一定的经济收益。 比如河南的一所职业院校构建了校内创新学习平台,学生可以在该平台内作为微商进行市场经济活动, 很多该校的学生与当地的店面进行合作, 在短期内提升了对创新创业的认识, 也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 2018年通过该校创新创业平台而完成的总交易金额达到了近80 万,这笔收益给学生带来了可观的经济利润。 进行创新创业教育不能单单停留在宣传知识的层面,应该尽可能地让学生可以真实感受到具体的创新创业过程。通过亲身参与,学生才能够在短时间内积累实践经验, 而实践经验相对于理论知识来说对于创新创意无疑有更大的作用。

2.4 努力培植众创空间

创新创业往往需要形成合力才能有更大规模的发展。很多创意工场的出现,极大地激发了市场的创新潜力,同时也给市场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收益。单纯依靠学生群体自主进行创新创业, 不仅难度大而且效果往往并不好。只有引入政府资源和社会资源,扩大为大学生群体提供的创新创业空间, 才能充分把大学生群体的创新才智和创新能力激发调动起来, 让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真正给经济和社会都带来有益的助推。比如,学校可以通过构建系统性创业空间的模式, 来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在校内网站上设置专门的创业论坛,让学生们可以对创新创业的想法进行沟通交流。 除此之外还可以在校内设置创新创业园, 将希望进行创新创业的学生集中在一起,大家集思广益来完成创新创业,并且在园内与社会上的企业进行合作, 为这些同学提供更多的与社会资源进行对接的机会。 在校教师同时可以通过现场观摩,积累经验,提升能力。 近几年学院还鼓励教师带领学生入驻创业园进行创业实践, 通过实践来了解如何创业,创业的困难与瓶颈,以更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

3 结语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有了更多的发展思路,抓住互联网这个有力的武器,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将会得到极大激发, 为社会经济带来新的增长活力。如果能够很好地利用互联网技术,那么大学生群体的创新创业工作将会得到更好的发展。 对于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 除了为他们普及知识、 提供平台之外,也要帮他们树立信心,这样才能让更多大学生敢去进行创新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