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思敏
初中历史生活化教学充分贴近学生生活,挖掘教材有关生活化的内涵,积极探索实施生活化教学的有效模式。实现初中历史课堂的生活化,应达到“备教学目标”“备学生”“备教材”“备教学方法”的有机统一,在日常的教学中,首先从语言上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进而从全方位、多角度对学生进行评价。
教师在课前要进行充分的准备,并预设每节课每个环节学生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学习的重难点等,这样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备课是教学环节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而且也是教师在课前必须完成的任务。因此,初中历史生活化教学的最基本要求之一,是教师要树立生活化的教学观念,充分挖掘教材的内涵,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历史有机结合起来。
1.明确教学目标。充分、深入地理解初中历史课程标准是教师备课的第一目标,然后再根据具体的情况,考虑特定学习情境中的教学方法、教学材料的选取是否恰当等,以此帮助学生学会主动运用在课堂中接触过的历史知识,在现实生活情境中感悟、理解历史。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了解学生的现实生活,建立历史知识与社会生活之间的桥梁,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探究。在潜移默化中,既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也影响着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教学实践中,生活化教学应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的有效统一。
2.了解学生学情。对学情的分析不仅要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还要根据其身心发展规律进行教学设计。教师可以通过谈话、调查问卷、课堂观察等形式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相关的生活经验、心理特点等,以便更好地将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历史教学有机融合。例如,在讲授“抗日战争”这一单元时,钓鱼岛、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等热点问题所引起的中日关系紧张化,在学生中间产生一定的影响。笔者根据课前对学生学习情况和心理特点的分析,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强调日本侵略中国时犯下的滔天罪行令人发指,使学生了解历史的真相,掌握基本的史实,在此基础之上,让学生认识到社会上出现的抵制日货等不理智行为所产生的危害,引导他们正视历史、理性爱国。具体应用于实际教学,教学环节紧凑,引起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教学效果令人满意。
初中历史教材有一部分内容贴近社会生活,丰富了学生的生活常识,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但是,教材大部分内容与生活的关系还需要教师去挖掘和完善。因此,教师应遵循生活化的原则对教材进行适当的整合,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和理解,把生活经验融入课堂中来。初中历史教科书的内容是有限的,但它的外延和内涵是无限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方面可以结合历史学科的特点,采用史料教学的方法,有针对性地选取史料,注意把学生生活经验与历史有机融合,让历史知识走进学生的生活。
讨论、归纳比较、自主学习、探究问题、情境教学等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最常用的方法,为了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充分考虑教学水平、教学内容、学生的心理特点等。
归纳比较法一般是在学习一课的内容后,通过归纳比较,巩固学生所学。比如,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两次工业革命的内容后,对其特点和影响等进行比较,并思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样的变化。还可以引入多元史观,引导学生从多种角度看待历史,如提到新航路的开辟,学生会想到郑和下西洋,通过比较探究为什么郑和下西洋没有打破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文明为什么没有走向汇合,以小组为单位运用不同的史观评价郑和下西洋和新航路的开辟对历史产生的影响。自主学习法的优点之一在于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历史学科最大的特点是,历史事件的发生离不开事件的背景、过程、影响等,每节课几乎都围绕这样几个问题进行探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相信学生,可以让学生课前阅读教材或者搜集史料,自主完成学习内容。也可以在课上预留自主学习的时间,学生互相交流自主学习成果。讨论法更多地适用于习题的讲解和一些比较难懂的问题,需要学生合作探究来完成。
评价学生的标准不仅要注重其对历史知识的迁移能力,更要重视他们通过对生活的接触和理解,进而感悟历史的能力,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实现教师以生活为导向的课堂教学。引导学生通过对现实生活的回顾,加深对历史的认知,增强爱国情感、人文素养。学习历史的真正目的不仅是为了今天的生活,更是为了明天更好的发展。笔者认为,在初中历史课堂实施生活化教学的评价方式应包括以下内容。
第一,在教师评价中,往往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引导学生自我评价,对自己的课堂表现、学习状态进行自我评估。在历史的学习中,需要引导学生多角度地分析和评价历史事件,根据学习质量和效果进行自我评估。传统的评价方式往往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衡量的唯一标准,虽然为评价提供了一定的依据,但是它的缺点也十分明显。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来说,长期得不到教师的认可和肯定,使他们失去学习历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教师应积极实施多元评价,构建多元互动的评价体系。如,讲到秦始皇时,针对他在历史上的功与过,不应该让学生轻易下结论,教师可以适当给出一定的提示,例如评价人物时的角度、原则、方法等,然后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课下合作搜集资料,最终小组展示成果。教师也可以通过观察他们的个性表现,如情感和态度等进行客观的评价。笔者认为,历史成绩不仅仅体现在卷面上,应给每个学生准备成长记录袋,用于评价学生的学习、生活。同时,可以采用定期检查学生学习日记、教师对学生进行行为观察、平时考试和期中期末考试、历史作业、自我评价、教师评价等多种评价途径。多元化的评价有利于扭转学生“历史只要背一背”的观念,减少其应付考试的情况,使他们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历史学习,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和目标。
第二,学生之间互评也是一种评价方式,因为他们之间的了解更全面,不仅促进其共同发展,还有利于营造合作学习的氛围。教师应引导学生正视自己,懂得分享和欣赏。如在研究“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时,教师应该指导学法,引导学生多角度、全方位地分析。历史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全面质量评估的要素包括知识、能力、方法、兴趣、习惯、情感、态度等,所以不仅要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还要培养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和人文素养,更重要的是使每一个学生将来更好地生活,成为一个合格的公民。
第三,教师的自我评价,可以帮助其发现自身的问题,及时反思和总结。这样既能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又可以促进其专业成长。教师在进行自我评价时需要注意:第一,在课堂上采用的教学方法、教学语言以及对教材内容的分析等是否在一定程度上与现实生活相融合。第二,对学生的评价是否以生活化教学的理论作为衡量的基础。第三,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以及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在教师自我评估的过程中,教学、业务能力可以得到有效提升,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否把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历史知识相结合,是否充分挖掘教材的内容,是否创设现实情境等,这些都是由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来反馈的。因此,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就好比一面镜子,反映教师的不足和问题,对于教师的成长是非常关键的。
首先,教学资源的选取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是否紧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对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生活经历的分析,结合历史教学的实际、社会时事合理开发和利用教学资源。
其次,教学方式的选取上要和生活紧密结合。生活是多姿多彩的,把生活引入历史课堂,使生活化历史课堂充满无穷的活力。如果一堂课仅仅是教师一味地讲授、灌输,长此以往,学生就会感到枯燥无味,失去历史学习的兴趣。
综上所述,实现初中历史课堂的生活化应做到“备教学目标”“备学生”“备教材”“备教学方法”有机统一。生活化教学的评价方式主要是以生活化教学的理论为基础,以评价方式与生活的融合度为主要标准,注重把学生的生活纳入历史课堂,在充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同时,发挥其指导实践的作用。教学评价是历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评价更多的是反思、促进、鼓励的作用,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教学质量。教学评价应突破传统教学评价的束缚,不断向现代化、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体现历史教育的“人文关怀”。
历史对一个民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这一学科在中学教学中的地位却有些尴尬。从三个方面来看,历史教师认为更换了新教材后整体的课堂容量变大,加重了备课的任务;其他学科的教师认为历史课非常容易,学生一听就会;学生对历史课的重视程度不够,认为只要听一听、考试之前划划教材就可以顺利通过考试。问题到底出在哪儿?历史课堂本应该是师生思想碰撞产生火花的地方,但是长时间以来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演变成教师的独角戏。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生活,让“历史教学回归生活”建立在实现学生生命价值和人生意义基础上。在教学过程中,把历史问题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结合在一起,引导他们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历史,搭建生活经验与知识之间的桥梁。
“如果真正广阔的生活冲开教室的门而来到课堂上,教室的田地就开阔了”。在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都是活生生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精神体验,因此,生活化教学拒绝顺从、简单化、随意化,只有让学生在生活化教学中感受到真实性,才会有反思和真实的情感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