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 青岛 266071)
“中国梦”是民族梦和复兴梦,是近代以来每个中国人的梦想。进入新时代,实现“中国梦”是引领新时代发展方向的基本要求。大学生是新时代中国发展的重要参与者。因此,从价值、困境和对策等的角度,探索“中国梦”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对提升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效果和促使大学生承担实现“中国梦”的历史使命十分有益。
习近平曾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1]“中国梦”的提出有助于推动新时代的发展,将“中国梦”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对时代进步、大学生发展和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价值。
习近平曾说:“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精神,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价值观念。”[2]新时代带来新的历史使命,促使中国社会的面貌焕然一新,给“中国梦”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提出了新要求。一是解决新时代面临挑战的现实需要。新时代虽然给中国带来更大的、新的发展机遇,但也致使中国社会发展面临各种新问题和新挑战,例如脱贫问题、环境问题、腐败问题、发展不协调问题等等。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关键是发挥人才的推动作用,其中大学生的力量必不可少。在新时代,将“中国梦”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可以促进大学生认清自己的责任和使命,激励大学生自觉将实现“中国梦”和个人梦相结合,促使大学生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激励他们积极投身到新时代,为解决新时代面临的难题贡献自身力量。二是指引新时代发展的 “助推剂”。新时代开启中国全方位发展的新征程,指明中国社会发展的大方向,有助于加深大学生对“中国梦”的内涵理解和实践要求的认识,促使大学生将实现“中国梦”的理念要求融入内心,自觉认可并转化为自身理想信念的一部分,努力学习专业知识,进而提升自身综合能力和素质;有助于鼓励大学生将来毕业后,积极投身到实现“中国梦”的实践,投身到新时代的建设征程中,从而推动新时代的发展。
“中国梦”来源于中华民族的社会实践,是汇集历史与现实、经济与政治等多种因素的精华。一是能提高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时效性。“中国梦”具有很强的现实性,根植于人民群众,立足于社会实践,与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将“中国梦”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能让大学生及时了解社会发展的现实状况,认清中国当前和未来发展的趋向,使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利于增强大学生的社会使命感,从而增强融入的时效性。二是能提高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随着全球一体化的推进,西方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不断进入中国,加之改革开放以来封建思想的残余,其中的负面因素不断地影响大学生理想信念状况,导致部分大学生丧失理想信念、一蹶不振,有的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歧路。将“中国梦”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有助于丰富相关的教育内容,利于提高大学生的历史责任感,促使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能让他们自觉抵制落后、腐朽观念的影响,从而提升教育的实效性。
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是高校面临的重要任务。“中国梦”内涵深刻,蕴含着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等内容,有助于引导大学生成长成才。一是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精神动力。“中国梦”是中华儿女几千年来辛勤探索的智慧结晶,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激励人们不断奋进。“中国梦”蕴含爱国主义精神,能使大学生精力充沛、热爱祖国、自觉拥护国家统一,反对任何分裂祖国的行为。同时,推动中国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是大学生的时代任务。“中国梦”蕴含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能激励大学生克服任何艰难险阻,使大学生精准定位人生,为实现理想而奋斗,对大学生成长和未来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二是指明大学生的发展之路。实现“中国梦”,离不开大学生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中国梦”能照亮中国的发展道路,指明大学生教育的方向,有利于融入工作不断完善,促使大学生自觉抵制不良观念的影响;有利于大学生增强个人自制力,凝聚社会正能量,增强国内外忧患意识。同时,加强“中国梦”教育有助于大学生加深对中国历史走向和当今中国所处的世界环境的认识,能使大学生认识到提升中国综合国力和实现 “中国梦”的重要性,能提高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能凝聚大学生的新生力量,能激发大学生的斗志,从而有利于大学生提升综合素质。
“中国梦”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是高校的一项艰巨而重要的时代任务。只有分析其面临的困境,才能更好地对症下药,提升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效果。
主方向引领事物发展的全过程。当前,多数大学生的人生态度积极、向上,但发展不全面的情况依然存在,有的大学生重理论、轻实践,有的大学生忽视思想修养。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融入大学生的日常生活。网络具有双重性,网络信息的负面影响使“中国梦”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主方向受到挑战。一方面,网络信息内容大多参差不齐,传递和更新速度极快,覆盖面广,使大量网络垃圾信息充斥在大学生周围,长期受垃圾信息的影响,极容易使他们价值观扭曲,从而弱化“中国梦”在大学生心中的地位,动摇大学生理想信念,影响“中国梦”的融入效果。另一方面,移动技术迅速发展,各种社交软件迅速出现,使网络信息呈现出碎片化、虚拟化、大众化和娱乐化的特点,这些信息更容易吸引大学生目光,占据大学生的生活,使“中国梦”在传播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与之相联系,极易冲击“中国梦”的主导地位,影响大学生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进而模糊大学生理想信念。
当前,课堂教学的不足影响“中国梦”的融入效果。这具体表现为:首先,课堂人数太多影响教育效果。近年来,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基础设施跟不上,致使课堂规模不少于一百人。在大班教学中,教师很难保证教学质量,导致“中国梦”教育的质量不高,影响融入效果;其次,讲授方式以“填鸭式”为主,忽视大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教师在讲授“中国梦”的相关内容时,容易照搬宣科,忽视结合当前热点案例教学,加之课堂人数太多,导致师生互动减少,不利于调动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再次,教师对“中国梦”的机械理解,影响教学方式。“中国梦”是抽象的理论,内容深刻。如果教师对“中国梦”的理解仅仅停留在课本层面,不去深入研究“中国梦”的具体内涵、实践要求等,容易导致课堂内容僵化,不利于良好教学效果的出现;最后,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方式影响融入效果。由于“中国梦”偏重理论,这使教师很容易忽视开展相关实践活动来帮助大学生掌握“中国梦”的实现要求,使大学生对“中国梦”的理解仅停留在理论层面,不利于大学生形成坚定的理想信念,影响“中国梦”的融入效果。
马克思曾说:“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3]环境创造人主要是通过其对人的影响实现的。当前,面对复杂的国际环境和国内环境,“中国梦”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效果也受此影响。从国际环境来看,“全世界正处于大调整、大变革的历史时期”[4],各国之间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交往日益深入。在国与国交往的同时,西方国家也乘机对我国进行价值观念的渗透;加之大学生心智不成熟,对消极价值观抵制力不强,容易受错误价值观念的引导,降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效果。从国内环境来看,国家对“中国梦”的宣传以宣传片、海报为主,宣传形式较为单一,且宣传内容对大学生缺乏足够的吸引力。“中国梦”在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过程中,过于强调课堂教学,极易忽视校园文化、课外实践等隐性教育的内容。由于课堂教育时间有限,加之大学生课余时间增多,这就导致融入过程中容易出现时空的断层现象,降低“中国梦”的融入效果。由于大学生已经成年,多数家长对大学生教育引导的力度减弱,但是大学生心智还不够成熟,极易受不良社会现象的影响,容易动摇大学生理想信念。
“中国梦”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是理论问题,更是实践问题。“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点就是引导学生将“中国梦”内化于心,外化于行。”[5]因此,“中国梦”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要抓住主方向,守住主阵地和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从而增强“中国梦”的融入效果。
方向决定事物发展的走向。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各种社交媒体成为各种势力宣传不同价值观念的新工具,使各种主流与非主流意识形态充斥在大学生周围,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争夺发展的主方向。面对网络的隐秘性、即时性带来的挑战,要充分运用网络社交媒介,以引领“中国梦”传播的主方向,提升“中国梦”的融入效果。一是加强网络秩序的管理。国家要建立健全网络管理和信息安全有关的法律法规,要建立网络预警机制,提高危机事件的处理能力,为建立良好的互联网秩序提供法律前提,使互联网成为传播“中国梦”的重要平台。网络服务商要健全网络危机处理机制,要提高突发情况的应对能力,同时要及时清理和屏蔽网络垃圾信息,切实承担起弘扬“中国梦”的责任。高校要对校园网加强管理,实施校园网定时开放的策略,以便促使大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还要提高校园网的监控力度。如果发现有的大学生利用校园网传播落后、腐朽的信息,要做到及早发现和迅速处理,避免不良后果的发生。二是发挥网络传媒的导向作用。国家要引领网络传播“中国梦”的大方向,借助网络媒介,充分利用各种社交媒体,通过图文并茂、影音结合的方式向大学生宣传“中国梦”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时代价值和实现要求。高校应借助网络媒介,利用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手段,积极宣传古今中外历史名人的爱国事迹,宣传在校大学生的优秀个人事迹,充分弘扬中国精神,凝聚大学生的奋斗之力,引导大学生自觉向身边的榜样学习,从而坚定大学生理想信念,提高“中国梦”的融入效果。
高校是“中国梦”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主阵地。能否充分发挥高校的教育引导作用,决定了“中国梦”的融入效果。为此,高校要采取各种措施,使“中国梦”渗透到高校的方方面面。一是创新“中国梦”融入理想信念教育的教学方式。高校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实现小班化教学,将班级人数缩小到100人以内,使大学生更好地参与教学活动。高校教师要加强“中国梦”的理论学习,准确把握教学内容;要将时政热点材料引入课堂教学,应体现教学的时代性和先进性,从而增强课堂内容的吸引力;讲授“中国梦”时,教师要“积极探索具有典型意义、推广价值和实践内涵的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模式”[6],加强师生交流与合作,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增强融入效果。二是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丰富大学生的课余生活。大学生是富有活力的年轻群体,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递者,也是“中国梦”的重要实践者。高校团委要充分发挥引领作用,要坚持“以实践为导向”,定期组织开展““中国梦””主题活动,例如,““中国梦””主题演讲、征文、晚会、参观烈士陵园和“三下乡”等活动。辅导员和班主任要组织大学生积极参与 ““中国梦””的主题活动,切实发挥实践活动在传播“中国梦”的作用。大学生要积极参加这些多彩的活动,在参与中体悟“中国梦”的丰富内涵、精神光辉和实现要求,自觉坚定理想信念,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拼搏。
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环境,社会、家庭和高校需要完善相关机制,发挥三方合力作用,为提高“中国梦”的融入效果提供良好的社会大环境。一是建立健全社会管理机制。社会管理机构要健全组织管理机制,设立相关管理机构,配备日常监管人员,加强日常社会秩序监管,为“中国梦”的传播提供前提条件;应完善经费保障机制,设立专项治理经费,建立多元资金筹措渠道,加强财政支持力度,聚合社会力量,为弘扬“中国梦”提供必要的物质支持;要完善岗位考评机制,对社会治理成绩突出的机构坚持精神奖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的手段,对社会治理效果较差的机构采取通报批评的方式;要实行定期督查制度,做到“防微杜渐”和“防患于未然”。二是加强校内外联动机制。国家要加强政策引导,大力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引领“中国梦”传播的主方向;家长要对大学生加强日常教育,多关心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加强沟通;高校要加强校园秩序建设,利用校园网积极宣传“中国梦”的相关知识,引领校园文化的发展方向;同时高校要与学生家长加强联系。只有这样,才能为弘扬和传播“中国梦”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才能提高“中国梦”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效果,才能提升大学生理想信念,促使大学生实现人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