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视域下的美丽中国建成逻辑

2019-03-22 16:38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9年2期
关键词:美丽文明法律

(江西农业大学,江西 南昌 330045)

随着经济技术的不断发展,大众对生活需求不仅仅局限于温饱,更追求良好的生存条件。基于此,我国将生态文明建设摆在突出位置,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在之前的表述基础上,增加了“美丽”一词[1]。而建设美丽中国的关键,则应当从生态文明建设入手。

1 美丽中国建成的生态制约

美丽中国包括文化的发展、社会的和谐、经济的昌盛和生态的稳定等多个方面。生态系统是人类生存的基础,没有了稳定的生态系统,其他的一切毫无意义。因此,美丽中国的构建又以生态文明的建设最为重要。整体而言,我国地大物博,环境优美。不过,在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我国的生态系统也受到严重的破坏。不少地方的人们感到居住环境不再舒适、空气不再清新、饮用水不再纯净、食物不再健康无害。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一方面,工业化进程逐步加快,对能源资源的消耗量不断提升,对农业和林业资源的过度开垦、过度索取带来局部生态系统的毁灭性打击;另一方面,部分企业为降低经营成本,消极对待甚至逃避对污水的净化及废弃物的处理,加重了环境污染。

目前我国存在的生态问题严重制约了美丽中国的建设进程。大气污染加剧,人们很难呼吸到新鲜空气;地下水污染严重,人们饮用水中的杂质增多,健康饮水问题堪忧等问题备受大众关注。生态问题不仅仅给人们的居住环境带来影响,同时对人们的自身健康也产生不利影响。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患呼吸道系统疾病的人口数量大大变多。除去这些传统生态问题之外,光污染、噪音污染等问题同样制约着美丽中国的建设。

当前,生态问题还表现出明显的农村化趋势。一方面,城镇及较为发达的城市为营造良好的居住条件,将污染大的企业转移到农村,这给原本脆弱的农村生态增加了压力,农村人居环境已成为美丽中国建设极为薄弱的一环;另一方面,农村在进行经济建设时,由于思想观念的缺乏和利益的驱使,并不注重维护生态系统的稳定,给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破坏,农村也不再是人们理想中的“空气避难所”。由于科学技术应用受到诸多限制,农村改善生态问题更为困难。不少农民没有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环保意识亟待加强。特别是一些边远地区,既是生态脆弱区,又是经济发展落后、扶贫攻坚的重点地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更加复杂艰难。

然而,与生态问题并行的是,人们对生活基础条件的要求还在不断上升。因此,打造美丽中国,改善生态环境的任务尤为迫切。解决生态问题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环节。

2 美丽中国建成的理论遵循

在2015年召开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美丽中国的建设纳入了“十三五”规划。人民对美好生活响往的实现需要稳定的生态系统作为保证。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谈到生态文明的重要性,例如“两山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些论述凸显了最高领导人对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视和对美丽中国建成的决心,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美丽中国建设的指导思想,这一重要思想的理论渊源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与自然是和谐共生的,人类依赖于自然。大自然为人类生活提供了基本的环境,同时人具有能动性,可以对其进行改造,但不是任意妄为。自然对人类也有反作用,不遵循大自然客观规律的改造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因此,良好的生态文明必然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丽图景。

此外,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对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生态问题不仅仅是一个国家的问题,还关乎到全世界各个国家,是全球性的问题。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关乎着美丽中国的建成,更关乎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2]。生态的治理不只是中国的责任,更是各个国家的责任。只有将困扰全球的生态问题解决,才能加快“共同体”的建成。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对我国传统生态文化的进一步发展。我国古代儒学大师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说,实际也是论述人与自然的关系:“天”能够影响人类,同时人的行为也具有反作用。唯心主义的“天人感应”说当然是错误的,但其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确认也可资借鉴,当人们对大自然的破坏达到自然无法承载的地步时,大自然就会对人类的行为进行惩罚。道家主张的“道法自然”同样揭示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自然就是道,道就是自然。无论做任何事情,都要以自然的客观规律为基本遵循。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传统生态文化的基础上,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了更加精辟的论述。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新时代背景下生态文明建设的最新成果。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因此,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将“生态民生论”作为最终目标。发展是我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因此,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将“生态环境生产力论”作为行为导向。大自然是人类生存的家园,良好的生态环境对人类发展有促进作用,因此,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将“生态文明兴衰论”作为根本准则。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系统而完备的思想体系,是美丽中国建成必须遵循的理论指南[3]。

3 美丽中国建成的生态路径

3.1 加强科技创新是美丽中国建成的技术支持

科技创新水平的提高能够有效解决生态问题,依靠科技创新有利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能加快美丽中国的建设进程。一方面,要依靠科技的创新来治理生态环境变差的问题。噪音污染、光污染、土地荒漠化等一系列的问题都可以通过科技的创新得到改善。通过科技的创新,可以净化我们的水源,寻求清洁的新型能源,减少大气污染。开发利用新能源能够大大减少污染气体的排放;另一方面,要通过科技研发出新的节能产品。改善生态的重要措施就是节能减排。除此之外,习总书记提出,要“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因此,我们要将开发研究出来的新技术新产品投放到市场。只有经过实践的检验,科学技术才能够被证实,才能够进一步地提高和发展,我国的生态问题才能够更大程度上得到解决。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我们在发展科学技术时,也要将新发展理念贯彻其中。

3.2 完善法律法规是美丽中国建成的制度保障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任何政策的实施都要有法律这个坚实的制度保障,生态文明的建设也不例外。建立系统完整的法律体系能够加快美丽中国的建设进程,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4]。十八大召开以来,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逐步引起重视,与之相应的法律体系也在逐步完善。当前我国针对生态环境的法律主要是《环境保护法》,它主要侧重于环境的保护。我国生态文明的建设不仅仅局限于环保方面,这一部法律不能够支撑整个生态文明的建设工作。因此,我国还应当尽快完善生态方面的法律规范。

在制定相关法律条文时,应当注意问题的有下列几方面:第一,法律条文尽可能的细致。生态文明建设涉及大气、水源、土地等多个方面,法律条文也应当从生态系统的方方面面入手;第二,制定的法律要结合我国的实际国情,要有足够的操作性和执行力。再完善的法律规范如果不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不能够得到执行,便毫无意义可谈;第三,要与国际生态的相关法律结合。生态治理是全球性的问题,仅仅依靠我国是不能全部完成的,在制定法律条文时,要在立足本国的基础上参考国际生态的相关法律;第四,完善地方性的生态治理规章制度。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实际情况,国家性质的法律不会全面地顾及到单个地区,因此,地区的相关部门在国家总体的法律基础上,要结合本地区的实际,制定出符合地区的生态治理规章制度。

3.3 加强企业监管是美丽中国建成的重要抓手

生态破坏与不少企业只追求短期经济效益、不顾长远生态保护有密切的关系,相关部门要加大对企业的监督管理。首先要制定、加强与法律相配套的监管制度。法律的生命在于实施,任何法律制定出来如果得不到有效执行,都属于纸上谈兵,是没有任何意义的。要想建成美丽中国,制定出健全的生态文明建设法律后,要通过监管制度的执行使其有效地实施起来。法律的出台可能会影响部分企业的经济利益,遭到企业的抵制,因此,执法部门和监督部门要清正廉洁,切实负起责任来,对于那些背离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企业绝不手软,对那些不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企业要加大惩罚力度,对于那些在环保建设方面投机取巧的企业要着重管理。

生态环境的治理不能仅依靠政府的力量。生态问题是我们所有人的共同问题,因此生态的治理应由多方主体共同参与。在以往的生态治理中,党负责生态治理的领导工作,政府则负责监管工作,各级相关部门负责生态治理措施的实施。这样看似分工明确,但是效率却不尽如人意。针对以上情况,在对企业进行监督时,应当落实到人。对于那些违背生态建设的企业,除了对企业本身进行处罚之外,对于实施监管的人也要实行问责制度。人民群众也应积极参与到对企业的监督之中,比如,若发现污水未达标私自排放、污染气体不经处理任意排放等不利于生态建设的行为,应及时向相关部门举报。

3.4 提高环保意识是美丽中国建成的精神依靠

构建美丽中国,人民怀有对美丽中国的向往,这就要求人们首先要有环保意识。环保意识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因此应当注意青少年环保意识的培养。教育部门应当从小使青少年树立环保意识,在平常的课堂上应当融入环保方面的知识,并要将孩子们的环保意识转化为实践行动,例如多开展废物利用的手工制作等。这一方面培养了青少年的环保意识,另一方面提高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家长是孩子们最好的老师。对于家长来说,自身必须要有环保意识,减少塑料袋的使用,减少一次性餐具的使用,多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垃圾分类入篓等每一件小事都会给孩子形成良好的榜样。

保护生态环境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奋力实现“中国梦”的进程中,不能一味的只追求经济数字的增长,不顾生态环境。全民都应当树立环保意识,这也是一种道德责任。同时要注重绿色生活方式的培养,将环保意识转化为实践行动。全社会都应当有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识,要时时谨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有将心中的设想转换为自觉的行动,生态文明的建设才更有希望,美丽中国的建成才更可能实现。

猜你喜欢
美丽文明法律
请文明演绎
法律解释与自然法
漫说文明
我们创造美丽
对不文明说“不”
平凡又美丽
谁是最美丽的虫(三)
文明歌
让人死亡的法律
不可错过的美丽配饰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