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肖云 广西外国语学院文学院
柳宗元在《说车赠杨诲之》、《与杨诲之书》(一云“与杨诲之再说车敦勉和书”)、《与杨诲之第二书》(一云“与杨诲之疏解车义第二书”)三封书信中以车为喻重点谈论他“内方外圆”的处世观。杨诲之乃京尹杨凭之子,柳宗元的内弟(妻弟)。元和四年(809年),杨凭被贬为“临贺(今广西贺县)尉”。第二年秋,杨诲之赴临贺探望杨凭,路过永州时曾与柳宗元相见。柳宗元见到杨诲之,觉得他与五年前态度温和、术业专攻、端重寡言的形象不同,“慢其貌,肆其志,茫洋而后言,偃蹇而后行”①,即态度傲慢,言语放肆,不拘小节,缺乏礼貌,因而对杨诲之倍感担忧。因此,柳宗元写下《说车赠杨诲之》一文,以车作喻启发对杨诲之说:“若知是之所以任重而行于世乎?材良而器攻,圆其外而方其中然也。材而不良,则速坏;工之为功也,不攻,则速败。中不方则不能以载,外不圆则窒拒而滞。方之所谓者箱也,圆之所谓者轮也。匪箱不居,匪轮不涂。吾子其务法焉者乎?”②由此,提出了“圆其外而方其中”的“内方外圆”的处世哲学。“内方外圆”处世观虽是用于规劝内弟之辞,然则实是柳宗元反思“永贞改革”失败后得出的处世之道,是柳宗元对传统文化精髓的准确提炼,包含着他对坎坷挫折人生的深刻思考。
据不完全统计,柳宗元文集引用《易经》经、传多达九十多处,且根据其所撰《与刘禹锡论〈周易〉九六书》之文以及用《易经》四十二卦为儿子取名的行为③,我们可推荐柳宗元深谙《易经》之道。我们从《与杨诲之第二书》中“《乾》‘健’而运,《离》‘丽’而行”、“……及为蹇蹇匪躬”(参见《易·蹇》)等语,可以推见柳宗元对《乾》、《离》、《蹇》三卦较为熟悉,并从中获得了关于“内方外圆”处世观的启发与认识。下面试论《乾》、《离》、《蹇》与“内方外圆”观之关系。
《乾》卦为天天乾,位于《易经》六十四卦中的卦首,象征“天”“龙”。卦辞主要取龙在不同处境之象来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的相关事理。乾卦的卦象为:,其六爻都是阳爻,因而乾卦又被认为是纯阳之卦,具有至为阳刚、至为刚健的气质。《易经》《象传》曰:“《乾》‘元’者,始而亨者也。‘利贞’者,性情也。乾始能以美利利天下,不言所利,大矣哉。大哉,乾乎!刚健中正,纯粹精也。”④可以看到,天具有两种大德,一是以刚健的阳气化生万物,使万物各得其正;二是天普施万物,却从不彰显恩德。可见,天具有质性刚健、内心中正、精神纯粹之美德。这样的“天”,是君子学习的对象,因而《易经》《象传》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⑤天纯阳刚强,运行劲健,君子效法天,所以自强不息。此外,乾卦的卦辞通过龙在不同处境表现出“潜、见、跃、飞、亢”等不同应对状态来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的过程,还可以启发君子为人做事要善于灵活通变,不可固执僵守。
柳宗元“《乾》‘健’而运”(《与杨诲之第二书》)之语,主要取“乾卦”刚健不挠之意,以劝说杨诲之刚健不屈、自强不息。但乾卦“中正”“纯粹”“通变”的喻理也渗入了柳宗元的认知心理中。可以说柳宗元“内圆外方”思想蕴含了“中正”、“刚健”、“纯粹”、“通变”等蕴义。
柳宗元认为,由于家风优良,“诲之学古道,为古辞,冲然而有光”⑥(《说车赠杨诲之》),但还要有车厢一样宽广的胸怀(“恢其量若箱”),车轮一样的通变能力(“周而通之若轮”),车轴一样坚守中正始终不改的意志(“守大中以动乎外而不变乎内若轴”),车蚤一样刚健的拖拽能力(“摄之以刚健若蚤”),车辕一样的牵引驾驭功能(“引焉而宜御乎物若辕”),车盖一样的抵挡污浊能力,(“高以远乎污若盖”),车轼一样谦虚有礼的品德(“下以成乎礼若轼”),才能算是一辆好车。此外,柳宗元又重点指出“然而其要,存乎材良而器攻,原其外而方其中也”⑦,好车最精要的在于材料精良,制作牢固,中方而内圆。可以看到,材料之精良,制作之牢固,车轮之“周通”、车轴之“中正”、车蚤之“刚健”、车轼之“谦逊有礼”都体现了“乾卦”“中正”、“刚健”、“纯粹”“通变”的蕴义。
其中,柳宗元最为看重“中正”之义,他说“中之正不惑于外,君子之道也。”(《与杨诲之书》),内心中正,不被外在迷惑,是君子为人的原则。在柳宗元看来,所谓“中正之道”其实就是“圣道”。学者马晓波认为“‘圣道’(圣人之道、尧舜之道、儒道、孔孟之道、君子之道)……即,从尧、舜、禹、汤、高宗、文王、武王、周公、孔子传承下来的、‘儒者之所取’的‘道’”。⑧“圣道”之道在柳宗元看来就是“中正之道”。柳宗元认为杨诲之“今年又甚少,血气未定,而忽欲为阮咸、嵇康之所为,守而不化,不肯入尧、舜之道。此未可也。”⑨,所以力劝杨诲之要坚守“圣道”以“内其方”。
天化生万物,德施万物,因而伟大,柳宗元认为坚守“圣道”,最重要的是要做到像天一样“辅时及物”(顺应时势、惠及人民),并列举历史上的伊尹与管仲来说明道理。“伊尹,商汤臣,《孟子·万章下》说他‘思天下之民,……自任以天下之重也’;管仲,春秋齐桓公相,孔子夸他‘如其仁,如其仁’。一言以蔽之,他们都有为民着想、以人为本的理念,与辅时及物的宗旨正相契合。”⑩
可以说“辅时及物”是柳宗元一生的理想和信念,他所提出的“生人之意(人类生存需求)”、“以生民为己任”以及“利安元元(百姓)为务”的政治理念,以及他柳州时期解放奴隶、兴办学堂、打井植树、发展经济等造福人民的活动,都是这一理想信念的体现。
此外,乾卦中的龙在不同处境应对状态不同,说明事物是发展变化,做人要善于“圆通通变”。柳宗元非常重视“圆通周变”,他说“中不方则不能以载,外不圆则窒拒而滞”(《说车赠杨诲之》)⑪,“质良矣,用不周,莫能以圆遂”(《说车赠杨诲之》)⑫。柳宗元认为,一个人内心不中正,便无法强有力地载荷“正道”地立世,一个人即使本质优良,但外在的应对策略不“圆通周变”(就如同车子车轮不圆),则容易停滞,无法达成目的。至于为何要善于“圆通周变”呢?柳宗元在《与杨诲之书》一书中说到:“中之正不惑于外,君子之道也。然而显然翘然,秉其正以抗于世,世必为敌仇,何也?善人少,不善人多,故爱足下者少,而害足下者多。”⑬说明君子必以“中正”行于世,但是因为世间不善之人多,如果“秉中正”对抗,容易招致仇敌,因而必须“圆其外”。这也正是柳宗元反复致信给杨诲之的原由:“诲之,吾戚也,长而益良,方其中矣。吾固欲其任重而行于世,惧怕其外者未至,故说车以赠。”⑭
可见,柳宗元“圆其外方其内”的思想深受乾卦的启发,其认为,“坚守中正就是坚守圣道”,坚守“圣道”就能得刚强之本,坚守圣道最主要的是要像“施恩万民”的天一样“辅时及物”(顺应时势、惠及万民),这样便得天之“纯粹”精神,此为,坚守“圣道”要善于“圆通周变”方可久远。
“离卦”为火火离,是《易经》六十四卦中的第三十卦。《离》卦主要有两个意义,一为光明;一为附丽。离卦的卦辞内容主要阐释讲依附他人之道。《序卦传》说:“陷必有所丽,故受之以离,离者丽也”。该卦认为,遇险有所依附,依附才能脱险。《彖传》进一步说:“《离》也,丽也,日月丽乎天,百谷草木丽乎土。重明以丽乎正,乃化成天下;柔丽乎中正,故‘亨’。”⑮天地万物皆依附一定对象才得以生存,日月依附于天,百谷草木依附于土地,而人如能像上离下离两重光明依附中正之道,就能教化天下。另外,“离卦”的卦辞为“离,利贞元。蓄牝牛,吉。”⑯也认为依附才能吉利,但依附正道必须要具有像畜养的母牛一样柔顺的德性,才能吉祥。柳宗元《与杨诲之二书》中说“《离》‘丽’而行”,就是强调做人要善于依附而行,但是又强调依附的必须是“中正之道”,依附者具有必须柔顺的德性,方可吉祥。
柳宗元“以车轮圆才可行远”的道理劝诫杨诲之要需要圆通周变时,杨诲之对柳宗元的建议产生了误解,认为柳宗元有唆教他奸佞圆滑、胆小怕事、卑躬屈膝之嫌,因此抗拒心非常强,表示自己要学阮咸和嵇康,保持独立的自我不依附利益集团,对抗现实、超然世外。柳宗元对此非常着急,反复强调自己所谓的“圆通周变”,绝非教人奸佞,导人投机取巧,使人卑躬屈膝,而是在坚持“中正”的基础上的灵活变通。“然吾所谓圆者,不如世之突梯苟冒,以矜利乎己者也。固若轮焉:非特于可进也,锐而不滞,亦将于可退也,安而不挫;欲如循环之无穷,不欲如转丸之走下也。乾健而运,离丽而行,夫岂不以圆克乎?而恶之也?”⑰(《与杨诲之第二书》)可见,柳宗元认为,“圆通”不是为了贪求私利而见风使舵,而为了使身上荷载“中正之道”得以实行,所采取的灵活的“可进可退”的可“循环无穷”的应对方式。“显而易见,宗元在此标举的是一种富于辩证哲理而又界划分明的人生观、处世观——不圆滑以趋利,不苟合以取容;要勇于前进。锐而不滞,必要时也可后退,安而不挫。只要守乎内者不变,则其应于外者即可随环境之变而变,以正大刚健之特质,达循环无穷之极致。”⑱
可见,柳宗元“圆其外”的思想受到离卦的启发,认为车子依附“车轮之圆”方可行走,人立身处世要依靠“圆通周变”方可长久,但是“圆通周变”不是见风使舵,左右逢源,而是在依附“中正”的基础上所采取的灵活、通变的方式。善用这种方式,正是具有离卦“柔顺德性”之体现。
《蹇》为水山蹇,是《易经》六十四卦中的第三十九卦。蹇,跛,引为前进不便、困难之意。蹇卦下卦为“艮”,指“山”,上卦为“水”,山高水险,遭遇障碍,无法前进,故为“蹇”。从卦辞内容看,蹇卦讲述的是如何应付困境的道理。《彖传》曰:“《蹇》也,难也,险在前也;见险而能止。知矣哉!”⑲大意是:《蹇》,是困难的意思。危险在前面,看见危险能停止下来,这是明智的表现。《象》传曰:“山上有水,《蹇》。君子以反身修德”⑳。说明当遇到困难,君子必须追问自身原因,并通过修养自身品德,才能克服困难。
《蹇》卦说明面对可能面对的困难,必须懂得适时而止,适时应变,这与柳宗元“时中”(即“审时度势”,“顺应时势”)观念吻合。柳宗元说:“圣人所贵乎中者,能时其时也。苟不适其道,则肆与佞同;山虽高,水虽下,其为险而害也。要之不异”㉑。“山虽高,水虽下”暗指蹇卦所指的“山高水险”之困境,面对此困境,柳宗元认为要“时其时也”。然后他又说:“仆之言车也,以内可以守,外可以行其道……夫刚柔无恒位,皆宜存乎中,有召焉者在外,则出应之。应之咸宜,谓之时中,然后得名为君子。”㉒指出为了内可坚守“正道”,外可施行“正道”,必须根据时势得体合时(“咸宜”)地应对问题,这就是“时中”。
此外,《蹇》卦还说明遇到困难必须“反身修德”才能克服困难。柳宗元在《与杨诲之第二书》说“……及为蹇蹇匪躬,以革君心之非。”㉓意为,(我)如今忠告直谏,并非为自身的事,而是为了改正你错误的思想。柳宗元不惜三书与杨诲之,目的就是为了改变他的思想,因为他认为“诲之,吾戚也,长而益良,方其中矣。吾固欲其任重而行于世,惧怕其外者未至,故说车以赠。”㉔(《说车赠杨诲之》)柳宗元认为杨诲之“内心中正”,但他身上明显的“陶煦(培养)”不够,只要他肯“与人为善”,肯“求诸中以厉乎己”,就一定能有所成。
可见,《蹇》的卦象启发了柳宗元应对困难之道,那就是“时中”和“反身修德”。“时中”即审时度势,顺应时势,“反身修德”,即加强自身道德修养。
“乾”、“离”、“蹇”三卦,启悟了柳宗元对“内方外圆”处世哲学的思考。“内方”指要坚持内心的“中正之道”,即儒家的“道统”,核心是“安时辅物”。“外圆”,指坚守正道的基础上,应对方式做到顺应时势,圆通周变。譬如,水会随着外在环境(温度)的变化,可以灵活变化为水、冰、汽、霜、雪、雨等形态,然而“水”的内在分子结构“H2O”始终未变。人内心的“中正之道”,好比水分子结构“H2O”,人的“圆通之术”,就好比水、冰、汽、霜、雪、雨等形态。虽然水之形态灵活多变,但始终保持性质(中正之道)未变。“内方外圆”处世观包含柳宗元官场失利后的沉痛反思,“(它)深化了对士人文化人格内涵的整体认识……他的读佛书,游山水,力除刚燥之气,乃至在部分诗歌创作上效法陶渊明风格,追求‘句雅淡而味深长’(《诚斋诗话》)的境界,都说明他在有意识地使自己接近这一标准。”㉕
注释:
① 唐宋八大家文集编委会编.柳宗元著.柳宗元文集[M].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2,第15 页。
② 同②,第13 页。大意:你能明白车子能承载着重物在道路上行走的原因吗?是因为车子用了精良的质地和精巧的器具,外面是圆形的,里面是方形的。假如质地不好,就很容易坏掉;假如没有精湛的造车工艺,车子也会很快坏掉。假如车子中间不是方形的,不可能承载重物,外面假如不是圆形的,车就会艰难前行。这里所说的方形,指的是车厢,说的圆形,就是车轮。没有了车厢就不能承载货物,没有了车轮就不能前行,你能很贴切地模仿车子吗?
③ 观点可见:康震.康震讲柳宗元[M].中华书局,2018,第56-57 页。
④ 于春海译评.易经[M].吉林文史出版色社,2007,第6 页。大意:《乾》卦的卦辞‘元’是讲刚健的阳气开始化生万物,而能通顺。“利贞”,是天的化生能有利于万物性情之正。天开始把美好的利益施予天下,而且从不提起它的恩德,伟大啊。伟大的天,刚健、中正、纯粹而精美。
⑤ 同②,第2 页。
⑥ 罗斌主编.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第一卷)·柳宗元卷[M].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5,第253 页。
⑦ 唐宋八大家文集编委会编.柳宗元著.柳宗元文集[M].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2,第13 页。
⑧ 马晓波.用坎坷与挫折换来经验——柳宗元《说车赠杨诲之》、《与杨诲之书》、《与杨诲之第二书》研究[J].柳宗元研究,2010,第十三期。
⑨ 同②,第16 页。
⑩ 同③。
⑪ 罗斌主编.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第一卷)·柳宗元卷[M].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5,第253 页。
⑫ 通①,第253 页。
⑬ 唐宋八大家文集编委会编.柳宗元著.柳宗元文集[M].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2,第13 页。
⑭ 同①,第253 页。
⑮ 于春海译评.易经[M].吉林文史出版社,2007,第105 页。
⑯ 于春海译评.易经[M].吉林文史出版社,2007,第104 页。
⑰ 唐宋八大家文集编委会编.柳宗元著.柳宗元文集[M].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2,第16 页。
⑱ 尚永亮.圆外方中:柳宗元被贬后的心性设计与主客观矛盾[J].江海学刊,2003(1),第175 页。
⑲ 同①,第134 页。
⑳ 于春海译评.易经[M].吉林文史出版社,2007,第135 页。
㉑ 唐宋八大家文集编委会编.柳宗元著.柳宗元文集[M].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2,第16 页。
㉒ 同②,第14 页。
㉓ 同②,第14 页。
㉔ 罗斌主编.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第一卷)·柳宗元卷[M].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5,第253 页。
㉕ 尚永亮.圆外方中:柳宗元被贬后的心性设计与主客观矛盾[J].江海学刊,2003(1),第176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