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工程学院人文学院
高校校园媒体的发展依托于新媒体信息技术的成熟,是新媒体的一部分。新媒体是通过移动通信技术和新兴的网络技术,在互联网、手机、电视等渠道进行包括数字、文字、图像、视频、音频等多种信息载体的传播的表达方式。校园新媒体指的就是在校园中利用新媒体进行信息的传达和告知的传播形式。
移动互联网的汹涌大潮极大地促进了传统校园媒体的转型,主要在各社交平台建立公众号,传播信息。自进入互联网时代以来,微信公众号、微博公众号、QQ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凭借其传播的实时性、互动性、广泛性等优势,与校园广播、校园报纸等传统媒体逐渐成为高校校园媒体信息传播和高校宣传的主要阵地。根据《2016中国高校校园媒体发展报告》,2008年,在团中央、教育部的指导下,中国青年报社携手国内63所重点高校发起成立中国高校传媒联盟。目前,联盟签约理事高校529所,会员媒体近5000家,覆盖高校757所,其中“211”工程高校108所,“985”工程高校38所。
就一所高校而言,小到各个学院的社团,大到校学生会都可以拥有其专属的公众号。各个团体通过公众号发出自己的声音,传播与其相关的信息,达到扩大自身影响,吸引更多受众的目的。
传播力是指传播主体充分利用各种手段,实现有效的传播的能力。既着眼于传播的硬件和到达范围,也取决于传播的精度。新媒体技术为各高校提供了相对公平的传播基础和传播手段。
通常情况下,各高校校园媒体主要面向校内师生,受众相对狭隘,内容也具有较强的定位性。例如,学校教务处通过其公众号或者网站发布与教务等相关的信息,为本校师生提供引导和帮助。院、校两级学生会的公众号则更侧重于发布与学生息息相关的内容,例如节日晚会的宣传、教务信息的转发、院校的重要事件、时事热点的转载和评论等等。以南京大学为例,南大官网或者官方公众号只会发布和南京大学有关的信息,不会去发布与本校无关的内容,而高校学生在大部分情况下也只会去关注自己学校的校园媒体。
但是,由于各高校本身的影响力不尽相同,不同高校的校园媒体传播力也不同。以南京大学为例,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杜骏飞与其学生建立个人公众号——“杜课”,以新闻传播学的知识为基础,撰写相关文章,粉丝数万,每篇文章浏览量达数千人次,关注此公众号的人不仅是本校师生,更有社会各界慕名而来的人。而一些普通院校也有老师或学生建立公众号,发布信息,但是由于其学校影响力、作者学术水平等因素限制,往往达不到很好的传播效果,传播力也大打折扣。高校校园传媒传播力以学校自身影响力为依托,以内容质量为核心标准。
找准自身定位,保证内容质量。自媒体的发展带使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成为网络主体,但是主体众多难免给人眼花缭乱之感,作为校园媒体应当找准自己的定位,在自己的位置上做到精益求精。例如,你的定位是校园后勤,那就应该及时地发布后勤相关信息,为有需要的师生提供优质服务。精准的定位有助于增强用户粘性。不管是何种定位,校园媒体一定要对传播的内容负责,一定要保证其质量。首先要坚持党性原则,旗帜鲜明地拥护党的领导,贯彻党的方针理念,杜绝反党反社会的言论。其次,在自身定位的基础上对文字内容、版面编排、音乐插入等都要有精心的设计,力求给读者带来美的享受,使内容兼具思考性、实用性和观赏性。
媒介融合,扬长避短。媒介融合已成为信息时代的重要发展趋势,这既体现在媒介技术的交融、传媒产业的整合,更体现在传播思维的融通。传播手段多种多样,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都有其优势和劣势,新旧传媒不应作为对立的两方彼此博弈抗衡,而应该彼此结合,扬长避短。作为站立在社会发展前沿的高校校园媒体理应具备全局视野,做到海纳百川,兼容并包,整合一切可用资源,扩大信息传播。通过丰富多样的传播手段可以扩大受众面积,增强传播力。
无论是找准媒体定位,还是保证内容质量,或者融合媒介,整合资源,归根到底其主体是人。要想提高校园媒体的传播力首先要提高高校的整体水平,扩大高校社会影响力。其次,作为各高校校园媒体的负责人应该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意识,将校园媒体的工作认真看待,积极完成。在日新月异的互联网时代更要紧跟时代潮流,培养敏锐的嗅觉,对时事热点要有密切的关注和深度的思考,对受众的思想指引应当起到一个正面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