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外国语大学德语系
目前学界分析媒体中框架多采用内容分析方法。很多学者对单纯采用内容分析法来识别和提取框架的可靠性与有效性产生怀疑(Scheufele,1999:103)。框架是非常抽象的,单纯只用内容分析这种方法去识别和编码框架有很大的主观性,在框架分析的研究中很难中和掉研究人员主观因素的影响(Van Gorp,2005:503)。因此,本研究通过对中外相关研究的梳理,试图找出框架提取相对具有可靠性的方式。研究发现,目前学界关于识别和提取框架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四种方式:
1.基于内容分析法提取框架
2.基于语言学方法提取框架
3.演绎方法
4.框架元素法
基于内容分析法提取框架:
有一部分的研究者试图基于内容分析法来提取框架。黄冠乔在《2002—2012年费加罗网描绘的中国经济形象:基于框架理论的分析》选取法国费加罗网2002—2012年间的涉华经济报道,在细读文本的基础上总结出中国经济形象话语可能存在的三种框架:一是中国崛起,其市场有望助法国渡过难关;二是中国经济隐患不少,经济结构存在问题或将终结奇迹;三是作为世界性大国,中国应进一步开放市场、承担责任(黄冠乔,2018)。李亚飞在《建构华为:美国精英报纸媒体对华为报道的框架分析(2005—2015)》通过对167篇报道的内容分析发现,《华尔街日报》在报道华为时建构了特定的经济后果框架、事实框架、冲突框架和道德框架(李亚飞,2018)。张安在对《泰晤士报》同性恋平权议题的研究中,借助内容分析法,将同性恋平权报道分为“平权阻力”、“平权助力”与“平权告捷”三种框架(张安,2016)。
但这种基于内容分析法提取框架的方式存在问题:研究者通过内容分析法整体提取框架,却没有清晰地说明这些框架是如何从篇章中被提取出来,这种提取框架的方式过度依赖于研究者的主观判断,其信度和效度受到质疑。Tankard就曾提到“这种由单一学者去识别文本存在的一组框架可能是任意的”(Tankard,2001)。Downs认为“小心地去描述提取框架的过程是唯一可以让读者信服框架存在和有效性的办法”(Downs,2002)。
基于语言学方法提取框架:
在基于语言学方法提取框架的方式中,Jörg Matthes和Matthias Kohring认为,语言元素可以明确地揭示框架(Jörg Matthes,Matthias Kohring,2008)。Entman认为“篇章内包含框架,这些框架通过关键词、常用短语、信息来源、刻板印象和句子来被呈现出来”(Entman,1993)。因此在基于语言学方法提取框架的研究中,研究者可以通过识别关键词、信息来源等元素来提取框架。钱晶晶和张菡芝选取四家非西方国家主流媒体近年来的财经新闻报道为语料,采用双层框架分析法(two-level framing),根据关键词表得出第一层主题,再归纳出第二层的框架。借助双层框架分析法得出结论:非西方国家重大经济事件报道主要聚焦于“经济影响”、“日益全球化的世界”和“潜在的政治、经济不稳定因素”这三种框架(钱晶晶,张菡芝,2018)。Gamson认为,媒体框架被定义为有组织的中心观点或线索故事,为一系列事件提供意义,以理解相关事实。框架中的各类元素被分为“框架装置”与“推理装置”两部分。“框架装置”包含的元素有:标签、隐喻、描述、范例、短语、比较、历史经验等,透过不同的框架装置,框架在文本中显现。“推理装置”包含的元素有:问题根源、后果、解决方法、道德呼吁,通过推理装置各个元素,为证明如何去处理某一议题提供论据(Gamson,1989)。沈浩、李育儒选取《人民日报》关于美国总统大选的报道为语料,采用文本分析的方法,选取框架装置中的隐喻、描述、短语、范例,总结提炼出美国大选报道中的四个框架,即“政治闹剧”、“社会乱象”、“金钱政治”和“美式民主”框架(沈浩、李育儒,2018)。Yeheng Pan、Michaël Opgenhaffen、Baldwin Van Gorp选取英国、美国、中国关于巴黎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的媒体报道为语料,选取框架装置中的短语、隐喻、夸张、描述等元素,提炼出“大灾难”、“等待名单”、“虚构”等十个框架(Yeheng Pan,Michaël Opgenhaffen,Baldwin Van Gorp,2019)。
以上提取框架的方式均属于从语料中归纳而得出的。目前学界有一些研究者采用演绎法识别框架,即将前人总结的框架在自己的研究语料进行验证。Valkenburg和Semetko在综合前人的研究中总结出了五种西方媒体新闻报道中常用框架,即冲突框架(conflict)、经济后果框架(economic consequences)、责任归属框架(responsibility)、人情味框架(human interest)和道德框架(morality)。雷晓艳在《报道框架、国家形象与新闻生产:华尔街日报的涉华研究报道(1979-2013)》中,综合前人的研究成果,提前为自己的研究设定了六种框架,即冲突框架、合作框架、经济后果框架、责任归属框架、人情味框架、道德框架。她认为,这六种框架是前人从西方媒体的新闻报道研究中得出的,可以看成是新闻报道的通用框架。该研究将这些通用框架在《华尔街日报》的涉华报道中进行验证,探讨通用框架的普遍性和适应性(雷晓艳,2015)。李鲤在《责任框架与话语调适—以 BBC 网站中国环境报道分析(1997-2017)为例》研究中,参考Valkenburg和Semetko提出的五种媒体新闻中常用的框架,建构BBC 网站对中国环境报道的框架类目,得出了责任框架、经济后果框架、道德框架和人情味框架的结论(李鲤,2018)。
框架元素法
框架元素法为Jörg Matthes和Matthias Kohring在2004年提出的框架的提取方式,这种方式的出发点不是将框架进行整个提取,而是提取框架概念中的元素,继而将框架概念的元素进行整合,组成框架。
框架元素法主要分为四个步骤:
第一步为定义框架、框架元素与框架元素下属类别。Jörg Matthes和Matthias Kohring提出的框架元素法采用的是Entman关于框架的定义,认为框架可以被定义为挑选一些感知现实的元素,并将其组合成一个突出它们之间联系的叙述过程,进而促进一种特殊的阐释。完全开发的框架通常由问题定义、因果解释、道德判断、行动建议四个元素组成。Entman认为,问题定义即确定一个因果因素用什么成本和收益做了什么;因果解释即找出产生问题的推力;道德判断即评估因果因素及其影响;行动建议即为问题提供解决方法,并预测其可能的影响(Entman,1993:52)。Matthias Kohring在2011年对德国纸质媒体里纳米技术形象的框架研究中,认为问题定义元素包括主要事件、对事件益处评估与对事件危害评估三个类别;因果解释元素包括主要事件益处负责主体与主要事件危害负责主体两个类别;道德判断元素包括对主要事件直接的积极评价与消极评价两个类别;行动建议元素包括对未来发展的要求与对未来的预测两个类别(Matthias Kohring,2011:207)。
第二步为将语料中的陈述(Aussage)演绎入上述元素与类别之中。需要注意的是,这里陈述(Aussage)的单位可能是词、句子或者段落。在提取陈述的过程中,其单位的确定在于这一单位上内容的一致性。另外,在提取陈述的过程中,可以将与研究问题无关的陈述直接忽略。
第三步采用质性归纳法,将原始语料经过多次抽象提取,归纳为更高级别的抽象编码。比如,Matthias Kohring在2008年对生物技术的研究中,在对原始语料细读的基础上总结出了关于生物技术的39个主要事件,研究者下一步将这39个主要事件进一步抽象提炼为9个主要事件,即生物医学、农业食品、研究、经济、克隆、道德、公共意见等(Jörg Matthes,Matthias Kohring,2008)。
第四步将归纳后的类别转为二分变量进行编码,对其进行变量赋值,如果这一类别在篇章中出现,赋值为1;如果没有出现,赋值为0。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文献的阅读,总结出国内外学界媒体框架的实证研究中多采用的四种框架提取方式,即基于内容分析法提取框架、基于语言学方法提取框架、演绎方法和框架元素法。但基于内容分析法提取框架因其提取过程不透明,其信度和效度受到质疑。演绎方法提取框架相对容易操作,但会将框架提取限制在已存的框架研究中,无法识别出新的框架,其对语料没有进行充分的挖掘。框架元素法提取框架元素,最后通过统计学方法聚合框架、确定框架个数,其可靠性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