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大霑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 外国语学院,都匀 558000)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人类进入了大数据时代,大数据信息变革不仅改变着人们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对我国的外语教育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及国际竞争大环境下,我国各领域人才能否利用大数据的海量信息资源掌握相关领域先进科学文化、能否在各种国际科技文化论坛上增加话语权,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高水平英语语言应用能力。大学英语教学在提升我国各行业人才英语水平、在国际交流与竞争中突显我国外语实力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大数据时代海量信息共享和利用促使人们的学习方式发生变革,引发了我们对现有大学英语教学的思考。自2007年教育部颁发《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以来,我国大学英语教学走过了十几年的改革历程,取得了长足进展,但由于地区经济、教育意识、观念等存在差异,各地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取得的成效各有不同。笔者所在院校是一个地方性民族院校,大学英语是非英语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从最初的教材、黑板到现在的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分级教学,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一直在进行,但成效并不显著,改革很难到位。无论是过去的教材加黑板还是今天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分级教学,学校开设的大学英语就一门综合英语课,综合教程兼顾了听说读写译的内容,但就每周4学时的课堂教学,要让几乎每班60个左右的学生达到听说读写译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全面发展的外语教学目标,仅靠课堂上一本综合教材是难以实现的,虽然也有视听、阅读等其他配套教材,但由于有限的学时、定量的教学任务及学生有限的英语学习时间和精力等原因,配套教材使用率很低。另外,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多数学生有着错误的英语学习观念,为期末考试、四级考试而学,导致英语学了不能用、不会用,对现有大学英语教学满意度低。
学习语言就是掌握一门交流工具。2013年教育部启动研制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提到,大学英语教学以英语的实际使用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为重点,强调学生在学习、生活、社会交往和未来工作中能够有效使用英语。作为一门语言课,还是应当回归“以外语为工具”的教学理念,加强语言训练。然而,现有民族院校大学英语教学仍比较脱离实际,无法把培养学生语言应用能力任务落到实处,与英语学习的工具性目标相去甚远。大数据思维催生课堂和教学新形式的出现,倡导研究性教学探索,给民族院校大学英语教学带来诸多启示。
大学英语是非外语专业学生学习的一门必修课程,通过学习,学生可掌握一门交流工具,具备一定的英语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并利用这门工具达到“取人之长、为我所用”的目的,因此其性质是一门工具性课程,工具性必然涉及到学生听说读写译英语能力的训练和培养。目前,民族院校大学英语教学以综合教程为主,在一节50分钟的课堂上,要兼顾听说读写译技能的训练,效果是可以想象的,多数教师仍然是以“读”领先,学生其余技能未得以充分重视和培养。因而,笔者建议大学英语课程设置可以借鉴英语专业课程设置模式,在继续开设综合英语的基础上,按语言技能开设应用类必修或选修课程。比如一年级可以开设专门的英语视听说、写作等语言技能基础课程,二年级开设翻译、跨文化等课程,有条件的院系可根据学科需要开设以学科内容为导向的专业英语。课时上可以压缩综合英语课程课时,增加语言技能课时。师资上可根据教师的语言技能特长和兴趣安排教师任课,鼓励教师根据自己的所长,进行选择性发展。学生也可根据自己的个性需求和未来职业发展选择性学习语言技能,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促使培养学生英语应用能力教学目标落到实处。
大学英语课程的价值体现为帮助学生掌握英语这个基本工具,既满足学生现实的需要,也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由此决定了大学英语课程以英语的实际使用为导向,其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而这种能力建立在语言使用基础之上。从语言学习的应用性目的出发,大学英语课程设置不仅应有助于学生习得语言文化知识,更应有助于学生实际语言技能的训练和培养,因而,针对民族院校大学英语课程现状,改革课程设置实属必要。
大数据信息时代的变革形势对大学英语教材内容提出了现代性、发展性、有效性等要求。近年来,民族院校大学英语教材在不断修订更新,就笔者所在院校,教材从纸质课本发展到光盘、PPT以及今天出版社和教材编写者提供的一定的数字化大学英语教学平台,教学资源在逐渐丰富,教师可通过一些网络备课中心、外语教学网站获取更多教学资源。但出版社所提供的电子材料和数字化学习资源多数是纸质教材的翻版,而且有的教材编写趋向于应试目的,还是以“读”领先,不利于学生语言技能的训练。大数据时代,网络及数字化教学平台提供的海量信息带给教师丰富而便捷的教学资源,这势必会削弱传统教材在传授学生知识中的地位,因而,教师结合纸质教材和现代网络对教学内容和学习资源进行整合优化就尤为重要。教师不应受制于教材,在发挥传统教材优势的同时,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充实教学,搜集、研究、整合网络精品课程资源、优秀的多媒体教学课件,观摩、借鉴、共享利用这些优质资源,搞好教学资源建设。课后让学生利用手中的数字化学习资源进行线上学习,并在网上与教师交流、讨论、答疑,或者把课本配套教学资源分配给学生,让其自主学习,以复述内容、讲故事、读书笔记等形式检查学生自主学习情况。网络信息技术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不仅弥补了传统课堂教学的不足,扩展了英语教学的空间和时间,也使网络上的教学资源得以充分的共享和利用。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方式、办法与途径,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学生学的方法以及两者之间的协调与统一。教学方法有着针对性、多样性、灵活性等特点,即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针对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学习需求及个性化的学习方式等灵活运用教学方法,目的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实现有效教学。
目前民族地区院校大学英语教学,教师“一言堂”现象还普遍存在,课堂上鲜有互动和讨论,虽然教师都采用多媒体课件开展教学,但所用教材都有配套课件,教师很少自己制作课件,而课件内容和形式又都大同小异,教师的教学也就千篇一律,缺乏特色与创新。虽然互联网技术迅猛发展,网络教学资源相当丰富,但教师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开展教学的意识和能力不足,导致他们对网络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十分有限。民族院校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低效的现实亟需教学方法的变革,而变革教学方法就必须倡导研究性教学探索,这不仅需要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学活动进行研究,也要对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活动展开研究。教师的作用不仅是传递知识,教师对教学的思考、对学习的思考以及怎么去激发学生学习才是重中之重。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其学习不仅仅是理解现有知识,而是在内在动力的驱动下主动探索知识。教师的主要工作就是,恰当利用现代网络教育技术,提供开放式的教学环境和交流平台,强调启发式教学和探究发现式教学,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使其主动探索知识、自主习得知识。使教学过程实现由关注“教的目的”向关注“学的需要”转变,形成以教师引导和启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为主要特征的教学常态。
民族院校学生英语水平与发达地区院校学生水平相比较,总体偏低。大数据信息化时代的来临,国家、社会及个人发展需求使今天的大学生认识到了学好英语的重要性,他们有着积极学好英语的愿望与诉求。但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许多学生英语学习目的还停留在应试上。我们需要明确无误地告诉学生,学英语就是掌握一门世界通用的交流工具,工具的使用不需要发明创造,英语国家受过教育的人怎样说话,我们就模仿他们说,模仿得越像越好;他们怎么用,我们就跟着怎么用。
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即学生在学习、生活及工作中能够有效使用英语的能力。因此,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把语言学习和语言运用结合起来,在一定语言积累的基础上,鼓励他们多听、多说、多写,教师应重视教学活动设计,创设语境,利用多媒体及网络资源的声像效果,激发学生兴趣,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教学过程,让他们能够在“学中用、用中学”,做到学用合一,突破传统课堂学用分离的低效学习困境,助力有效教学。大数据时代促使人们的学习方式发生极大变化,以传统方式或简单地借助多媒体实施教学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愿望和需求。现代教师应该更有技术、有方法、能找资源,善于引导学生利用网络工具获取相关信息,培养学生大数据思维意识,信息辨析能力和利用能力,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开展自主学习。
另外,在民族地区,处处使用英语的机会并不多,因此,笔者建议可让学生选择性地发展语言技能。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特长和未来职业发展,选择不同的语言技能组合作为自己的学习目标,不硬性要求学生成为全能型的英语学习者,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时间和精力,选择自己想学、善学的课程进行学习。满足学生个性化语言技能需求和发展需求,做到各取所需、各尽其能。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教学质量得以提高的根本保证。近年来,民族院校大学英语教师的学历和职称层次不断得以提升,为了保障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的师资水平,学校鼓励教师攻读硕、博学位,外出进修访学,并给予一定的政策保障和经费支持。但民族院校教师在专业水平、教学能力、教学创新及对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等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大学英语教学现状未能得到根本性的改观。
面对大数据时代的新形势、新挑战,大学英语教师应思考如何才能适应信息时代教育的新要求,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新形势下的大学英语教师必须继续学习更新学科专业知识,不断钻研教材、教法,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具备教学创新意识,努力提升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大学英语教学指南》要求大学英语教师与时俱进,不断提高使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在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过程中融入并合理使用信息技术,鼓励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模式,利用网上优质资源改造和拓展教学内容,实施基于课堂和在线课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使学生朝着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学习方向发展。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实际语言水平,了解学生的认知特点及兴趣爱好,了解他们对什么内容、对什么方法感兴趣,精心设计课堂,重视因材施教。同时,加强与教师间的交流沟通,可以观摩学习同校或跨校同行的优质课堂,建设同行教学和学术交流平台,相互促进,共同提携,努力实现有效教学。
此外,民族院校应重视外语教学信息化环境建设,顺应互联网时代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变革,定期对外语教师进行网络信息技术培训,提升教师使用多媒体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获取优质网络资源的能力,鼓励教师突破现有教学模式,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水平,创新教学模式。给教师提供更多外出参与学术会议、学习培训的机会,有助于教师与同行交流、分享、学习,获取更多教学和科研灵感,提升业务能力。
大数据信息技术使教育发生了新的变化,催生教学新形式的出现。然而,在民族院校大学英语教学中,这些新的形式和变化并未得到充分的体现。传统课堂教学仍是主流,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及网络资源的开发利用还很有限。因而,要使民族院校大学英语教学跟上大数据时代的步伐,适应信息化环境下教学发展的新需要,大学英语教师就必须改变观念,改革传统教学模式,调整教学方法,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结合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开展教学,利用网络资源拓展教学内容,创设学生主动学习环境,改善教学效果,切实有效提高民族院校大学英语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