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伟波,奚凤
(江苏省陶都中等专业学校,江苏宜兴 214200)
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直接推动着市场对人才的需求,需要对高质量和高数量的新模式进行开发和创新。现代学徒制是通过学校与企业进行强强结合、联合培养的新模式,培养符合社会发展和企业生产所需要的专业人才,同时也是为当代社会中职电子专业人才就业难、就业慢的问题提供一定的岗位专业技术支持。
现代学徒制就是指通过现代企业与专职院校,专职教师与企业师傅之间进行联合教学,多样化的知识吸收能够在更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知识储备量,让他们掌握更多符合现实岗位需求的技能,这是一种以丰富学生理论知识,对学生职业技术能力培养相融合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现代学徒制是将现代化教学与传统的师承模式相结合,打破了传统中职教育学生长期驻足在校的现状,从校企合作的角度出发,培养符合企业现实需求的人才,其基本特点如下。
1.2.1 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学习质量
在现代学徒制教学下,学生不再是进入模拟的教学情境,而且直接面对工作中所遇到问题和情境,在这种情况下,学生面对问题时的态度会更加认真,也能及时对自己所面对的疑问提出质疑,并寻求师傅的帮助,让师傅及时给予指导和对错误的方式进行纠正,这样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及学习质量,让学生能够更有自信地面对今后的专业技术学习。
1.2.2 遵循个性化教学标准
现代学徒制的教学方式不同于传统课堂上的一对多教学,它能够实现学徒与师傅之间一对一的合作交流,另外,每名学徒对理论知识的掌握能力和个人的学习速度不同,能够根据每个学徒个人能力的不同为他们制订专属于自己的学习计划,这也就体现了学生个性化的原则,这种定制的形式也能有效提高中职教育的质量和效率。
1.2.3 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自主性
现代学徒制的教学是隶属于情境式教学的,师傅与徒弟在进行相互的交流、学习中,能够学会主动摄入知识,能在师傅分配任务前自己先进行研究,还能在师傅布置任务以后自己学会主动思考问题,并要学会自己动手实践,这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自主性。
1.2.4 能够让学生提前适应社会
现代学徒徒是校企合作的模式,学生能够在企业内开展实践活动,对企业内部的实际工作有了一定的了解,并在接受岗位培训和实际锻炼的过程中提前了解企业有关的工作信息和岗位的工作内容,从而加强自己的知识储备,为未来步入工作岗位做好一定的技能储备。
1.2.5 为学生将来的就业求职打下基础
学生能够在企业内得到培养,也能让自己的能力得到锻炼,一些优秀的工作者更是可以在岗位中散发自己的光芒从而被提前录用,降低了就业的难度,在企业的锻炼机会也能直接为今后的求职工作做好准备。
在校企合作背景下的人才培养模式下,虽然中职院校的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发展已经取得了一些比较好的成效,但是在培养过程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导致培养的成效没有达到最佳。
企业员工的切身利益是可以由社会劳动保障局来进行保护的,但现代学徒制的学员,其既隶属于学校,也算是企业的半个工作人员,但是对他们的保障却没有专门的保障部门,很多比较笼统的保障制度也只是表面作用,在实时开展时,其实施情况和评估的效果还具有一定的差距。
一般而言,对于这种培养模式的合作,学校一般都是比较积极的,但是企业对此态度则比较消极,很多时候甚至直接是敷衍了事。这主要是因为企业在与学校进行合作时,所提供的师傅需要带徒会完成工作精力的分散,并且一些学员在实践的过程中还会犯一些错误,导致工作不能顺利进行,造成工作质量的降低;更有甚者,会直接给企业造成经济损失,而所带来的收益却微乎其微,因此,许多企业对其都是立于观望的态度,对为学校和学员提供实习基地或者实习岗位的事也并没有太大的积极性,所谓的校企合作实质上更像是学校个人的独角戏。
中职院校内的课程设计大多是以理论知识为主,但是对于企业来说,学生要有符合企业项目发展的实际能力才是最主要的。这种差异过大的知识结构,使得学生在一开始上手时完全是一知半解的,自然会拖后企业原本的工作效率。
中职院校的师资力量一般是到研究生为主,他们也没有太多地对专业技术进行研究,上课也多是照本宣科,很多知识还是很久之前的了,也没有对知识点进行实时对更新和分析。另外,中职院校对教师的实践研究这一块也不是很重视,没有给予过多的技术及资金支持,导致教师无法开展实践研究工作。
要想实现在现代学徒制内的中职院校电子专业培养中实现高质量的人才培养目标,就必须要把政府、学校与企业三者进行结合,不断提升其内部协调度和内部配合度,对人才培养的机制进行创新和改良,加强政府宏观调控的力度,对企业内部与学校培养之间的诉求进行紧密的结合探索,实现对现代学徒制背景下效率的高效提升提供一定的政策支持。同时,企业与学校应该要对其自身的各方面诉求以及结合的情况及时做好的进行反馈,政府也应该对其给予一定的资金投入,并设置专门的监督部门以实现现代师承制度下资金的合理配置及透明监管,以保障每一项资金的合理利用和实施监管。同时,政府也要引导企业和学校加强对他们自身资源和权利方面的有效分配,并明确自己应该履行的义务,让双方对自身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有更明确的认知,实现三者之间的良性循环和平衡发展。
传统模式下的教学资源的配置必然是不能推动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的,要将现有的财力、物力以及学校资源进行合理统计,并要以“教、做合一”为指导理念,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并且,还要对学生加以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开展企业选修课,让他们能提前感受职业氛围,学习职业技能,以培养他们在职场中所需要的职业素养和团队协作能力及与人相处的能力,促进“学生—学徒—职工”角色转换的适应性,从而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师资力量作为学校与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的关键因素。院校的教师应该要注重知识的与时俱进,提高自己的专业实践能力,电子专业教师可以自己开发一些电子软件,并以此产生经济效益,并将这样的方式传给自己的徒弟;并要定期组织院校教师与企业师傅之间的沟通交流会,同时,也要要身居院校的教师多去参加一些先进电子展览会,和从事专业岗位的人士进行交流学习,提升在理论知识之外的实践专业能力,真正实施“双师并轨”。
电子专业教师对学生的考勤应该要依据科学科学的考评机制进行监管,要对学生在校期间的表现,包括在课堂学习中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和个人在校的思想品质表现,企业的师傅应该在对徒弟在岗期间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等各方面进行综合评估,同时还可以建立第三方评价体系,让在校的同学、在职的其他同事及领导对其表现进行综合评价,以实现现代学徒制下培养的人才能够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
现代化学徒制是当今中职院校电子专业培养模式下所创造的一种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它能够实现学校与企业的紧密合作,学业与工作的交替兼顾,不断提升学生自身内在价值,实现综合发展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