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清站
(江苏安全技术职业学院,江苏徐州 221000)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提出,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伟大民族精神,为中国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把民族精神升华成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这是民族精神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新内涵。内地新疆学生是新疆的未来,也是祖国的未来,内地新疆学生民族精神培育关乎着他们自身的成长与价值观形成,关乎着新疆未来的建设与国家的民族团结,政治稳定与经济发展。内地高校如何培育该校新疆学生的民族精神成为每个高校思想政治领域研究的课题。
(1)民族精神的培育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胡锦涛同志在纪念毛泽东同志110 周年诞辰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坚持弘扬与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大力发扬创新精神,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这种“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是我们在国际竞争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有力保证。
(2)民族精神的培育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客观需要。江泽民同志指出:“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我们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发展中,之所以能不断战胜内忧外患,屹立于世界的东方,就是因为有中华优秀民族精神的支撑。
(3)民族精神的培育,有助于实现中华民族的团结和统一。民族精神是维系民族成员团结的精神纽带。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奋斗中所形成的民族精神,为绝大多数炎黄子孙所认同、继承和发扬,是中华民族团结和统一的不可替代的精神力量。
江苏安全技术职业学院自培育内地新疆学生已有8年,目前在校生350人。作为教育者从事学生管理工作12年,了解到新疆学生有以下特点。
(1)汉语言基础较薄弱,影响了所有课程的学习。大部分学生来校前就读民族学校,汉语是他们的第二语言,加之当地的软硬件教育资源不足导致教育落后,而在内地就学,对汉语言基础的要求非常重要,然而他们所具备的汉语知识不多,发音不标准,这相当程度上阻碍了所有课程的学习,久而久之,学生不愿说汉语,甚至有厌学的情绪。
(2)心理问题突出。新疆少数民族学生大部分来自边疆地区,很多家庭都是多子女读书,生活条件不好,学生年龄普遍较小,背井离乡来内地求学,对他们来说心里没有归属感、不踏实。大部分学生能通过与人交流释放心情,还有小部分学生比较内向,不善于与教师和其他同学交流,不懂得如何发泄自己的情绪。将阴沉情绪憋在心中,久而久之形成抑郁症,或者通过极端的做法发泄自己的情绪,这些都是新疆少数民族学生心理特点。
(3)“小圈子”风气较浓。由于语言沟通的障碍,他们疏于与汉族学生交流沟通,加之生活习惯的差异,背井离乡的思乡之情,这些客观上促使新疆少数民族学生自己结合在一起长此以往的生活交流,让他们形成一个局部团体,而且团体意识严重,不利于大集体的团结。
内地新疆学生民族精神培育模式是从内地学生移植过来的,但是内地新疆学生与内地学生在文化、教育、语言等方面有较大的差异。对该校同一时期入学的内地学生与内地新疆班学生进行调查,准确知道民族精神内涵的内地学生占总调查内地学生的66.0%,内地新疆学生仅占22.4%。这表明与内地学生一样的培育模式用到新疆学生上效果不理想。
目前民族精神的培育的主要形式为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学习形式枯燥,对语言基础薄弱的内地新疆学生而言,接受起来过于困难。内地新疆学生大部分是“95后”的学生群体,习惯于使用互联网接触资讯,面对多元价值观的冲击以及宗教主义、民族敌对分子的渗透,单纯的理论学习不足以抵消这些负面信息的影响,难以做到民族精神的内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中华文明成果根本的创造力,是民族历史上道德传承、各种文化思想、精神观念形态的总体。中华传统文化包括思想、文字、语言,其中无一不体现着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它之所以适用于民族精神的培育,因其具备以下特征。
(1)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民族精神的载体,具有丰富的教育材料:古文、古诗、词语、乐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都是传统文化的内容。每一项内容都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如此丰富有趣的教育材料,有效地避免了单一枯燥的政治理论学习。
(2)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民族精神的载体,具有实践性: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不仅具有理论属性更具有实践属性。传统节日、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等,不仅传授学生有关的知识,教育者更可以通过组织实践活动来让学生亲身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
作为内地新疆班学生的教育者,把民族精神的培育融入每堂课,每个专业当中是教育者应该更新的第一个观念。民族精神的培育是一个长期过程且需要耐心是教育者应该更新的第二个观念。内地新疆学生的语言基础较为薄弱,部分学生政治思想教育基础也比较薄弱。对于内地新疆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作为内地新疆班的教育者,多方面、多渠道进行民族精神的培育是教育者应该更新的第三个观念。
利用课堂作为培育内地新疆学生的主阵地,课程以丰富有趣的传统文化作为依托。在内地新疆班的课程体系设计中,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作为通识类必修课程,培养内地新疆班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者,需要根据内地新疆班的学生文化背景以及接受水平制订合理的教学计划。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庞杂,体系复杂,以民族精神培育和文化认同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教学内容要精挑细选,既要符合现代社会的主流思想还要体现中华民族精神。如赵州桥的建造故事、四大发明的由来、《大学》等,都是合适的教学材料。
利用校园丰富多彩的活动做媒介,把中华传文化中的传统道德注入其中。通过一系列课内外实践活动(如走近古诗文经典、走近传统节日、古诗文背诵大赛、写字比赛、成语故事演讲比赛、设计名人名言卡,课本剧表演、观看有关民族文化的影视录像等)寻求传统民族文化与民族精神之间联系的桥梁,研究一条适合新形势教育教学途径。通过实践是真理的唯一标准,检验民族精神的培育效果。
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一切教育都是为了将外因内化,激发学生自我学习的动机。激发内地新疆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可以让学生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学习,在潜移默化中内化民族精神。对内地新疆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的培养可以通过以下一些途径:(1)教师以身作则,提高自身传统文化水平,做到率先垂范。(2)增加其知识储备,让其接触到传统文化,领略传统文化的内涵。(3)明确学习传统文化的意义,培养其间接兴趣。(4)开展有趣的活动,培养其直接兴趣。(5)针对内地新疆学生“小圈子盛行”的情况,可以开展一对一与内地学生结对子行为,让其在交友活动中提高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兼具实践性与丰富性,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高校在新形势下培育内地新疆学生民族精神的有效途径。这不仅能够推动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而且能够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百利而无一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