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海燕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陕西西安 710100)
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为图书馆的创新服务提供了基础,在网络时代中,随着新媒体的广泛应用,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于图书馆来说,传统的借还书籍只是其所提供的服务之一,新时代发展背景下对图书馆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对于高校图书馆来说,为了满足用户的多样性需要,必须要推出更多的服务内容,更新服务模式,以此满足当代学生的需求。学习共享空间的前身是信息共享空间,这一概念的提出基于高等教育改革的背景。学习共享空间的建设要求把数字资源、纸质资源等多种媒介资源相结合,通过现代科技手段对学习群体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加强调提高学生的自主能力和创造能力。同样的,泛在学习的出现也是对传统学习模式的打破,为学生提供更加方便的学习模式,打破了原有学习局限,提升学习效率。
相对于中学教育来说,高校阶段的教育更加松散,其强调的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因而对于学生来说,仅仅依靠课堂中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图书馆作为馆藏学习资料最为丰富的场所,自然而然成了高校学生的主要学习场所。高校图书馆构建融合学习环境的最主要目的就是改变传统教育模式,为学生提供更加便利的自学环境。除此之外,还能够为学习者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服务,让用户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来选择学习时间与学习内容。
相较于过去的填鸭式教学,当代高校教育改革已经从教师单一输出逐步转变为学生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更期望在学习的过程中体现“互动”,通过互动参与的模式来完成学习的过程。学习共享空间的构建实际上就是为了满足泛在学习模式而提出的,构建共享型的学习空间满足了学习的交流合作过程。如在学习的过程中,除了构建舒适、科学的学习环境外,更可以提供更多的指导、咨询服务,通过互联网平台的建设,为学习者提供相应的辅导和帮助。在条件满足的前提下,通过移动终端甚至可以实现跨校的交流与学习,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习”。不同的学习者可以通过学习共享空间的搭建来分享学习经验,形成学习共同体,有利于学习的团队协作和研究。
对于当代高校来说,学生的学习不能只局限在学校课堂或是图书馆中,应当扩展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只有这样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对于高校图书馆来说,搭建共享学习空间就是为发展泛在学习提供一个高校的服务环境,为学生搭建无缝衔接的学习平台,这不仅要求图书馆要完成资源的整合与服务,更需要根据用户的需求来搭建一站式的服务平台。
高校图书馆为实现学习共享空间和泛在学习的融合,首先需要着手的是用户分析。对于高校图书馆来说,主要的适用群体就是学生。学生作为校园的主体,他们无论在生活还是在学习上,都具有鲜明的交互性特征,希望可以更加便捷快速地获取信息。要想做好学习共享空间与泛在学习的融合,就必须要了解学生群体对图书馆服务与功能的需求。对于当代大学生群体来说,学习的习惯和方式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对于很多学生来说,他们更加希望可以实现工作、学习与生活的紧密联系。由于技术以及版权等因素的限制,当前高校图书馆还没有能打破空间的局限,在服务上也有很多欠缺,难以满足高校学生的需求。所以说,对于高校构建融合学习环境来说,就是要创建一个具有共享特征的泛在化学习环境。传统的图书馆环境中,用户基本上只能实现馆藏图书资料的借还,局限性比较大。虽然大部分高校的图书馆都有配套的自习室,但并没有相适应的学习服务设施构建。新环境下的用户需要一站式的搜索引擎,便捷的查询、下载图书馆藏资源,这对高校图书馆的智能化、泛在化工作提出了更多的要求。
2.2.1 构建实体服务空间
实体服务空间是物理空间,也就是用户直接到达的地方。图书馆中的各个场馆、自习室、配套的研究室、会议室等,甚至是走廊、卫生间等都属于实体服务空间。对于高校来说,只要是有学习的可能性,所有的空间都可以成为实体服务空间的范畴。高校图书馆在进行共享学习空间的构建过程中,基础工作之一就是搭建实体服务空间。从内部的装修,不同图书场馆的搭建以及自习室等的构建布局,都要力求达到优美舒适,便于交互学习和一站式服务的开展。
2.2.2 构建虚拟服务空间
虚拟服务空间的搭建基于现代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随着网络学习平台逐步在高校中的推广应用,虚拟服务空间的搭建显得越发重要。对于高校用户来说,虚拟服务空间是学生、教师在教学和学习过程的主要虚拟场所,是链接用户与用户之间的桥梁。虚拟服务空间的搭建需要遵循两个原则,一是坚持以用户需求为中心;二是坚持开放共享。互联网是虚拟服务空间搭建的基础,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将图书馆馆藏数字资源、虚拟交互社区、学习平台、课程管理等多个功能整合在一起,构建一个既可以获取信息,也可以进行教学活动、交互学习的综合型平台。
当代高校图书馆融合学习环境的智能化服务离不开计算机的支持,随着移动终端的发展,其服务范围也应当从计算机逐步扩展到手机、平板电脑等智能设备。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他们更加习惯于使用移动设备来完成学习,也更希望可以通过使用移动终端来完成学习,这也是高校图书馆提供服务的主要目的之一。
对于用户来说,只要有学习需求,就应当可以随时利用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来完成信息的搜寻与获取。在融合环境下,图书馆需要利用搭建专门的网络平台,也可以聘请专业的技术人员设计制作相关应用软件,为用户提供持续的服务环境。泛在学习强调的是无时无刻地学习,强调学习的持续性,打破原有学习的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构建融合学习环境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要想做到个性化服务就必须要做好用户需求分析,在此基础上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在大数据的背景下,图书馆在搭建网络平台或是开发软件的过程中,可以注意搜集用户的学习、搜索记录,通过技术手段对用户的学习需求和学习方式、过程做好分析,继而在提供用户推送服务时就可以更加科学化、精确化。
现代图书馆共享空间的搭建与发展,离不开背后的技术支持。这也要求现代图书馆要转变传统的人才选拔模式,需要吸引更多的专业技术型人才,做好整个服务体系的搭建、维护。
在新时期,构建融合型的学习环境是有充分的可行性,不仅是图书馆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整个教育发展的需要。融合学习环境的构建需要“软硬兼施”,既要设计合理的空间布局,采购相关设施,更需要在这一基础上提升服务质量,利用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构建泛在化的智能型服务体系。从目前高校图书馆改革的进程来看,构建融合型的服务学习环境还存在很多的挑战,尤其是技术层面以及资源共享方面的困境都给高校图书馆的改革带来了困难。所以不仅高校自身要认识到构建融合型图书馆的重要性,地方教育部门也需要改变认识,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多方共同努力才能真正推动高校图书馆融合学习环境的创建,从而满足不断增加的用户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