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居室字系蕴蓄的中华民族家园情结

2019-03-22 05:17钟发远
关键词:说文解字居室本义

钟发远

(宜宾学院 文学与新闻传媒学院, 四川 宜宾644000)

《说文解字》保留了大量与居室有关的汉字,我们称为居室字系,主要集中在宀、宫、门、土、户、木、高、石、穴、广、厂、囗等十余个部首中。 它们翔实地记录了中华民族居住的历史,居所的外观、结构、建造、类别等方面,沉淀了古代中华民族丰富厚重的居住文化,大如中华民族的宇宙观、认知观、审美观,小如日常起居、行为细节、家常关切。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凝聚在这些汉字中的影响深远的家园情结。

一、对居室的誉美

“家园”的“园”繁体为“園”,本义是“种水果的园地”。 《说文解字·囗部》:“园,所以树果也。 从囗袁声。 ”(以下凡引自《说文解字》的字仅以部首为名) “园”在古代典籍的用例中虽无“家园”的专门义项,但“家”与“园”有着密切的关系。 从文字构形来看,“园”含有“囗”。 《囗部》:“囗,回也。 象回帀之形。 ” “囗”就是“圍”的古字。 一些学者把“囗”理解为“有形(或无形)的人为场所空间或建筑空间的限定符号”,“露墙、藩篱(或垣)一类建筑构件的表达形式”[1]。 “回帀”即“回环周绕”,具体到“园”,就是指用围墙或篱笆,圈定一个独立的范围或空间。 “家”也是封闭的,而且我国古代理想的“家”往往是有“园”的。 这个园就是院落或后花园。 《孟子·尽心上》:“五亩之宅,树墙下以桑,匹妇蚕之,则老者足以衣帛矣。 ”孟子所称的墙,很可能就是普通民宅的围墙。 孟子之语是在描绘人民群众有家有园的理想社会,他将对理想社会的赞美落脚于居住环境之上。

中国人喜欢用“团圆”一词来形容家人齐聚的美好氛围。在《说文解字》中,“团”“圆”二字的意思相近,都有圆满无缺之义。 《囗部》:“团,圜也。 ” “圆,圜全也。 ”二字的形符“囗”正如上面所说,都跟围墙有关系,而有围墙就是完整的、安全的、美满的。 哪些地方有围墙呢? 城堡是国家的中心,是有围墙的,一个标准的民居是有围墙的,而家国又是同构的。所以像“团”“圆”一类汉字,其表达的誉美性的语义信息最初本身就与居室或居处地有关。

《说文解字》保留了不少直接称颂居室的汉字。首先,居室往往都是高大、宽敞、美丽的。比如:

《广部》:“庞,高屋也。 从广龙声。 ”段注:“谓屋之高者也,故字从广。 ”[2]445《宀部》: “寷,大屋也。 从宀丰声。 《易》曰:‘寷其屋。 ’”段注:“此以形声兼包会意,当云从宀从丰,丰亦声。 ”[2]338《周易·丰》:“丰其屋,蔀其家。 ”“蔀”就是以席覆盖。 高亨《周易古经今注》:“既大其屋,又蔀其家,其为巨室可知矣。 ”[3]《广部》:“廈,屋也。 从广夏声。 ”《集韵·马韵》:“廈,大屋。 ”这也是一个形声兼会意之字,“夏”亦有“大”义。 《广部》:“广,殿之大屋也。 从广黄声。 ”段注:“覆乎上者曰屋,无四壁而上有大覆盖,其所通者宏远矣,是曰广,引申之为凡大之称。 ”[2]444

《门部》:“闶,闶阆,高门也。 从门亢声。 ”张衡《西京赋》:“高门有闶,列坐金狄。 ”《宀部》:“宀康, 屋宀康良宀也。 从宀康声。 ”“宀康良宀”即屋宇空阔。 《宀部》:“良宀,宀康也。 从宀良声。 ”《玉篇·宀部》:“良宀,屋宀康良宀也。 ”《广韵·唐韵》:“良宀,宀康良宀,宫室空皃。 ”

《宀部》:“宥,宽也。从宀有声。”此字用屋的宽大来表示宽仁的情怀或宽佑的行为。《周易·解》:“君子以赦过宥罪。 ”孔颖达疏:“宥谓宽宥,罪谓故犯,过轻则赦,罪重则宥,皆解缓之义也。 ”[4]《宀部》:“宽,屋宽大也。 从宀萈声。 ”《后汉书·刘般传》:“府寺宽敞。 ”《广部》:“广秅,开张屋也。 从广秅声。 ”段注:“谓屋之开张者也。 ”[2]444

《广部》:“廔,屋丽廔也。 从广婁聲。 ”本义是房屋窗牖通明的样子。 段注:“窗明离廔闓明也。 《长门赋》《灵光殿赋》皆作‘离楼’,谓在屋在墙囱牖穿通之皃。 ”[2]445

其次,居室往往还有着通透的回声。 《宀部》:“宏,屋深响也。 从宀厷声。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升部》:“深大之屋凡声如有应响。”[5]《宀部》:“宖,屋响也。从宀弘声。”容庚《金文编》:“《说文》‘宏,屋深响也’,‘宖,屋响也’,其义同。 ”[6]可见,“宖”与“宏”为异体字。

再次,居室往往是尊贵之处。 《宀部》:“宠,尊居也。 从宀龙声。 ”本义为“尊贵的居室”,在古人的观念中,处于“尊贵的居室”是荣耀和受尊崇的集中表现,因此“宠”引申为“尊崇”“荣耀”等意义。

二、对居室作用的记录

(一)供人居住

《宀部》:“家,居也。 从宀,豭省声。 ”《玉篇·宀部》:“家,人所居,通曰家。 ”段玉裁认为“豭省声”是不对的。此字是一个标准的会意字,从宀从豕。字形结构表示居室里有猪,就是人有稳定的家了。 为什么先民要用屋下有猪而不用屋下有人或牛或羊来表达“人居之处”这一意义呢? 其实段注已有所探索:“豢豕之生子冣多,故人凥聚处借用其字。 ”[2]337“家”字的结构和本义,生动地反映了汉民族“家”的概念的建立是与农业、畜牧业的发展并由此促进的定居生活密切相关的。 《宀部》:“宋,居也。 从宀从木。 ”林义光《文源》:“木者,床几之属,人所依以凥也。 ”[7]859《尸部》:“屋,居也。 从尸。 尸,所主也。 一曰尸,象屋形。 从至。 至,所至止。 室、屋皆从至。”段注:“屋者,室之覆也,引申之凡于上者皆曰屋,天子车有黄屋。”“凡尸皆得训主,屋从尸者,人为屋主也。”“上象覆,旁象壁。”[2]401依段注,“屋”就是有盖的居室,其构件“尸”有两解,或者指住在屋里的主人,或者象居室的顶盖和墙壁。

(二)容纳物具

《宀部》:“容,盛也。 从宀、谷。 ”徐铉等注:“屋与谷皆所以盛受也。 ”[8]150《宀部》:“宬,屋所容受也。从宀成声。”段注:“宬之言盛也,《广韵》无所字。”[2]339桂馥《义证》:“宬,屋所容受也者,本书‘容,盛也’,盛当为宬。”[9]从汉字结构上讲,从“宀”与从“皿”是相通的,“宀”可以说是特殊的大皿器。 应依《广韵》为“屋容受”,即屋子容纳物具。 《广部》:“庤, 储置屋下也。 从广寺声。 ”《诗经·周颂》:“庤乃钱镈。 ”《广部》:“廞,陈舆服于庭也。 从广钦声。 ”就是把车马和服装陈放在庭院里不使用。 《周礼·天官·司裘》:“大丧,廞裘饰皮车。 ”孙诒让正义:“凡器物之陈而不用者谓之廞……其用者谓之陈,不可谓之廞。 ”[10]902《宀部》:“写,置物也。 从宀舄声。 ”徐灏注笺:“古谓置物于屋下曰写,故从宀,盖从他处传置于此室也。 ”[10]954《管子·白心》:“卧名利者写生危。 ”郭沫若等集校:“写者,置也,处也。 ”[10]954《宀部》:“寘,置也。 从宀真声。 ”《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子仪之乱,析公奔晋,晋人寘诸戎车之殿,以为谋主。 ”

三、对人在居室内的活动的记录

(一)出入

《说文解字》有不少记录古人出入居室的文字。如:《门部》:“ , 妄入宫掖也。从门 声。”段玉裁认为此字有“阑”和“蘭”两个假借字。其注曰:“《成帝纪》:‘阑入尚方掖门。’应劭曰:‘无符籍妄入宫曰阑’。 又或作蘭。 《列子》‘宋有蘭子’,张湛注曰:‘凡物不知生之主曰蘭。 ’殷敬顺曰:‘《史记》“无符传出入谓之阑”,此蘭子,谓以技妄游。 ’”段还改“掖”为“亦”。 其注曰:“亦旧作掖,师古注《汉》曰:‘掖门在两旁,如人臂掖。’依许字例,当作亦也。”[2]590所以,“妄入宫掖”就是没有通行证,擅自进入宫殿侧门。 《門部》:“ ,登也。 从门、 。 ,古文下字。 ” 徐铉等注:“下言自下而登也,故从下。《商书》曰:‘若升高必自下。’”[8]249推想徐铉之意,门前可能有阶梯,故言“自下而登”。 林义光《文源》:“下门者,其下为门,登高之象。 ”[11]所以这里的“登”即是指“登门”。《户部》:“ ,闭也。从户,劫省声。”段注:“劫省声,疑当作去声。”[2]587本义为“关门”。汤显祖《紫箫记·话别》:“门儿 着暗咨嗟,烛心点着生疼热。 ”

与此相关,贵族之居往往是有专门的守门人掌管出入的,《说文解字》亦有专字。 如:《门部》:“阉,竖也。 宫中奄阍闭门者。 从门奄声。 ”此字许慎所释非本义,而是引申义。 本义应为“门扇”,用例如《墨子·迎敌祠》:“设守门,二人掌右阉,二人掌左阉,四人掌闭,百甲坐之。 ”岑仲勉注:“此处作名词用,犹云右扇、左扇,每扇两人,合之则四人,共司启闭之务。 甲指甲士,每门有百甲士坐守。 ”[12]引申为“掩闭”,因为阉人一方面被掩闭雄性,另一方面被指使看守宫门,故又引申为“阉人”,即竖。 《门部》:“阍,常以昏闭门隶也。 从门从昏,昏亦声。 ”就是黄昏时负责关门的奴隶。

(二)止息

《宀部》:“宿,止也。 从宀 声。 ,古文夙。 ”本义是“过夜”。 依据甲金文材料可知其字形结构即人止于屋下,卧于席上休息,那个“ ”,甲骨文作“ ”,就像一张席子,古人作为坐卧工具。 《宀部》:“寑,臥也。 从宀 声。 ”同“寢”。 张舜徽《说文解字约注》:“寑字当从宀,从人又持帚,会意。 今北人居长炕,上铺以席,就寢前必持帚扫除灰尘,盖自古之通俗也。 ”[13]《宀部》:“ ,寤也。 从宀吾声。 ”本义为“睡醒”,同“寤”。

(三)望察

《门部》:“闚,闪也。 从门规声。 ”本义为“从门中偷看”。 《周易·丰》:“丰其屋,蔀其家,闚其户,阒其无人,三岁不觌,凶。 ”段玉裁认为此字与“窥”字有别,其注曰:“此与窥义别,窥,小视也。 ”[2]590“闚”在《说文》中与“闪”互训。 《门部》:“闪,闚头门中也。 从人在门中。 ”《门部》:“阚,望也。从门敢声。”字形结构中有意符“门”,表达的是依门而望,居室成为人的观察立足点。《尸子·君治》:“禹于是疏河决江,十年未阚其家。 ”《宀部》:“察,覆也。 从宀、祭。 ”本义为“详审,细究”。段注:“从宀者,取覆而审之,从祭为声,亦取祭必详察之意。”[2]339所谓“覆”,就是倒置过来仔细查看。 房子像一个正立的盖子,现在几乎把它倒过来检查,所以字形结构以“宀”为意符。《宀部》:“ ,入家搜也。 从宀索声。 ”段注:“《颜氏家训》曰:‘《通俗文》云,入室求曰搜。 ’按:当作入室求曰 。 今俗语云搜索是也。 ”[2]341

四、对人在居室内感受的表达

(一)安全感

人因居室而得庇护,并由此而获得安全感。 《广部》:“庇,荫也。 从广比声。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宀部》:“定,安也。从宀从正。 ”下面是“正”字的变形。 本义为“安定”。 《周易·家人》:“正家而天下定矣。 ”“正家”就是使家安定,这恰是“定”字结构的最好诠释。 自古王者皆以天下为家,故定天下就是正大家。 一家人的安全,可以推广为天下人的安全;天下人的安全,可以凝缩成一家人的安全。 《宀部》:“寍,安也。 从宀,心在皿上。 人之饮食器,所以安人。 ”甲骨文象居所有食具,意思是在家里有吃有喝,当然心安理得。 此字是“寧”的古字。 《宀部》:“宓,安也。 从宀必声。 ”段注:“此字经典作密,密行而宓废也。 ”[2]339《宀部》:“宴,安也。 从宀妟声。 ”本义为“安逸,安闲”。 在家饱食终日,无所用心,这是拥有安全感的状态。 《诗经·国风·谷风》:“宴尔新昏,如兄如弟。 ”《左传·闵公元年》:“宴安鸩毒,不可怀也。 ”《广部》:“廮,安止也。 从广婴声。 ”《广韵·静韵》:“安也。 ”《高部》:“亭,民所安定也。 亭有楼,从高省,丁声。 ”段注:“《风俗通》曰:‘亭,留也,盖行旅宿会之所馆。’《释名》曰:‘亭,停也,人所停集。’按,云‘民所安定’者,谓居民于是备盗贼,行旅于是止宿也。 ”[2]227由此可知,许释“亭”之本义,即是古代设在道旁供人停留住宿的处所,相当于现在的生活服务区。这大概是一种政府服务行为,旨在让离家的人找到家的感觉。这可以说是古人家园情结的延伸。

《说文解字》居住字系中,也有少数是表达居室中安全遭到破坏的。 这正好从反面说明了古人对居处安全问题是格外关注的。 这种破坏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外来的,一类是内生的,前者如“害”和“寇”,后者如“宄”。 《宀部》:“害,伤也。 从宀从口。 宀、口,言从家起也。 丯声。 ”文字学界对此字的结构和本义有不少的讨论,没有形成统一意见,但在否定许慎的解说这一点上倒较为一致。 在这些讨论中,日本学者高田宗周的意见值得重视[7]846。 他认为“害”的金文是会意字,可分成宀、干、古三个构件,表示“人入宀中,犯干宝货,此伤害之尤其甚者也”,即入室打砸抢的伤害行为。 《攴部》:“寇,暴也。 从攴从完。 ”许慎对其本义之释“暴也”基本可以接受。因为如果强调动作,可以理解为“暴行”;如果强调主体,则可以理解为“暴徒”。但字形分析成“攴”和“完”是有问题的。根据一些文字学家的意见,分析成“从宀从元从攴”较为恰当。如叶玉森《殷虚书契前编集释》卷四:“卜辞作 等形(另外五个形体省略),疑寇之初文,象盗寇手持干梃入室抨击。小点或象室中什物狼藉之形。卫姬壶寇作 ,虞司寇壶作 。人,从左向,已失持械之意。 又于人上加一或二乃小点之伪变。 篆文遂袭误为元,许君乃曰从完也。 殷人于俘虏归其部勒者仍名曰寇,曰多寇,曰臣,曰多臣,寇与臣并驱之伐敌。 ”[14]笔者认为在“寇”字的诸种解释中,叶玉森的解说是较为恰当的。 但其金文结构的分析是有问题的,所谓“于人上加一或二”并非是“小点之伪变”,而是表示人的头部,即“元”。 “元”作为“人头”讲,在古文献中有不少用例。不过这个人不应理解为强盗,而是主人。这样说来,从甲骨文到金文,字形的构意重心从关注物转而到关注人,即由表现强盗入室抢东西到袭击人。 字形的演进,表现出对居室主人人身安全的更高关注。 《尚书·舜典》:“寇贼奸宄。 ”孔传:“群行攻劫曰寇,杀人曰贼。 ”[15]《宀部》:“宄,奸也。 外为盗,内为宄。 从宀九声。 读若轨。 ”此字甲骨文有“ ”一形,“宀”下为“九”和“攴”,表示盗贼手拿棍子之类的东西进入室内行窃,“九”是声符。 在室外公然行窃的叫盗,进入室内行窃的叫宄。《国语·鲁语》:“窃宝者为宄,用宄之财者为姦。”从甲骨文还是表示外面进入居室之内的窃贼行为,到后来典籍中表示内部成员的盗窃或破坏行为,这种表义重心的变化说明古人对内贼造成的安全担忧更加深切,即所谓“家贼难防”。

(二)静美感

《宀部》:“安,静也。从女在宀下。”戴君仁在《跋秦权量铭》中更明确认为此字“当是象人屈膝而坐之形”,且坐具为“席”。 他认为“安”的甲骨文形体中有的“女”旁有一至三个不等的添加之笔,如 、 、 ,或者干脆“女”被包围起来,如 。这些添笔或包围结构就是供坐之席[7]791。根据戴君仁的观点,可以认为“安”就是以一个女子安坐在家里,来表示安静之义。 故此“静”是家中女人之静。 女人之静,既静且美也。 《诗经·静女》“静女其姝”可以为证。 《宀部》:“宀契,静也。从宀契声。 ”《宀部》:“ ,无人声。 从宀尗声。 ”此字为“寂”的异体,表达的显然是屋子没有人住,非常安静,或者有人居住但悄无声息。 《易经·系辞上》:“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 非天下之至神,其孰能与于此? ”在《易经》中,从屋之静而遥感宇宙之静,是无为之道的表现方式,是通向世界的本源。

(三)兴旺感

中国人心中家庭兴旺主要指两方面。 首先是人丁兴旺。 《广部》:“庶,屋下众也。 从广、炗。炗,古文光字。 ”此字甲骨文有“ ”之形,表示在家中以火燃石而煮饭。 联系其他甲骨文形体,大体可以推知此种方法使用很早,也许在古人依石崖而居的时代。 今天一些餐馆里还有将鹅卵石烧红来焖煮的烹饪方法,也许是古人这种方法的遗留。 此字描写了古代家庭聚会的情景:有很多人,有丰盛的家宴。 后来文献中“众庶”的用法就源自人丁兴旺的家庭宴聚。 《宀部》:“宭,群居也。从宀君声。”《礼记·三年问》:“上取象于天,下取法于地,中取则于人,人之所以群居和壹之理尽矣。 ”《礼记·曲礼上》:“群居五人,则长者必异席。 ”其次是财旺。 《宀部》:“寶,珍也。 从宀从王从贝,缶声。 ”甲骨文最初没有“缶”,金文和小篆中加作声符。 其实“缶”在远古时代也为人所宝重。 如此,本字就表示家里有玉,有贝,有缶,可谓财宝满盈。 《门部》:“阗, 盛皃。从门真声。 ”段注:“谓盛满于屋中之皃也。 ”[2]590《尔雅·释天》:“振振阗阗,出为治兵,尚威武也。 ”《门部》:“闛, 闛闛,盛皃。 从门堂声。 ”段注:“谓盛满于屋中之皃也。 ”[2]590是什么“盛满于屋中”呢?可以说,要么是人,要么是财。

再从反面看,分家是对家庭兴旺的破坏。 《宀部》:“寡,少也。 从宀从颁。 颁,分赋也,故为少。 ”段玉裁先校字形解说为:“从宀、颁。 颁,分也。 ”接着又依《韵会》所据小徐本补说:“宀分故为少也。”最后注曰:“宀分者,合于上而分于下也。故始多而终少。”[2]341由此可见,这个字所描述的,原本是分家。 在古代汉民族人民的原始观念中,分家会使人财变少,力量变弱,是败家的。 从根本上讲,分家的原因是人分,是人心不齐了,“分赋”是分人的结果。 有意思的是,毛公鼎中“寡”由“宀”和“页”组成,“页”即是人头,代表人,整个字构形意义极有可能就是:家分了,人丁兴旺变成了孤单的一个人立于屋下。 很明显,“寡”字从反面强烈地表达了中华民族祖先的大家庭观念。

(四)归依感

居室是人的归宿和寄托,人的归依感最初就植根于家园之中。 《宀部》:“宅,所托也。 从宀乇声。 ”段玉裁据《御览》改作:“人所托凥也。 ”[2]338《诗经·小雅·鸿雁》:“虽则劬劳,其究安宅。 ”《广部》:“广且,人相依广且也。 从广且声。 ”此字传世文献不见用例,学者也少有讨论。 如果单纯从许慎解说来看,可以理解为人在居室中共同生活、相互依靠。

与家中独有的归宿感相对照的,是寄人篱下的客居感。 《宀部》:“寓,寄也。 从宀禺声。 ”本义为“寄居”。 《孟子·离娄下》:“无寓人于我室,毁伤其薪木。 ”《宀部》:“寄,托也。 从宀奇声。 ”《左传·襄公十四年》:“齐人以郲寄卫侯。 及其复也,以郲粮归。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即使是受主人真心待见,客人也难免寄居之感。《宀部》:“客,寄也。 从宀各声。 ”唐代刘长卿诗里的“风雪夜归人”,一定是在急切地寻找家园的温暖和归属感。 相反地,主人对待客人,最重要的就是让客人找到回家的感觉。但这在事实上很难做到,所以中国古典诗文中才有那么多的客居伤感之作。

韩伟认为,“从穴居到走向高土而‘安居’是人类文明的提升。 丰富多彩的与居住有关的汉字充分显示出先民在这种人类文明提升的过程中对‘居’的重视”,“蕴涵着‘安居乐业’的理想与追求”[16]。 我们认为,这种对安居乐业的梦想与追求,逐渐沉淀凝结而成为中华民族独具风格、深情厚重、历久不衰的家园情结。其核心内容是安全感、静美感、兴旺感、归依感等。透过汉字去追怀这份家园情结,对建设和谐社会,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华夏文化认同都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说文解字居室本义
中国画论中的“逸品”本义辨析
进入画家居室的是谁
“六书”在小学识字教学中的应用
《说文解字》中的反形字分析
体验知识的形成、产生和发展
进入画家居室的是谁
“酉”字初探
“自”的本义是鼻子
论色彩在儿童居室中的应用
居室空间扩展ABC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