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建设来华留学生教育双向文化融通内容研究

2019-03-22 04:20超,周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9年3期
关键词:融通双向留学生

尚 超,周 红

(渤海大学1.国际教育学院;2.外语教研部,辽宁 锦州121000)

文化是世界各国、各民族沟通和交流的桥梁与纽带。“一带一路”建设让人们在不同文化的融通中相互理解和尊重,不断完善自身文化体系,使其得到良性发展。而来华留学生是文化融通的重要载体,因此对“一带一路”建设来华留学生教育双向文化融通内容的研究至关重要。

1 “一带一路”建设来华留学生教育双向文化融通内容研究的必要性

1.1 是传承文化融通精神、促进“一带一路”建设与发展的有效保障

在世界交往史上,古代丝绸之路开辟了东西方文明交流的盛世。今天,“一带一路”沿线各国民族文化的频繁交流和广泛互鉴,成了民意相通的重要文化基石。“一带一路”就是要传承和发扬古代丝绸之路繁盛核心中的“融通精神”,扩大文化融通的范围及领域,以更加开放的姿态与沿线各国相互接触、友好往来[1]。

来华留学生是各国文化融通的重要力量,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见证者和推动者,其积极地参与着“一带一路”建设,并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来华留学生教育助推了“一带一路”建设中各国的文化融通与人才交流。留学生双向文化融通素养的培养与提升,能够在挖掘关键领域专业人才和复合型人才的同时,推动“一带一路”建设沿线国家文化融通和民心相通,从而更好地服务于“一带一路”建设与发展。

无论是“融通精神”的传承,还是来华教育的开展,对于双向文化融通内容的选择与研究都是不可或缺的,它直接影响着文化融通的积极效应与长远功用。

1.2 是紧跟时代步伐、助力各国共同繁荣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带一路”建设沿线各国语言文化纷繁各异,但是其深远的历史渊源、新兴的国际关系、巨大的经济合作空间以及现代科学技术为实现文化融通提供了发展机遇,新时代正呼唤着文化融通的到来与繁荣。

璀璨的丝绸之路为双向文化融通完成了历史积淀,新型的国际关系为双向文化融通创造了政治契机,巨大的经济空间为双向文化融通提供了内在动力,现代的技术手段为双向文化融通写就了新型方案。文化融通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了情感支撑与精神力量,助力沿线各国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和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在这一过程中文化融通内容的取舍与讲述就显得尤为重要。

2 “一带一路”建设来华留学生教育双向文化融通内容研究的意义

“一带一路”建设双向文化融通使沿线国家在增进文化互通互进的基础上,加强优势互补,借助更为广泛的文化交流平台,形成携手同心、协同发展的时代共识。

2.1 推动“一带一路”文化融通建设

人是文化的载体与传承者,不同文化背景国家间的沟通与合作要借助文化融通力量,文化融通内容通过融通过程促进各国实现共赢。

2.2 提升留学生文化融通能力

培养留学生对文化多样性的理解和尊重,以此为出发点努力促进各国文化融通,并在这一过程中通过对双向文化融通内容的介绍、讲解与开发,提升来华留学生从事文化交流活动、开展双向文化融通的能力,增强在华留学生的中华文化接受度与融入感[2]。

2.3 培养留学生文化融通智慧

跨文化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培养国际人才的文化融通素养与智慧,国际人才通过文化融通智慧将文化融通内容传递给 “一带一路”建设沿线各国人民。因此,应使来华留学生在了解各国文化的前提下,对异域文化采取尊重、包容和开放的态度,热爱并发扬本国优秀文化传统,借鉴并吸收他国优秀文化精髓。

3 “一带一路”建设来华留学生教育双向文化融通的内容

3.1 习俗与礼仪文化

中国是具有浓厚习俗与礼仪文化的礼仪之邦。“一带一路”沿线各国也均有自己的文化传统与习俗礼仪,在双向文化融通的过程中要在相互了解的基础上互相尊重、求同存异。

我国具有悠久的民族历史,习俗与礼仪文化渗透在社会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待人接物、餐饮住宿、衣着配饰、婚丧嫁娶、年节礼俗等都是双向文化融通的重要内容。如在餐饮礼仪文化上,我国具有鲜明的东方特色,以筷子夹取食物体现着古老华夏文明的智慧,合餐制包含着“家和人团圆”的传统理念,主人口中的“家常菜”“薄酒”等反映着中华民族“谦逊含蓄”的性格特点,各道菜肴“剩一点儿”寓意着“富足与年年有余”;相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尤其是中东欧、独联体以及西亚各国在餐饮上喜用刀叉,采用分餐制,吃光所有菜肴是对请客主人最大的褒奖。

此外,端午赛龙舟、中秋吃月饼、春节发红包、放鞭炮等传统习俗也都是来华留学生在双向文化融通过程中应该接触和掌握的。

3.2 思维与心态文化

相较而言,中国人以形象思维、综合思维、曲线型思维为主,而西方人以抽象思维、分析思维、直线型思维为主,思维方式上的差异直接反映在行为习惯与处事方法上,这种跨文化方面的差异,对双向文化融通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中国文化讲究“天人合一、未雨绸缪、居安思危、防微杜渐、应运而生、顺势而为、舍生取义、投桃报李”等,这些在社会生活和生产实践中逐渐形成的思维方式与文化心态,是指导人们思想和行为方式的文化精髓,也应该充分体现在来华留学生双向文化融通教育之中。

3.3 历史与制度文化

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疆域辽阔,有着悠久的文化传统与深厚的历史积淀。成长于古老东方的人类文明,其古代史、近现代史、农工业文明史等必然有其特殊性,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民族发展史也都具有各自的特点。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也大有不同,除此之外的政治、经济、法律、文化、科技等制度仍然存在差别。虽然存在着种种差异,但大家构建未来合作发展与美好生活的共同愿望是一致的,因此为了更好地促进与沿线国家的交流与合作,来华留学生对于双向历史与制度文化的了解和吸收就是必不可少的。

3.4 地域与自然文化

文化有着历史的延续性和地域的差异性,所谓“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一带一路”沿线跨越亚欧非三个大洲的60多个国家和地区,地域跨度大、地形复杂、民族多样、自然条件各异,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这些差异就会促使各国人民形成不同的性格特点与文化习惯,在双向文化融通的过程中影响交际双方的相互理解与信任,因此地域与自然文化内容在来华留学生教育双向文化融通中应被广泛关注,应成为文化融通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扩大双向文化融通内容的辐射面。

3.5 交际与体态文化

除去重复语言,“一带一路”沿线各国一共涉及53种语言,与此同时我国周边国家和地区使用的语言和方言也多达千余种,这种明显差异使得“一带一路”沿线成为全世界语言最多样化的地区之一。体态语由民族风俗习惯等形成,贯穿于人们日常生活和交际活动中,不同的民族风俗习惯必然形成各异的体态文化。为了增进了解、加深合作,对于来华留学人才的双向交际语言以及体态文化的教学与培养显得至关重要。

3.6 宗教与信仰文化

地域传统、文化历史、思维方式以及发展道路等的不同造就了“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宗教与文化信仰的多样性。除了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等大型宗教外,各国本土宗教及信仰文化更是纷繁复杂、不一而足。而宗教作为精神寄托而存在,在人民生活和国家管理上扮演着重要角色,特别是对于“一带一路”沿线各国本土宗教及信仰文化的了解与认识,更有利于建立有效的双向沟通与往来,由此宗教与信仰文化也就必然成为双向文化融通的重要内容,能够丰富并完善双向文化融通内容体系。

“一带一路”建设来华留学生教育双向文化融通内容的研究十分必要且意义深远,将习俗与礼仪、思维与心态、历史与制度、地域与自然、交际与体态、宗教与信仰等文化内容合理地纳入来华留学生教育双向文化融通中,能够让文化融通人才更有效地助推“一带一路”建设伟业迅猛发展。

猜你喜欢
融通双向留学生
四链融通 创新发展 推动新商业人才培养改革
双向度的成长与自我实现
降低寄递成本需双向发力
用“双向宫排除法”解四宫数独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留学生的“捡”生活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包罗融通的艺术探索家
论教读与学写的生活化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