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班级欺负行为的特点及教育对策

2019-03-22 03:53
成才 2019年5期
关键词:班集体班级同学

班级就是一个小的社会群体,是不同家庭教育、不同个性的孩子组成的一个大家庭。在集体生活中,时不时就会有一些不和谐的画面冒出来。

比如:班上刚转来了一名郭同学的黄色的塑料板不见,原来是陈同学和几个孩子因为郭同学是新转来的而欺负他。

比如:刘同学机灵地蹦到一位女生的课桌边,随手拿起她桌上的铅笔袋,大声嚷嚷:“投篮啦!谁来接?”那位女生娇小柔弱,急得她眼泪直流。看到自己恶作剧的“成果”,刘同学却哈哈大笑,还“喔喔喔”地起哄。

比如:林同学因为口臭,加上成绩很差,被同学们瞧不起,经常受到别人的欺负。如她的书包掉到地上,有调皮同学会把她的书包踢到一边;任何一个和她同桌的孩子都不愿跟她坐,即使老师安排了,他们也会把桌子挪开一条缝隙,不和她挨着。因此,她更自卑,下课总是一个人静静地坐着,没人跟她玩。

可见,“欺负行为”是小学生班级生活中经常发生的一种伤害性的攻击行为。

一、班级欺负行为的特点

班级欺负行为的发生最突出的特点是隐蔽性,通常不宜察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欺负事件通常发生在班级内部的某些角落,老师很难察觉。如肖同学是个胆小怕事的孩子,常常是本组成员应做的清洁,却让他一个人做。诸如此类,欺负事件会发生在老师的视线没有关注到的某些角落。

(二)老师因忙于课业而疏忽或采取了责任回避,对已经看到的征兆不加以关注。如,陈同学平时总有人说他脏,老师并未在意。但有一天这个同学却突然攻击别人,经老师询问得知原因,原来是不断的语言欺负让陈同学在班集体的存在成了特例,感受不到班集体的承认和接纳,让陈同学爆发了。

(三)老师作为一名旁观者,如果不深入调查与访谈,是很难判断某同学向他人施于的是否是欺负。欺负者常以朋友的身份、游戏的方式发出欺辱行为,带有明显的伪装性,这样做可以有效减轻或回避来自周围环境的压力。如下课了,一群男生正在走廊上玩“地雷、爆炸”的游戏。只有夏同学总没抓住人,总站在中间跑来跑去的累得慌。原来这个游戏中大家夏同学好说话,就让他参加游戏,而且让他只能玩抓人的角色。

二、班级欺负行为的教育与引导

班级是儿童学习、生活的一个重要场所,班主任是学生行为的主要塑造者,是幸福大家庭的组织者。因此对欺负行为的教育与引导有利于建立良好的班集体。在良好氛围的班集体中,同学互帮互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集体大家庭的温暖,才能减少欺负行为的发生。

(一)对欺负者的教育与引导

1.家校联手,达成共识。每一个孩子身上都投射出家长教育的影子。虽然欺负行为各不相同,但都多多少少可以看出家庭教育的弊端。因此,班主任本着一颗爱护孩子的心,走进孩子家中,细致了解孩子心理成长的轨迹,真诚地与家长探讨改善孩子行为的策略,在教育方法、教育态度、教育理念上给予建议,得到家长的认可和支持,使孩子有一个平和的心理成长环境。

2.细致观察,耐心倾听。每一个欺负行为背后都有一个不为人知的心路故事,因此,当我们以观察者的身份看到欺负行为时,不要贸然下结论,用朋友的身份和他谈心聊天,了解他的内心所想。通过耐心倾听,分析孩子在认知和情绪上的问题,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给学生提供化解消极情感和提高积极情感的机会,使不良情感得到倾诉、升华和发展。

3.发现闪光点,转移注意力。为了满足欺负者被重视的需要,班主任可以发现其优点和特长,指派一定的任务,转移其注意力。如让他为班级倒垃圾,擦黑板;为老师整理作业本,收发作业,连卫生监督员的岗位也交给他。这样不但满足了他强烈的表现欲,也使他时时有事做,少了欺负人的机会。

(二)对受欺负者的教育与指导

1.温暖的安慰,增强孩子的内心力量。我们知道孩子受欺负不还手,先不要着急追问,因为不恰当的询问会导致孩子紧张。等孩子平静后,问清事情来由,不要责怪孩子软弱没用,而是好好安慰他,让他知道老师站在他一边。

2.细致的指导,掌握应对被欺负的技巧。首先要敢于大声呼喊。有的孩子被欺负时,一声不吭,甚至退到墙角,怕得要命,事后也不敢说出来,这只能助长欺负者的气焰,因此要大胆呼叫,引起旁人注意,也是给欺负者一种警告和示威。其次要不理睬嘲笑。有时孩子受到的欺负并非打骂,而是嘲笑。这些欺负行为往往是为了取乐,如果看到被欺负的人如此坚强,一般会很无趣地离开。同时还可以寻求老师的支持。爱欺负人的孩子受到言语制止和行为反击时可能就此打住,也可能变本加厉,采取更激烈的方式。这时,单靠个人的力量可能无法抗衡。所以一般遇到受欺负的事情,最好主动向老师寻求帮助,尤其是要敢于在老师面前揭发他们的行为。

3.增强自信,帮助孩子结交朋友。受欺负不敢还手的孩子,往往都是胆小、不懂自我保护的孩子,因此要多鼓励他们参加体育锻炼和其他活动,结交好朋友,一起玩,结伴行,这样既不容易受欺负,也有利于心理发展和性格完善。

(三)对旁观者的教育与引导

1.营造平等、友爱的班级氛围。老师对班级中的欺负现象,不是简单的当法官,而是让学生体验双方当事人的心情,感受对方的情绪,进行换位思考,然后再评一评、说一说,使每个学生通过参与体验,懂得欺负现象带来的消极作用,从而做到知情意合一、积极正面的引导。

2.树立积极、向上的同伴关系。往往,虽然欺负者不受大部分同学的欢迎,但其行为仍受到部分同学的追捧,而受欺负者因其内向、胆小,有部分同学认为其是无足轻重的。因此,建立积极向上的同伴关系显得很重要。我们可以开展“优点大轰炸”“独一无二的我”等活动的开展,让孩子认识到我们每个不同的个体,谁都不能被忽视,从而建立积极向上的同伴关系。

班级是孩子们成长的重要环境,让孩子感受幸福快乐的班级生活需要关注班级欺负行为,分析欺负行为背后的多样性根源,对欺负者、受欺负者、旁观者因人而异的巧妙引导,有利于为孩子营造平等和谐的心理氛围,增强孩子校园生活的幸福感,促进其健康成长。

猜你喜欢
班集体班级同学
班级“四小怪”
班级英雄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我爱我的班集体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传承中国女排精神:加强大学生班集体建设
立足班集体建设,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用“爱心”创建和谐班集体
班级被扣分后
应接不暇 骑虎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