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振华, 王 兵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 重庆 400065)
近百年的教育发展史雄辩地证明:“文化影响教育价值观、教育目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影响甚至决定学生的成长。”[1]在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对传统文化附加于教育的影响越来越重视。我国宋代书院在教育史上有悠久而独特的价值,它不仅对当时的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对如今我国教育教学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CNKI中以“宋代书院”为关键词,以2016年底为时间节点进行检索,共检索到相关文献821篇,且文献研究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通过文献分析发现,研究者们在过去的近百年时间里,虽然对宋代书院的发生发展进行了大量的思考和研究,理论成果丰硕,研究内涵也较丰富,但研究也存在内容覆盖面太广,内容不聚焦、不深入,思路不明晰等问题,特别是针对宋代书院教学特点的研究非常薄弱。因此,厘清宋代书院教学的内涵旨趣,梳理宋代书院教学的基本特点,结合我国现代小学教学的现状,根据真实有效的数据及理性分析,挖掘宋代书院的教学特点中有益于时代的精华,得出适用于小学教学的新启示,从而运用到现代小学教育教学中,可为积极推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全面贯彻与整体实施提供有力支撑。
书院之名,始于唐玄宗时的丽正修书院和集贤书院,当时的集贤书院已有教学活动[2]。书院的功效与内涵随着历史的推进,也在不断发生改变。起初的书院取以其本意为其根本功效,即为藏书、校书而建。陈谷嘉、邓洪波在《中国书院史资料》中认为,书院是在系统地综合和改造传统的官学和私学的基础上构建了一种不是官学,但有官学成分,不是私学,但又吸收了私学长处的新的教育制度,是官学和私学相结合的产物。到了宋代,书院已不再仅仅是用于藏书、校书的部门,其内涵与旨趣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更多地是以教书育人的教学机构而存在着。特别是在北宋初年,私人(民办)授课的书院得到极大的发展。到了南宋时期,以理学为主的各种学派不断兴起,文化进入了百家争鸣、学术自由的时代,书院成为我国古代能够与封建官学相抗衡的重要教育组织形式,为社会文化的繁荣和自由发展赢得了先机。
宋代作为我国古代书院文化发展的成熟阶段,在教学方法、教学理念和教学原则等方面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不仅对当时的社会文化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而且在信息化、现代化飞跃发展的今天,依然有其不可忽视的借鉴意义。因此,对宋代书院教学特点的归纳与学习,不仅是对古代优秀教学经验的借鉴与学习,更是对传统国学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对我国现代小学教学的回归性探索。
在宋代书院教学萌芽、发展、完善的过程中,其教学形成了显著的特点,厘清宋代书院教学的特点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理解其发展状况,而且有利于我们汲取书院教学的成功经验,进一步完善我国小学教学的制度及做法。
1.以生为本,鼓励自主学习
宋代书院的教学方法是以自学为主。根据史料记载,宋代的印刷术得到了很大发展,因此书籍的制作与之前相比变得极为便利,使书院拥有丰富的藏书,也为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研究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条件。“宋代书院的主要教材,基本是理学家所提倡的儒家经典……同时,历史知识也是宋代书院的教学内容。”[3]基于此,宋代书院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在尊崇儒家经典的基础上,倡导学生充分发挥其主动性,而教师扮演着指导者、同行者的角色。如在书院教学过程中,教师讲授一篇新注经,学生必须提前预习、背诵并且把疑问标注出来,在课堂上请教教师。同时,有史料记载,教师在教学中不会对课文逐字逐句地进行讲解,课后会布置当天的作业以及阅读内容,教师不会监督或提醒学生完成学习任务,主要依靠学生自己完成。
2.师生平等,鼓励质疑问难
宋代书院在提倡学生自学为主的同时,还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其中,讲会制度是书院最重要的教学组织形式,等同于今天的学术辩论会。它鼓励学术辩论,允许学生思考、质疑、提问,营造学术氛围。“讲会不仅可以丰富书院教学内容,活跃学术气氛,而且还有利于扩大和巩固书院的社会影响和地位,使当时僵滞的官学相形见绌。”[4]宋代书院的教师在提倡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会积极鼓励学生发现、提出问题,与学生一起探讨,注重对学生质疑精神的培养。尤其是宋代书院采用质疑问难的启发式教学,其根本目的在于让学生的学习与思考相结合,使“教学活动不再仅仅是教师的独角戏,而是一场双向性的教学活动,并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5]。
3.学风民主,倡导自由讲学
讲学是教师授课和促进学术交流的重要手段之一,即上文提到的“讲会”制度。教师大多进行集中讲学,但为了促进学术交流、丰富学生知识、开阔学生眼界,有时也会邀请外校的名师或者著名学者来书院进行讲学。史料记载,针对读书治学的方法问题,朱、陆二人在鹅湖寺进行公开论争,朱熹持“由博返约”说,陆九渊执“发明本心”论。这次的辩论会成为学术界的盛事,史称“鹅湖之会”。时过6年后,朱熹又邀请陆九渊赴白鹿洞讲学,并把他所讲的内容刻石立于院内。同时,讲学的形式也并不局限于课堂或是集中讲学,可以是在游历山水时进行讲学,又或是单独施教。因此,宋代书院的自由讲学对于当时的学术发展、书院的繁荣以及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都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4.尊重个性,倡导因材施教
宋代书院在教学理念上主张因材施教,教师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遵照其特征选择适用的方法进行教学。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书院对所招收学生的年龄并没有严格限制,因此学生们多存在年龄差距的问题,而他们之间的知识基础也参差不齐。对此,朱熹就曾明确提出“目其所长,分为四科,孔子教人,各因其材,于此可见”[6]。朱熹将自己的学生归为“德行”“政事”“文学”和“言语”四大类,按照学生自身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致力于让每个学生发挥所长,弥补不足,成长为有用的人。
5.教学多法,倡导日记教学
日记教学法是教师用来检查学生每天学业完成情况的一种方法。其具体实施方法是学生每人领取一本册子用来记录自己每天的早课、午课、晚课内容,并且记录当天所读的书籍、读后的感悟和在读书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或是教师每天所规定的学业,最后定期上交或是由教师不定期检查,提出学生记录册上的不足之处并共同探讨,或是解答学生在课堂中、读书中及学业中的疑问。日记教学法类似于现代小学教学中的课堂作业和家庭作业,只是在宋代书院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完成作业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要求更高。
书院本身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到了近代,更是和教书育人紧密相连。因此,廓清书院的发展历史,特别是鼎盛时期宋代书院的发展历史,更有其积极的意义。 一般意义上,书院是东亚古代教育制度的一种教育系统,有别于当时的官学。史料记载,书院之名最早见于唐代,但其有重大发展是在宋代。宋代在历史上一度文化昌盛、经济繁荣,“传统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的成熟为宋代书院发展提供了可借鉴、学习的样式”[7]。再者,宋代书院的兴办和管理主要在于官私结合,这种教育体制的发展,对壮大民间办学力量起到了难以估量的作用,推动了当时书院的发展和进步。同时,当时经济的繁荣为文化的兴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起到了积蓄力量的作用。尤其是宋代统治者的“右文政策”更是促使宋代成为中国历史上文化昌盛的朝代,宋代帝王勤奋读书的精神和对知识、人才的尊重也颇值得称道[8]。科举制度在宋代日益走向了衰败,这种趋势为宋代书院的发展提供了极大的空间。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闻名遐迩的宋代四大书院: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湖南长沙的岳麓书院、河南商丘的应天府书院、河南登封的嵩阳书院。
这些书院在不断成长、发展。到了宋仁宗末年,朝廷直接向州县派出教授①削弱书院和州学,北宋前期较有影响的书院被强行压制,基本处于消失状态。到了南宋初期,随着社会环境与经济条件的改善,一些学者开始修复书院,并积极成立学派,把修复的书院作为学派活动的基地和讲学的场所。宋理宗年间,将理学定位为学习的正宗和正统,书院教育等逐渐成为官方教育场所,并逐渐为官方所控制,用于选拔人才。
宋代书院的传承和发展,从行进的路线和周期上看,有其历史的必然性,也有固定的周期性,与当时的经济背景、文化环境、历史渊源是紧密相关的。与此同时,也与当时文人群体的努力追求是分不开的。他们对教育思想、教育经验、教育制度、管理制度等进行了系统的开发和总结,通过拟定学规、学训、堂训、规条等,注重学生人格力量的塑造,对学生的活动和教育行为规范提出基于时代本身的要求,这些都有利于当时书院的发展及书院文化的传播。当前,小学教育的现状备受家长、社会等各方的诟病,基于书院的发展及其教学特点,探究当前小学教学存在的问题、选择小学教学的推进路径具有现实意义。
当前时代背景下,“互联网+”教育日益兴起,信息化时代早已到来,这使得我国基础教育在教学环境、基础设施、师资力量、教学资源等方面有了整体提升。但由于地区、文化、受教育程度等诸方面因素的影响,当前我国的基础教育,特别是在农村地区,仍然存在诸多不足,亟须改进和完善。对此,将做纵向和横向的理论梳理,以期借鉴前贤、优化路径。
1.教师视角:教学观念亟须变革
教学观念是农村教育史上一个长期存在、未曾衰退的话题,笔者为此曾深入重庆区县的小学就教师的教学观念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白描式研究。下面的对话充分反映了这一问题的严重性。
地点:重庆市某县、某教学点、某农村小学
时间:2016.10.13
人物:一位农村小学教师
事件独白:一位从事教育工作28年的男性教师的心里话
这位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一直持有的态度是上完自己的课就好,学生是否学会无所谓,只要不惹事就好。在学校要求全校进行多媒体教学后,他表示很不理解,认为自己年纪大还要学年轻人该学的技能是强人所难。
以上事例只是其中的一次访谈,经过后期的数据分析可知,在农村小学教师群体中,像这样的教师至少占了30%。并且,从事教学工作时间越长的教师,越认为自己所具有的经验越丰富,越不愿意接受新事物,主要表现为抵触新的教学理念,安于现状,不愿意做出改变。这种教学观念所衍生的教学思路是“我怎么教,他就怎么学”。
2.知识视角:教师信息储备有待强化
在新课程理念下,在“互联网+”教育的时代背景下,教师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知识的学习者。在当前的小学教学中,许多教师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认为只要完成日常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等一系列教学常规工作就可以了,加之来自家庭、社会等各方面的压力,没有意识到自身学习、不断补充知识、完善自我的重要性,因此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常常会出现因为自身的教学技能、专业知识、学科储备难以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显得力不从心。
3.学生视角:学习方法亟须改进
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听到一线教师的抱怨:学生的学习成绩得不到提高,家长就自动把原因归于任课教师专业技能不够、教学经验不足、专业水平不高等方面。这种归因方式遮蔽了教学本身的二重性,也忽略了师生关系的相互性。学生的考试分数得不到提高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不能片面归咎于教师,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其本身的智力、学习策略、学习习惯等都会影响其学业。香港中文大学的黄显华教授认为:“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必须保持主动,尽量探究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根据原有的经验和知识来重新构建信息,而不是单方面地依赖教师。”[9]
4.制度视角:教学评价系统亟待完善
当前农村小学教学中,学习成绩直接代表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多数教师都忽视了实践动手能力的重要性,考试成为评价学生的唯一尺度。教学评价体系的不完善主要体现在:在方式上过度关注最终结果,对学生的努力、进步和学习过程视而不见;在内容上以分数为主,忽视了学生的全面、个性化发展;在结果上注重排名而忽视教学活动的不足以及对其进行合理化审视和改进。教学评价系统的不完善最终将会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参与的积极性、成绩以及学生的综合发展。
问题是基于实践的问题,实践是基于问题的实践。可借鉴宋代书院教学的优点,对照当前基础教育存在的几大问题,矫正当前我国基础教育的弊病,加快我国教育发展的现代化进程。
1.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进步,小学教学活动中怎样对待教与学这两者的关系,是值得我国广大教育工作者长期思考的问题。宋代书院教学过程中教师放手让学生独立学习和思考,并从旁指导的方法对于学生在学习中凸显其主体性、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很强的引导作用。与其灌输,不如教方法,让学生自主学习。在这种轻松自由的学习氛围下,学生不仅收获了知识,也促进了师生间的交流。当然,并非所有的学习内容和学习对象都适用自主学习,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特征、自身学习能力、课程内容等方面的因素,不能为了让学生自主学习而走形式,即要求教师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分析与判断。
2.拓宽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路径
随着素质教育、核心素养等教育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学习成绩已不再是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而是提倡学生走出课堂,锻炼其实际操作能力,收获多方面知识,使其达到德智体美劳统一的全面发展。宋代书院在重视学生书本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对于学生的德行规范也十分注重。 陆九渊曾提出书院学子求学的真谛“学者所以为学,学为人而己”[10]。因此,当前我国小学教学中,应该积极倡导实施全面的通识教育,完善对学生和教师的评价体系。学校在重视学生学习分数的同时,也应该做到严格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在传授学生书本知识的同时,还应关注学生多方面的发展和个性化发展,不断拓展学生全面发展的现代化路径。
3.注重课堂教学中师生良性互动
新课程改革以来,诸如合作学习、小组互动等新型学习方法进入了小学课堂,其目的之一就是促进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在宋代书院教学中,倡导实施师生同处一堂,教师德才兼备,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选择教师,并积极向教师请教,然后师生就学习疑问进行分析和探讨。今天的小学课堂,可以通过课堂问答与评价、课堂游戏、情景模拟、师生对话等多种方式促进师生互动,让教师和学生对彼此多一份了解,建立平等、和谐、良性的师生关系,这不仅有利于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还能强化学生的参与度,拉近师生间的距离。
4.创新课堂教与学的新型图式
宋代书院教学非常强调教与学的良性互动。马克斯·范梅南认为:“每一个学生都是以一个特别的、个人的方式学习。每一个孩子都对他或她的知识和理解事物的方式加以个人的塑造。每一个孩子都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吸收价值观、实际技术,形成习惯和进行批判性的反思……很重要的是要记住所有的学习最终都是个人的过程。”[11]当前小学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的同时,要考虑不同阶段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以及学生的兴趣、个性差异,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正如宋代书院教学“鼓励学生间互相切磋,学生间交流自己的感想和学习所得,共同进步”[12]。因此,当前背景下,教师要积极适应课堂、改变课堂,同时引导学生更新学习方法,要认识到“学习方式是学习者可选择的丰富多样的方法与形式的组合,它与教学的模式是相对的,教学的模式是教师主导的,学习方式则是学生主导的,”[13]积极创新课堂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新型图式。
总之,教育教学的发展不仅要与时俱进,也要回顾历史,不断地借鉴和学习前人的知识经验,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宋代书院历史的嬗变、内涵的厘清及回溯、教学特点的梳理,将进一步对我国小学教学施以回归本性的探索。而且,对宋代书院教学及其特点的梳理,不仅仅是一种教育模式和教育制度的传承,更是一种文化精神的复兴。基于此,宋代书院对我国现代小学教学的启示研究要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顺应时代的发展,结合信息化的时代背景,引入核心素养等新时代教育元素,才能更好地为我国小学教学的发展提供新的借鉴思路。
注释:
①教授:在此文背景情状下,“教授”并非我们现在意义上的“教授”,它专指传授知识、讲课授业,后成为学官名,汉唐以后各级学校均设教授,主管学校课试具体事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