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Nvivo 8质性分析的小学儿童勇气心理结构探究

2019-10-18 02:27程翠萍江兴智孙梦阳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5期
关键词:勇者勇气编码

程翠萍, 江兴智, 孙梦阳, 颜 会

(1.重庆第二师范学院 教师教育学院; 2.四川外语学院重庆第二外国语学校, 重庆 400065)

一、研究现状

勇气是全人类共同赞赏与推崇的品质,因为这一品质是人们通达事业成功和生活幸福的桥梁。心理学研究者对勇气内涵的看法主要分成人格特质和行为过程两种取向。持人格特质取向的研究者将勇气定义为一种意志品质,表现为危急时刻不顾自身利益、甚至牺牲生命、挺身而出、战胜困难、排除障碍,实现既定目标[1]。与之相反,主张行为过程取向的研究者看重勇气的行为表现和动态发展过程,代表性的观点有Gruber主张勇气是为获得积极结果而对稳定系统做出改变的过程[2]。此外,也有少部分本土研究者兼顾两种取向的优势,认为中国人的勇气是人们在面对困难时表现出来的以坚毅、突破、责任等为主要成分的一种心理品质[3]。对于勇气结构,有研究者已取得了一些有益的成果,但大多是基于成年人群体的测量结果。比较有代表性的是2004年美国积极心理学家Peterson和Seligman联合编制的优势行动价值量表(Values in Action Inventory of Strengths,简称VIA-IS),VIA-IS从勇敢、坚持、正直和活力4个维度解构勇气美德[4]。2007年Woodard和Pury编制了伍达德-普瑞勇气量表(Woodard Pury Courage Scale,简称WPCS-23),量表包含职业勇气、身体勇气、社会道德勇气和独立勇气4个维度[5]。国内研究者在勇气结构中国化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2016年程翠萍和黄希庭联合编制的《中国人勇气量表》(Chinese Courage Inventory,简称CCI),将勇气分为个人取向和社会取向两类,均由坚毅之勇、突破之勇、担当之勇三因素构成[6]。

上述针对成年人勇气结构的开创性研究,为后续研究者深入研究勇气的心理成分奠定了必要的理论基础。然而,研究者对处于身心发展骤变期的小学儿童群体的勇气却鲜有探讨。我国现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小学生守则》等文件中均号召发扬勇敢的优良品质。在小学儿童的观念中,勇气究竟蕴含了哪些必要成分?本研究拟采用访谈法,深入挖掘小学儿童勇气的构成成分,以期为教育工作者开展小学儿童勇气的养成教育实践工作提供一些启示。

二、研究对象及方法

(一)访谈对象

采用质性研究中使用最为广泛的目的性抽样方法,选取60名小学儿童参与本次访谈。其中:男童29人,女童31人;年龄最小的6周岁,最大的13周岁,平均年龄为9周岁,标准差为1.73;一年级9人,二年级12人,三年级10人,四年级10人,五年级10人,六年级9人;汉族58人,少数民族2人。

(二)研究工具

本次访谈主要用到以下三种研究工具。其一,录音笔,用于访谈全程的精准录音。其二,访谈提纲,用于支持访谈过程的主题导向,主要涵盖“你认为勇气是什么?”“勇气包含哪些具体成分?”“列举古今中外勇敢的人,他们身上有哪些特征?”等问题。其三,Nvivo 8质性分析软件,用于转录文字的编码分析、理论萃取与建构等工作。

(三)研究程序

1. 数据收集

首先,对7名访谈员进行系统培训,阐述标准化访谈程序和访谈注意事项。其次,征得任课教师同意后,访谈员向受访儿童宣读访谈指导语,并签署《访谈知情同意书》。再次,每次访谈时长约为15分钟,访谈结束之后进行基本信息登记。

2. 数据编码

经过受训的2名文字转录人员将每个访谈录音转为文字,共获得60个文本,约5万字。根据扎根理论的编码程序,依次进行整理、编码、分类、命名和理论建构[7]。开放式编码阶段,研究者不遵循任何理论框架逐字逐句进行编码,共获得如“不逃避”“坚持”“维护正义”等66个自有节点。关联式编码阶段,根据自有节点之间的联系,初步寻找概括性更强的范畴,共抽取“突破”“坚毅”“担当”“典型勇者”“勇者特征”5个关联式编码。核心式编码阶段,梳理关联式编码共同反映的核心类别,最终确定能够串联各编码要点的核心编码1个,即勇气及其结构。

3. 信效度检验

利用Nvivo 8软件的质询功能实现本次访谈数据分析信度的考察。数据显示,节点Kappa值多数为1,编码一致性百分比均高于90%,表明编码信度良好。采用原始资料检验法、反馈法进行访谈效度的检验。以自由节点名称为关键词,在原始文本中进行搜索,发现绝大多数命名都来自原始资料,如“不害怕”“见义勇为”“坚持不懈”“敢为人先”,提示访谈编码的效度较高。同时,将编码结果与熟悉勇气研究的同行进行讨论,汲取合理建议反复修改,以提升访谈编码的效度。

三、结果及分析

(一)小学儿童勇气的因素构成

表1为小学儿童勇气因素构成的关联式编码,小学儿童勇气包含了突破、坚毅和担当三因素。三因素的参考点占比由高到低依次为突破(54.2%)、坚毅(15.1%)、担当(30.7%)。突破因素指勇气中冲破阻碍的成分,这种阻碍可以是内心的恐惧、强大的权威、蒙昧的未知等;坚毅因素指勇气中的高度意志成分,这种意志表现为折而不挠、坚忍不拔;担当因素指勇气中的大义动机成分,这种大义使勇气区别于冲动、莽撞。

表1 小学儿童勇气的关联式编码

由表1可知,勇气的突破成分由无所畏惧、敢为人先、挑战权威、突破自我和独立表达5个概念构成。访谈结果显示,无所畏惧被50名受访儿童提及了72次。无所畏惧在此被认为是“即使遇到艰难和危险,也不害怕、不畏惧”(ZST)。突破自我共被提到了70次,主要指敢于冲破自我的限制,做自己曾经怯于做的事情。28位受访儿童提及敢为人先,其被描述成“做别人不敢做的事情”(HCX)以及“自己以前不敢做出的行为”(ZSH),尤其是在那些可能有风险或带来损失的情况下仍敢于尝试。共有18名受访儿童提到了独立表达,“敢于在任何人面前表达自己的想法就是一种勇气”(XRR)。挑战权威表现为小学儿童敢于质疑年长者的观点,如“在课堂上敢指出老师的错误”(YYF)。

小学儿童勇气的坚毅成分由坚持不懈、刚直坚定、克服困难组成。从材料来源看,有8位受访儿童提到,坚持不懈主要是“不放弃、不抛弃,有恒心、有毅力”(PWC)。从参考点数量看,刚直坚定被涉及了32次,描述的是“遇事刚强正直,坚守信念不动摇、不屈服、不转移”(HZG)。15位受访儿童20次提到了克服困难这一成分,比如“勇气就是要不断克服困难,不怕曲折、迎难而上”(YKK)。

勇气的担当因素包含救助他人、维护正义、奉献牺牲、主动负责4个子成分。有34位受访儿童提及救助他人74次,他们认为勇气就是心甘情愿救护弱小群体,即使助人行为会给自己带来损失或者面临危险。例如,一位3年级儿童说:“帮要好的同学打架就是勇敢的人。”(HZL)维护正义这一成分出现了21次,主要指当公道、正义被肆意践踏,人们敢于挺身而出去捍卫,就如“警察叔叔抓小偷时很勇敢一样”(WX)。受访儿童对奉献牺牲的描述主要是如军人在战斗中牺牲自己的生命保家卫国、科学家无私奉献自己的辛劳探索真理之类的勇敢行为。主动负责则涉及普通个体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如“勇气就是犯了错误,敢于承认,还要主动承担相应的责任”(WGZ)。

(二)小学儿童观念中的勇者及其特征

在受访儿童的观念中,不同领域的典型勇者分布情况见表2。被谈到的勇者基本都是各界名人,军事先烈出现了25次,诸如关羽、张飞等;政治领袖有22次,如周恩来、诸葛亮等;科教学者和影视人物均被涉及12次,如鲁迅、钱学森、熊大、蝙蝠侠等。

表2 小学儿童勇气的关联式编码

表2关联式编码显示,勇者身上常具有博学聪慧、真诚自信和从容镇定的特点。有16位受访儿童22次提到勇敢的个体总是表现出聪明睿智、富于知识,比如“勇敢的人读书很厉害,比较聪明”(YCM)。真诚自信也被7位受访儿童认为是勇者的另一个鲜明特征,做出勇敢行为的个体会表现出高度的自信心和赤诚之心。第三个被提出的勇者特征是从容镇定,共被受访儿童提到12次,有勇气的个体面对危险情境时往往表现得从容不迫、镇静自若。

(三)小学儿童勇气的结构模型建构

基于上述勇气的因素构成,采用选择型分析法进一步探寻三因素之间的关系及其与勇者特征的关系。从表3的编码结果看,勇气的三因素中,担当因素扮演勇敢行为动机的角色,坚毅因素是勇敢行为过程中的支撑性成分,突破因素是勇气发生的可能结果。例如,有位受访儿童提到:“在判断勇敢行为时,需要考虑做出这个行为是否出于好意。”(ZY)另一位受访儿童表示:“当我表现勇敢的时候,总是抱着坚定不移的信念。”(HWJ)表3的编码结果还显示了勇者特征与三因素之间的关系。从其资料来源和参考点看,有10位受访儿童提到,在勇敢的人身上或多或少都会体现出突破、坚毅、担当三因素。比如一位六年级的儿童想到:“有勇气的人遇到困难会百折不挠、迎难而上。”(HWJ)与此同时,另有9位受访儿童认为勇气的三因素也会影响勇者所展示出的具体特征。

表3 小学儿童勇气的核心式编码

根据上述三级编码结果,使用Nvivo 8软件绘制了小学儿童勇气结构模型,如图1所示。勇气由突破、坚毅、担当三因素构成,分别是勇敢行为发生前、过程中、结果。博学聪慧、真诚自信、从容镇定三个勇者特征映射勇气的三因素,并受这三因素制约。

图1 小学儿童勇气结构模型

四、讨论

本研究采用质性研究范式,通过扎根理论的一般流程对小学儿童的勇气进行了初步探索,结果形成了一个囊括所收集资料主要观点的核心式编码——勇气及其结构,由此构建了一个儿童勇气结构的理论模型(如图1所示)。

(一)儿童与成人勇气结构的共通性

访谈结果显示,小学儿童的勇气主要包含突破、坚毅、担当三因素。这与前期以成年人为研究对象的勇气结构研究结果高度一致[8]。不同年龄群体中勇气的构成要素如此相似,可以从两个视角解释。其一,教育对儿童勇气品格的形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合力帮助小学儿童形成了对勇气品质的基本看法,父母和教师的正确引导在其内心树立了勇敢行为的价值。这种教育效果根深蒂固,没有因年龄的变化而减弱。其二,中国文化的长期浸润造就了儿童与成人对勇气结构理解的延续性。绵延五千年的中国文化广泛流传着尚勇思想,促使历朝历代勇者辈出。比如:蔺相如为维护赵国利益,不畏强秦,甘冒丧失性命的风险完璧归赵;荆轲重义轻生,冒死刺杀秦王嬴政;魏征敢于直言不讳,犯颜进谏君王唐太宗;袁隆平不顾试验多次失败,仍坚持研发杂交水稻。这些勇者的传奇故事,在中国男女老少中得到了普遍性的认同和赞赏。这些勇者的行为,无一不体现了突破之勇、坚毅之勇、担当之勇。

(二)小学儿童勇气结构的独特性

研究结果发现,虽然儿童与成人观念中的勇气所包含的具体要素相同,但受访儿童和成人对三因素的描述侧重点各有不同。在本次访谈中,小学儿童勇气的独特之处在于他们对突破之勇的论述较多,共提及222次,占总论述量的一半以上。最典型的描述是“勇气就是不害怕,无所畏惧”(WCY)。而且,持这种“勇气即不惧”观点的儿童大多处于低年级,他们所描述的不惧内容集中在与同学打架、玩极限游戏、看恐怖影视作品等方面,且倾向于把勇气仅仅理解成不害怕的情绪体验。造成小学儿童对勇气结构有如此看法的原因可能与其认知水平有关。根据皮亚杰的观点,小学儿童的认知发展处于具体运算阶段,特别是低年级小学生对外界环境中发生实践的认知趋于形象化、具体化,他们更多关注事件呈现出来的直观表象,少有抽象地深入思考事件背后的逻辑和内涵。因而,小学儿童难免容易把勇气理解为不害怕的情绪表现,而勇气中坚毅和担当成分被表达得就相对少了。

访谈结果的另一个独特发现是小学儿童描述的典型勇者多数来自军事领域,相关描述共计25次。排在前几位的勇者分别是张飞、关羽、黄继光、毛泽东等。小学儿童对勇者理解的这种领域限制,反映出他们对身体、武力方面勇气的偏好,这一结果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从大众传媒导向、娱乐方式选择两个方面得到解释。近年来,红色题材的影视剧占据了各大影视平台的黄金时段,给予了小学儿童接触革命战斗英雄的更多可能,如《红色摇篮》《长征》《中国远征军》等。此外,各类流行儿童游戏中出现了诸多武力斗士,这些武士大多以历史上骁勇善战的人物为原型,张飞、赵云、曹操等游戏人物颇受小学儿童的青睐。他们对勇敢个体分布领域理解的偏差,给教育工作者发出了一些警示,今后应联合大众传媒、学校教育、家庭引导多个主体,加强其他领域勇者的宣传和号召,而不仅依靠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关勇气精神的课文如《勇敢的孩子》《花的勇气》《船长的勇气》等来渗透独立生活的勇气、傲风斗雨的气概、坚忍不拔的精神。只有多主体、多管齐下的教育合力,才能丰富小学儿童对勇气所含成分的理解,更好地培养儿童的勇气品格。

五、结论

本研究通过访谈不同年级的小学儿童,运用扎根理论分析访谈资料,获得以下结论:勇气由担当、坚毅、突破三因素构成,这三个因素依次贯穿勇敢行为的发展过程,并与勇者的主要特征有密切的联系。

猜你喜欢
勇者勇气编码
他们都是“孤勇者”
寻找勇气
基于SAR-SIFT和快速稀疏编码的合成孔径雷达图像配准
拔枪吧!勇者
《全元诗》未编码疑难字考辨十五则
子带编码在图像压缩编码中的应用
勇气何来?
Genome and healthcare
勇者
前行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