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帆
(长治市第六中学校,山西 长治 046000)
教育实习是指师范院校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论知识,到中学进行教育和教学专业训练,以充分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工作适应能力的一种实践形式。完整的教育实习内容应包括教学工作实习、班主任工作实习和教育调查研究。教学实习包括听课、备课、编写教案、说课、试讲、上课、评课、上自习、课后辅导、作业批改与讲评、考试与成绩评定、参与教研活动、进行教学阶段性总结等。
有研究者指出:“教育实习是师范教育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的体现,对提高高师学生素质和技能,提高高师的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合格的人民教师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通过教育实习可以进一步培养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了解中学实际,获得教师职业的初步实际知识和能力,缩短从教适应期,为走上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①杨柳、宋毅军、唐祥德:《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实习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中国冶金教育》,2012年第2期。教育实习还可以加强师范院校与中学的联系,也有助于师范院校了解中学新课程改革的具体情况,检查师范院校教育教学质量,进而推动教学改革和教育科学的研究工作。
教学技能主要是指教师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运用教学相关理论知识,结合教学实践经验,通过教学过程,指导学生学习,实现教学目标而采取的教学行为,故教学技能也可以理解为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的实际操作情况。教育实习期间应掌握的最基本的教学技能有听课技能、说课技能、试讲技能、上课技能和评课技能。其中上课技能又包括导入技能、教学语言技能、教学演示技能、教学材料选择和设问技能、讲解技能、板书技能、组织教学技能、教态及应急反应技能、结束技能等。
用历史材料创设历史情境,通过设计相关问题展现教学过程,是课堂教学的常规模式之一。在课堂教学中,如果能较好地结合教材内容适当地选用历史材料,并以历史材料作为教学内容的辅助,以二者为基础设置问题展开教学,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转变教学模式的同时易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培养学生对材料解读能力和提取、归纳、概括信息能力,符合新课程标准下对历史考察的要求。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怎样整合教材内容,如何选择和运用材料解决教学重难点,怎样把核心素养渗透到教学中,这些问题解决的恰当与否,直接影响历史课堂教学的效果。下面以《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为例具体分析。
教材就是学生手中现有的材料,但限于篇幅和结构,对历史事件和人物介绍较抽象,如何调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整合利用教材,这是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笔者首先给出时间背景,以教材内容为基础,选取适当材料并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初步构建知识结构(雅典民主政治的背景、进程、运行机构及评价)。
古希腊:公元前2000年,爱琴文明时代;
公元前1200年,荷马时代;
公元前800年,城邦时代(公元前8世纪,城邦形成之初;公元前6世纪,梭伦改革,民主政治奠基;公元前6世纪末,克里斯提尼改革,民主政治确立;公元前5世纪中期,伯利克里执政,民主政治顶峰);
公元前336年,希腊化时代
材料一:希腊城邦的基本特征是小国寡民和独立自主。城邦的狭小使公民能更直接的参与政治。特别是雅典的海外贸易发达,在商品交往需要自由、平等的环境,容易形成民主的氛围。新兴的工商业者阶层追求民主权利的渴望更加强烈。
——人教版必修一第5课《古代希腊民主政治》
问题:根据材料并结合课本知识,概括雅典民主政治产生的背景。
材料二:克里斯提尼(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雅典城邦著名政治改革家。公元前509年联合平民推翻贵族统治,并当选为首席执政官。在梭伦改革的基础上,又一次实行社会改革:划分十个地区部落取代过去的四个氏族部落;以五百人会议代替梭伦创立的四百人会议,它日后成为雅典最重要的国家行政机关;创立十将军委员会和陶片放逐法。
——人教版必修一第5课《古代希腊民主政治》
问题:根据材料并结合课本知识,概括克利斯提尼改革的主要措施?
材料三:铁米斯托克里是公元前5世纪雅典著名的政治家,是古希腊联军战胜波斯第三次入侵的关键人物。史书记载他曾被陶片放逐。美国考古学家在对雅典遗址的发掘中,发现刻有他名字的陶片190枚,根据字迹辨认悉14人刻写。
——人教版必修一第5课《古代希腊民主政治》
问题:阅读材料结合课本知识,如何认识“陶片放逐法”
2.2.1 历史材料的选择
历史材料的选择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极为重要。英国著名历史教育学者唐纳德·汤普森指出:“教师的重要活动之一是筛选和精简资料,对资料进行相当专业的评判,以便适用于学生,使他们能对资料进行充分的考虑,并在提出他们的想法时有效地运用资料。”②于友西等:《历史学科教育学》,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文字类历史材料尽可能出自原典,要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即注意材料与教材的整体联系;要选择对比鲜明的史料,即注意材料本身的典型性。例如《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一课,笔者通过对苏格拉底之审、之辩、之死的案例分析,展示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及影响。
2.2.2 历史材料的运用及历史问题的设计
在课堂教学中,历史材料只是教材内容的辅助和解释,只有对材料进行合理设计,教师才能引导学生结合所学解读材料,才能使学生从材料中提取相应信息,掌握相应的历史知识并加深认知。以下是教学过程的片断。
课堂导入:请学生来谈谈如何认识“民主”。
说明:老师初步了解学生心目中的雅典民主政治。
讲授新课:老师讲授苏格拉底生平。
说明:展现细节之美,让学生了解苏格拉底其人、其事及受审的时代背景。
展示材料、引入情景:苏格拉底之审
公元前399年的一天,有三位雅典公民在规定的地点贴出一张状子,控告苏格拉底犯了大罪,提议判他死刑。展示材料、引入情景:
公诉人:阿尼图斯、美勒托、吕孔
罪名:不信城邦神、败坏青年
审判机构:民众法庭
审判结果:第一轮投票:281:220宣告其有罪
第二轮投票:361:140宣告其死刑
引出问题:苏格拉底不信城邦神、败坏青年的真相到底是什么?
展示材料、引入情景:
苏格拉底说:“雅典公民们,我敬爱你们,但是我要服从神灵胜过服从你们,只要我还有口气在,还能动弹,我绝不会放弃哲学,”。
“不论老少,都不要老是想着你们的人身和财产,而是要注意灵魂的改善,美德并不是用金钱买来的金钱和人的公私方面的好东西都是由美德产生的。这就是我的学说。如果这也算是败坏青年的学说,那我就是一个坏人”
——柏拉图《苏格拉底的申辩篇》
引出问题:苏格拉底引进的新神是什么?他对青年都宣传了些什么思想?
说明:设置悬念,聚焦苏格拉底为什么在没有犯罪事实的情况下被判处死刑。
展示材料、引入情景:
民众法庭
成员组成:501人。年满30岁公民自愿报名,抽签、随机选出,任期一年。
审判程序:第一步是双方辩论。第二步是投票是否有罪,第三步如罪名成立双方提出量刑标准。第四步投票决定量刑的结果。
审判原则:少数服从多数。
引出问题:
(1)从民众法庭我们能看到雅典民主制的哪些特点?
(2)民众法庭的审判程序有没有问题?
(3)苏格拉底被判有罪及死刑是由什么原因导致的?
(4)你怎么认识司法人员由随机、抽签产生?
说明:引导学生通过民众法庭的运作理解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及影响。
苏格拉底之辩
展示材料、引入情景:
公诉人列举罪状:
(1)苏格拉底败坏青年道德,把他的学生克里底亚等人变成罪犯和暴徒,给国家造成极大的危害。
(2)苏格拉底“不敬国家所奉的神,并且宣传其他新神”
(3)苏拉底反对现行制度。他说:“用抽签法选举公职人员是愚蠢可笑的”。
展示材料、引入情景:
苏格拉底的辩论:
(1)在克里底亚统治时期,有一天他把我叫到圆顶厅,命令我们把莱昂捉起来处死。我认为他这样做是不正当,所以那四个人去了,我却回家了,如果不是他们很快被推翻,我可能为了此事会被处死。
(2)我好比是一种牛虻,这个国家一头伟岸高贵的牲口。就因为它很大,所以动作迟缓需要刺它几下才能使它活跃。所以我总是跟着你们,鼓励你们,说服你们并且责备你们。你们是不会找到另一个像我这样的人,所以我劝你们不要定我的罪,因为我是神赐给你们的礼物。
(3)我尊敬你们,雅典男人,我爱你们。但我宁愿服从神,而非你们。只要一息尚存,体有余力,我就绝不会停止讨论哲学并刺激你们。”
——《苏格拉底申辩词》
引出问题:
(1)苏格拉底因为信仰和言论被判死刑,我们可以看到在雅典民主和自由的关系是什么?
(2)苏格拉底认识到直接民主的弊端,发表了一些批评直接民主政治的言论,陪审团认为这些言论影响到城邦的稳定判处其死刑,那城邦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是什么?
(3)有80人第一轮时认为苏格拉底无罪,第二轮却认定他为死刑,仅仅因为苏格拉底的言论让他们讨厌,那民主和法律的关系是什么?
说明:细节之美,通过案例分析展示苏格拉底对真理的坚持进而深入理解雅典民主政治的弊端。
教育实习是师范院校学生成长的必经之路,课堂是其施展自身才能的舞台。在这期间,实习生们不仅初步掌握了历史教学基本技能,还培养了历史教育智慧、历史思辨能力、进行学科知识的拓展等。教育实习期间,实习生普遍感受到教师的辛苦,但更重要的是体会到了教师的幸福,这就是教育实习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