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关键成功因素对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

2019-03-22 02:53张云宁高德生欧阳红祥
关键词:调节作用公私联合体

张云宁,高德生,欧阳红祥

(河海大学 商学院,江苏 南京 211100)

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PPP),是公私双方为提供某种公共服务而建立的一种长期合作伙伴关系。近年来,学术界从不同角度对PPP模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如OSEI-KYEI等回顾了近20年的研究趋势,发现五大PPP关键成功因素(PPP CSFs)的研究引起了学术界的极大关注,但将PPP CSFs与绩效联系起来进行分析的研究较少[1]。

信任是塑造人际关系质量的重要因素,而在PPP项目的生命周期内,风险复杂化、扩大化的趋势常会破坏双方合作的氛围,阻碍项目的推进[2]。五大关键因素对PPP绩效的作用会受外界条件的干扰,故PPP CSFs对绩效的影响必须考虑信任的调节作用。互惠性偏好揭示了有限理性人实现经济个体和经济群体之间利益最大化、提升项目绩效的途径。在有限理性的前提下,PPP项目各参与方之间的互惠性偏好将会影响项目最终收益及利益分配。基于以上问题,分析五大CSFs对绩效的促进作用,并探索在信任水平和互惠性偏好的影响下,五大PPP关键成功因素对绩效的优化程度,弥补国内相关研究的不足,为PPP项目绩效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1 文献综述及研究假设

不完全契约理论中指出风险分担通过契约前的约定和契约后的调整,对项目绩效产生重大影响[3]。大多学者认为合理的风险分担机制会在很大程度上改善PPP项目绩效,在此思想指引下,徐海龙等指出保持合适的风险自留和风险转移比例会大大促进项目绩效的提升[4],赵泽斌等通过案例分析指出风险比例的失衡不利于双方合作的关系的维持与发展,严重影响项目绩效[5]。因此,笔者提出以下假设:

H1合理的风险分担与PPP项目绩效正相关。

政府在项目的可持续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政府不仅要在PPP项目发展中提供政策、法律、政治、经济、社会和行业等宏观环境,也需协调各参与方之间的关系,做好土地、补贴、许可、审批等政府支持的微观工作[6]。因此,笔者提出以下假设:

H2政策支持与PPP项目绩效正相关。

PPP项目常涉及居民搬迁、环境保护等社会领域的问题,国内外学者在项目发起阶段、建设阶段对公众支持的作用进行了许多研究[7-8],认为公众支持可以帮助政府解决前期土地、人力等问题,快速打开工作局面,削弱项目实施阶段可能产生的不利后果。因此,笔者提出以下假设:

H3公众支持与PPP项目绩效正相关。

程序透明是公私双方合作过程中非常重视的问题之一。采购过程中的程序透明可以促进私人资本方的竞争,提高采购效率,项目整个交付过程中的程序透明也会大大促进项目绩效的提高[9]。因此,笔者提出以下假设:

H4程序透明与PPP项目绩效正相关。

PPP项目通常会由多个私人资本方组成联合体投标,共同建设,共担风险。联合体的综合能力是项目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因素。因此,笔者提出以下假设:

H5强大的私人联合体对PPP项目绩效有直接的显著正影响。

信任是实现组织间合作的重要手段,是项目成功的关键驱动因素[10]。PPP项目周期内,参与方之间的信任水平呈波浪型上升。一方面,信任的发展会使政府对私人部门的资质预审松懈,导致私人部门无法合理规避风险;政府对社会资本的信任会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参与到PPP模式中,提高项目民营化程度,降低政府自留风险,不利于风险合理分担;信任会使政府减轻对招标过程、实施机构选择等方面的监察力度,程序透明度降低。另一方面,信任会使政府加强与社会资本方的合作,长久以往,政府信誉提高,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参与到政府发起的PPP项目中,提高私人联合体的综合实力。由于基础设施项目最终面向公众,公众更偏向于政府部门和私人部门间形成互利互信的机制。为此,笔者提出以下假设:

H6a信任水平对合理的风险分担具有负向调节作用;

H6b信任水平对政策支持具有正向调节作用;

H6c信任水平对公众支持具有正向调节作用;

H6d信任水平对程序透明具有负向调节作用;

H6e信任水平对强大的私人联合体具有正向调节作用。

互惠性偏好强调公私双方在合作中,一方能够牺牲自己利益使另一方获益,并期望对方通过某种方式回报自己。当公私双方存在互惠性偏好时,项目绩效会发生显著变化[11]。PPP项目在长期合作中,各参与方之间的互惠性偏好会大大降低机会主义行为,有效地控制了风险发生的次数。互惠性偏好也可以使公私双方形成资源互补,增强公私双方的整体实力,提高风险抵抗能力。从互惠性的角度出发,政府部门期望私人资本方可以为项目带来更大的收益,将会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持,政府部门也会通过加强程序的透明度来向私人资本方表示诚意,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方参与到项目中。为此,笔者提出以下假设:

H7a互惠性偏好对合理的风险分担具有正向调节作用;

H7b互惠性偏好对政策支持具有正向调节作用;

H7c互惠性偏好对公众支持具有正向调节作用;

H7d互惠性偏好对程序透明具有正向调节作用;

H7e互惠性偏好对强大的私人联合体具有正向调节作用。

PPP项目涉及到多个领域和行业,行业间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对PPP项目的绩效会产生重大影响[12]。另外项目规模是项目绩效的关键影响因素[13],而工期和成本是反映项目规模的重要指标,故将行业、工期和成本作为分析的控制变量。

2 实证研究

2.1 变量度量及模型构建

根据研究假设和内容构建的关系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CSFs、信任水平、互惠性偏好与绩效关系模型

通过文献梳理、专家访谈进行指标筛选,最终选取的指标如表1所示。将合理的风险分担、政策支持、强大的私人联合体、公众支持、程序透明、信任水平、互惠性偏好作为影响PPP项目绩效的7大主成分,并对其进行命名。

表1 变量测量量表

2.2 数据搜集及检验

2.2.1 数据搜集

笔者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搜集样本数据,问卷调查时间为2018年4月5日—2018年7月5日。问卷调查的地区选择了大连、北京、天津、上海、广东、武汉、重庆、西安等PPP模式利用率较高的城市,调查对象包括政府部门、代理机构、实施机构、社会资本方、联合体的高层管理人员及PPP项目咨询公司管理人员等。采用李克特五级量表对变量进行测量,共发放问卷400份,回收问卷358份,剔除异常数据问卷,最终得到问卷316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79%。

2.2.2 验证性因子分析

借助SPSS软件对测量变量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从表2可知各变量荷载值都大于0.65,说明对各因子的解释偏差较小。7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达到89.73%,满足要求。

2.2.3 信度和效度检验

通过Cronbach′sα系数和组合信度(CRs)检验量表信度,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由表3可知,7个因子的整体Cronbach′sα值和CRs值都在0.8以上,说明量表信度较高,各因子内部一致性较好。通过收敛效度与区别效度来检验量表的效度,结果表明各因子收敛效果较好,其在测量变量上的荷载均大于0.65;区别效度与平均提取方差(AVE)的平方根和因子相关系数有关,结果表明各因子的区别效度较好。

2.3 假设验证及结果分析

2.3.1 关键成功因素对PPP项目绩效的影响作用

阶层回归的结果如表4所示,由表4可知,对PPP项目绩效影响最不显著的是控制变量工期、成本和行业(模型M1)。由模型M2的回归结果可知,五大PPP CSFs与绩效的相关系数较大,表明PPP CSFs对绩效有显著影响,且R2增加了23%,即假设H1、假设H2、假设H3、假设H4和假设H5得到验证。但PPP CSFs对PPP项目绩效的单独作用效果不尽相同,结合模型M2的显著性检验及其路径系数,按照对绩效的作用效果进行排序,作用效果最强的是合理的风险分担,其次是政策支持、强大私人联合体。公私双方在进行重大决策时,要充分考虑五大PPP CSFs与项目绩效的关系,以通过控制五大CSFs达到改善项目绩效的目的。同时,决策过程中要特别重视风险因素,一方面风险分担在契约治理过程中可以检验项目所有权配置的合理性并引导激励机制,优化项目治理效果;另一方面,契约的不完全性导致风险存在契约后的调整过程,风险再分配效率决定了项目整个生命周期的风险规避程度。另外,公私双方应当先协商双方应该承担的风险并在合同中呈现出来,在处理项目中未预见风险或争议时要根据诉求进行合理的风险划分。

表2 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

表3 量表信度检验结果

2.3.2 信任水平、互惠性偏好对PPP CSFs及项目绩效的调节效应

若交互项系数大于0,则说明交互项之间具有正向调节的作用,反之,则说明交互项之间呈负向调节作用。通过观察模型M4、M5和M6的交互项系数和R2,可知信任水平与政策支持、强大的私人联合体、公众支持的交互项具有显著正向调节作用,即公私双方信任状况越好,政策支持、强大的私人联合体和公众支持对绩效改善的效果愈明显,假设H6b、假设H6c和假设H6e得到验证。由模型M3和M7的结果可知,信任水平与合理的风险分担、程序透明的交互项具有显著负向调节作用,假设H6a和假设H6d得到验证。同理,根据模型M8~模型M12的结果,可以发现互惠性偏好与合理的风险分担、政策支持、公众支持、程度透明、强大的私人联合体的交互项具有显著正向调节作用,假设H7a、假设H7b、假设H7c、假设H7d和假设H7e得到验证。即互惠性偏好越强,则PPP项目绩效改善的效果愈明显。

研究结果证实了信任水平、互惠性偏好在五大PPP CSFs与绩效之间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当公私双方之间的信任水平不同时,公私双方所承担的风险、项目的程序透明度、政策支持、公众支持、强大的私人联合体对PPP项目绩效的改善作用将受到影响;同理,当互惠性偏好发生改变时,即公私双方的亲密度减少或增加时,会影响CSFs对PPP项目绩效产生的作用,因此公私方要提高信任水平,改变双方投机主义思想,在合作中互惠互信。

3 结论

笔者建立了基于我国国情的PPP项目绩效、CSFs、信任水平、互惠性偏好变量量表,构建了CSFs、信任水平、互惠性偏好与PPP项目绩效的关系模型,通过实地问卷调查,运用阶层回归分析法验证了所有假设,并得出如下结论:

(1)工期、成本和行业作为控制变量,对PPP项目绩效的作用效果不显著;PPP项目五大CSFs对PPP项目绩效的改善均有显著影响,其中合理的风险分担最为显著;其次为政策支持、强大私人联合体、公众支持、程序透明。

表4 阶层回归结果

注:Du为工期,Co为成本,Ty为行业,*表示在5%水平上显著,**表示在1%水平上显著

(2)信任水平作为公私双方合作的基础,在强大的私人联合体、公众支持、政策支持三大PPP CSFs与PPP项目绩效之间具有显著的正向调节效应;在合理的风险分担、程序透明两个PPP CSFs与PPP项目绩效之间具有显著的负向调节效应。

(3)互惠性偏好在五大PPP CSFs和PPP项目绩效之间具有显著的正向调节效应。

信任水平和互惠性偏好作为影响PPP项目绩效的非正式关系要素,在公私双方的合作中具有重要的经济效应。因此,公私双方应该优化组织间信任、加强互惠性偏好管理,提高CSFs对PPP项目绩效的促进作用。一方面,政府作为项目的发起人,可以利用参与方互惠偏好倾向提高绩效;另一方面,社会资本需要培养自身长期战略思维,通过自身部分利益的牺牲来换取项目整体收益的提高,促进PPP模式的发展,从而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PPP模式中,释放更大的资本活力。

猜你喜欢
调节作用公私联合体
论互联网金融的公私协同共治
EPC总承包模式下联合体合作体系构建
湖北省智能建造科技创新联合体成立
参与绿色品牌价值共创对消费者满意度的影响——角色认同的中介作用和未来取向的调节作用
对于联合体EPC总承包模式下成本控制的得与失
有公私者,亦盗也;亡公私者,亦盗也
不同SOA下视觉返回抑制对视听觉整合的调节作用*
公私之交 存亡之本
宁波党建联合体创新基层治理模式
藏药对免疫系统调节作用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