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公私者,亦盗也;亡公私者,亦盗也

2019-09-10 07:22
大学·课外阅读 2019年3期
关键词:之德公私道家

“有公私者,亦盗也;亡公私者,亦盗也”出自道家经典《列子》,意思是说分别公私也是偷盗,不分别公私也是偷盗。这话听着就很气人。道家整天講道,道过来道过去,竟然说我们都是强盗!别急,我们先来看看这句话的前因后果。

齐国有一个姓国的人非常富有,宋国有一个姓向的人非常贫穷,向氏就专程跑到齐国,向国氏请教致富的方法。结果,没想到,国氏一开口就是:“我善于偷盗。”

向氏一听,非常高兴,于是翻墙打洞,只要是能看到的、能摸到的,全部都偷。很快,向氏就被官府问罪,还被没收了所有财产。

向氏很生气,骂国氏骗自己。国氏对向氏偷盗的行为大吃一惊,说向氏曲解了自己“偷盗”的含义。他盗的是天时地利,盗的是大自然所生的土地树木、禽兽鱼鳖,而不是别人积聚的金玉珍宝、谷布财物。这就难怪官府不去抓捕国氏。

看到这里,我们明白了国氏其实是在“盗天(公)”,即顺应天时地利,利用大自然的资源,经过自己的辛勤劳动有所收获。而向氏是在“盗私”,别人辛勤“盗天”创造了私人财富后,他想坐享其成,把别人“盗天”的果实直接偷过来。因此,遭到了惩治。

不过,向氏偷盗,国氏也有错,错在脾气不好,还不会说话。国氏直接回答他是通过辛勤劳作才有所收获的就好了,偏偏说自己善于偷盗,结果人穷志也穷的向氏听不懂其“拐弯抹角”的话,直接偷窃犯了罪。

向氏觉得国氏又在骗自己,就去找东郭先生问个究竟。东郭先生很有文化,但比国氏更不会说话,说得更不客气。他说:“盗阴阳之和以成若生,载若形;况外物而非盗哉?”意思是说,你向氏的身心都是偷天地之气因缘而生的,更别说身外之物了。

东郭先生又说“天地万物不相离”,天地、万物都是一体的,人类的生活所需都来自大自然,“盗取”于大自然。“公公私私,天地之德”,公也好,私也好,都是天地的德行,都不是人类自己的。

在道家,道指自然规律,而德是道的载体,顺应“道”,顺应(自然、社会和人类的)客观规律去做事,就是有“道德”。国氏之所以没罪,是因为他的“偷盗”顺应了天时地利,是借用大自然的资源,并通过自己的努力有所收获的积极行为。“盗夭(公)”是顺应了自然规律的实践行为,可以说不仅有“道”,还是“德”的体现。而向氏之所以是错的,就在于误解了“盗”,不懂得“道德”。他的偷盗,损害了别人的生活、利益,当然会受到惩罚。

如此说来,“有公私者,亦盗也;亡公私者,亦盗也”这句话还是在说偷盗,不过并不单指不道德的偷窃行为。从自然的角度来说,即使有公共资源和私人财产之分,但私人财产是我们利用自然资源、遵循客观规律收获的,是“盗”亦有道。而从社会个人财产的角度来说,不分别财物的公私,像向氏一样,想要不劳而获占有别人的财产,那就是不光彩的偷窃行为了。

总而言之,“有公私者,亦盗也;亡公私者,亦盗也”其实是在提倡人类要顺应自然规律,表现了人类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进步思想。

古文有公私者,亦盗也;亡公私者,亦盗也。

出处《列子·天瑞》

原文段落东郭先生曰:“……盗阴阳之和以成若生,载若形;况外物而非盗哉?诚然,天地万物不相离也……有公私者,亦盗也;亡公私者,亦盗也。公公私私,天地之德。”

猜你喜欢
之德公私道家
漫画道家思想
银监会出台公私分开和履职回避制度
《庄子说》(二十五)
常修“四为”之德
道德经
漫画道家思想
儒家公私理念与治国理政
《庄子说》(十九)
他人损坏多少财物可以报案立案?
长幼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