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发动机构造与拆装”微课程五步开发实践

2019-03-21 00:33卢美玲张仁祥
职业·中旬 2019年2期
关键词:微课程

卢美玲 张仁祥

摘 要:微课程是一种重要的数字化学习资源,提供了基于解决问题的过程性学习途径,是一种在线优质教育资源的有效补充。通过“五步开发策略”,开发集微视频、微练习、学习任务单等内容为一体的“发动机构造与拆装”微课程教学资源,易于知识的传播和构建,将实践和理论有效地结合起来,有效解决了教学、高考、技能抽测等方面的教学要求,为教学评价提供了切实可行的途径。

关键词:发动机构造与拆装 微课程 开发实践

一、教学现状分析

1.理实融合方法单一

“重实轻理,忽略方法”,部分教师存在对课堂教学设计的能力不到位,对学生认知规律缺乏认识,没有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进行系统的设计,仅仅依赖于教材,操作实践所需的理论知识有盲点等现象。因此教师在增加实践的同时需要增加经验、策略等知识性内容,在学生操作技能培养中结合“必须”“够用”的理论知识,使学生学习有方法、有理论、有技能,其才会得到发展。

2.学生学习动力不足

保持持久的学习动力是维持学习者能够主动学习的关键。近几年来,任教汽车专业学科的教师们有很深的体会,一个班中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学习缺乏动力,教师教得吃力。究其原因,一是他们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相对薄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缺乏耐心,致使理论知识掌握不到位。二是缺乏学习目标,在学习理论过程中不知道学哪些具体知识点和学到什么程度。三是缺乏一定的学习方法,关于理论知识学习,学生一直认为靠强行记忆才能掌握,实际上完全可以通过融合技能操作来了解相关的理论知识。

二、微课程开发的意义

微课程开发一是可以整合发动机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建设微课程,为教学提供一种有力的补充和拓展;二是形成新型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革新传统的教学与教研方式,不仅促进理实融合,而且为解决省技能高考、市技能抽测提供了学习保障;三是通过微课程学习资源的建设,构建课堂教学新方式,提升课堂教学的学习效果,同时促进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提供学习新途径,改善学习方式。

三、微课程开发实践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中主动地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辅助手段,利用必要的学习材料和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

如何将发动机理论和实践有效地结合起来,在学习者已有的经验基础上,借助信息技术等辅助手段,利用“短、小、精、悍”的微课程学习资源,达到知识的获取、建构的目的。微课程开发是个长期的过程,要确定“发动机构造与拆装”的五步开发策略。

1.开发基础分析

(1)基础知识。第一学期基础课程汽车概论课程使学生对“发动机”有良好的基础结构的认知,体现的是理论;汽车维修技能课程使学生对“工具的使用”有良好的基础工具的认知,体现的是技能。

(2)关联知识。第二学期发动机构造与拆装课程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支撑,对学生来说难以掌握,需要以基础知识作为出发点,进一步学习更难的、相互联系的知识点,熟悉发动机内部结构和原理。

(3)技能知识。通过微视频,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师通过分层式、技能分解式进行师徒式学习引导,促进学生对比自己的练习、反馈,建构知识结构、技能方法,从而使学生获取知识。

2.确定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是掌握各技能对应的理论知识。能力目标是会搜集资料,能列出拆装流程;能选用合适的工具,正确使用。技能目标是理解并确认拆装的注意事项,正确拆装各作业。情感目标是在团队合作学习中精神饱满,能通过专业技能测试。

3.开发内容设计

微课程是一种新型的优质数字化学习资源,资源的开发和建设,是深化课程改革和提升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依據基础知识、关联知识、技能知识,结合三维目标,确认“发动机构造与拆装”微课程的开发内容(微视频、思维导图、课件、测试卷……)。

本微课程包含了20个微视频,每个微视频都配有相应的学习任务单和微练习,每个微视频都包含了拆装前的工具介绍,列出了拆装的每个步骤,提示了拆装的要点和注意事项,还在每个视频的结尾呈现了完整的操作步骤文本,对解决中职学生在将文本知识转化为实践操作技术时常常出错、发动机实训设备零件损坏等高频率教学问题起到辅助作用。

4.微课程制作实践

(1)脚本制作。微课程的脚本正如影视作品的剧本,是微课拍摄的依据,也是微课程本身的身份说明。在撰写脚本时,即进入了模拟的录制状态,根据情境、语音、行动、文字内容、画面等要求设计微课程的脚本,从编号、情境、语音、行动、文字内容、视图画面要求、拍摄景别和角度、时长等方面进行制作。

(2)技术支撑,软件选用。“发动机构造与拆装”微课设计选择“摄像机拍摄+录屏软件+PPT”结合的方式,以“音频+实操”为形式,用DV摄像机拍摄操作视频,用录屏软件Camtasia Studio8进行剪辑、添加转场等预制效果,用PPT设计静态封面、图片、文字小结等。

(3)微视频制作模板确定。开始针对一个技能设计模板。例如微视频模板“气门的安装”上传至名师工作室讨论平台后,从引领作用和拍摄角度两方面给出了建议,一是在开始介绍操作之前增加一个画面介绍整个安装流程,会让学习者更加清楚地知道后续的学习内容,起到一个总的引领作用;二是部分视频中操作者的具体操作细节被物件挡住了,调整拍摄角度或者用画中小视频会更合适。

结合倪老师的建议和开发团队的设想从而确认了“发动机构造与拆装”微视频设计模板。

(4)微视频制作流程确定。为了能完整展现微视频的内容,结合微视频的制作要求,明确了制作流程,制作流程如下。

一是片头、片尾设计。片头:动态(Camtasia Studio8资源库动画)和静态(PPT制作)画面结合引入,开门见山、植入主题,一个视频聚焦一个技能。片尾:旋转画面(Camtasia Studio8资源库素材)结束,简单明了。

二是流程图。使用PPT时以文本图表的形式在视频中用一个画面显示整个操作过程的流程图,介绍整个安装流程或拆卸流程并赋予相应的理论知识,让学习者更加清楚地了解后续的学习内容,起到一个引领的作用。

三是工具。用DV摄像机拍摄每个技能点所需要的工具,并逐一介绍工具。

四是操作流程。根据桑塔纳2000维修手册,调整各技能的操作步骤,使之符合实际工作任务。每个微视频的操作流程有4个方面的呈现:操作动作的呈现,用视频表示,剪辑出规范、清晰的画面;拆装步骤的描述,用竖条红底文本框表示;拆装要点和注意事项的描述,用横排黄底和蓝底文本框分别表示;特写镜头,用箭头、圆圈、文本等形式来标记不容易拍摄清楚的部分。

五是小结。结束时用一个画面做一个简短的回顾,总结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有个纲要式的小结,对后续的学习过程可起到归纳提示作用。

四、实践与改进

微课程建设需要进行课堂检验,即是否符合课堂的教学、学生能否应用、能否促进教师课堂专业成长以及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

1.课堂检验

微课程在教学中具有强大的应用潜力,促使教学模式的转变。“课前”完成知识传播,“课中”完成知识内化,学生经过讨论、交流来完成,而在“课后”,学生还是以完成更高层次的“知识探究”为主。以“正时皮带的拆卸”为例的体验式学习包括如下内容。

课前的知识传播。即微课设计,选择微视频“正时皮带的拆卸”;上传视频,将微视频上传至服务器;学生学习,在线观看自学视频;辅导答疑。

课中的知识建构。即学生分享已知的知识,课中分步观看微视频,学生讨论工具如何选用、拆卸正时皮带的步骤顺序、拆卸时的要点和注意事项等,学生检验操作过程,学生展示知识技能成果,教师和学生根据正时皮带的拆卸评价标尺进行探讨、反馈。

课后的巩固反思。学生最容易记住自己在课堂上所说的内容,其次是学生所说的内容,最后才是教师所说的内容。通过微视频不仅分担了教学的负担,更是学生互相交流讨论的学习载体,学生通过讨论分享知识技能,更容易接受吸收非教师传授的知识。

2.实践改进

“AJR发动机构造与拆装”微课程主要应用于中职汽修课程教学,从课堂教学方式运用、翻转形式、学习方式等方面进行改进。一是利用手机等信息设备进行移动学习,学习“如何学”,帮助学生课前实现第一次学习,改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激发学习兴趣,丰富学习途径。二是利用微视频进行翻转方式的教学,探索“怎么教”,根据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和疑问,交流、讨论,改进课堂教学方式。三是利用信息设备回顾学习内容,驱动学生自我检测、查漏补缺,提升即时学习效果。四是通过微课程的应用,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丰富教学手段,教会学生利用微课程,创新并提升了教师课堂教学能力。

“AJR发动机构造与拆装”微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秉承理实一体的教学理念,在实践应用过程中会有新内容的反馈,同时也要有新内容的更新,那么微课程的水平质量将会进一步得以提升。

参考文献:

[1]付奎亮.基于资源共建共享的微课程开发实践探索[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5).

[2]罗伯特·斯莱文.教育心理学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6.

[3]曾春妹.试论微课程的设计与开发[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4(1).

(作者单位:温嶺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猜你喜欢
微课程
创建物理微课教学模式,开拓多元有效教学途径
“微课程”转化“数学后进生”的实践探索
“微课程”在计算机教学中的探索
微课程教学资源的设计与应用
微课
微课程理念下的高校商务英语专业教改创新分析
巧借微课,翻转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