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房宫赋》教学设计与思考

2019-03-21 00:38魏淑娟
课外语文·下 2019年1期
关键词:阿房宫赋汉赋诵读

魏淑娟

【摘要】散文在艺术形象方面有很高的审美价值,优秀的散文或以生动鲜明的形象见长,或在阐述哲理和发表议论的文章中以语言的形象描述来表达志向。《阿房宫赋》传统名篇,通过学习这篇赋,引导学生学习文赋“体物写志”的特点,也培养学生赏析赋“铺采摛文”的艺术素养,更让学生学有所思,国家的命运取决于统治者的治国方针与对待人民的态度,不爱民将导致身死国灭的下场,这也是后代统治者要借鉴的历史教训。

【关键词】汉赋;诵读;素养;学生;主体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阿房宫赋》是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中的一篇,通过学习这篇赋,引导学生学习文赋“体物写志”的特点,也培养学生赏析赋“铺采摛文”的艺术素养。在讲解《阿房宫赋》时,我立足文本,以教材内容为核心引导学生感悟文章内容,从最后一段入手,通过反复诵读明确作品主旨、再倒推原因,基本达到了预设目标,具体操作如下:

教师PPT出示酒池肉林、鹿台、骊山陵寝、灵渠、京杭大运河等图片以及相关建筑事实,引导学生联系所学历史知识说出自己的看法。

生:“酒池肉林、鹿台”是写商纣王的奢侈与享乐,正是由于商纣王的纵情声色、穷凶极奢,导致商朝六百多年的基业毁于一人之手。师:“骊山陵寝、灵渠”,秦朝统治者滥用民力、大肆挥霍,让学生认识到统治者的穷凶极奢终将导致二世而亡、身死国灭的历史悲剧。今天我们就通过学习《阿房宫赋》了解秦王朝覆灭的悲剧。早读时已经预习过本文,相信大家已经对内容有所了解,现在请同学们速读本文,找出作者的写作意图,用原文回答。生:最后一段,“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是后人而复哀后人”。师:现在请大家齐读最后一段,师生共同研习文本。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所学历史知识,秦朝统治者的暴政体现:秦统治者为满足奢侈生活,滥用民力筑长城、修陵寝、通灵渠、建宫殿、征匈奴。据史学家统计,秦代的赋税是前代的30倍,徭役是前朝的20多倍,充分揭露了统治者残酷压迫百姓不爱惜百姓的历史事实。其次,再从治理百姓的政策入手,“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焚书坑儒”等恶行导致天怒人怨,这一切都揭露了秦统治者不爱民的事实,引导学生深入了解秦朝暴政,从而把握作者意图,引入文本第一段教学。

师:开篇“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描写有何好处?提示:用四个三字句交代了阿房宫的历史背景,刚刚结束诸侯国纷争混乱的局面,成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国家。抓住关键词进行赏析。

生:“一”字用得妙,写出了“秦王扫六合,气势何雄哉”的磅礴气象,开篇不凡,符合秦一統天下的霸气。

生:“兀”字特别具有表现力,四川的树都砍光了,用夸张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揭示了建筑阿房宫劳民伤财、耗资巨大的特点,为后文发出警示做了铺垫。

师:《阿房宫赋》被后人誉为“天下第一赋”,确实名不

虚传。现在请大家齐读第一段,找出作者如何用文字来描摹这天下第一宫的。

生:首先,作者对阿房宫进行一个全景式的摹写。“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交代了阿房宫依山傍水、地势险要的建筑特点。

师:这句不仅写出阿房宫地势险要,更凸显了统治者意图据天下之险而永保江山的意图,只可惜不爱民导致二世而亡。

生:“二川溶溶、流入宫墙”在结构上很巧妙,将宫外与宫内联系起来,过渡自然,巧妙引入对宫内建筑的描摹。

师:赏析很妙,从结构入手分析此句,确实别出心裁,读出了味道。那接下来就具体描写了宫内的各种建筑,展现了巧夺天工的阿房宫建筑,请大家反复诵读、认真体会,学习杜牧是如何用文字再现一个巧夺天工的古代建筑。给10分钟自由诵读,然后请同学自选感兴趣的建筑进行赏析。

生:用“五步、十步、几千万落”等数量词突出了宫殿建筑数量之多、规模之大,实在是令人惊叹,怪不得二世而亡。

生:“蜂房水涡”则用比喻的修辞表现了建筑巧夺天工的特点,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宫内建筑物数量多而密集的特点。

生:在描写长桥和复道时还是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阿房宫之大、宫殿规模之雄,给人强烈的震撼。

师:长桥、复道就是连接建筑物的通道而已,为何作者要着力描写?

生:要突出其大而高的特征,为了表现阿房宫的雄伟,通道都令人惊叹,主体建筑物规模庞大就可想而知了,统治者真是穷凶极奢,肆意浪费。

教师以点带面,通过部分的描摹展现主体的特征。由表及里引导大家认识到奢华的背后是无数受苦受累的老百姓,正是宫内人笙歌燕舞、纵情声色,让观者居然有了“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同”的时节变化的错觉,说明歌舞之盛实在令人难以想象,委婉地表达了对统治者纵情享乐的不满,也为下文描写宫内女性的生活以及财物的众多做了铺垫。学生在学习此段时能抓住楼阁、复道、长桥等代表性建筑进行分析,并能找出表现宫殿建筑特点时所用的修辞手法,还能通过诵读分析语言的特点,进而感知赋语言华美、善用比喻和排比、反复描摹的文体特点,自然而然引出“汉赋”文体特征的知识点,课堂生成比较顺畅。同时在引导过程中,我侧重引导学生诵读,通过齐读、男女生分开读、分组读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在品读的过程中体味文字、理解文本,同时设置相关问题,引导学生拓展思维,促进其从多个角度研习文本,进而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创新求异的学习能力,基本达到了理解文意、赏析句子感悟作品主旨的目标,同时也深化了理解此文旨在通过阿房宫的兴毁来揭露秦统治者荒淫享乐的现实并警示当今统治者以秦亡为鉴的写作意图。

师:通过前文的学习,相信大家已经对赋有了一定的认知,现在请大家以第一段学习为例,自主探究剩下的段落,并分四组讨论并整理结果,下节课汇报讨论结果。(用时一节课)

组1:第三段连用四个排比句,写出了宫女梳妆打扮的场景,将统治者纸醉金迷的奢侈生活展现得淋漓尽致。但是这些美貌宫女的下场却很凄惨,“有不见者,三十六年。”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充分写出了统治者的奢靡生活,宫女只是玩物而已,根本没有尊严,也丧失了自由和青春,美好的岁月白白浪费在庞大的阿房宫中,但是反观现实,很多民间的男子却连一个妻子都没有,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也揭露了统治者的纵情声色。组2:宫内人的命运自己无法做主,物品就更加随意处置。紧接人的命运,写出了物品的命运。统治者大肆搜刮、四处掠夺来的宝贝,却随意乱丢,毫不珍惜。“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迆,秦人视之,亦不甚惜。”写出了统治者奢侈浪费的现状与挥金如土的恶习。组3:第四段中夹叙夹议,运用六组排比句,揭露了统治者的奢靡生活给老百姓带来了无尽的灾难, 同时将统治者穷凶极奢的生活和老百姓的生活做对比,百姓食不果腹、衣不蔽体,在生死线上苦苦挣扎,真可谓是水深火热。即便如此,还要为统治者修筑宫殿满足统治者的奢欲,这一切暴行最终导致百姓怒而起义,最终推翻了秦朝。组4:“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短短十四个字,交代了强大的秦王朝迅速灭亡的现实,精悍有力,发人深思,为后世之人敲响警钟!

师:同学们的发言很精彩,回归课本又有所阐发,吃透文本却不拘泥,能从文本衍生出新的认识,举一反三。这就是如今语文学习提倡的正本清源、培养素养,希望我们能继续探究,在语文学习中获得更多的乐趣。

总之,教学是一件常学常新的工作,正所谓“教学有路  研为径,书海无涯学为舟”。作为一线教师,要不断学习、不断尝试、不断探索,在一次次实践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最终实现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成长。

(编辑:龙贤东)

猜你喜欢
阿房宫赋汉赋诵读
高中生用rap背《阿房宫赋》
高中生用说唱形式背《阿房宫赋》
“壮夫不为”与“不讽则劝”——扬雄对汉赋理论的改造与两汉之际文学批评思想的定型
如何提高文言文课堂教学的几点策略
小学经典诗文诵读与积累的实践与思考
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篇汉赋一座城
汉赋对水象的诠释
四音格联绵词语音模式分析——以汉赋为例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