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时代表情符号多重传播意义及其建构

2019-03-21 00:35左伟
记者摇篮 2019年2期
关键词:意义建构表情符号微时代

左伟

【摘 要】微时代标志着文化传播进入一个全新阶段,表情符号应运而兴盛。表情符号在网络交往中扮演信息传递中意义表现的辅助者、传播者网络身份认同的表征者的角色,可以帮助调和交流气氛,增强情感表达效果。表情符号意义的构建具有素材丰富,多中取新;情景式编码,个性化构建;依托现实关系,塑造多重身份的路径和特点。

【关键词】微时代   表情符号   意义建构

一、微时代及表情符号的热起

依托于微时代的网络技术、微信息载体的丰富,借助于智能手机和各种社交软件,面对面的情感沟通逐渐演变成为网络平台的在线交流,虚拟的零距离和现实的面对面紧密融合在一起。“快速阅读”和“浅阅读”越来越流行和便捷,各种各样的创造性的自主性表达符号日益呈现,原来需要复杂的信息交流和情感沟通才能实现的交流,现在几个简单的符号就能表达。网络交往中,随时面对大量的信息轰炸,而消化信息并及时作出反应的时间又非常有限,这就要求信息提供和生产者提供言简意赅的表达方式,表情符号作为形象化的特色表达方式应运而生了。

苏珊·朗格认为符号的作用是“用可以感知到的媒介来表达我们的思想,可以感知到的媒介有话语、行为或物质实体”。朗格强调符号是人类情感表达的重要方式,微时代表情符号的便捷交流促使各种表情符号产生,加上个体通过符合逻辑的方式使用符号,人的需要就通过媒介表情符号将思想和情感更加丰富地表达出来。

微时代表情符号在多种符号形式中,因其独特的迅速表意功能和更准确的情感描述功能得以流传。视觉文化环境是表情符号传播的重要依托条件,“观看”取代“阅读”成为人们认知世界的主要渠道。集图像和语言于一体的表情给人们更直接、更愉悦的感官刺激,有效提高信息交流的效率。信息传播主体与受众间对网络话语权的争夺是表情符号传播的重要契机,微时代突破传统媒介的信息单向传播模式,参与网络互动的所有终端都拥有信息接收者和发布者的双重身份。网络的自由性和虚拟性使得参与者愿意也能够积极发声,深度参与网络交流,这种传播模式使受众能够参与和掌握自己的话语权。传统精英的话语权在网络话语权时代被稀释和分散到普通民众手中,这消解了权威的话语主导权。图文并茂又具有鲜明网络流行语特征和叙事风格的表情符号短平快地传达参与者的想法,成为构建网络群体话语体系、组建话语权过程中的有力武器。

二、微时代表情符号的功能分析

微时代表情符号的兴盛,不是偶然的,既有必要的环境,更主要的还是依靠其自身所具有的强大功能。

1.信息传递中意义表现的辅助者。“人的感觉——一切媒介均是其延伸。”传播媒介系统日益丰富,人们在交流中获得感官刺激的方式随着多元化,微时代突破了以语言为核心的媒介系统。移动终端和各种微平台构建的虚拟世界中,传播者之间相互沟通、相互影响,而又处于互相隐藏的状态。这种信息传播方式使我们无法像传统交流方式一样能够全面获取对方的听觉、视觉、触觉和情景等感知,这些交际线索的缺失会使得意义传达大打折扣。

在这种虚拟的社会交往环境中,无论是辅助传播信息的完整准确表达,还是调和沟通气氛,都需要在网络虚拟的社交情境中有一种方式能够实现信息传递过程中最大程度的意义表达。表情符号作为类似面对面人际传播中的手势、表情、动作等这类非语言线索信息的替代品,成为信息传递中更直观、更便捷、更形象的意义表现重要辅助者。

2.传播者网络身份认同的表征者。认同实际是个体将某些外在身份与自我身份相融合的过程。不同身份的群体为了彰显自我特性往往会选择一些独特风格的符号体系,通过这样的符号凸显群体的共同价值观,并获得群体身份的认同。

具有区别于自我的不同身份空间是认同发生的前提条件,网络的虚拟世界空间为表情符号使用群体提供了获得身份认同的平台。“在网络里,同时拥有着现实社群和虚拟社群的存在,主体可以在其中自由切换,跨越时间空间的限制,与其他人获得交流,并产生认同”。人们在网络的社交空间和各种平台上,寻找自己喜欢的论坛和朋友圈,在这个虚拟的世界里,可以抛弃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隔阂、烦恼与排斥,通过相同或相似的表情符号体系取得自己的网络身份。在获得认同感的同一群体中间,由于使用同一个符号体系,容易得到视觉和情感上的共鸣,这便是不同群体间属于其各自的认同感,是另一群体所不能融入的。更有一些人为了获得所谓的认同感,为了融入群体才使用表情符号,其本身并不是出于爱好才使用,由此才能够实现表情符号群体的身份认同建构与强化。

3.调和交流气氛,增强情感表达效果。苏珊·朗格认为符号包括文字语言的逻辑符号系统与非文字语言的情感符号系统两种。情感符号系统是基于人们的感知基础上的思维方式,先于文字语言,并是文字逻辑思维的根源。语言文字通过概念和逻辑传递理性的客观信息,而对于在交流和沟通中需要表达的情感和态度则需要借助于情感符号,从而消除情感表达的模糊性。

任敏在论述情感“差序格局”模型时指出人际交往中情感逻辑的本质是优先关注和考虑对方的感受,并尽可能地以对方感到愉快的方式行动。人们发展情感关系旨在从中获取亲密与依恋,实现情感表达。相比于网络间的纯文本沟通,图文并茂的表情符号能够拉近人们之间的距离。在一些言辞激烈、气氛紧张的沟通环节,幽默而多义的表情符号可以缓和气氛,消解尴尬与紧张,催生交往双方情感上的共鸣。

三、微时代表情符号意义的多重建构

1.素材丰富,多中取新。当下中国贫富差距悬殊,观念多样,新生事物层出不穷,每个人都在对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进行思考和表达。社会中流行的游戏、卡通形象、影视剧人物、热点事件结合网络流行语,成为微时代繁复表情符号的资料来源,也是网络参与者表达权利最好的诠释。

索绪尔指出,任何符号都带有主观性和随意性。表情符号的取材范围宽广,每个人都会根据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主观兴趣与信息渠道的不同进行选择。在选择的过程中呈现两个趋势:第一是“新”,表情符號具有时效性,在使用时会关注最新的表情符号,喜欢追赶新流行趋势。第二是“奇”,主要表现用与别人不同的表情符号进行个性标榜,表现网络表情符号亚文化体现张扬自我个性、与众不同的心理需要。

2.情景式编码,个性化构建。表情符号既是沟通工具,更是文化内涵承载形式。人们根据亲密程度、场合正式与否选择表情符号,表达自己的生命体验情感理解,这种情景式的编码反映使用者的文化、年龄和社会地位差异。使用者还会借助于便捷的数字技术手段,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各种素材组合创作各种符合自己需求的表情符号。人们自主选择、参与甚至创造一种新的符号,是新的社会文化和新的话语体系建构的标志。

网络交流双方在聊天过程中,会互相保存收藏对方的自制表情符号,而且会转发给能够读懂符号含义的聊天好友,推动自创语言体系的传播。人们制作表情符号的素材大多来自当下热点事件、流行影视剧或者当红的明星等,经过剪辑和拼贴使这些素材有了新的含义,体现为另一种文化话语形式,从而传递不同的信息。

这种新构建的文化符号和话语体系体现一种新的规范,体现特定群体的意义诉求。自我认知、自我选择、自我建构,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挑战,呈现一定的亚文化倾向。

3.依托现实关系,塑造多重身份。费孝通提出的“差序格局”,认为西方社会的特点是群体内部关系整齐,而群体外部边界分明的“团体结构”,而在中国传统社会是以个人为中心,与他人的关系距离越远,关系越淡薄,社会群体之间没有明显的边界,构成有差序的格局。人们以情感为导向依托于现实人际关系,拉织一个微时代的多元化社交网络平台,构成多种人际关系交叉的社会交往网络。同一用户在不同场合、不同情境会依据现实中的人际关系选择恰当合适的表情符号。在网络的虚拟社区沟通中,人们不仅仅使用一个身份交往,通过不同的群和朋友圈建立多个虚拟身份。根据戈夫曼的自我呈现理论,这些虚拟身份反映了网民想要表达和展示给其他人的虚拟自我角色。

(作者单位:广东医科大学)

【参考文献】

[1]林文刚.媒介环境学:思想沿革与多维视野【M】.何道宽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244页;[2]谭莉.论苏珊·朗格的符号论艺术哲学思想【D】.硕士学位论文,山东大学,2007 年;[3]任敏.现代社会的人际关系类型及其互动逻辑——试谈“差序格局”模型的擴展【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 年第 2 期;[4]王铭玉,于鑫.索绪尔语言学理论的继承与批判【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3 年第 3 期.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4年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新媒介环境下大学生自媒体素养教育新模式的探索和实践研究”(GDJG20142234),2014 年广东医科大学科研项目“符号、传播及意义的生成——网络舆论的符号学分析”(Z2014008)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意义建构表情符号微时代
世界表情符号日
“微时代”视阈下医德教育的变革、创新与坚守
微时代文化创意类创业现状调查
阅读本质的多角度思考
表情符号玩上瘾 时尚爱尝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