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是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初中生德法兼修和良好意志品质的主阵地。因此,创新初中思政课教学、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尤为重要。下面,结合部编初中《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七课第一框《家的意味》,围绕备课、授课、反思的体会,谈谈笔者的一些尝试和创新。
初中思政课并非摒弃“灌输”这一传统的教学方式,而是既要给学生“灌输”坚定的理想信念、主流的意识形态、正确的学科知识,又要注重启发性教育,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在不断启发中让学生水到渠成得出结论。这就要求教师要仔细研究、吃透教材,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适当的取舍,引领学生实现对课本的超越。
在《家的意味》这节课中,笔者没有拘泥于教材的结构体系,而是创造性地整合了教材内容。如果按照教材的顺序,笔者应该先讲“家”的内涵、外延、功能、意义,再讲中国人的家规家风,最后讲“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引导学生认识到要用实际行动表达对父母长辈的孝敬之心。这样讲的优点是条理清晰,逻辑严密,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但缺点就是“理性有余、感性不足”,情感交流少了,道理说教多了,难免显得沉闷、枯燥。七年级学生刚刚跨入少年期,理性思维的发展还很有限,他们看问题还处在直观和感性阶段,所以笔者觉得“以情动人”比讲理论知识要好些;再者,有关“家”这个温馨的话题更适合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考虑这些因素后,笔者就对教材进行了大胆的取舍和大幅度的整合,突破教材结构顺序,用感人肺腑的歌曲《时间都去哪儿了》营造一种温馨温暖的氛围,启发学生思考“家是什么”,并让学生娓娓道出家庭故事,感受到“家是身心寄居之所,是心灵的港湾”;笔者声情并茂地讲述自己的“家规家风”,启发学生感悟家规家风对自己健康成长的作用;笔者用感动中国人物孟佩杰无怨无悔照顾瘫痪养母的视频来震撼学生心灵,让他们理解“孝亲敬长要体现在实际行动中”。在此基础上,再让他们用情景剧表演“如何在生活中孝亲敬长”。因为有了前面几个环节的铺垫,学生从内心深处感受到了父母对自己的关爱,也理解了父母对自己的良苦用心,更愿意去践行“孝亲敬长”这一道德与法律的双重要求。这样,本节课的课程目标就在轻松、温馨、感动、互动的氛围中达成了。
习总书记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思政课教师,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这要求思政课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晓之以理,更要“动之以情”。在《家的意味》这节课上,笔者根据教学内容,适时地运用多媒体手段,用图片和视频,创设温馨感人的教学情境与氛围,来调动学生的真情实感,让学生积极踊跃的去思考,去探索,去感悟。课前,笔者就收集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与父母互动的照片,全班每人一张,共40几张照片,制作了3分钟的“学生成长相册”。课堂上,当笔者播放“学生成长相册”时,舒缓动人的旋律、质朴无华的歌词,一张张简单但真实的家庭生活照片,触动了学生内心深处,他们饱含深情讲述家庭故事:有学生说爸妈带他去木兰草原郊游,还骑了马;有学生说爸妈带他去外面吃大餐住好玩的酒店,还买了一对兔子回家养着……其中,一个女学生说:“有一次我去同学家玩,忘记跟我妈打招呼,后来她找到我时,我发现妈妈的头发都跑散了,眼睛哭肿了,脸上头上身上都是汗,脚上的鞋子还有湿泥巴,她看到我,激动得连话都说不出来,只是抱着我哭,全身都在发抖……她的样子把我吓到了,我也跟着哭起来……后来每次我单独出门,都会告诉妈妈我去哪里,去干什么,什么时候回来……”她的故事不仅感动了班上的老师与学生,也让学生们反思自己平时的言行是否让父母担心。课上其它几个环节也都运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了声、像、图、文并茂的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和求知欲与课堂教学融合在一起。
习总书记指出:思政课教学要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思政课教学离不开教师的主导,同时要加大对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接受特点的研究,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就可以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完美的结合。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有效地改善教师垄断课堂的信息源而学生处于被动地位的局面,从而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
笔者在《家的意味》这节课上,就实实在在地开展了小组合作学习。《家的意味》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体会父母为抚养自己付出的辛劳,用行动孝敬父母和长辈,并增强与家人共创共享家庭美德的意识和能力。为此,笔者特地设计一个情景剧表演环节:“孝敬父母我能行”。笔者说:“现实生活中,有些同学跟父母的关系还不是很融洽,有大吵大闹的,有冷战的,甚至还有大打出手的……老师现在来给你们设置几种场景,请你们仔细思考一下,在以下这几种场景中该怎样孝敬父母?”笔者给出了几种情景:当父母错怪你时;当父母总在你耳边唠叨时;当父母不在你身边时;当父母年纪大了动不了时……笔者把全班同学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话题,由小组成员讨论、编写剧本,并表演剧本。
小组成员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行动,他们分工明确,善于策划组织活动的学生为导演;文笔不错善于记录的学生为剧本编辑;性格外向并愿意表演的学生为演员;有的小组还增加中心发言人来总结本组观点……最后,课堂情景剧表演环节时精彩纷呈,高潮迭起。有小组用情景剧表达本组观点:当父母错怪我们时,我们要控制情绪,不要与父母发生激烈的冲突,而要在不伤害父母感情的前提下努力去化解矛盾解决问题。他们孝敬父母的方式和做法值得学生学习和借鉴,赢来同学们热烈的掌声。还有小组用情景剧表达的观点是:父母最关心的不是我们考个好大学找个好工作有个好前途,父母最希望的是我们健健康康平平安安的长大。所以,当父母不在我们身边时,保护好我们自己的生命,珍爱自己的生命,这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敬。这个小组一演绎完,全班先是肃静,紧接着响起了热烈的、经久不息的掌声。
在《家的意味》这节课上,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对教材的取舍、教学方法的设计和对教学过程的组织和安排上;而学生的主体地位则通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得到很明显的体现:小组合作学习创造了学生相互交流、相互了解的机会,培养了小组成员分工明确、听取别人意见、善于合作的能力和团队精神;小组成员之间能够大胆地将自己的见解通过语言表达出来,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基于二者在这节课上的良好表现,笔者认为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对于坚持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相统一、提高课堂效率、达成教学目标是很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