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曼琦
(北京印刷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北京 102600)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命题,表明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在2019年中国出版创新年会上,“高质量发展”成为年会主题词,是对我国新发展阶段出版工作的总要求,也是出版企业发展的大方向。
具体而言,何为出版企业高质量发展?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量:第一、出版企业战略制度完善、高效,建立社会效应与经济效应相统一的体制机制。第二、拥有专业过硬、结构合理、素质优秀的出版队伍,能够把握好从选题策划到营销发行出版各环节的质量和效率。第三、出版企业严格要求出版物质量,出版精品。包括内容质量和编校质量,出版产品无论从思想文化、语言文字和图文编排,还是从用纸、印刷装订等环节都要牢牢把握质量,保证精品。如何推动出版企业高质量发展?笔者认为按照“十九大”关于贯彻新发展理念的要求,从协调、绿色、开放这三大发展理念出发,探索实现出版企业的高质量发展路径。
对于出版企业来说,走高质量发展之路,除了坚持创新以外,落实协调发展理念也是必然选择。出版企业作为文化传播的使者,提升协调经营能力,就是要将社会效益放在一切经营活动的首位,协调社会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出版活动,是生产精神文明的活动。出版产品,是传播思想文化的产品。当在出版生产过程中,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发生冲突时,出版企业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当然,也要注重经济效益的统一,才是真正贯彻落实协调发展的理念。在协调发展理念的指导下,出版企业才能把握好高质量发展的方向。
实践证明,国家倡导做好主题出版,将社会效益放在出版工作的首位,也带动了经济效益的增长,成为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的重要工程。各出版企业应该顺应出版趋势,做好主题出版,将主题出版作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一项重点工程,把握时代主题和价值导向,创新创意出版选题,选择优秀作者,结合出版新技术,以最佳表现形式,服务于党和国家,正确引领大众的文化价值观,唱响时代主旋律。
现代企业对于经济效益考核指标体系的建立已日趋完善,但社会效益评价指标还未成体系,对于包括出版发行在内的文化企业来说,坚持社会效益为首是党和国家提出的特殊要求、必要要求和根本要求,这就需要出版企业在走高质量发展之路时将社会效益评价体系建立提上日程。笔者根据所做文献分析和出版类研究报告认为,出版企业社会效益的考核应从完成社会使命、承担社会责任、服务社会群体等方面展开。牢牢把握正确的出版导向,坚持原创,多出精品力作;传播积极向上的思想文化,围绕大局,做好主题出版;推进全民阅读的活动开展,服务读者,引领大众阅读。
出版企业高质量发展,着眼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坚持绿色出版是必然选择,从而促进出版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与出版资源开发利用相适应的良好发展态势。其蕴含着多个层面的内涵,首先是要对自然环境的采取和利用合理合规,在图书的生产发行过程中,要保证选用环保纸张材料进行绿色印刷。其次,要促进和保护人文环境,出版内容绿色化也同等重要。
针对过去相对粗放式的传统出版,绿色出版是对过去出版模式不适应现代出版行业发展的部分进行修正和改善,其核心理念应当是为出版行业在新时期发展环境下产业态势、新技术应用和节能减排、环境友好的需要服务。出版企业进行绿色出版的实现要以绿色印刷为前提,通过转变出版理念与应用出版新技术、发展出版新媒体从而对出版资源进行高效、合理、节约利用,以促进出版企业长期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出版企业实现绿色出版,首先要树立绿色出版理念,摒弃陈旧观念,走出“重投资、轻管理,重规模、轻效率,重体制、轻机制”的误区,树立“资源约束、资源优化”的新出版理念。其次是改造传统印刷技术,发展绿色印刷,需要政府、行业协会和出版企业、印刷企业共同出力。大力研发印刷技术,推广数字印刷技术、计算机直接制板技术、无水印刷技术和废纸循环利用等新技术,采用环保型油墨和纸张,促进传统印刷企业转型升级,与发展绿色出版的出版企业接轨。
当前,我国出版行业的产业态势主要遵循“利用资源—生产出版—出版物消费—废弃”的规律,这是一种高消耗、不环保的态势,出版企业高质量发展转型绿色出版需要优化产业链,打造“利用绿色可再生型资源—低能耗生产出版—出版物消费—资源再生利用”的可持续发展产业链。这也是整个出版行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根本途径。对绿色资源的利用,重点体现在优化纸张材料的选择和制作工艺,选用绿色环保的再生纸资源和绿色环保的印刷油墨,改变过去高消耗、高污染高排放的态势。针对读者,要倡导绿色消费观,加强对读者绿色阅读习惯和购买行为的引导,促进读者愿意花同等价钱进行数字化阅读或者购买绿色材质的出版物。值得出版企业更加努力的方面便是对出版物进行科学回收,实现纸张资源的再利用,对回收的图书进行“回炉再造”。
中国出版“走出去”战略提出以来,我国出版行业在国际出版领域已经迈出了一大步,版权引进与输出多达两万种,且输出与引进版权的比率大大上升,减少了逆差。另外,我国出版企业已经开始在境外设立分支机构,包括国外开设书店收购国外出版社、设立编辑部等,逐步打通国外发行渠道,进入国外主流市场。我国已有出版企业和平台与国际知名出版集团进行合作,利用合作企业在国际出版平台、数字化技术和营销渠道等方面的优势,将国内优质出版产品面向全球发行。除了利用国外合作商的出版平台以外,国内顶尖出版企业已经打造出了自有的国际出版平台,减少对国外合作出版商的依赖。随着国内各学术界倡导外文撰写学术论文的进行,我国学者外文撰写文章的能力不断提升,国内出版企业进行全球组稿已经开展起来,不少选题为国外出版单位接受,文章于国外同步见刊。我国出版物的国际影响力正在随着“走出去”战略的落实快速提升,促进出版企业“走出去”无疑是我国出版企业高质量发展必不可少的方面。
但是,我国距离出版大国“走出去”还存在一定差距,为此出版企业还需要在该方面多做努力。出版企业在“走出去”工作开展过程中,首要的就是增强自身的文化自信,摒弃过去“低人一等”的心态,相信我们自己的文化实力,与国外出版合作商平等对话,才能进一步开展平等互利的合作,将出版工作的重点放在对国内缺失资源的开发利用。
其次,要扎进海外当地出版市场,切实了解国外市场的需求,进行针对性的出版合作,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对国外市场的出版产品进行信息分析,建立针对性的大数据系统,找准市场空缺和有可能的合作点。
不可忽视的是,无论是国内读者还是国外读者,首先关注的都是出版物内容,高质量的内容是“走出去”所必备的,也是最有力的国际市场竞争力。一方面,出版企业要提高对输出的出版作品的翻译质量,在加强对翻译人才培养的同时,还可以发展一批了解海内外文化背景的作家和翻译工作者。另一方面,提高海外本土语言作品质量,用本土语言作品打入当地主流市场,才是显示我国出版实力的重举。以本土语言出版反应中国文化思想的图书,不仅具有我国文化特色,更具海外市场竞争力,也是将文化“走出去”战略进一步落实的重要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