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形势下科学传播的缺失模型在中小城市社区教育中的应用
——以河南省三门峡市为例

2019-03-21 16:15马佳慧陕西师范大学
传播力研究 2019年3期
关键词:科学知识科学素养民众

马佳慧 陕西师范大学

一、引言

受教育信息化发展和终身教育、终身学习思想的影响,“互联网+”社区教育依托信息技术优势,有效拓展学习空间,为社区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1]“互联网+”时代下的社区教育是政府机构借助互联网平台向社区公众进行科学传播的过程同时也是社区居民自主选择接受科学普及的过程。而我国现在社区教育形成了东部沿海地区广泛开展、中西部地区逐步推进的发展格局,且大城市、中小城市与乡村之间社区教育发展差距更大。[2]中小城市居民受教育程度普遍低于大城市居民,[3]其自身缺乏一定的科学知识及科学素养从而存在“缺失”,需要借助社区教育的形式提升。“互联网+”社区教育符合当今时代发展的需要,2016年《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进一步推进社区教育发展的意见》,指出要“推进社区教育信息化”。[4]“互联网+”社区教育借助网络平台使科学信息能够以更便利、形式多样的方式传达给民众。科学传播的缺失模型核心概念是通过传播科学思想及精神来弥补公众的缺失,提升公众的科学素养。

二、三门峡市区“互联网+”社区教育调查情况及分析

三门峡地处河南西部,[5]据2017年城市发展报告,三门峡被定义为四线城市。笔 者 于2019年1月15日 至2月25日,对三门峡市区各社区以及教育体育局社区教育主管部门和民间社区学院进行走访及问卷调查。问卷线上线下共发布523份,结果为:

1.三门峡市区各社区已普及社区教育,六西社区、五原路社区、和平社区、建南社区参与调查人数较多,分别占比为12.28%、12.28%、10.09%、9.65%。

2.参与者年龄较多处于26~60 岁。

3.参与者文化程度初中及初中以下的大多为70 岁以上老人,占比12.5%;文化程度于中专及高中的多为46~60 岁人群,占比37.8%;文化程度处于大专及大学本科的多为25~45 岁人群,占比为31.3%;文化程度处于硕士及以上的多为18~25 岁,占比18.4%。

4.选择偶尔参与过社区教育的占比39.04%,从未参与的占比30.7%,较多参与的占比26.75%,频繁参与的占比3.51%。18~25 岁年轻群体较多从未参与过社区教育活动,认为他们不需要参与,有些参与者没有听说过三门峡社区教育。偶尔参与社区教育活动的多为26~45 岁青年,无太多自愿参与的意愿。较多参与人群中大多为退休后的老年人。频繁参与的多为社区的工作人员或参加老年大学的人群。

5.参与民众是否有意愿参与社区教育,67.32%民众选择是。

6.进行社区教育的方式,倾向于线上教育的达到56.58%,倾向于线下教育的为43.42%。

7.是否应大力推广“互联网+”社区教育,92.54%的参与者选择是。7.46%参与调查者大多为老年人,他们认为自己能力参与在互联网上参与学习。

8.对于“互联网+”社区教育55.7%参与人群选择从未参与,较少参与达28.95%。“互联网+”社区教育在三门峡市区仍只是个模型,还未正式建立起来,多数人没有参与过线上教育。参与过“互联网+”社区教育的大多为职高的青年人,学习专业技能。

9.参与“互联网+”社区教育的平台大多为网易公开课,三门峡湖滨教科微信公众号,三门峡社区教育网站等。

10.对于社区教育中较为关注的内容选择生活科普类占比55.26%,健康科普71.05%,艺术教学32.46%,文化教学39.47%。

11.58.23%参与民众认为社区教育对他们很有帮助。

12.主要建议为:

①希望教育内容更有趣,调动大家积极性。

②大力开展“互联网+”社区教育,对于线上服务平台,既可统一共享资源,也可分区管理,各具特色发展。

③多考虑居民需求,线上线下协调运行。

三、科学传播的缺失模型:社区居民的理解与接受缺失逻辑

科学传播的缺失模型即公众理解科学,是以科学共同体为主导的面向公众的科学传播活动。它假设公众区别于科学家,由于公众缺乏科学知识及科学素养,无法理解晦涩的科学概念,从而对科学家持有误解和反对的态度并导致公众在科学知识方面拥有缺失,而这种缺失会影响公众对科学知识与技术的认知及掌握,使他们无法与社会各界达成有效的一致意见,包括政治、经济、科学学术研究等领域。因此,科学传播的目的就在于最大限度的弥补这种缺失。[5]公众理解科学于上世纪90年代进入公众视野,并使国人开始重视科学素养的养成,科学知识的传播以及科学精神的培养。科学传播的缺失模型是科学共同体面向公众的单向传播,他认为科学知识是绝对正确的知识,公众是等待科学知识灌输的“空瓶子”。[6]但这种传播具有一定强势的特征,使之不能很好的被公众所接受。所以,如何让公众在科学传播的过程中理解自己的缺失并接受科学共同体的传播是关键所在。

传播学者指出人的心理认知机制并不能支持人们主动关注和学习科学。并且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因为各种偶然机遇形成的各种初始信念,这些初始信念就成为他们来判断接收信息的的认知框架。[7]在调查中,67.32%的参与民众有意愿参与社区教育,虽已超半数,但在这67.32%的参与这种大多为18~45 岁的拥有较高学历的民众。这就可以说明在此类中小城市,学历老年人或较低的民众本就占有一定比例,并且他们并未拥有自愿参与社区教育的意识。但往往文化程度较低的居民在科学知识方面的缺失更大,他们也更容易听信伪科学的说法,被伪科学内容影响。因为受“安逸效应”的影响,科学知识对他们来说属于较难理解的内容,并且他们之前所认知的发生冲突,当他们在无所适从的时候,往往还会按照先前的认知选择较易理解的。[8]对于民众理解与接受自己缺失的方法上有两种途径,一种为自身发现,另一种为他人告知。自身发现需要自身有良好的科学素养,有想要探寻科学知识的意愿。民众在日常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会产生困惑和问题,“互联网+”社区教育的内容相较于线下教育会更为丰富和方便,并且可以用具有权威性的话语权解释他们的各种疑问。被他人告知的缺失建立在告知方拥有良好的科学素养,能够辨别科学与伪科学。对有缺失的被告知方受先要建立他们的正确的认知体系或改变他们原有的、错误的认知,将较难理解的科学的认知通过一种解构的方式,以一种简易的方式传输给他们。对于中小城市的居民而言,他们较少的能够认清自己的“缺失”,所以被动的告知“缺失”是他们能够认清自己最主要的方式。中小城市的“互联网+”社区教育建设,在过程中要主动依托民众较为常用的互联网平台,例如微信公众号等,向公众定时推送科普知识,让他们理解并接受自身缺失。

四、政府部门填补缺失的逻辑:建立信任与价值认同

“科学传播的科学”学者提出,应当将信任与价值因素当做科学认知过程中的心理变量,认为它们可以构成人们是否愿意获取或接受科学信息的标准。当人们面对一个陌生的科学名词时,不在于他们如何理解这个科学事物本身,而在于是否信任传播或解释此科学信息的科学家。只有当他们与科学传播者建立信任关系,他们的认知系统才能打开来接受信息,并与自己原有的认知作对比,选出更值得信赖的,从而重新构建其认知体系。另外,人们的判断基于他们所认可的价值。如果民众一开始就对某一科学事物有不同的价值认同,即便另一方的科学检验结果是对的,民众也会直接从心里认定这是一种伪科学的手段。[9]所以政府部门在建立社区教育机构填补民众“缺失”时要尤其注重建立信任与价值认同。

(一)建立正规“互联网+”社区教育平台

互联网时代,网上信息纷繁复杂,真假错乱。政府部门建立正规的“互联网+”社区教育平台是建立民众对科学认同与信任的首要所在。中小城市的“互联网+”社区教育平台普遍开展的较晚,目前大多处于刚起步阶段。三门峡地区社区教育平台包括三门峡社区教育网站和三门峡社区教育微信公众号处于建设中,预计2019年6月份完成并投入使用。在调查中,民众参与“互联网+”社区教育的平台大多是网易公开课、学习网等各类教育网或社区到网站下载的视频,并没有一个较为完善的互联网教育平台。政府部门尽快建成正规互联网社区教育平台,让公众能在正规的地方接受正确的科学知识普及,建立民众对此方式的信任。

(二)完善“互联网+”社区教育管理制度

网站的建立和工作过程中少不了对其的监督管理制度。加强监管制度,需要进一步筛选网站中的科学信息。确保信息来源的准确性与可靠性,提前做好科学信息的把关工作,让居民在使用互联网社区平台时不会对其中的科学信息产生疑问,以此来提升公民信任度。

(三)培养民众良好的科学素养,增强价值认同

增强居民价值认同感,最重要的是先培养并塑造居民的科学素养。在调查中发现,中小城市的居民文化程度普遍偏低,而较低的文化水平也导致科学文化素养的缺失。民众的科学知识水平决定了对科学事物的态度,较高的知识水平可以进一步启动人们的认知通道,更愿意相信或吸纳科学传播的观点。[10]所以在中小城市的“互联网+”社区教育中还需注重提升居民文化水平,进一步培养良好的科学素养,增强科学认知的价值认同。

五、总结

互联网时代,社区教育成为广大居民接受科学传播的主要渠道。然而在中小城市“互联网+”社区教育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另外由于中小城市居民的文化水平相较于大城市居民来说较低,科学素养普遍不高等原因,很多人无法理解并接受到自己在科学传播中的“缺失”。“互联网+”社区教育就是构建了一个科学的、正式的、值得信任的形式以一种更广、更易、更便捷的方式将科学知识传播给民众,为他们构建出值得信任,符合价值认同的科学传播平台,从而提升中小城市居民的知识文化水平和科学素养。

猜你喜欢
科学知识科学素养民众
兑现“将青瓦台还给民众”的承诺
乌克兰当地民众撤离
蜗牛看牙医
如何培养学生真实记录的科学素养
践行美好教育 培养科学素养
如何在日记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基于科学知识图谱的滑雪运动研究可视化分析
关注实验数据 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2000-2017国外关系从句研究动态的科学知识图谱分析
社会化知识及其客观性探析——兼议朗基诺的科学知识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