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行政管理执行力提升途径研究

2019-03-21 15:51赵纯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1期
关键词:执行力问责行政

赵纯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滁州2390000)

一、高职院校行政管理执行力的内涵

执行力的概念最早出现在企业管理领域,指的是贯彻战略意图,完成预定目标的操作能力。执行力包含了完成任务的意愿、完成任务的能力及完成任务的程度。高职院校行政管理执行力则意味着围绕学校的发展蓝图,带领全体教职员工完成既定目标的能力,是对政策的落实、对目标的保障、对任务的完成的能力[1]。在高校行政管理实施过程中,从纵向角度来看,执行力通常被归纳成两种类型:整体执行力和个体执行力。整体执行力指的是,高职院校作为有机整体,贯彻落实国家政策,以学校的长期发展战略为引领,完成学校工作部署和控制的管理能力。个体执行力指的是,根据高职院校的机构设置,在不同管理层面的具体的工作人员的执行能力。

在新时代背景下,职业教育进入到快速发展的新时期,肩负培养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的责任,高职院校的行政管理水平与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紧密相连。没有行政管理执行力的保驾护航,职业院校很难走出新高度。

二、高职院校行政管理执行力的影响因素

高职院校在行政管理方面多多少少存在着一些问题,包括缺乏现代化的管理理念,内部体制机制不健全,制度执行严肃性缺失;组织结构庞杂,权责不清,部门之间缺乏合作;职能部门、二级学院管理不顺畅、执行能力弱化等等。

(一)官本位思想膨胀

高职院校承担着为国家培养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大责任,学校的体制应符合以学生为本,以教师为本的现代大学制度。而目前,许多高职院校行政机构冗余,人员庞杂,学校行政化倾向严重,话语权和决策权往往集中在行政机构和职能管理部门,行政权大过学术权,这成了职业教育不能承受之重。

(二)制度建设不完善

管理学当中“七人分粥”的故事阐明了制度决定行为这一重要的管理学理念。制度是高职院校进行教育和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是为了保障学校的各方面工作有章可循,在高校行政管理的执行过程中,因制度缺失、制度不严谨、制度不符合当下等问题造成的管理阻力比比皆是。如各职能部门权责划分不明确,部门之间工作存在交叉,造成工作推委,互踢皮球;如制度更新不及时,与当下情况不相符,或制度之间相互冲突,造成教职工无所适从,如制度缺乏严密程序,缺乏可操作性,过于笼统等。

(三)监督机制不健全

高职院校设立纪委书记职位和纪委等职能部门,负责学校的纪律监督检查工作。十八大以来,纪检监察力度不断加大,形成了高压态势,对腐败现象重拳出击。高职院校纪检监察部门的工作重心也慢慢的发生了变化,但仍存在着常年不办案件的现象,工作重心仍放在了目标绩效考核和材料整理收集上面,工作机制不健全,往往只完成规定动作,按照上级要求,依葫芦画瓢,没有充分发挥部门的主观能动性,监督工作往往流于形式,缺乏过程管理和事后监督。纪检监察部门工作职能没有完全的体现出来,缺乏追责问责机制,缺乏纪检监督和民主监督相融合的工作体制。在纪检队伍建立上,也存在着人员流动性比较大、晋升发展空间小等问题。“打铁还需自身”,应建立一支敢肯硬骨头、碰硬钉子的纪检干部队伍。重视高职院校的监督机构独立性和权威性建设,充分发挥教代会、民主党派的民主监督作用。

(四)团队执行力不强

团队执行力就是将战略与决策转化为实施结果的能力,就是当上级下达指令或要求后,迅速做出反应,将其贯彻或者执行下去的能力[2]。每一个职能部门都是一个团队,团队需要一个领头羊,部门领导应该具备工作的统筹能力,注重部门的凝聚力建设,优秀的团队必定是一个执行力强的团队。但在高职院校的职能部门中,教师承担着教学、行政工作,工作任务繁重,职称晋升、职务晋升上也缺乏空间,或多或少缺乏团队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即便每个个体都是优秀的,若不能围绕团队整体目标严格执行个人职责,团队的执行力必然落后,团队的战斗力也是缺乏的。

三、高校行政管理执行力提升途径

(一)提升管理人员职业化能力

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增强高职院校行政管理的核心竞争力,是一个共性的问题。要提高行政管理的水平,首当其冲的就是要推动高职院校行政管理人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发展。要充分认识到现行管理体制中理念滞后的问题,扎实学习现代高校管理理论,要在学习中适应新思想,要在适应中培养创造新思维,不断更新观念,实现高职院校行政管理工作的科学化和现代化,以适应新时代高职教育发展的需要。其次,除了观念的更新和转变,作为高职院校行政管理部门的人员,要具备良好的高等教育管理的专业知识和综合能力,要有宽广的知识储备,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协调能力、组织能力和持续学习的能力。

(二)营造良好的管理文化氛围,培育团队执行力

能力问题相对好解决,态度问题更加棘手,和谐融洽的氛围有利于执行力的提升,这就要求高职院校要重视学校文化建设和各职能部门团队文化建设。文化建设的前提是认识到人的积极性的重要,要以学校的战略规划为统一目标,引导教职工热爱学校,朝着统一目标不断努力。学校文化是对高校个体的一种心理制约和激励力量,相对于制度管理而言,文化管理是一个长期的渐进过程。文化管理理念的诞生,标志着管理从科学化走向艺术化,文化管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校园里每一个人的行为,具有导向性、凝聚性、协调性、约束性等多维度特征。既要做到“管理无处不在”,又要做到无为而治,达到“没有管理的管理”。

(三)完善激励和问责机制

高职院校的激励机制要具有针对性,注重多样化开展激励,不仅仅停留在物质激励的薪酬管理制度,也要重视精神激励;既要保留短期激励,也要考虑长远激励,多样结合获得更好的管理效果。除了物质奖励、职位晋升这些常见的激励手段外,领导的关怀、工作的肯定等也应被广泛运用在激励机制中,围绕以人为本,采用柔性管理。

激励机制和问责机制遥相呼应,职业院校在注重激励的同时,要不断完善学校问责机制建设,结合制度建设,形成配套的问责实施办法,规范问责程序,优化问责方式,科学问责,常态化问责。要注重问责文化的宣传,增强问责意识。

(四)推行内部民主治理,做到校务公开

构建科学的决策机制,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水平,体现决策的民主性。秉持着以人为本、民主集中的原则,充分发挥教代会的作用,通过教代会全体会议听取和审议学校重大工作、发展规划、工作计划、重要规章制度、绩效考核办法等,保障教职工参与管理的权利。扎实推进校务公开,丰富校务公开载体形式,最大限度地发挥校务公开的作用,使学校的行政活动提高透明度,在阳光下运转,真正发挥校务公开的监督作用。

(五)制度及流程规范化,规范内部质量保障体系

执行力在企业中可以量化,而在教育单位却难以量化。在高校中,执行力要依靠制度建设来保障。明确工作内容,岗责明确,加强过程管理,应采用具体的指标来进行量化考核。制度在精不在多,制度过于庞杂实际工作中就会存在职责交叉,造成踢皮球的现象,导致执行力下降。工作流程应简明扼要,流程要简洁。

(六)加强岗位轮岗制

高职院校管理人员工作岗位相对稳定,流动性差,管理人员由于长期的单一工作经历,往往会导致视野狭窄,工作热情消退,产生职业倦怠感。高职院校应当建立中层干部培训体系,动态管理,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定期调岗,往封闭的空间引入活水,催生出职能部门的新活力,使人才突显出来。从学校层面看,轮岗能够更全面了解管理人员的特质,合理配置资源,避免权力垄断,促进部门间交流与协作。从管理人员个人层面看,轮岗能促使自己不断学习新的业务知识和工作方法,不断提高沟通协调能力,丰富管理经验,激发工作热情。

(七)深度融合信息化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快速发展,大多数职业院校都在大力发展信息化,建设数字化校园,智慧校园,越来越多的业务系统,应用系统被推广使用。行政管理作为学校正常运转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深度融合信息化手段,将管理变得更高效便捷,如内部质量保障体系中教育教学诊断改进平台的运用,高效地解决了追责难、考核难、评价难的现象。但是,所有信息化技术的运用,都是在制度完善、流程清晰、人员素质具备的情况下才能发挥作用的。要想将信息化手段完美融合,学校在上信息化平台之前,还有很多基础工作要打牢。

猜你喜欢
执行力问责行政
行政学人
做到三个“必须坚持” 提高地方人大执行力
监督执纪问责如何“备豫不虞”
“滥问责”的6幅画像
问题筛子“链”着问责筛子
行政调解的实践与探索
对“数字脱贫”要问责
行政为先 GMC SAVANA
执行力是『干』出来的
加快行政审批体制改革